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新服务,助力民营经济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上线运行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表示,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归根到底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将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开通问题收集办理反馈系统,提高解决问题诉求的工作效率。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魏楚向记者表示,受地域、行业等因素影响,民营企业问题有相当的差异性,借助上述平台等新工具、新途径,可以更高效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记者注意到,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民营经济投诉维权平台”的要求,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专门力量建设了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
“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是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的重要举措,是做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作的重要抓手,进一步丰富了政企沟通交流渠道,更加高效实现问题收集—办理—反馈—跟踪回访的闭环流程,不断提升对民营经济的服务质效。”民营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注意到,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搭载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共设置惠企政策直达、发展形势及监测评估、诉求和建议、民间投资发展、融资对接合作、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7个一级栏目,集中展示宣传涉民营经济政策和信息,集成项目推介、银企对接、问题收集与解决等功能作用。
其中,诉求和建议栏目进一步丰富民营企业反映问题的渠道,是更好帮助民营企业解决问题的重要抓手。民间投资发展栏目链接“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可直接查询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的基本信息。
魏楚向记者表示,近几年部分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困难,有国内国际、科技快速发展等多方面深层次原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进一步表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决心,让民企吃下“定心丸”。
记者注意到,去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截至11月底,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沟通交流的民营企业已经超过600家,收到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1575项、已办结823项,协调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为更好地由点及面了解普遍情况、解决共性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