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思考题①如何完成优质的研学课堂设计?旅行成长实验科学课研究性

那么,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质的课程设计呢?考察了多个基地的特色课程,并结合陈家河营地主要课程内容之后,本期内容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一)针对课堂主题要做好绝对充足的知识储备

如果是历史文化课程,就要在进行设计前查阅搜集大量的资料和文献,并整理归纳,编辑成可读性强、有引导性的教案。这样,学生们在课堂能接触到很全面的知识内容,同时还能开展各种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如果是手工课程,就需要设计开发人员和授课人员本身具备丰富的手工知识和手工阅历,能开发出一系列的手工课程内容,分主题、分难度,适配不同类型研学旅行的要求。

陈家河采煤研学营地由矿区改造而来,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质特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陈家河的研学课程设计就围绕红色文化、矿区文化进行了延伸,同时通过农耕课程、自然科学课程让改造后的新矿区面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二)课堂形式需要多样化,避免学生产生疲劳感

研学对学生们的成长助益,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而是在整个研学过程中,从集合出发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开始学习了。在出发的路上,可以通过语音讲解或者图文及视频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们初步了解营地的一些信息,从而产生好奇心和对即将开展的研学生活的期待,达到一个“预习”的作用。然后,在课程类型上,尽量多元化,以动脑为主的,以动手为主的,强调协作的,穿插进行,寓教于乐。问答形式、竞赛形式、成果展示,都可以让课堂变得更生动,更有趣。

陈家河采煤研学营地设计开发了密室逃脱、农耕体验、水质检测和净化、野外生存、VR实景等不同类型的课程,课余也有团队协作、才艺展示、纪律操练等环节。从开营到结营,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总有能让学生们流连忘返的部分,将课程设计做到尽善尽美,就是为了学生们不虚此行。

(三)同一主题,同一课程,也要区分年龄段

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身体素质、团队意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即使是同一个主题的课程,在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时,也要相应的调整课程内容。

还是以陈家河研学课程为例,比如,以动手为主的自然课,根据学生年龄层的差别,分开设计了植物标本制作、风筝手绘、画布涂鸦等课程环节。还有,围绕矿区背景的科学课,分别设计了水质净化、煤炭的燃烧,能在极大程度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开拓他们的知识面。

(四)任何课程,都要把结果反馈列入重要一环

研学课堂,让学生走出校园,感知自然、触摸文化、体验科技,让学生用脚步去丈量知识的宽度,在实践中成长为具有“悦身心·会合作·善思辨”品质的孩子。

THE END
1.研学的意义,研学到底是什么?通过参加研学就可以进一步熟悉和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有所弥补。 所以,通过研学是可以提高相应的专业能力,从而达到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一个重要目的。 随着研学的产业不断发展,它的课程设置其实是越来越科学,越来越规范了,也使得参加研学的人更加能从中收获更多,所以这也是研学的重要目的和意义。 https://www.meipian.cn/4x0518em
2.“研”途即课堂“学”中悟成长在交通安全课堂,专业讲师向同学们普及了交通安全知识;在消防安全课堂,同学们体验了火场模拟环境,学会了自救方法;在应急救护课堂,专业讲师教授了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等急救技巧,大家认真练习,初步掌握了自救互救技能,在实际操作中增强了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通过研学,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宝贵的安全知识和生活技能,还增强了http://www.nnrb.com.cn/nnrb/20241113/html/page_06_content_000.htm
3.“研”途皆风景,“学”中见天地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的资源作用和教育潜能,12月5日,通江银耳博物馆与通江县实验小学开展了“了解银耳文化·探索科技奥秘”研学活动。 通过参观博物馆,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了解通江银耳的生长历程和食药价值,加深了对大自然的认识,孩子们此次体验所获得的知识和智慧,远比书本死记硬背来的知识更叫人记忆https://www.tjxzf.gov.cn/zjtj/tjwy/13975011.html
4.贵州多地开展多彩研学课程,让学生在游中学在学中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眼下春季研学正当时,各地学校、幼儿园结合自身实际,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中,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不断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知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康成长。 这两天,铜仁万山区朱砂古镇迎来了一批研学团队,他们走进“那个年代一条街”,沉浸式体验上世纪50年代至https://www.gzstv.com/a/5eb18d172176472691f6feaf610397ab
5.研学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文化和旅游大数据 研学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 近年来,研学越来越火热。暑假刚到,琳琅满目的研学信息令家长眼花缭乱。研学,是行走的课堂,集体验、实践、探究、旅行于一体,既有利于丰富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又有利于增强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使中小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培养综合能力。但是,面对五花八门的研学https://www.cacta.cn/m/article_bigdata.html?id=6882
6.开放的课堂鲜活的书本所以,好的研学课程应该从“家国情怀”“美丽家乡”“亲近自然”“特色品牌”等维度融合学校文化节,分年级设置课程图谱。比如,依托春夏秋冬四季和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数学节、体育节、英语节等,开展“二十四节气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美育课程”等系列活动,深入推进课程建设,以课程助力学生在真实的研学体验中http://m.jyb.cn/rmtzgjsb/202409/t20240903_2111241041_wap.html
7.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平台中小学生研学三大课程体系、九大类、三百余种项目均为体验式的参与模式,学会生存的主题贯穿始终,师资力量雄厚;课程设置科学;设备设施安全;项目安排合理;接待管理规范;运营高效稳妥。 根据不同年级的心理、生理、课本的要求设有; 课程系列一;基地教育理念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密切联系课程 课程系列二;活动课程化与课程活动https://zt.ykt.eduyun.cn/ykt/yktyxjd/yxsjjy/jd06/F20e90c6e2d584b95a8616472509dc3a9.htm
8.科学教育直播间科普研学,研从何来?学向何处?科普研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活动形式,近来广受社会关注。随着中小学暑期的临近,研学活动的热潮也随之而来。什么才是好的科普研学活动?学校和家长如何判断和选择?研学活动对于青少年成长有哪些独特的作用?本期科学教育直播间邀请科普研学领域的专家和中学校长,他们将解析科普研学的设计原则,同时通过科普研学的实践案例展示青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714247
9.博物馆研学,在行走的课堂中品读世界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等资源的承载平台,也是发挥教育功能的公共设施。随着近两年博物馆热度攀升,越来越多丰富多彩的博物馆研学线路和产品被推出,博物馆成为广大学生提升精神素养与文化内涵的重要课堂。面对旺盛的研学需求,如何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提升博物馆研学品质,成为值得深思的话题。 http://interact.zzedu.net.cn/h5/new/detail?ID=26974678
10.如何在“行走的课堂”学到“真东西”教育原标题:如何在“行走的课堂”学到“真东西”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晓 蒋继璇 记者 黄冲 作为旅游、教育深度融合的新“风口”,研学的市场热度居高不下。今年暑期临近,多地中小学和机构已启动暑期研学游报名,研学游即将迎来高峰。然而,研学游火热背后,走马观花、虚假宣传、专业欠缺等乱象依然存在。本该“细嚼https://www.workercn.cn/c/2024-06-28/82926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