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上人工智能课!广州市中小学AI教育促学生全面发展

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州大学城小学(以下简称“华师附小”)四年级的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正在用AI开发一款翻译软件,为英文动画片进行翻译。该校老师黄嘉华向同学们展示了AI翻译工具的工作原理,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动手编程创造出一个翻译小程序。

6月5日,广州市电化教育馆主办的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跨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在华师附小举行,约150名广州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教师就人工智能课程的跨学科教学展开研讨。

跨学科开展人工智能课程促进学生五育发展

2023年,“推动全市一至八年级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入选成为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此前,2022年9月起,广州编制的全国首套经省级教材审定部门审定通过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材,已在全市中小学校落地使用。

华师附小教师黄嘉华介绍,目前该校三到六年级都开设了人工智能课,每两周一节。教师利用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平台上有供学生实操体验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也有课例、练习等资源,既让学生得以在课室内就体验到AI技术,也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

据介绍,2024年,华师附小入选为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该校通过项目式教学、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人工智能解决综合性问题,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课程在广州的深入推进,不少学校老师结合新课标要求,推进人工智能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实践,通过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研活动上,番禺区市桥东兴小学老师冯春红为老师们阐述了人工智能教材中《人工智能与军事》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她通过设计循序渐进的课程任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可能学生平时很少接触到军事,我们希望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培育国防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未来掌握更多技术的时候,也具有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家国情怀。”冯春红介绍,现在市桥东兴小学已经拥有了相对丰富的人工智能教学软硬件的配置,比如该校以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为软件平台,以番禺区提供的基础套件为硬件基础,为学生创设人工智能学习的环境。“很多学生都说,在以往的科目中很少接触这样的知识,现在人工智能课程已经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

“生活中的问题,本就是不分学科的。所以学生学习的时候,也要学会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人工智能课程要与时俱进,将人工智能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能够更好地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黎娜说道。

据介绍,目前天河区除了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多所学校还结合校内课后托管课程,开设AI编程、AI机器人等AI兴趣班,涵盖一至六年级学生。

此外,在广州中小学校的人工智能课程中,许多老师指导学生利用AI技术开展跨学科的实践探索,如利用AI翻译课文,理解“鸡兔同笼”奥数题,开展诗歌、艺术作品设计等等。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王冬青指出,新课标要求每门课程含10%的跨学科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的信息科技课程课时安排,每学期约有2课时的跨学科教学时长,人工智能课程的跨学科教学将成为今后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大模型应用进入课堂人工智能教与学持续升级

“我们学校早在2018年至2019年的时候,就开始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初步探索,但当时,由于缺乏软硬件支撑,老师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准备平台、校本课程、教学资源等内容。从2021年开始,我们有了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的支撑,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体验AI,进行AI作品的创新制作。老师也可以在平台上获取教学资源,学习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线上参与听课评课,迅速成长。”华阳小学老师黎娜介绍道。

据悉,利用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老师可以自己制作校本课程,也可以基于平台提供的工具,展开个性化的课程设计。针对难以理解的算法和原理,平台会提供一些游戏化的学习工具,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悟。学生还可以在平台提供的虚拟仿真模块,进行编程、建模等实践操作,人机交互变得更便捷。

广州市番禺区教师进修学校(广州市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人工智能课程教研员伍健强介绍,目前番禺区构建了“学习内容模块化、学习过程活动化、学习活动情景化”的人工智能“融乐”课堂教学范式,组织骨干教师根据教材研究和自组人工智能教学套件,开发系列微课资源,结合广州市人工智能地方教材、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开展“软硬结合”的教学活动。

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罗胜涛表示,“目前人工智能课已经进入广州市中小学的课程表。针对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和支撑服务项目,市电化教育馆希望在人工智能教育平台数字化基座上,生成广州特色的精品课程和资源,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数字化基座探索‘人工智能+’在中学教育中的实践。”

据介绍,在人工智能课程全面推广普及工作中,面对人工智能师资短缺的挑战,市电教馆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委托腾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建设“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同时借助高校团队教研指导,帮助老师们便捷地获取优质课程资源和专业的培训,配套教学应用及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让老师得以轻松开发不同主题的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AI大模型等新技术走向应用,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也部署了混元大模型能力。即老师和学生可以利用AI大模型对话、文生图等能力,进行学习和创造。学生可以借助编程助手,获得答题思路、知识点讲解、代码纠错以及发散思维等多方面的帮助。

目前,广州市已形成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市区校三级联动的培训体系,通过区域协同教研活动,借助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开展资源共建共享、优秀教案征集、学生竞赛评比等活动,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程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素养。

THE END
1.课,AI课程的学习内容有哪些?你支持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吗?人工智能已成为未来的重要竞争力,因此让孩子们从小学习AI至关重要。AI课程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https://www.wenkaoba.com/ask/27338.html
2.教育部最新部署!鼓励人工智能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对于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员,科创路线是他们的舞台。通过学习ideaLab创新课程,孩子们将一步步创造出原创发明作品,让他们从小创造着长大,早早get创新能力。斯坦星球从创立第一天就明确并始终坚持要做跨学科整合的STEM教育。如今,中美两国分别推出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和STEM教育的新举措,不仅反映了两国对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291527355808443&wfr=spider&for=pc
3.教育部部署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通知明确,要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进一步完善相关课程中人工智能教育要求,小学低年级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鼓励各地各校将https://paper.dzwww.com/ncdz/content/20241216/Articel03005MT.htm
4.中小学AI教育成必修课?教育部发布重磅通知通知从顶层设计到各环节,全面统筹,强调高校、企业与中小学协同发力,并支持教育薄弱地区,力争在 2030 年前实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基本普及。 为有效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全面实施,教育部提出了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推进常态化教学与评价、开发普适化教学资源、建设泛在化教学环境、推动规模化教师供给、组织多样化交https://www.zhinengxiehui.com/ai/39810.html
5.积极打造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2024年12月17日 西江日报 版面 浙江诸暨市明德小学在落实国家智慧教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打造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学校开设趣味编程、C++语言、机器人搭建、无人机创客等普惠式课程,同时引进了AR虚拟现实科普实验室,在动手操作中了解人工智能、感受科技魅力,给孩子们播下科学梦想的种子。 诸暨市教育体育局https://appszb.xjrb.com/html5/2024-12/17/content_145046_1638504.htm
6.中美齐发力猛抓中小学STEM&AI,斯坦星球提前布局多元整合STEM&AI课程对于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员,科创路线是他们的舞台。通过学习ideaLab创新课程,孩子们将一步步创造出原创发明作品,让他们从小创造着长大,早早get创新能力。 斯坦星球从创立第一天就明确并始终坚持要做跨学科整合的STEM教育。 如今,中美两国分别推出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和STEM教育的新举措,不仅反映了两国对科技https://www.cet.com.cn/wzsy/kjzx/cygdzx/10148861.shtml
7.《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指南》价格目录书评正版这是“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必须解决的共性问题,需要从事人工智能教学与科研的相关组织进行深入研究并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了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工作和生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了《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梳理人工智能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http://m.bookschina.com/8771826.htm
8.上海同济黄渡小学2022学年课程计划计划总结学校管理“能力”课程,主要包含自然、劳技基础课程,以探究型课程“同济科技文化之旅”和科技类课程为特色的课程系列,提高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学校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1.上海同济黄渡小学2022学年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一览表 相关说明: (1)校班队活动 https://tjhx.jdjy.sh.cn/html/tjhx/jihuazongjie/content/show-1196.html
9.2024年中小学科技类竞赛时间一览表!大赛简介:白名单赛事之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是一项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广大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青少年学生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普及、引领科技创新的素质教育实践平台,简称NOC大赛(NOC为Novelty, Originality, Creativity的缩写)。 主办单位: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 https://www.zgkao.com/zhongkaobeikao/69355.html
10.新学期!大变化!2024年北京中小学迎来这些变化!学生及家长一定要看今年年初,北京宏志中学、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等6所中小学校成为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41所中小学校成为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 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挑战,新的学年将会有更多的学校借助新的技术,提升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让科技https://www.ysxiao.cn/zhongdianxiaoxue/207693.html
11.线下少儿编程top10的教育培训机构学习时长一览表小学生可以学习的编程语言有scratch图形化编程、APP Inventor手机编程、Python和C++,这几个都很不错,前两个适合年纪小的孩子,后两个适合有基础的孩子。下面是线下少儿编程top10的教育培训机构学习时长一览表,供大家参考。 线下少儿编程top10的教育培训机构学习时长一览表 https://www.jxfuzhong.cn/newshow/24386.html
12.《人工智能小学版(中小学专题教育课程教材)》(任友群)简介本套丛书以上海部分中小学前期对人工智能课程与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为坐标参数,凝聚众多科学家、工程师和教育家的心血和智慧,创造性地设计了人工智能教育的生态系统,开创了人工智能融入基础教育的新模式。 作者:任友群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http://product.dangdang.com/27931602.html
13.中小学人工智能实训室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小学广州飞瑞敖15年口碑,全国1000多所高校实验室建设案例,专注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核心技术研发、销售及服务,打造“六位一体”人工智能课程服务体系,为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高校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及师资培训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教育城市合伙人、培训机构转型课https://www.frotech.com/
14.民生实事百姓有数⑨人工智能已走进各区中小学课堂为此,广州搭建并持续迭代优化“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该平台提供配套教材课程、教师培训课程、优秀课例等线上教学资源以及3D虚拟仿真实验室等虚拟实验中心,支持师生开展人工智能虚拟应用场景体验和课程实验,发挥互联网课程资源的辐射作用,支撑广州市中心城区以外区域开展教学,助力花都、从化、增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https://news.dayoo.com/guangzhou/202401/12/139995_54621021.htm
15.人工智能机器人对教育弊端导读:一、教育模式的机械化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但这也使得教育变得机械化。机器人教师往往按照预先设定的教学模式进行工作,缺乏灵活性和 本文目录一览 1、CAA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 2、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教育进中小学课程 http://chatgpt.cmpy.cn/article/5399098.html
16.师之惑缺乏足够师资和优秀课程,“没有考试”的AI教育怎么教?跨入AI时代,中小学的人工智能课程到底应该怎么教,学生又到底该怎么去学,考验着新一代的一线的教师们。 从门外汉到国内最早研究Scratch和Arduino课程的一线教师,温州中学创客教育工作室负责人、浙江省特级教师、中国开源硬件“虚谷计划”联合发起人谢作如被推崇为“中小学创客教育第一人”。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441369
17.福建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显成效在首批试点的基础上,2019年厦门市湖里区、福州市晋安区被确立为福建省首批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并新增了17所试点校。 我省还成立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工作指导。根据安排,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低年级可结合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让学生初步http://m.mnw.cn/edu/focus/249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