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精神,近日,中央综治办在京召开了全国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座谈会。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综治办的有关负责人员参会,并在会上交流了本地基层平台建设情况,对下一步如何推动这项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近年来,各地综治组织大力加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和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各地加强顶层设计
平台建设坚持党政主导
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是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社会管理重要手段。而推进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各级综治组织的重要职责。
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乡镇(街道)一级,整合公安、司法行政、民政、社会保障、信访、人民法院等基层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资源力量,通过各有关部门集中办公,建立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的工作平台。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提出,要整合基层资源、强化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职责,并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在社区一级构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要求。
各省(区、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工作,多数省(区、市)出台政策文件并制定出建设规划。
山西、辽宁、浙江、江西、重庆、甘肃等省(市)出台重要文件,把基层平台作为平安建设、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大项目纳入全省(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平台建设提供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北京、吉林、黑龙江、四川、贵州、云南、青海、新疆等地出台了加强基层平台建设的意见,对指导思想、工作理念、职责任务、体制机制和办公用房、交通工具、通讯设备、门牌标识等作出规范性要求。
“推进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如果没有党政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统筹协调,是办不成的。”中央综治办有关人士指出。
山西推进平台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紧紧依靠市、县、乡三级党政“一把手”和村(社区)主要负责人统一抓,全省县(市、区)党委书记全部参加了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加强统筹协调,使人员、经费保障等得到有效落实。
在此次座谈会上,山西长治市长子县以及阳泉市矿区党委的主要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并现场进行了PPT汇报材料讲解。
江苏实施“固本强基行动计划”,把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作为“固本强基行动计划”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明确建立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是党委的责任,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提供组织和人财物保障。
新疆则赋予平台“六项”权利,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做实做强综治工作中心,要成为基层综治维稳的实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平台、服务群众窗口和处理突发事件指挥部。
并赋予综治工作中心对各成员单位的任务分流协调权、人员指挥调度权、工作检查督办权、责任倒查问责权、考核评价定等权和一票否决建议权。
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县(市、区、旗)、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平台覆盖率分别为92.4%、94.4%、80.3%,有8个省(区、市)三级平台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以深化平安建设为重点
充分发挥平台职能作用
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平台建设成果好不好,平安建设效果来检验。
深化平安中国建设,是中央要求各级综治组织推进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的重点工作。如何发挥平台在平安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成为各地在进行平台建设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广东实行三级平台建设,着力解决基层综治工作过去存在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部门单打独斗等问题,通过有效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破解体制困局。并统一实行“四个一机制”,“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处到底、一个机制监督落实”。
在市、县两级,许多地区建立了统一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浙江杭州、宁波、嘉兴、舟山等地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设置公共服务大厅、信访接待区、矛盾联调区、集中办公区等四个功能区,统一标牌标识,完善设备配置。
吉林省延吉市推行“三站统管”,对社区机构、人员和职能进行重新整合,设立综治信访站、民生服务站、群众工作站。
许多地区利用平台组织有关部门集中办公、集成服务。上海市虹口区信访大厅与街镇综治中心信访事项对接工作机制,由综治中心对区信访大厅下发的信访事项进行分流、办理、回复,对综治中心排查或接到的非本地区、责任单位不明的信访事项,由区信访大厅主动对接、协调落实。
山东省临沂市综治工作中心“实体化”运作,该市探索构建起以县(市、区)社会管理综治工作中心为龙头、乡镇(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骨干、村居社会管理综治工作站和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三级综治平台,通过吸纳有关部门进驻中心办公构建起上下衔接、左右联动、“一体化”运作、规范化运行的综治工作平台体系。
青海积极推进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一柜式”服务,即在原有“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打破原有各部门独立运行的体制,将计生、民政、工商、城建等服务中心所包含的各个部门的职责任务统一归拢,由一个柜台一名工作人员统一受理、统一办理,改善“内循环”,不仅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行政服务资源更加集中、职责任务更加明确。
苏州工业园社区邻里中心延伸乡镇(街道)服务管理中心等平台的有关职能,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治安防范、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提供免费上网、免费阅读等便民服务。
在社区,重庆建立起以“七位一体”综治工作站为依托的社区综治服务平台,主要承担社区居民户籍管理、身份证办理,流动人口管理及暂住证办理,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治安管理以及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开展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不断强化社区管理、治安防控、群防群治、民事调解、信访稳定、安全监管、社区矫正、流动人口、重点群体管控等基层基础工作。
以网格为基础精细管理
以网络为支撑便捷服务
“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不能仅仅是一个办事大厅,等着群众上门,必须紧紧依靠网格化管理,主动发现情况、化解矛盾、提供服务、解决问题,真正使平台的服务覆盖到每家每户。”中央综治办有关人士指出。
不仅在东部发达地区,像西藏的拉萨市等不少西部地区城市都推行了网格化管理,在中部省份湖北,网格化管理不仅覆盖了城市社区,而且在农村地区也正在推广。
没有平安建设的信息化,就没有平安建设的现代化。加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必须有信息化的强大支撑。
国办有关文件明确规定由中央综治办牵头,“加快建设社会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等先进手段,建设网络化、广覆盖的公共服务平台”。
“在基层特别是乡镇(街道)、社区(村),对平安建设各有关部门和领域的信息进行综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是能够充分体现综治组织优势的,也是其他职能部门难以做到的。”中央综治办有关人士指出。
有的地区利用互联网技术,把网格管理员等了解到的社情民意,通过信息系统及时上传至平台,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提供快捷服务。
今年10月27日早上6点10分,山西省长子县丹朱镇同旺村第8网格长刘飞,发现村中蔬菜冷库周边有刺鼻气味,怀疑是冷库氨气泄漏,便及时用手机拍下现场照片,上传到信息平台。通过对现场进行精确定位,事发地位于同旺村村东,县中心当即派县安监局、环保局到现场调查解决问题。早上7点45分,中心收到县安监局上报信息显示,氨气泄漏原因为冷库设备一零件老化,现已更换,问题得到解决,避免了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
山西全面建立起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县、乡、村、网格“四级”联动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并形成规范,实行问题上报、案卷建立、任务指派、调查落实、处理反馈、结案归档“六步闭环”运行机制。
湖北宜昌在乡镇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电子村务、电子学务、电子商务、电子服务“四务”联动,积极推进农村链接政府专网,引导农民通过多元化信息渠道对接现代社会。
目前,有的省研发了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综治信息平台,整合有关部门的资源,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发挥好职能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央综治办有关人士指出,各地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在维护稳定、化解矛盾、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平安中国建设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