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定义

一、翻译的定义什么时候有了一个民族或部落同另一个民族或部落的接触,什么时候就有了翻译。

西方自一世纪、中国自商周时期开始就有了跨语言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

唐代贾公彦在《义疏》中写道:“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辞源》对翻译的解释是:“用一种语言表达他种语文的意思。

”《大英百科全书》:“将用一种语言或者一套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或者一套语言符号进行转换的行为或者过程。

”对于翻译较为完整的定义,要数现代翻译家奈达的:Translationconsistsin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即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上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且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文体上。

人物简介贾公彦-贾公彦(生卒年不详,活动期公元7世纪中叶)中国唐代学者。

铭州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发现指纹的特征及用途。

他官至太学博士。

撰《周礼义疏》50卷、《仪礼义疏》40卷。

指纹是手指远端掌面的凹凸花纹。

由长短、形状、粗细、结构不同的纹线组成,分弓、箕、斗三种基本类型,具有终生不变、各不相同的特点。

因此,指纹被广泛用作侦破案件、人身保险、研究遗传疾病和人的自然素质的依据,成为法医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

他的作品大约写于公元650年,他是着重指出指纹是确认个人的方法的第一人”。

贾公彦,其字不详,唐州永年(今河北邯郸市东北)人。

Definitionoftranslation1)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

2)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Translationisarepresentationorrecreationinonelanguageofwhatiswrittenorsaidinanotherlanguage.3)翻译的本质是释义,是意义的转换.meaning-based汉译英是译者将作者为汉语读者所写的汉语文本转换成功能相似、语义相符、供英文读者阅读的英语文本的活动。

翻译的定义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或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或文字的过程。

它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使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

翻译的目的是传达原始信息并保持原始信息的准确性和意义。

翻译涉及对语言和文化的深入理解,需要对语言的语法、词汇、语义和文化背景有广泛的知识。

翻译可以分为口译和笔译两种形式。

口译是在口头交流中进行的翻译,译员实时将发言者的语言转换为听众的语言。

笔译是在书面文本中进行的翻译,译员通过阅读原始文本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书面形式。

翻译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译员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原始文本的意义和上下文。

然后,译员将使用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和文化知识将原始文本转换为目标语言的文本。

在进行翻译时,译员需要注意保持原始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遵循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

最后,译员需要对翻译的文本进行校对和编辑,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翻译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商务、外交、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等。

翻译也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使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和便利。

然而,翻译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语言的多义性、文化差异、专业术语的难以处理等。

因此,翻译需要高度的专业能力和敏感性,以保证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总之,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或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或文字的过程,是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

它需要对语言和文化的深入理解,并在保持准确性和意义的同时,根据目标语言的规则进行转换。

翻译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翻译》课程理论汇编(基本概念)1.1翻译的概念一般地,我们将翻译定义为:将一种语言(口语或笔语形式)(译出语)转换或创造为另一种语言(译入语)。

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类高级语言活动,这种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很难以图示、语言等其他方式阐释清楚的。

不同领域、不同派别的学者对翻译有着不同的定义。

1.1.1语言学家对翻译的定义语言学家将翻译视为一种语言活动,同时认为,翻译理论属于语言学的一个部分,即研究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转换关系。

解释如下:(1)Catford(1965:20)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的文本等效转换。

(2)Nida和Taber(1969:12)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意义和形式上的最紧密联系转换。

1.1.2文化角度对翻译的定义从文化角度来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同时是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文化间交流”。

通常我们把这一术语又改称为“文化间合作”或“跨文化交际”等。

Shuttleworth和Cowie(1997:35)认为,与其说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不如说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间的转换。

Nida认为,对于一个成功的翻译工作者而言,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语言中的词汇只有在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才能具有正确的、合乎文化背景的义项。

王佐良先生指出(1989),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不仅如此,还要不断的将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等都是相当的。

翻译的定义1.翻译的定义1980年,我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在《英汉翻译教程》一书的绪论中,从语言学的角度为翻译下了这样的定义:“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冯庆华先生在《实用翻译教程》一书中则从语言学和文艺学的双重角度界定了翻译的本质:“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

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易日: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这三条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实践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一百多年来,中国译界虽然对它的褒贬一直未断,特别是对其中的“雅”字多有异议,因而试图提出一些新的说法,如林语堂提出“忠实、通顺、美”的标准,刘重德提出“信达切”的标准,许渊冲提出“信达优”的标准,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说法能够替代“信达雅”,为大家所接受。

钱钟书先生于1964年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翻译的“化境”说。

他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十七世纪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

、翻译的定义翻译的定义:历史上们对于翻译的定义分为三个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进了研究:1)传统语学研究阶段:借助实际经验来理解翻译,对于翻译的定义往往是喻式的。

例如:鸠摩罗什认为翻译有似嚼饭与,傅雷认为翻译如临画;2)现代语学研究阶段:将光集中在语的对等上。

例如:卡特福德将翻译视为不同语本材料的替代,奈达认为翻译是原语信息的在现;3)当代多学科研究阶段:研究翻译的教的变得多元,从化、社会、符号、理学等多个度对翻译做定义;由于翻译时项极其复杂的活动,通过对翻译本质特征的简要归纳,尝试作出如下定义: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段,意义再为任务的项跨化交际活动。

翻译活动翻译活动不是种置于时空之外的静态活动,它是翻译主体在定历史条件和化背景中,通过具体的语转换进的种的分明确的实践活动,涉及众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

对内部进纵向的思考和探讨——语:三个层次1)思维:根本上翻译活动赖以进的基础是全类具有思维活动的事实,类思维的共性构成了翻译的思维层次;2)语义:思维的实现需要语,以达到传情达意的的,种语符号传达另种语符号的意义,构成了翻译的语义层次;3)美学:语除传情达意之外,还具有审美功能,尤其是学语,更层次的要求。

翻译的定义和基本原则翻译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翻译,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促进交流和合作。

翻译的定义很简单: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以达到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交流目的。

但是,翻译的过程和方法并不简单,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一、精准性原则翻译的首要目标是保持原意的精准性。

翻译过程中,应尽力理解原意,掌握原意所在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翻译时,必须把原意准确、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不能脱离原文的含义、语境、语气和情感,不能添加、删除、曲解原意。

只有保持原意的精准性,才能达到翻译的真正意义。

二、通顺性原则翻译的第二个原则是保持语言的通顺性。

一个理解完全正确的翻译,如果语言结构不通顺,往往会使目标语言读者感到阅读起来困难,甚至会引起误解。

三、忠实原则翻译的第三个原则是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忠实地表达原文中的含义和文化背景。

在翻译时,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和情感,注意原文的所在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

翻译应该尽量把原意传达到目标语言读者,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体验到原文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色。

四、通用性原则翻译的第四个原则是通用性原则。

通用性原则是指翻译应该根据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考虑使用熟悉、通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翻译不是简单的把原文转化成目标语言,而是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语言表达的方式,以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习惯和口味。

五、美感原则翻译的第五个原则是美感原则。

美感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学艺术风格和特色,同时在目标语言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中发挥其艺术价值。

翻译应该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转化,而是在语言的表达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体验原文的文学之美。

对翻译的定义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理解的桥梁。

翻译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文字逐字逐句地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要传达语言之间的意义、风格和情感。

翻译的目的是使不同语言的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共享知识、文化和经验。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文学、商务、法律、科学、医学等。

翻译不仅在跨国交流中起到关键作用,也促进了各种学科和领域的发展。

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原文的内容、风格和表达方式,然后根据所翻译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语境进行转换和重构。

翻译要求译者除了熟练掌握多种语言,还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文化背景,以确保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翻译的定义包括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翻译是一个艺术和技巧的结合。

译者需要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同时,根据翻译语言的语法和语言习惯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转换。

他们需要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音译、意译和文化转换,以确保翻译结果与原文一样精确和流畅。

其次,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不同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包括词汇、语法、语音和文化等方面。

译者需要根据不同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他们需要考虑到语言的语境、读者的背景和目的,以便传达出最准确和适合的意义。

最后,翻译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工作。

译者需要对原文的真实和完整负责,同时也要满足读者的需求和期望。

他们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如保密原文、尊重作者权益和尽最大努力准确地传达意义等。

对于翻译的定义还存在一些争议。

有些人认为翻译只是简单地将语言从一种转换成另一种,而不需要译者自己的创造力和主观解读。

然而,大多数翻译专家认为翻译不仅仅是逐字逐句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要传达意义和情感,使得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总结起来,翻译是一门复杂而有挑战性的艺术和技能。

它涉及到语言、文化和交流等多个方面,要求译者具备广泛的知识和经验。

翻译的定义不仅仅是简单地转换文字,更重要的是传达意义和理解。

通过翻译,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可以实现相互理解和交流,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共同发展。

翻译的英语名词解释翻译是一项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复杂活动。

它是跨越语言和文化的桥梁,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能够相互沟通和理解。

翻译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在商业、政府、教育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翻译”的定义和作用。

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转化过程,将原始语言中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方式。

无论是在商业领域中的合作和交流,还是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中的作品传播,翻译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口译”,它指的是通过听和说的方式进行语言转换的翻译形式。

在国际会议、商务洽谈、法律庭审等场合中,口译被广泛应用。

其次是“笔译”,这是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方式进行语言转换的翻译形式。

在文学、新闻、学术等领域中,笔译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同声传译”,指的是通过特殊设备在演讲或会议期间实时转换语言的翻译形式。

同声传译在国际会议和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除了不同的翻译形式外,翻译还可以根据语言对的不同进行分类。

例如,中英互译指的是将中文翻译成英文或将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活动。

在国际交流和贸易中,中英互译是非常常见的。

还有日英互译、法汉互译、英西互译等等,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形式多种多样。

翻译的过程并非轻而易举,它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语言技巧和专业知识。

首先,翻译者需要精通原始和目标语言,以便准确地理解和表达信息。

其次,他们需要对不同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在专业术语、行业概念和文化背景方面进行准确的翻译。

此外,翻译者还需要具备阅读和写作的技巧,以便将原始语言的信息转化为流畅易懂的目标语言。

然而,翻译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替换和转化。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还需要考虑原始信息的意图和目标受众的需求,以便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

他们需要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和文化背景进行灵活的处理和表达。

翻译的定义1词典定义:1)Translationisthecommunicationofthemeaningofasource-languagetextbymeansofanequivalenttarget-languagetext.--------FromWikipedia,thefreeencyclopedia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

2)《辞海》: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黄忠廉.翻译本质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15.茅盾: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1954年,茅盾在当年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所做的《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译质量而奋斗》所作的报告)------矛盾.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A].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朱维之:翻译是一种艺术……这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艺术工作,不但要把原著的字句翻译出来,更主要的是要把它的思想、精神传达出来,还要把作者的特殊风格表露出来.------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许渊冲:翻译的艺术就是通过原文的形式(或表层),理解原文的内容(或深层),再用译文的形式,把原文的内容再现出来。

翻译的定义及其出处“翻者,如翻锦绮,背面俱花,但其左右不同耳。

”——北宋赞宁《高僧传三集》卷三《译经篇.论》。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也指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方言与方言,古代语与现代语的一种用另一种表述)——《现代汉语词典》(2002:532)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Translatingconsistsinre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theclose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奈达《奈达论翻译》,1984翻译被定义为:“将计算机信息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将字符从一种表示转换成另一种表示。

”——(《现代科学技术词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唐朝贾公彦《义疏》翻译是一种智性活动。

——杨全红《高级翻译十二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0哲学阐释学“翻译即解释”。

——Humphrey<<解释方法>>(卷三)16世纪翻译是“一个在某社会语境内发生的交际过程。

”——Hatim&Mason,2001,3所谓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的状态或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状态或形式。

——TheMerriam-WebsterDictionary,1974.我个人认为翻译就是一种交往活动。

因为只有有了交流的需要,翻译活动才会产生,人们之间由于生活交往,战争,文化交流,民族交流等活动的进行,不同的民族之间由于语言的不同就需要译者建起一座巴别塔供人们相互沟通和了解。

第一章翻译的定义、分类、原则概述翻译是科学也是艺术。

然而并不是掌握了两种语言就能做好翻译。

要做好翻译,必须对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其设计的基本问题有所了解。

第一章旨在简要介绍翻译的基础知识,包括翻译的定义、分类、原则。

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话讲,翻译就是指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活动。

由翻译的定义可知,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是信息、思想和文化的交流,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再创造,而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对译。

(1914-2011)----翻译的预期目的主要是原文与译文在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体、风格、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

”我们著名翻译家王佐良先生曾说:“翻译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

”谭载喜教授也认为:“翻译的难与易,好与劣,与其说与语言有关,毋宁说主要与文化有关。

”翻译是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共同行为,译著是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翻译改造了文化异质,同时又保持了文化异质。

翻译所展示的文化既不是彻底的源语文化,又不是彻底的译语文化,而是一种具有本土化的异质文化,一种让读者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

所谓文化“传真”就是要求译语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与风格,它是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

示例拿红楼梦来说,就有许多不同的版本。

著名红学专家周汝昌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

翻译的名词解释翻译是指从一种语言(源语)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目标语)的过程,通常为了把原文的意思直接和准确地表达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术语“翻译”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包括:简单的词汇翻译,句子翻译,语篇翻译,文化翻译,等等。

译者可以改变原文的措辞和风格,但这不会影响原文的意思表达。

词汇翻译是翻译的基本,也是最基础的一个部分。

它涉及把源语中的单词或短语翻译为目标语中的单词或短语。

一般来说,词汇翻译要求译者有较强的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知识和语言理解能力,以确保译文语义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

句子翻译是翻译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涉及把源语中的一个完整句子翻译成目标语中的完整句子。

在翻译句子时,译者要注意保持原文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同时认真核对语法以及句子的上下文,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语篇翻译是翻译一篇文档的过程,它涉及把源语中的一个整体文献翻译成目标语中的完整文献。

在翻译语篇时,译者应当保持原文文档的语言风格,使译文流畅,而不失原文文本的语义,并且考虑到文档的上下文和内在语义,以确保翻译准确无误。

文化翻译是翻译一篇文档时遇到不同文化方面的事物,包括人名,地名,习俗和风俗,社会秩序,食品习惯,宗教信仰,等等。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搜集并参考大量的文化资料,以正确地理解并准确表达源语文本中的文化内涵。

总之,词汇翻译,句子翻译,语篇翻译,文化翻译都是翻译的主要内容,都是译者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正确的翻译可以让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以满足不同文化国家之间交流信息的需求。

翻译的定义和起源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表达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可以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或其他形式的表达准确地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以便目标受众能够理解和使用。

翻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使用语言的时期。

随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往的增加,人们开始尝试通过将一种语言的表达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来促进跨文化交流。

在早期的历史中,翻译主要是通过人工手工进行的,这需要翻译者具备精通多种语言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翻译工作逐渐得到了自动化的支持。

机器翻译技术的出现使得翻译过程更加高效且可以批量处理大量文本。

但是,由于语言的复杂性和语境的多样性,机器翻译依然无法完全取代人工翻译的重要性。

当前,翻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职业领域,并涉及各个领域,如文学、商务、政府、法律、科技等。

翻译的目标是确保原文的意义和信息在目标语言中得到准确传达,从而实现跨语言和跨文化沟通的需求。

1.翻译的定义1980年,我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在《英汉翻译教程》一书的绪论中,从语言学的角度为翻译下了这样的定义:“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易日:“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化境”是比“神似”更高一层的翻译标准,也可以说是翻译的最高标准,是一个译者毕生追求的理想境界。

3.翻译的过程对于翻译的过程,翻译界有着不同的理解。

一般认为,翻译的过程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

也有人认为,翻译过程包括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将翻译过程分为分析(analysis)、转换(transfer)、重组(restructuring)、检验(test)四个阶段。

理解阶段。

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没有正确的理解,就不会有准确的表达。

“因为没有充分把握原文而造成的误译,实际上比其它因素造成的误译都要多……即使平常的原文也要经过认真的审读,方可动笔翻译。

”(Nida,1993:137-138)。

这“认真的审读”包括对原文语言现象、文化背景、语篇类型及特征等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分析。

语言分析主要包括对原文词汇意义(如一次多义、多词同义等)、各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如主谓结构、修饰结构等)、修辞手段(如拟声、双关、头韵、排比等)和惯用法(习语)等进行的分析。

这是翻译理解活动的起点。

文化背景分析主要包括对因语言、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不同造成的各民族独特的表达法和逻辑思维的分析。

翻译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但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

”(王佐良,1989:19)因此,要做到准确的理解,还必须在语言分析的基础上,做好文化背景知识的分析理解。

语篇类型及特征分析主要包括对原文题材、体裁、文体、风格乃至语篇内在的衔接、连贯等的分析。

这对于我们确定翻译策略,选择翻译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不同的语篇类型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与之相适应,比如文学翻译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具有创造意识,而商务翻译则更注重信息的准确性。

因此,动笔翻译之前,对原文的语篇类型和文体特征进行认真的分析,是翻译理解阶段宏观把握原文的必然诉求。

表达阶段。

表达是翻译过程的第二步,是译者把自己所理解的内容正确、充分而又自然地传达给译语读者的过程。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表达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

但是能够做到正确理解,并不意味着同样能做到准确、地道的表达,因为表达除了取决于正确的理解外,还取决于译者的译语水平、翻译策略、翻译技巧和方法等多重因素。

表达不好就会使译文诘屈聱牙,晦涩难懂,甚至引起误解。

4.翻译表达的四大问题一、译文不通顺,例如:ThepresentvehicleofthiseconomicdominationbytheNorthoftheSouthisthemultinationalcorporation.原译文:当前南方对北方的经济统治的工具就是跨国公司。

这样的译文尽管也传达了原文的意思,但生硬晦涩,诘屈聱牙,汉语读者很难接受。

改译:跨国公司是当前发达国家从经济上支配发展中国家的手段。

二、搭配不当,例如:Sheisavaluableacquisitionofthecompany.原译文:她是这家公司有价值的收获。

该译文虽然在意义上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行文上却不符合汉语的搭配习惯。

这里可根据汉语的搭配习惯,将acquisition的含义具体化。

改译:她是这家公司不可多得的人才。

三、译文文体与原文文体不符,例如:Itwouldbeimpossibleforustosupplythissmallquantityinmaterialsofvaryingdesignandcolour,withoutconsiderablyraisingprices.原译文:你们要我们供应的料子,要得这么少,花样、颜色又很杂,再不多少提点价儿,恐怕办不到。

该译文虽然很通顺,搭配也没有什么不当,但文体上与原文不符:原文为书面语体,且语气委婉(wouldbe),但译文却用了口语体。

改译:如不做适当提价,要本公司供应这种量少且花色各异的料子,实在难以办到。

四、文理欠通或不合逻辑,例如:Afterall,alllivingcreatureslivebyfeedingonsomethingelse,whetheritbeplantoranimal,deadoralive.原译文:因为,毕竟所有活着的生物,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死的还是活的都靠吃某种别的东西生存。

造成文理欠通或不合逻辑的情形,往往都与理解错误有关。

本句译文误将替代somethingelse的人称代词it理解为替代livingcreatures,因而在译文中犯了逻辑错误:“活着的生物”中竟然包括“死的”,而“死的”还要“靠吃某种别的东西生存。

”改译:所有活着的生物毕竟都是靠吃别的东西来生存的,不论这些东西是植物还是动物,是死的还是活的。

5.对译者的要求要有扎实的双语基本功。

双语基本功,顾名思义,就是指译者的外语水平和汉语水平,两者在翻译中同样重要,不可偏废。

有过翻译实践经验的人可能都会对这样一句话感触颇深,那就是“不做翻译不知道自己的外语不好。

”其实,我们同样可以说,不做翻译不知道自己的母语不好。

在翻译中原文理解得很清楚,却苦苦找不到恰当的中文表达,这样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

因此,一名合格的译者必须精通双语。

吕叔湘先生在《翻译工作和“杂学”》一文中指出,要做好翻译工作,必须对原文有彻底的了解,而要了解原文,必须通过三道关:第一关是词汇语法关;第二关是熟语(idioms)关;第三关“就是字典不能帮忙的那些个东西: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人情风俗,俚语方言,历史上的事件,小说里的人物,五花八门,无以名之,名之曰‘杂学’。

翻译中最费事的就是这‘杂学’了。

”要学习一些翻译理论和技巧。

翻译理论是对翻译的本质、翻译的标准、翻译的过程、翻译的方法、翻译的作用、翻译的历史等进行的系统描述和探讨。

翻译技巧研究的是翻译时所采用的各种方法问题。

翻译理论主要帮助译者解决翻译观的问题;翻译技巧则主要帮助译者解决翻译操作的问题。

“任何译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某种理论的指导,或者说受到某种翻译观的支配。

这种观点可体现在译者对每一个具体语言问题的处理上,最终反映在他的译作的效果上。

”(郭建中,2003:1)翻译观不同,采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也必然不同,最终的译作效果也必然不同。

以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LeRougeetLeNoir(《红与黑》)的汉译为例。

译者之一的许渊冲先生持这样的翻译观:“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竞赛,文学翻译更是两种文化的竞赛。

译作和原作都可以比作绘画,所以译作不能只临摹原作,还要临摹原作所临摹的模特。

”在此翻译观的支配下,许先生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是:发挥译文优势,或者说再创作。

具体地说就是:能意译就意译,不能意译时再直译。

最终的译文效果是:脱胎换骨,借尸还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另一译者郭宏安的所秉持的翻译观则是:“我仍然信服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之说,只是我以文学性解‘雅’,而文学性的第一要素乃是风格。

”在此翻译观的支配下,郭先生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是:自设藩篱,循迹而行。

具体地说就是:首先,严格控制形容词的使用,绝不无缘无故地增加修饰语;其次,尽量避免使用成语或四字句。

……最终的译文效果是:朴素、平实、自然。

由此可见,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各种翻译问题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实际翻译能力。

6.英汉文化与翻译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对英语文化中特有的信息,一般可以采用增补的方法来呈示其内涵信息。

而对于英汉语中同一语言形式所蕴含的不同文化内涵,可采用归化或异化的方法来处理。

一、译文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增补班门弄斧二.归化和异化的方法对于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翻译中一般采用两种策略,即: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

归化是指以译语文化为导向、以信息接受者为核心的翻译策略。

这种翻译最大限度地使用译语文化可以接受的表达,以使译语读者更容易了解和适应于译本。

如汉学家霍克斯(DavidHawkes)在翻译我国经典名著《红楼梦》时,顾及英汉民族对“红”色的不同联想,可以回避了这个“红”字,将书名按《石头记》译为TheStoryoftheStone;“怡红院”则归化为“TheHouseofGreenDelight”。

异化是指以源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异化着眼于对民族文化差异性的保留,译文尽可能多地反映异域文化特性和语言风格,使译语文化的读者有出境感,其实质是注重形式对等。

如将汉语中的“铁饭碗”直译为ironricebowl;将“纸老虎”直译为papertiger。

又如,在翻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时,我国翻译家杨宪益夫妇采用异化方法,将之译为“Trulystormsgatherwithoutwarninginnature,andbadluckbefallsmenovernight”,而霍克斯则采用归化方法,译为“Iknowtheweatherandhumanlifearebothunpredictable”。

THE END
1.社会工作专业的全球性定义社会工作专业的全球性定义由2014年7月召开的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IASSW)大会和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IFSW)大会通过发布。 社会工作是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提高社会凝聚力,赋权和推动人类进步的一门实践性职业和学科。维护社会公正、保障人权和集体责任,尊重多元化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原则。基于社会工作、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https://www.jianshu.com/p/62e2aca539e3
2.科技英语翻译的客观性与目的性分析论文英语科技术语的特点是词义繁多,专业性强,翻译时必须根据专业内容谨慎处理,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对时态语态,词汇语篇等方面重视,尊重原文的客观性,忠实原文,必须保持原文与译文的等值关系,科技文书,术语等书面文字作为科技事物中的重要文字依据在翻译过程中必须https://www.yjbys.com/bylw/waiyu/96565.html
3.考研学术型和专业型有什么区别考研学术型和专业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培养目标不同;2.培养方式不同;3.招生条件不同;4.招生考试不同;5.导师制度不同;6.收费标准不同。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都是硕士的一种。 1.培养目标不同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都是硕士的一种,但是在毕业择业和在学习期间的主要学习倾向不同,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https://xue.baidu.com/okam/pages/strategy-tp/index?strategyId=122033173433080&source=natural
4.《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指南全文法规库(3)鉴证业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通常由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来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独立于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 (4)鉴证业务的“产品”是鉴证结论,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该结论应当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予以传达。 二、鉴证对象信息的定义 本准则第五条第二款对鉴证对象信息的含义进https://law.esnai.com/view/33910/
5.干货打卡——新闻专业主义党性原则观念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第一观念,要求所有新闻媒体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人民性原则要求新闻舆论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依赖人民群众,以公共利益为最高宗旨。 【参考文献】 [1]吴飞,唐娟.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挑战、坚守与重构[J].新闻界,2018(08):18-29. https://m.douban.com/note/807871048/
6.电气工程学科方向范文实验室开放不够,研究生很少有机会进入专业性更强、设备更先进的科研实验室进行综合性与研究性的实验。有些研究生导师会利用自己的课题经费购置或研制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但出于对设备的保护,利用率低,很少为研究生实验教学所公用。 二、研究生实验教学改革中采取的措施https://www.gwyoo.com/haowen/179625.html
7.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需要,掌握养老及涉老岗位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现代养老机构管理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对老年人实施整体照护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老年照护、养老护理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具应用、民政事务管理等领域的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8.护理专业开题报告(15篇)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的基本属性是医疗活动,但它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并以其专业化知识和技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 四、文献回顾 急性白血病为血液系统恶性病,发生于所有年龄组,像其他肿瘤一样,年龄大于50岁发病率明显https://www.ruiwen.com/kaitibaogao/6228812.html
9.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模式及风险分析贸易金融圈三是专业性强。行业特点明显,差别较大,需要专业的行业知识。 四是流动性强。大宗商品标准化程度高,市场流动性十分显著。 五是定价机制特殊。浮动报价与固定报价并存,但以浮动报价居多。 (二)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定义与特征 1. 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定义 广义上:只要金融机构或是供应链金融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对象是从事大宗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83108.html
10.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分包工程的发包人:可以将其所承包工程中的非主体、非关键性工程、专业施工工程及劳务作业进行分包的承包人。 分包工程的承包人:接受分包工程或劳务作业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当事人。 建设工程分包合同:分包工程的承包人进行分包工程建设,分包工程的发包人支付工程价款的合同。 https://china.findlaw.cn/xfwq/xiaofeiweiquanlunwen/52913_14.html
11.金融MBA2022级从消费行业投资浅析CVC与IVC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此外产业资本独立募资还有以下三点优势[6]:(1)基石投资人的机制:企业作为基石投资者往往起到兜底的作用,对其他外部LP有较大的吸引力。(2)专业性:由于企业的CVC产业资本在自身的领域专注了多年,对产业的理解更深,专业性有背书。(3)产业价值:LP通过参与产业投资,能够享受到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增长所带来的效益。 https://fmba.pbcsf.tsinghua.edu.cn/info/1027/3647.htm
12.游戏开发和游戏设计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游戏开发职业路径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如编程、美术设计、音频设计等,本报告将对游戏开发职业路径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一、游戏开发行业概述 游戏开发是指通过创意、技术和设计来开发各种类型的游戏,包括电子游戏、手机游戏、电脑游戏等。游戏开发行业的核心目标是打造吸引人并具有娱乐性的游戏产品,涵盖了从游戏概念到发布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2077703.html
13.专业实践工作总结15篇专业实践工作总结15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你所见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gongzuozongjie/331736.html
14.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方案范文(精选9篇)2)专业检查主要是对特种设备、电气设施、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危险物品、运输车辆、避雷设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设施等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及在装置开、停机前、新装置竣工及试运行等时期进行的专项安全检查。 3)季节性检查是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检查。 https://www.jy135.com/gongzuofangan/956357.html
15.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第二课堂课程建设是按照课程的理念对第二课堂进行设计,必须在课程建设中注重理论与方法的及时更新,课程建设理论与体制的创新,同时大力加强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第二课堂课程建设发展新理念。学院应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统筹考虑安排中,同基础课、专业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等https://www.haoqikan.com/haowen/42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