小学科技创新方案(精选5篇)

庐阳区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机构:

主席:黄|

副主席:姜鸿杰刘芳王翠英

执行主席:殷硕景董召奎谷云岳彩莲

大赛执行:闫如成邹磊

大赛组织协调:王碧波尹亮鲍妮娜

“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共同协商组成。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庐阳区青少年科普协会(区电化教育馆408室)。

二、大赛宗旨:建设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国家

三、大赛主题:《节约、创新、发展》,科幻画不单设主题。

四、大赛参加范围:庐阳区范围内职业学校、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在校学生和民办机构辅导的学生。

五、活动内容:竞赛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优秀论文评比和科学幻想画比赛等。

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面向所有中、小学生。

2)参加发明创造比赛的作品应是青少年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评选委员会依据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评出优秀项目。

3)科学论文要求青少年自己选题、自己研究、自己撰写;参加科学讨论会的论文可以是中小学生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等。评选委员会依据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评出优秀论文。

4)创新方案设计的参加者是中学生,它要求青少年运用现有的知识、通过收集和检索获得的信息,经过调查、走访、分析、论证以及研究性学习,对重大现实问题可能设想的解决方案,或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可能实现的新进步、新形态、新形式、新概念、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行设计和创作。

5)创新方案设计的参加者是中学生,它要求青少年运用现有的知识、通过收集和检索获得的信息,经过调查、走访、分析、论证以及研究性学习,对重大现实问题可能设想的解决方案,或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可能实现的新进步、新形态、新形式、新概念、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行设计和创作。

6)竞赛类作品要求

1、每名申报者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包括集体项目)。

2、申报者所申报的项目必须是2013年7月1日后完成的。

3、申报书不能与研究报告等其他申报材料装订在一起,否则视作不合格申报。

4、查新报告:所有参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其中技术发明要提供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的格式会在申报表中体现。选手必须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并说明自己的项目与他人的论文或项目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5、评审标准。作品按照自主选题、自己研究、自己撰写、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要求。具体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章程》。

6、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应附说明项目原理、用途、改进点等的材料和项目实物照片。

六、活动要求: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科技活动的领导,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和实施。要围绕主题,以立足普及、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创新实践为原则,广泛开展活动。

七、参赛要求

1、严格规范竞赛工作。坚持“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的“三自原则”,坚持“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三性原则”。

2、注重能力培养。注重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基本能力的培养。倡导青少年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探索身边的科学问题。鼓励和发掘青少年质朴的原始创新意识。强调和提倡青少年主动发现、自主研究、自主创新。

3、作者人数规定。同一项目(竞赛项目)的作者不得超过两名,否则不予申报,两名作者的项目视为集体项目,集体项目按10%的比例参评。一个项目的辅导老师不得超过两名。获奖项目只表彰第一辅导员。

4、科幻画作品要求

1)作者要求:5—14周岁的少年儿童。

2)作品要求:

①、参评作品要求符合主题,充分体现科学幻想;

②、参评作品一律在规格为38M×54M纸或其它材料上绘制,不需装裱;

③、作品形式可以是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电脑绘画等画种,作品风格及使用材料不限,但不包括非画类的美术品、工艺品;

④、参评作品仅限个人作品,即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作品,不接受集体作品;

⑤、参评作品要注意构想的独特性、新颖性。抄袭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将被取消参评资格。

3)评审标准:按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统一要求。

5、科技辅导员竞赛要求

1)每名申报者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包括集体项目)。

3)申报书不能与研究报告等其他申报材料装订在一起,否则视作不合格申报。

4)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应附说明项目原理、用途、改进点等的材料和项目实物照片。

5)查新报告:所有参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其中技术发明要提供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的格式会在申报表中体现。选手必须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并说明自己的项目与他人的论文或项目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八、申报材料:

1、科幻画:科幻画原件、申报表一式2份,一张张贴于作品背面,一张用回形针附在作品上。

2014年9月15日前,科幻画申报材料、汇总登记表(同时报送电子版),逾期不接受申报。作品资料请自行留存,作品不退。

2、学生竞赛项目:作品1份、申报书1份、查新报告1份(同时报电子版,每个作品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名称:学校+项目名称)。

3、教师竞赛项目:作品1份、申报书1份、查新报告1份(同时报电子版,每个作品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名称:学校+项目名称)。

4、学生科技实践活动:作品1份、附件1份(电子版同时报送)。

九、专家评委:为了提高我区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水平,本届大赛由庐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和庐阳区教育体育局组织专家评审,并将邀请安徽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在肥科研院所专家和市科协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比赛进行评审。

评委会顾问:黄|(庐阳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姜鸿杰(庐阳区区委常委、科协主席)

刘芳(庐阳区区委常委、副区长)

王翠英(庐阳区政府副区长)

评委会主席:董召奎(庐阳区科协常务副主席、科技局局长)

殷硕景(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局长)

评委会副主席:岳彩莲(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谷云(庐阳区科协委员、科技局副局长)

评审组组长:徐楠桔(省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安徽省青少年创新大赛组织成员之一)

郑军(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二室主任兼、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负责人)

评审组评委:韩德民(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

孙怡宁(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合肥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评委)

王刚(合肥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员)

十、作品评审方式:采取专家评委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

十一、作品征集对象:庐阳区区域内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及职业学校、民办学校的所有在校学生。

十二、表彰奖励:区级竞赛根据不同项目设置作品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社会实践奖,另设优秀辅导奖和优秀组织奖。

十三、奖项设置:

1、科技创新特等奖(包括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科学幻想画、社会实践):共100名

2、科技创新一等奖(包括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科学幻想画、社会实践):共150名

3、科技创新二等奖(包括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科学幻想画):颁发获奖证书

4、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奖6名

5、优秀科技辅导员:中、小学10名

十四、活动依据:依据庐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普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庐阳区中小学科普工作考评标准》的要求开展本次活动。我们将庐阳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校的参与率作为对学校科普工作考评重要条件之一。

十五、工作日程安排:

1、筹备:2014年6月15日至11月30日;

2、2014年10月15日成立第六届创新大赛组织机构;

3、2014年11月18日上报作品;

4、2014年11月22日专家评审组对作品评分;

一、在科技小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创新意识是以思想活跃,不因循守旧,富于创造性和批判性,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和追求为主要表现。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让他们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而是让其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这种发现就是创新,就是创造。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小学生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喜欢问“为什么”,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爱护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这样,学生从“选取材料”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从“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到“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乃至“实验报告的撰写”及“实验成果的展示”,从“提出问题”到“分析、研究问题”乃至“问题的解决”,均由学生自己一步一步地完成,老师只是参与其中,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和督促,一旦发现问题或是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一般也不作直接解答,只是(也只能)引导学生或与学生一起商讨解决的方法、途径。这样,真正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放手让学生实验操作,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在实验操作中探索发展,让创新意识在实验操作中萌发。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在科技小制作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新决策,创建新理念。

小学生受生活、知识、经历等制约,尚不具备否定旧事物创建新事物的能力,他们的创新思维多指对事物内涵外延“潜台词”的求索、应变与扩散想象,不受一方定势的桎梏,不拘于某一答案的思维方法。据此,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或课堂教学之余,经常不失时机地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展开创新想象,并鼓励学生把自己“异想天开”的“发明构思”说出来、写下来,进行小组交流、班级展示、学校评奖,再择其优秀作品寄有关报刊发表。

同时,结合《科学》课堂教学内容,我还经常指导学生开展一些“科技小制作活动”,如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和力、电和能量等知识后,指导学生开展了鸡蛋撞地球、水火箭、物体运动60秒和手摇发电机等科技小制作竞赛;又如当学生知道了“空气有浮力,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这一科学道理后,便又组织学生进行了自制降落伞、热气球飞行比赛等科技小制作评奖、展示活动。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从而不断扩展和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

同时,让学生在观察自然、探究事物的过程中,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在动脑、动手的自我磨炼中,逐渐学会科学思维,养成善于动脑、勤于动手,求真、求证、务实、独立的科学精神。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起来,甚至能够学会广泛联想,周密设计和常出新意。从而逐步形成了一种积极创新的主动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自然观,发展了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培养了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志趣和科技创新精神。

三、在科技小发明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更应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告诉我们: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

实践告诉我们,我国的少年儿童都是很有创新天赋的,只要充分发动和稍加辅导,就会激发出无限的创新潜能。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鼓励他们发挥奇思妙想,哪怕是异想天开也要鼓励。如在小发明活动中,老师往往只是教给学生一定的技法,而从“项目的创设”、“方案的制定”到“研制的实施”,基本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只是从中作一些必要的指点。

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手不断地培养脑,脑就会越来越聪明。在小发明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用心。这样既动手又动脑,手脑并用,二者结合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充分发挥其潜能,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可以提高创新程度;积极的情感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意识和敏感性;热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由于小发明项目大多来自学生的生活,源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不仅新颖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由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上都能投入到活动中,故而也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实践创新的热情。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寻求“标新立异、出奇制胜”的思路和方法,依靠自己的独立感受、独自思考,鲜明地反映作者个人的意趣、风格,促使学生在多思多练的实践创新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习惯,在不断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从而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教学现状;对策研究

篮球课程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体育院系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开设质量的好环坏,将直接影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肩负着为我省中小学培养合格的篮球教师的重任,也是为我省输送优秀的、高质量的“复合型”篮球人才。通过对我省十二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找出不足之处,为我省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的改革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贵州省高校开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的院(系)分管教学领导、篮球专选课教师和学生(共十二所: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阳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凯里学院、遵义师范学院、毕节学院、铜仁学院、安顺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其中省属4所,地州8所)。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的国内有关篮球专业理论及教学改革等多方面的文献资料,对12所院校体育院(系)网站访问,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基础。

2、访谈调查法

通过对我省部分高校教学领导的访问,了解当前高校篮球专选课的教学情况。向他们了解篮球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篮球专选课程设置等。

3、问卷调查法

(1)对教学领导发放问卷12份,回收11份,回收率91.7%,有效回收问卷11份,有效回收率91.7%。

(2)对任专选课教师发放问卷48份,回收40份,回收率83.3%,有效回收40份,有效回收率83.3%。

(3)对专选学生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30份,回收率91.7%,有效回收330份,有效回收率91.7%。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科研项目,项目批准号QNSY09025

作者简介:王有智(1975—),男,布依族,贵州都匀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0.0)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程现状与分析

1、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课程目标研究

关于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培养目标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培养目标调查表

目标教学

能力科研

能力训练

能力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

竞赛裁判

工作学校体育管理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运动管理

认同

率%91.741.76058.358.366.766.783.37560

排序1765544236

培养目标是指课程开发的教育价值,为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提供依据[1]。从表1中可以看出,贵州省各高校的培养目标都结合教育部新颁布的《新方案》中确定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是大部分学校还是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的指导思想。教学能力排在首位,其次是学校体育管理、和课外体育活动,说明了把学生培养成为能从事学校体育教育、科研、训练、以及社会体育等复合型人才,极少数学校还是以培养中等或中等以上学校。因此将篮球专选课程的目标概括为:“通过篮球专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篮球运动的理论知识,全面掌握篮球运动基本技术、战术、基本技能,掌握与运用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法和篮球运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篮球课程教学能力和运用篮球运动手段开展社会体育活动的指导能力。”[2]

关于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学生入学前篮球基础的情况见表2。

表2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学生入学前篮球基础调查统计表(N=330人)

入学原因人数(人)比例(%)

一直从事体育训练后参加高考309.1

文化成绩不好而改练体育后参加高考29790

高水平运动员30.9

目前在贵州省只有贵州师范大学和贵州大学有特招高水平运动员权力。表2不难看出,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90%学生在考入大学前很少从事体育运动,他们许多人对体育并无兴趣,报考体育专业主要是担心考不上大学才不得以而为之。在调查中发现,各地州师范院校这种情况较为明显,在调查的330名学生当中,其中有297名学生是由于文化课水平低才报考体育教育专业,只有30人在入学前是一直从事篮球训练。有3人是特招的高水平运动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在现行办学方针及政策指导下,体育教育专业录取新生时文化课分数线和体育技术分都相对较低,除贵州师范大学和贵州大学在特招生时对体育技术考试进行专项技术考试外,其余高校的学生都是参加普通高考体育技术考试入学,考试项目为:100米、原地三级跳远、铅球、800米。因此,许多体育成绩优秀、专项运动能力突出而文化课成绩低的学生被挡在门外,而那些身体素质一般、专项能力薄弱但文化课分数相对较高的学生则走进了校门。从生源上看,虽然各院校基本上都是面向全国招生,省内学生和省外学生比例为6:1,说明我们的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生源的素质要远远落后于其它省市。

(二)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程设置

810121682042163-74-75-76-8

学校(系)6336330561

2、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教学内容比较分析

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教学内容中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15%、85%。通过本人的调查发现,多数学校没有按照大纲上规定的技术与理论学时进行授课,理论知识单独授课的课时较少,主要是因为大多学校没有室内篮球馆,受雨天临时安排,内容主要在规则及裁判法、竞赛组织与编排等方面,说明教师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引起重视。篮球课程内容沿袭着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竞技运动的一整套方法、强调技术、技能的学习,忽视相应原理、方法的学习。因此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根据课程方案及球类课程指导纲要进行,在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到篮球课程目标的需要,还要考虑到篮球专选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时效性、学生和社会实践需要以及与学校整个教育目的的一致性[3]。

通过篮球专选教材分析,目前各高校篮球专选课教材沿用普修课教材,没有征购和使用专选教材,说明了我省在教材管理、使用等方面欠缺。领导和任课教师对教材的重要性的认识淡薄,重视度不够。所以,篮球教材内容上要突出教材的基础性、时代性、知识性、健身性、竞技性。精简不必的内容,删减不适合中小学特点的教材,同时大量补充适合中小的非正规竞技运动与篮球游戏活动为表现形式的内容,增加篮球运动健身知识,体能训练等内容,其目的使篮球课程真正体现出自身的魅力与价值,真正受到学生的喜欢。

(三)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现状分析

1、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现状分析

篮球教学方法是在教师传授知识和指导实践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够掌握篮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篮球的意识而采用的方式手段。它对篮球教学、训练、比赛、裁判能力的培养和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及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教师教学中采作常规教学方法即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传统模式,而一些较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如表象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虽有运用,但运用的频率相对偏低。说明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上,存在着思想观念转变速度较慢,或是无法掌握前沿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或是停留在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初浅认识上,以致在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不符合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因此,培养学生的“说”、“教”能力,增加学生的篮球学科理论知识显得十分重要[4]。因此,篮球专选课既要让学生掌握学校篮球的教学与训练方法,还要掌握娱乐篮球、群众篮球开展的方法与手段,从而为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打好扎实基础[5]。

2、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教学条件现状分析

多媒体使用情况看,都没有固定的多媒体教室提供固定使用。调查表统计显示,需申请占25%、临时调用占91.7%,都因雨天上不了技术课后临时调用安排上理论课,除有5所有体育场馆学校理论课不受雨天限制外,其他学校的理论课都是雨天后改上理论课的。因此,理论课受雨天影响课时没有保障。从而也影响到技术课的教学。而且调查中使用多媒体的教师比例为:经常使用40%、偶尔使用30%。从不使用30%。说明了高校教学设备落后,无法保证教师随时到多媒体教室上课,也反映了部分教师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还比较落后。

从专选学生人数上看,有的学校多达40人,少则20人,基本上没有一所学校对专选班学往人数加以限制,这是因为,我省地州都是2000年后升本的院校,受招生人数的限制,各校基本都开设了篮球专选课。在调查中大部分任专选教师都同意专选学生人数在15-20人为宜。因此,望教务部门及院系领导考虑篮球专选的特殊性。在人数上给予支持。以便保证教学质量。

(四)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考核与评价

关于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程评价方法的基本情况见表4。

篮球专选课的考核,是对教学过程进行信息反馈和调节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从表4中可以看出,一半的院系篮球专选课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30%的院系采用综合评价;采用过程性和诊断性评价方法的院系仅占10%。这说明贵州省各院系的评价方法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在现行的《课程方案》中,总成绩是由理论成绩、技术成绩、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理论部分的考核内容都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考试形式都是闭卷形式。

表4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程评价方法调查

评价方法终结性评价综合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

实际采用院(系)10864

认同率%83.366.75033.3

调查了解到各高校评价考核评价内容是已设定好的,说明项目的设置不是很合理,与实践有一定的脱离。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体差异,没有考虑学生喜欢的位置设定自选项目和选考项目。在新形势下考核中没有表现出学生的创新、合作意识。应该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基本技术;重课外实践能力(参赛比赛、裁判工作、带队比赛;重科技创新;重团队建设。结合学生的就业形势,除教师必备的内容要加强外,适当增加一些专门训练内容。

(五)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教师队伍基本调查分析

关于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教师队伍基本情况,见表5。

表5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教师队伍基本调查表(n=40人)

年龄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

人数所占比例(%)人数所占比例(%)人数所占比例(%)人数所占比例(%)

职称教授00002525

副教授00410

10615717.5

讲师1332.540000

助教25000000

学历博士00000000

硕士10254100000

本科251025615820

专科00000000

表5说明,我省篮球专选教师教授的比例偏低,而副教授和讲师的比例较高,职称的结构不够合理。从年龄上看,46-60岁有13人。这显示出我省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呈年轻化状态。据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域在35~51岁[6]。因此,这预示着我省高校体育篮球专选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从整体上已进入创造性工作的“黄金”时期。从学位看教师仍以学士学位为主,但近几年我省体育师资队伍学历层次有了较大改善,主要原因是我省地州院校都是2000年后相继组建的新兴本科院校,国家教育部普通本科院校教学评估工作在我省的展开,各高校都规定:新进教师必须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要求,同时鼓励青年教师读在职研究生学位,促进了体育教师研究生比例大幅度提高,虽然与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的大学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比例应大于50%的规定相比较,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为35%,且博士人数实没有实现了“零”的突破,学历层次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

三、结论与建议

(一)根据社会需要培养篮球“复合型”人才

从贵州省篮球专选课的课程设置目标看还是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但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就业选择不再局限于中小学体育教师这一角色,更多的毕业生将会愿意从事社区体育工作,或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社会需求的篮球“复合型”人才。

(二)在有限学时内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三)加强篮球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从篮球专选课教学方法和条件看,教学方法单一,以传统教法为主,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较少,应征购篮球专选教材,专选学生人数每班应控制在15-20人为宜。希望高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学校教学需要。

(四)改进教法,对学生实施科学考核

从教师的教学和考核的方法与形式来看,存在教法和考核的方法不灵活、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机会少等问题。应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体差异,可根据学生喜欢的位置设定自选项目和选考项目。打破原有的评价体系标准,根据学生、学校、系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考评体系;考评应简单化,直接化,通过考评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注重自身发展,培养有特点的学生,使他们在考评中不落后。

(五)加强学习,提高学历

从篮球师资情况看,教师人数基本满足日常教学,教师的职称基本合理、年龄、学历比较合理,但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建议教师还应在专业理论和技术方面继续加强学习,以满足项目发展的需要,鼓励年轻教师继续深造。

参考文献

[1]王新平.中、日、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比较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0(3):86-87.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球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4.

[3]彭健民等.体育教育专业设置球类综合课程的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119-121.

[4]许奋奋,郑华伟.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8(3):57-60.

[5]姚维国等.对运动训练专业篮球理论与实践主修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0(9):113-116.

[6]李福.科技人才品格结构[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134-175.

THE END
1.科创课程助力“双减”科创筑梦——六学年学生寒假科学小实验六年十班科学小实验手抄报展示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改变世界。五常市实验小学校个性化课后服务科创课程通过简单而有趣的科创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参与能力,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探索求知的种子,同时也为喜爱科学和创新的同学们打开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https://www.meipian.cn/5113e799
2.3一6年级科技小制作手工创意实验室的创新之旅科技小制作手工活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将其转换为实际可行方案。这种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使得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找到最优解。这不仅对学术学习有益,也是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 实验室探索与验证 通过开展各种科技项目,如电子、机械或材料工程等,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可以在实验https://www.ykngnhhi.cn/zhi-neng/532736.html
3.小学科学课实验创新12篇(全文)小学科学课实验创新 第1篇 1 对不合理的实验器材进行改进,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学具,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改进实验教学, 使实验教学成为生动活泼, 学生乐于从事的实践活动。如物体发声是靠振动产生, 教材要求敲大鼓, 并在鼓膜上放些豆子, 让学生观察豆子跳动。我班人数不太多,https://www.99xueshu.com/w/ikeyn2a4swt8.html
4.郑州市金水区第二实验小学:以“实学验行”奏响科技四重奏近期,在郑州市金水区举行的“中小学科技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金水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任彩凤进行了精彩汇报,孩子们也以科学剧的形式展示了他们日常的科技学习与生活。 金水区第二实验小学从建校起,就坚定了“本真”发展道路,提出了自然与科技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实学至真 验行明理”校训。强调遵循育人规律,唤http://edu.hnr.cn/yxxw/article/1/1727594041826959361
5.小学科技教育(生物与环保)1、本校已有的科技教育成果:被授予徐汇区科技教育实验校、科技特色学校、绿色学校、上海市“生物和环境”先进校;科研课题“推广《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成果的实践”荣获徐汇区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二等奖;《小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与认识》被列为区重点研究课题,即将结题;进行了“田林三小节水大行动”、“共绘绿色春https://tl3x.xhedu.sh.cn/cms/app/info/doc/index.php/24875
6.中小学科普实验室建设方案“科教兴国”——是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的战略国策,青少年是科学事业的继承人和发扬者,科普教育从青少年抓起,是青少年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科普体验室建成,旨在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娱玩之中,学科学、爱科学的科技乐园。 2006年3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了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http://www.ceiea.com/cp13144/prodetail_74590.htm
7.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揭晓自2020年起,共青团中央启动实施“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援建、示范、授牌等方式,着重围绕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航天科技、集成电路半导体、虚拟现实、新材料、生命科学等科技领域,在全国建设1000所左右组织运行规范、服务保障到位、育人成效明显的实验室,重点支持中西部、东北、少数民族和革https://www.gqt.org.cn/pbbz/dtxx/202209/t20220905_789508.htm
8.厦门飞瑞致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高校IOT物联网实验室建设飞瑞致远成立于2016年,专注高校、中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公司始终围绕教学发展需求,为学校IOT物联网、AI人工智能、物流VR/AR虚拟仿真、普通话水平测试等专业实验、实训教学提供科学、高效、智能的定制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热线:13806039854(微信同号)https://www.ifrzy.com/
9.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通过秉承“实验创新、实践育人”的理念,立足基础学科,开展贯通大中小学实验教学课程一体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重大科技需求,引入行业领域高端前沿技术知识,开发一批基于STEM理念的优质科学实践项目与课程资源。探索国家西部、东南部等不同区域中小学生课外创新与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机制,推动大学生创新https://jwc.ustb.edu.cn/tztg/d8bc9af739a14e92afbabf4a3dcf9b44.htm
10.教育成就梦想科技引领未来—成县东街小学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习近平总书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殷殷嘱托为指引,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培养良好习惯,共享幸福人生”为办学理念,学校借助各种资源设备,把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把科技教育渗透日常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以睿智的科学思维积极地实践,大胆地想象,勇敢地创造,培养其创新思维和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655857
11.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专题网站南京市长乐路小学“驾驭未来”车辆模型2014-12-14 三十九中代表队省通信比赛喜创佳绩2014-7-29 长乐路小学参加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2014-6-29 南师附中新城初中在南京市“实验能手”2014-5-14 更多人才培养 张军应邀为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早期2014-3-18 http://xgjh.nje.cn/
12.创新科技教室,科学探究室,中小学探究教学实验室分类:创新科技科学探究室 型号:TWKT-02034 品名:液体分层模型 分类:创新科技科学探究室 型号:TWKT-02033 品名:真假沸腾实验器 分类:创新科技科学探究室 型号:TWKT-01127 品名:记忆合金实验器 分类:创新科技科学探究室 型号:TWKT-01126 品名:龙卷风模拟演示器 https://www.shfdtw.com/product-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