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婺城区仙源湖实验学校

学校位于4A级景区镇——安地镇安地,两面为山,村落地势相对较平坦,是为安家立业之佳处,故名安地,古名“仙源”。距金华市区15公里,背靠南山山脉,婺江支流梅溪古河穿区而过。我校伫立南山脚下,前有梅溪河环绕,后有伏虎山依靠,空气清新,环境十分优美。

据《金华县志》和《金华县教育志》记载,婺城区安地镇古称仙源,学校前身为金华县南华乡公立仙源初等学堂,创办于清宣统2年(1910年)二月,名为金华县南华乡公立仙源初等学堂。学校现占地面积75亩,建筑面积32400多平方米。目前学校有36个教学班,学生1500名,在职教师100余名。学校有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1名,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1名,金华市最美教师1名,婺城区名师1名,婺城区教学能手3名,婺城区教坛新秀8名。

学校多次获得婺城区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单位。2017—2019学年连续荣获学校发展性评价督导评估A类学校,其中2020学年发展性评价督导评估获农村片第一名。多次评为婺城区质量优胜单位。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首批试点学校、全国亿万学生冬季长跑浙江省优秀学校、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浙江省德育教育基地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婺剧进校园示范单位、浙江省健康促进银牌学校等。学校入选“浙江省百年名校”。

办学理念:以生为本,做有营养的教育

育人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

学校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在“做有营养的教育”育人理念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主要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实施:

一、文化建设润营养

仙源湖实验学校集现代化、花园式于一体。校园内文化广场庄严典雅,花廊生机盎然,思源山古朴别致,水系中鲤鱼欢腾,笃源亭静卧一隅,明德廊曲径通幽。学校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校园里有标志性建筑----思源山;有精致的提示牌,让人流连忘返的校园十景,连廊里有师生的成果展示台;都彰显着学校“做有营养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设施的建设中,学校保持与时代同步,先后建起了高标准的图书馆、机器人教室、录播教室、心理辅导室、资源教室、科学实验室、书画教室,音乐教室、电子阅览室、教工健身房、妈咪小屋等教学设施、急救培训教室、特色思政教室,为莘莘学子求学成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二、教学改革知营养

(一)制定并实施“仙源135工程”方案,创新推进双减工作。

学校紧紧抓住“减负担提素养”这一核心目标,推行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后勤保障三重保障,实施集体备课、作业管理、“四定一分”课后托管服务、家校合作、评价改革五项措施,确保“双减”落实落细。

(三)天天阅读,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依托学校仙源书房,每个星期开展阅读课。初中部以课本上的名著为主,小学部依托必读书目。课外辅之以仙源书房和仙源图书馆的书目,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各年级开展了天天阅读任务展示活动,开展名著项目化学习、专题探究活动。

(四)融合教育,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校的特殊学生教育走在金华市前列,资源教室被评为金

华市示范校资源教室。重视融合教育,全校建立了随班就读工作的保障支持系统和教研网络,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完善随班就读学生的个人档案,建立评价系统。

三、课程建设丰营养

(一)丰富的校本课程

学校打造了篮球、足球、演讲、扎染、婺州窑、婺剧等一批校本课程。我校是全国篮球特色学校,曾获金华市校园篮球赛女子组冠军。浙江省小篮球赛亚军和华东赛区优胜奖。《婺剧》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第四届义务教育精品课程。

(二)南山家长学校系列课程

开办“南山学堂”家长学校,每月为家长推送优质学习资源,加强家校合力,密切了家校合作,实现了共担、共育、共享,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全面实施劳动课程

1.“金华市梅溪流域水文化研习基地”劳动课程。借力安地水库灌区灌溉试验站,打造“金华市梅溪流域水文化研习基地,把课堂、实验室,搬到大自然、田园中。

2.“花样面点,美好食光”劳动课程

(四))开展人工智能项目

涵盖人工智能基础知识、3D打印笔、创意智创、编程机器人等课程。

四、活动开展秀营养

(一)学生活动

1.两书一信发放活动。在学年初给一年级和七年级新生、家长同时发放新生入学通知书和家长入院通知书,及一封介绍学校办学理念,倡导协同育人理念的公开信。

2.南山火种系列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的,即蒋宝贤革命烈士,打造了“南山火种蒋宝贤红色基因永相传”的团队特色活动,

3.特色拓展课程展示活动

学校举行“传承经典笔墨仙源”为主题”的百名儿童绘水墨长卷活动、“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的首届校园科技节活动、校园足球班级联赛、拓展课程汇报演出活动。

(二)教师活动

学校开展“青蓝”工程,每周开展粉笔字、说课、上课等活动。与环城二小名师结对,开展了跟岗锻炼、示范课引领、赛前指导等活动,

五、评价改革稳营养

(一)改革评价体系,制定顶层设计——“小水滴成长实施方案”

“小水滴”奖章分七个不同的颜色,每个颜色代表一个教育主题,分别对应学习、文明、体育、艺术、光盘、实践、阅读这7个评价维度。老师通过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各方面行为进行评价,建立“小水滴”的奖章制度。学生根据获得的“小水滴”学币数量,点击“礼物兑换”页面,就可以出现“海洋商店”中的各种奖品。

(二)以生为本,探讨链接小学全过程的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及手册链接学生小学六年多元化学习发展全过程,内容涵盖品德表现、学业水平、体质健康、艺术素养、劳动实践方面,从而形成链接小学全过程的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在我校的学业评价体系中,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由二个方面组成,分别是:学业水平考试、过程性评价。在评价中,各学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年段要求,对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制定评价标准,分项考核,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并量化评价分值。

仙源湖实验学校今后将沿着自己确立的办学理念“做有营养的教育”的方向继续努力,并且在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发展策略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培养敢于竞争,富于创新的新时代仙源学子不断前行努力。奋然百尺竿头,描绘灿烂前景。

一、资助的项目及标准

1.营养餐:结合小学、初中实际收费情况,在校期间每天提供1餐营养搭配合理的中餐。

2.生活补助:在校寄宿生每生每学期补助初中625元、小学500元;非寄宿生减半补助。

二、资助对象及申请

在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并在本校注册学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对象包括:①低保家庭学生;②特困供养学生(困境儿童);③孤儿;④烈士子女;⑤持证残疾学生;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⑦低保边缘家庭学生;⑧按实事求是原则认定的因病因灾、突发意外等原因致困家庭学生。

资助实行自愿申请,符合条件需要资助的学生必须在学校规定日期内向学校提交《资助申请表》,同时在浙江省学生资助“一窗受理”平台完成申请,等待学校认定。

三、需要提供的材料和学校认定

四、资助补助金将统一通过浙江省“乡镇公共财政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发放,需要提供学生本人金华市的社保卡(金华市民卡),未办理金华市民卡的,请到就近的金华银行咨询办理,并激活、开通金融功能。

婺城区仙源湖实验学校2023年招生简章

根据婺城区教育局印发的《2023年婺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婺城区仙源湖实验学校2023年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仙源湖实验学校始创于清宣统2年(即1910年)仙源初等学堂,是婺城区唯一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目前规模36个教学班。教师100余名,高级教师12名,中级教师65名,其中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1名、师德先进个人1名,省教科研先进工作者1名,金华市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2名、最美教师1名,区级以上教坛新秀、优秀教师30余名。学校先后获“全国亿万学生冬季长跑优秀学校、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省婺剧进校园示范单位、省数字家长学校、省健康促进银牌学校、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艺术特色学校”等诸多荣誉。2021年入选省“百年名校”。学校秉持“做有营养的教育,每天进步一点点”办学理念,实施“小水滴”成长方案,以培养“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特长鲜明、全面发展的仙源七彩少年”为育人目标。

二、招生计划

2023年计划招收一年级新生4个班,160名学生;七年级新生4个班级,190名学生。

三、招生对象

小学招生入学对象为: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间出生,年满6周岁的儿童。初中招生入学对象为: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出生,年满12周岁的儿童。

确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向户籍所在学区内学校提出缓学申请,报区教育局备案。

THE END
1.教育部: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人民政协网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设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栏目,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分批设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展厅等场馆向中小学校开放,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资源,升级优化现有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加强校际间资源共享https://www.rmzxb.com.cn/c/2024-12-13/3647529.shtml
2.中小学AI教育成必修课?教育部发布重磅通知通知从顶层设计到各环节,全面统筹,强调高校、企业与中小学协同发力,并支持教育薄弱地区,力争在 2030 年前实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基本普及。 为有效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全面实施,教育部提出了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推进常态化教学与评价、开发普适化教学资源、建设泛在化教学环境、推动规模化教师供给、组织多样化交https://www.zhinengxiehui.com/ai/39810.html
3.教育部: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设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栏目,广泛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分批设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展厅等场馆向中小学校开放,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资源,升级优化现有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设施https://xxgc.bdu.edu.cn/info/1171/3292.htm
4.教育部部署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通知明确,要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进一步完善相关课程中人工智能教育要求,小学低年级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鼓励各地各校将https://paper.dzwww.com/ncdz/content/20241216/Articel03005MT.htm
5.教育部: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观点网讯:11月28日消息,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提出人工智能教育六大主要任务和举措,包括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开发普适化教学资源、建设泛在化教学环境、推动规模化教师供给和组织多样化交流活动。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4147KE0519D45U.html
6.T/CSE0012021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开发标准(免费下载)起草单位: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1-10-20 实施日期:2021-12-30 标准格式:PDF 内容简介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开发标准》从中国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实施角度,立足国家人工智能教育实施的客观需求,直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困境,对中小学标准化人工智能课程提出建议。 https://www.biaozhuns.com/archives/20211023/show-301756-108-1.html
7.重磅:《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能力标准(试行)》发布3月24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腾讯三方联手,在北京举办了“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暨《人工智能教师能力标准(试行)》、《2022年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成果发布会”。 其中,《人工智能教师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明确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应具备的18项基本技能标准,为各地开展人工智能教师培训、评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964610
8.工作动态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海淀进校大兴分校)执行校长申军红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开放教育学院)院长闫寒冰教授作专题报告,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孙众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https://www.hdjx.org.cn/plus/view.php?aid=9727
9.教育部重要通知!通知强调,要开发普适化教学资源,建设泛在化教学环境。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设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栏目,广泛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分批设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展厅等场馆向中小学校开放,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人工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Tk4MjU3NA==&mid=2655897215&idx=5&sn=ea476226f2040bbc603ff1ba36d6cf18&chksm=8a47f47f533ab265b1caa34c44c8bf8138865f11181bf1185fce99f7f784e2f4aa1a8d81d1f4&scene=27
10.中小学信息教育(精选十篇)1)发掘内涵,用《课程标准》来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探究活动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并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社会所需的信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3]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wg0086.html
11.之江汇教育广场本研究采用中国教科院、华东师范大学与腾讯研究院在2021年底联合开展的一项全国性调查项目的问卷作为数据来源,该问卷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开发标准(试行)》进行设计,旨在调研中小学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应用及课程实施现状。问卷通过易研平台面向25个省市的1000多所中小学进行发放,覆盖东、南、西、北不同https://yun.zjer.cn/space/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55616&id=39523928
12.《营地教育大讲堂·专题汇》直播嘉宾回顾行业资讯营地资讯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 教育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组成员 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组成员 直播演讲主题:对当下研学热中科普研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1. 研学热的背后存在哪些问题? 2. 科普研学、营地教育有什么意义? 3. 科普研学在理想情况下是什么样的? http://www.ydjy8.com/news/show.php?itemid=1177
13.图文专题小学生如何学习人工智能?记静安区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王荣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员蒋鸣和先后在本次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对静安区在小学阶段实施人工智能教育实验的做法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在未来如何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https://n.eastday.com/mnews/161916306977012310
14.生成式人工智能增强课程开发–教育技术学自留地生成式人工智能增强课程开发 2024年11月10日,星期日,重庆 应邀出席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16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 根据主办方的要求,自留地君将发表题为《生成式AI增强课程开发》的主旨演讲。 同台分享的还有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晓羊集团董事长周林先生,以及重庆聚奎中学教研室张渝江https://www.jiaojianli.com/19770.html
15.第十六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在西南大学开幕11月8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第16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立人报告厅开幕。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AI赋能:人工智能教学与应用”,旨在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推动信息科技行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育的革新与发展。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和一线https://www.cqcb.com/yukuaibao/2024-11-08/5695012.html
16.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开发标准(试行).pdf人工智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词汇,国家、各个行业都给予高度关注,教育界也掀起了一股浪潮,但是如何有标准有依据的在中小学领域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一直没有可参考的文本。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开发标准(试行)》,此《标准https://www.waitang.com/report/40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