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BI的建设方法|平台建设第一步,做好需求调研
然而很多企业在大数据项目开展之初,就在需求调研环节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困难。大数据项目的成功落地,是建立在完善的需求调研基础之上的;毕竟对于用户需求的有效满足,是项目实施的根本目的。而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在部署大数据项目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却总是和自身的需求南辕北辙,导致项目失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作为导致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需求理解不一致的情况经常出现在项目部署的过程中——客户、销售、设计、开发等各方对于需求的表述和理解,很可能千差万别。著名的“需求秋千理论”形象地阐释了这个过程:
需求秋千理论
需求调研:找回丢失的需求
由于需求引导与打造共识环节的缺失,导致需求认知出现的问题,必须在项目部署的初期得到妥善解决,通过完善的需求调研为之后的开发与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需求的引导,可以参考“需求引导六步法”:
【前期准备】充分了解客户业务状况及基本需求,准备访谈提纲、对象、设计访谈环节等,通过前期准备保障需求引导过程的可操作性及高效性。
【访谈前导】浅谈调研目标、范围、时长及保密事宜,保障过程双方频道统一。
【挖掘需求】根据业务表象深挖业务难点及痛点,探讨问题的根本原因。
【达成共识】根据实际业务场景与专业理论知识及行业案例相结合,提出合理化的建设方案,在双方充分沟通够并达成一致。
【赢得支持】与高层统一建设目标,逐级分解目标,落实行动计划,赢得全员支持。
成功的企业是如何完成需求调研的?
在需求识别方面,永洪通过客户座谈、详细问卷、查阅资料、走访等方式,对客户特点、企业资源、项目目标、工期及预算等需求做到初步的了解和确定;同时深入学习了解客户公司所处的行业、公司概况,清楚掌握行业及公司发展特点、业务流程、数据分析模式等业务与技术内容,确保对客户需求理解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确认需求层面,永洪对客户业务流程进行深入了解之后,从大数据业务流程介绍,重点需求分析入手,与客户一同深入分析项目的实现逻辑,分析解决方案和协商分歧,帮助客户充分了解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一环节,尽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性所引起的矛盾,协助客户进一步明确核心需求,并最终实现项目质量、精度、细节等的确认和共识。
这些特质在永洪的客户案例中有鲜明的体现。永洪的某客户企业是国内知名汽车制造厂商,项目初期客户提出“各系统数据独立,需要形成整合在同一数据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的需求。针对该需求在进行简短的沟通后,了解到客户对于BI的理解不是很清晰,并且对自身的需求也并非特别明确。永洪团队按照需求引导六步法对客户进行了深层次调研。了解到客户工作开展的根本难点在于:
1.数据量大(百亿级数据量)、数据源多(多套业务系统、不同的数据库类型)、规则不统一,在导入BI系统之前需要从各系统导出,再手工汇总到汇报材料,统计效率低、易出错,决策者看到的数据有延迟现象。
3.业务系统的OLTP架构和办公软件通用性设计都无法满足现有的业务分析需求,尤其是对历史数据的追溯和分析等。
基于以上几点,通过反复调研沟通,在了解到客户的根本需求的基础上,永洪针对性地完成了项目体系的搭建:
2.按业务分析主题方式进行业务建模,能够快速输出现有的分析需求报告,同时业务人员可通过永洪产品进行自助式查询和分析,业务分析需求实现敏捷化。
最终将该需求及解决方案提交给客户高层确认时,得到了客户方的认可,并已经实施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