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整合县内红色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有形有感有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路线,积极搭建研学育人实践新平台,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内走到课堂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锈迹斑斑的推土机、脏兮兮沾着泥巴的军大衣和雨靴、款式老旧的头灯和对讲机……每一件都在向人们深情讲述那段艰苦且动人的创业故事。”在圣牧防沙治沙纪念馆里,沙漠研学营的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近距离感受了磴口县各族干部群众共同战风沙、保家园的光辉历程,进一步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
磴口县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安全教育”等主题,进一步整合提升三盛公水文化博物馆、同心主题公园,“光伏+生态治沙基地”、科学技术馆、兵团博物馆、漠北拓展营地,王爷地苁蓉种植与生产基地、风环境风洞实验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等阵地资源,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路线,全力构建集红色教育、科普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文化传承为一体的研学体系,并通过观展、互动体验等形式强化思想教育,让思政课变得更加可感可知、生动鲜活。
研学是开展思想实践教育的重要方式。在王爷地苁蓉种植与生产基地,专家赵博士带同学们了解农田防护林的功能、树种筛选、林带结构的筛选和“窄林带,小网格”八行林带的优劣,并讲解了防沙治沙过程中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和实用技术。介绍了“精神一脉传承、两山理念引领、三生共赢发展、四方主体参与、五域系统施治”的防沙治沙“磴口模式”,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一代又一代治沙人用植树造林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蕴含着让民族团结的“石榴籽”抱得更紧的美好愿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磴口县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通过实践研学,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在实践中了解乡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厚植家国情怀,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磴口县民委主任贾新霞说。
下一步,磴口县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模式,利用好各类资源,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创造更多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把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种子根植于各族干部群众的内心深处,通过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广泛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