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在您撰写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安全知识教育对于我们非常重要。通过安全知识教育,能使我们青少年树立安全意识,了解安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应变能力,尽可能减少和杜绝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这次讲座,使我又懂得了很多的安全知识:
中小学生游泳不能在没有家长的带领下独自去游泳,不能和不会游泳的家长游泳,要和会游泳大人一起游泳,还不能去不知水情的地方游泳。游泳前还要做好下水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用水淋湿身体的各个部分,不能马上下水,下水后不能嬉戏打闹避免抽筋。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应该大声呼喊成人相救,不能自己下水去救。或用救生器材或竹竿、木板等工具营救。溺水者不要惊慌,尽量让口鼻露出水面。
当学校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学生应保持冷静,按学校要求进行有序疏散。在疏散过程中要求一切行动听指挥,严禁说话、拥挤,严禁动手推搡,严禁奔跑。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在教室上课时应该迅速抱头、闭眼、蹲到课桌下面、地震一停迅速撤离教室到外边空旷地面。如果我们在家里时,应该选择卫生间或厨房等跨度较小的房间避震。
面对火灾我们应该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身上着火时可就地打滚压灭火苗,大火来时要迅速从安全通道脱离险境,不要贪恋财物。在道路上行走应该要走人行道,注意红灯停、绿灯行,不在汽车临行时或车辆前后横穿马路。不在道路上嬉戏打闹,不越护栏,不追扒拦车辆。
通过观看这个安全知识讲座,我学到了很多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会了一些逃生和自救的小常识,这样我们才能在发生安全事故时,使自己和他人能避免或减少受到的伤害,我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俗话说的好:安全第一。在任何一件事情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它就像我们的朋友,日日夜夜守候在大家身边,教育着我们,时时刻刻为我们敲响警钟。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如此的脆弱,需要精心地呵护,无视安全,也就是无视生命的存在。
今天上午,我观看了南方电视台2播放的《中小学生春季安全与健康教育》专题节目,给了我很多的收获和很大的感触。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安全知识教育对我们非常重要。通过安全的教育,使我们了解安全知识。节目中通过案例和专家的分析,让我了解了当灾难来临时应该怎么自救。火灾来临时,因为烟雾和热气是往上升的,所以我们应该趴下来,用湿布捂住口鼻前进;如在室内火灾来临时,我们应该摸一下门把手,如果门把手是冷的,马上开门逃生;如果门把手是热的,马上用湿的衣物把门堵住,同时用鲜艳衣物大声求救。自从有了汽车,人们就开始关心交通安全。如在马路上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应该靠右走,不许逆行;在过马路时,应该走人行横道,就是斑马线,要"红灯停,绿灯行。"
安全是最重要的,拥有安全,才拥有生命。从此以后,我一定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安全。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观后感400字(三)
这几天通过学习新公民教育,真是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安全教育问题的学习,颇有一蕃感受。对国家在中小学校中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等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现将心得体会概括如下:
一、在中小学校中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教师如何在工作中进行安全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消防安全
一、引言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着眼于大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态度与能力,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等全方位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等[1-2]。
消防安全教育意义重大[3-4],2015年,全国共接报火灾33.8万起,造成1112人受伤、1742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39.5亿元。火灾的防范以预防为主,消防安全教育包括消防基础知识教育、建筑防火知识教育、消防设施知识教育及特殊场所的消防教育等[5]。消防安全教育要在全民中展开,特别需要在大学生中展开。
二、消防基础知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消防基础知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到基础作用。消防技术涉及防火工程技术、消防安全设计、消防安全管理等,消防需要应用自然科学知识理论,从事消防工作的人员需要分析辨别火灾的特点及规律,需要掌握必要的消防基础理论及技术手段,消防人员需要对火灾的发生机理进行分析,鉴别火灾的类别,才能有效地对火灾进行防范及处理,这是大学生消防安全素质教育的优势。
三、建筑防火知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建筑防火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还能够有效保护人民财产及人身安全,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
四、消防设施知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消防设施知识教育是大学生消防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消防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排烟系统、照明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等设施。火灾报警系统由火灾报警装置、触发装置、联动输出装置及辅助装置构成;火灾报警系统能在火灾发生时将烟雾、火焰、热量等转变为电信号传输到控制器,从而发现火灾并采取措施,能够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排烟系统由管井、排风管道、门开关设备、防火阀、排风机等构成,排烟系统能够使楼梯间等位置形成正压,从而有效将火灾生成的烟雾排除。消防照明需要合适的光源,要满足照明的要求,能够在特殊环境及紧急状态下照明,同时需要长期保证安全、可靠的状态。水喷雾灭火系统由供水设备、水源、管道、阀组及水雾喷头等组成,它是在较高的水压力作用下,利用水雾喷头将水流分离成细小的水雾,喷向火焰实现冷却灭火作用,该灭火系统灭火效果好、用水量少、使用广泛,水喷雾灭火系统可用于扑救油类和电气设备火灾。
消防设施的使用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很陌生,对大学生进行消防设施知识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还能够增加社会对消防设施的认识,当火灾发生时才能够进行有效防护。
五、特殊场所的消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及生活的活动范围多元化,于是产生了众多特殊场所,比如石油化工领域、地铁车站、加油气站、特殊产品工厂等。某些特殊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将会产生严重灾难,比如2015年8月,天津市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造成8人失踪、165人遇难、798人受伤,还有304幢建筑物、12428辆商品汽车、7533个集装箱受损,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各种原料、中间体、产品及废弃物多为易燃物,具有爆炸危险。石油化工产品是以烯烃和芳烃为原料生产各种醛、醇、酮、酸类及环氧化合物,基本的原料有丁烯、乙烯、丙烯、苯、丁二烯、甲苯、二甲苯等,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础。这些高分子材料极易燃烧,需要严格控制才能够防止火灾发生,然而提高大学生的消防方面的素质就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C上所述,消防安全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素质,对人类生产及生活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提高大学生的消防安全素质可以从消防基础知识教育、建筑防火知识教育、消防设施知识教育及特殊场所的消防教育等方面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敏,王丰元,毕巍巍,等.大学生素质教育探析[J].大学教育,2015,(1):62-63.
[2]刘强,吴双双,刘万涛.大学生素质教育[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
[3]沈友弟.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2):130-133.
[4]程远平,李增华.消防工程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5]赵敏学,吴立志,商靠定,等.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3(3):54-57.
TheInfluenceofFireSafetyEducationintheQuality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
CHENTing-yi
(SchoolofMaterialsandConstruction,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
一、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简析
各地出现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热,一方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正在不断深入,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同,另一方面说明了校内外一体化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社会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掘,为学生成长拓展了空间。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1.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提出若干年,但是真正得到实施是在近十年。实践活动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载体得到充分重视,许多学校将其与其他学科教学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安排、同落实,成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发展的重要课程,是现行教育教学体系外的有效补充。
3.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课外生活的丰富内容。从目前各中小学开展实践活动状况看,学生参与热情之高始料未及,他们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获得了放松,在课外得到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参与的兴趣不断提高,有利于身心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最为丰富的内容。
4.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小学生在学业方面得到了有效满足,教师还要将目光转向学生身心发展,尤其是当代独生子女群体缺乏的坚韧品质、顽强意志及团结包容心态,课堂教学中难以全面渗透。借助于专业基地、专业团队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可以在思想上、品德上、情感上受到熏陶,对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对于心智发展尚不完全的小学生及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有价值。
二、夯实工作要点,保证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卓有成效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都是和教育部门专业的素质教育基地联合,借助于丰富的设备场地条件、活动器材及专业的指导队伍,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效果非常明显。工作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三、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注意点
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当成为中小学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一活动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安全保障要到位。小学生、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相对不足,带队教师及校领导、基地工作人员,都要对安全保障工作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疏漏,让孩子们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活动。
一、社会上各类培训班、补习班、家教存在的原因分析
1.经济目的
在孩子身上舍得花钱,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更是舍得投入,这是广大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的外在表现,也是社会上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抓住学生家长的这个心理,面对广大中小学生把开办各类补习班、辅导班、有偿家教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2.家长的要求
家长请家教或把孩子送到各类培训班、辅导班等学生托管场所是出于多种目的的,有的家长是为了找一个“替身”帮助家长管理孩子。家长工作比较忙,无暇照顾和辅导孩子,平时孩子在学校里,由学校来管理,周末和假期就送到托管场所去,由那里的老师来管理,并且还能够得到学习上的辅导。而有的家长受过去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唯恐孩子在学习成绩上落后于别的学生,千方百计帮孩子“恶补”功课以超过其他学生。
3.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几千年来都是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在某些家长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考试,考试就要考个高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淡化考试成绩,会影响学生将来考名牌大学的成绩,于是纷纷请家教或把孩子送到培训班、辅导班“加强”学习,“弥补”在学校里因素质教育造成的“不足。”
4.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过去高考“指挥棒”一直是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论英雄,于是家长和学生们咬住分数不放松,盯住高分去攀登,这也是各类培训班、辅导班、家教存在的重要原因,不改变高考制度,便很难改变人们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各类补习班、有偿家教也就有其存在的市场。
5.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是各类培训班、补习班、家教存在的重要原因
地区间、城乡间甚至学校间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导致不少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在师资、硬件建设等方面还比较薄弱,有些学科像音乐美术、体育、英语、信息技术等还十分薄弱,缺少专业教师和必要的教学与实验器材,有的学校目前甚至不能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这种状况下,不少家长和学生便把目光投向社会寻求社会上教育力量的帮助,以“强化”自己的弱势,避免在竞争中输在落后的教育上。
6.教育行政部门“管得了三尺门里,管不了三尺门外”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校是否执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的监督与管理比较到位,但是对于社会上各类乱办班现象是束手无策,虽然各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在职教师办班,可是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该办的还办,该补的还补……
二、各类培训班、补习班及有偿家教存在的利弊分析
(一)利的方面
1.可以暂时弥补学校在某些薄弱学科教学上的不足
2.可以弥补家长管理孩子的空挡
(二)弊的方面
1.中小学生要接受两重标准的教育
中小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国家正规的义务教育,淡化考试成绩,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发展;去校外补习班或辅导班家长付出了昂贵的学习费用,孩子也是带着家长的“任务”去的,有“付出”就要有“回报”,补习班或辅导班的开办者就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使孩子在家长面前有所“进步”,因此决定了补习班、辅导班急于求成、重成绩不重发展的特点。校内和校外教育的两重标准恰好是一对尖锐的矛盾,矛盾的焦点恰好集中在中小学生身上,必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将来的发展。
2.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
各类补习班、辅导班的老师急于求成、急于出成绩的心态,决定了其拔苗助长的做法,不顾学生的素质发展和能力培养,通过机械的训练和简单的模仿,片面地追求学生在短期内取得的“进步”,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
3.导致轻视学校教育重视补习班教学的倾象
部分学生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会使其孩子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耽误”孩子的前程,于是“寄希望”于补习班教学。孩子容易受家长错误观念的影响,在学校不能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学业,在补习班、辅导班却用起了"功夫",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4.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国家减免中小学生学杂费、书本费,全国基本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此举大大减轻了广大中小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但是社会上各类补习班、辅导班的学习费用却水涨船高,越来越成为家长的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
5.导致教师敬业精神下降
各类补习班、辅导班的存在使学生成了补习班的学生,部分教师成了兼职教师且经济相对独立,大大增加了学校对他们的管理难度。
7.浪费了国家的教育教学资源
8.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各类补习班、辅导班用房多是主办者临时租用的闲置或废弃的房屋,有的已经成为危房,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有的补习班、辅导班场所十分简陋,应有的冬季取暖、夏季防暑、水、电、照明等基本配套设施不全或根本没有。另外各类补习班、辅导班的位置往往处于相对隐蔽的地方,孩子来往于家――补习班的路上,交通和人身安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几点思考
1.国家应加大高考制度改革
高考“指挥棒”是万众瞩目的焦点,高考制度没有根本性的改革,人们追求考试分数的现状就不会有本质的改变,应试教育也就不会得以彻底根除。只有进一步改革高考制度,逐步淡化考试分数,加大对学生能力及素质综合评价的权重,才能把学生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2.国家应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实现基础教育优质、高效、均衡发展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学校薄弱学科的师资配备及硬件建设,实现教育优质、高效、均衡发展,让广大中小学生能够真正享受高质量的教育。
3.切实落实教师工资标准,保障教师应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教师工资待遇,真正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保障教师应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使教师能够安居乐业。
5.目前社会上一些培训班、补习班、学生托管场所以及家教现象仍有其存在的实际意义
6.推行素质教育是一件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推行素质教育不单纯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更不单纯是中小学校的事情,它是一件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素质教育而不是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因此,推行素质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中小学校内部,而应在全社会进行素质教育的宣传、教育,争取社会及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真正在全社会推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对策
素质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必须从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做起。近年来,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逐步下降,笔者将结合农村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对其下降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对素质是这样定义的:素质是指人与生俱来的以及后天通过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身体上和人格上的性质特点。而身体素质通常是指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就小学生目前的成长状况而言,学生多处在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所谓的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是指身体素质自然增长最快速的年龄阶段。在不同年龄阶段,各项身体素质增长的速度不同,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最大,如果进行科学的训练,会获得明显的效果。
二、农村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原因的调查及分析
据2012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统计显示,反映学生身体质量的各项指标,如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均呈下降趋势。笔者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分析,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对中小学生、学生家长和体育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召开访谈会,并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农村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做了如下探讨。
1.对体育课的态度不端正
中小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对体育课的价值不能做到准确认识,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不能培养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害怕吃苦、跑步,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运动强度过大,性别差异,教师自身因素,安全意识较差等因素都限制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主动性。
2.体育锻炼硬件设施缺乏
在教学过程中资金限制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学校资金缺乏,教学场地简陋,设备、器材有限,集体活动较少,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锻炼身体的项目相对单一,加上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的组织发展很不均衡。因此,需要从硬件设备入手,不能让硬件设施成为制约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
3.缺乏健康观念
现阶段,有些中小学生缺乏健康观念,认为改善饮食状况就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很多学生喝大量的营养品,这种行为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营养品的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反映了认为花钱就可以买来健康的错误观念的盛行。针对这种现象,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保健品教育,让学生明白营养品的作用是有限的。
三、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1.充分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
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保证中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如何把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从国家意志转化为全民行动,需要通过更新学生的观念来解决。通过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身体素质的认识。通过采取多种手段,使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制定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计划,设定合理的运动量和运动难度系数,使学生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2.加强阳光体育运动,提高锻炼品质
学校应该通过教师加强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提高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品质,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发挥学生、教师在课堂的主动性、能动性是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改变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的成分,体现人文性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利用教学器材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