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化的组织是当下组织建设的一种流行做法。平台本意上是一个舞台,是人们进行交流、交易、学习的具有很强互动性质的舞台。
做大组织平台的契机
对于一个企业组织来讲,每个发展阶段都面临着多种选择,每个发展阶段都面临着做大组织平台的契机。企业家必须要解决好三大平台建设和协同发展问题,即现金流平台、成长性平台和影响力平台,三大业务平台确保了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三大业务平台基础上,探索能够聚集产业资源的产业平台和能够聚集金融资源的金融平台。
在管理上,平台提供了组织空间,无论是合伙做企业还是创业单飞,都会有充足的机会。
比如马云的阿里,通过合伙人委员会实现对董事会的多数席位控制权,确保了阿里的业务发展符合创始人的预期。
阿里的合伙人身份不等同于股东,虽然阿里要求合伙人必须持有公司一定的股份,但是合伙人要在60岁时退休或在离开阿里巴巴时同时退出合伙人(永久合伙人除外),这与只要持有公司股份就能保持股东身份不同。
阿里合伙人会议并没有取代董事会来管理公司,合伙人会议的主要权力是董事会成员候选人的提名权。也就是说,合伙人拥有人事控制权,而非公司运营的直接管理权;他们职责是体现和推广阿里巴巴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至于财产经济责任,合伙人不是GP了,也就是说,他们履职的责任主要是精神和身份层面的,没有具体财产赔偿责任。
这个合伙人委员会就是在阿里这个平台组织上应运而生的,很具组织创新性。
三层盈利模式
打造平台组织背后隐含的第一层盈利模式,可以借用资金聚集等资源优势,向上下游的厂商获得高于行业水平的溢价,从而获取一定的溢价收益,这在规模经济中是显而易见的,也是被多数企业家所能够识别到的,至于说平台上的交易费用则完全可以做成免费的。
第二层盈利模式,则是做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即平台企业与银行间达成合作关系,面向平台上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进行系统性融资安排,这是整个平台的盈利模式的核心。
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下,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资金这一“脐血”注入配套企业,也就等于进入了供应链,从而可以激活整个“链条”的运转,而且借助银行信用的支持,还为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商机。
第三层盈利模式,则是为平台做配套和基础服务的业务,如物流、物业、小商业、餐饮等等,此处不再赘述。
平台组织是实现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到体验经济的最佳途径,在当下这个新经济时代,平台组织的生命力会愈演愈强,无论是区域为王,还是产业为先,平台都有利于形成企业发展的大战略和大格局。
平台组织化的缺陷
组织平台化并不是没有缺陷,它依然有很大风险,可能出现组织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导致组织执行力低下,甚至解体。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塑造富有凝聚力的平台化组织文化,将组织愿景与个人愿景充分融合。
在制定组织愿景时,充分考虑每一个员工的自由全面发展,实行公平公正的薪酬激励和成长激励。如果一个项目的成功主要是某一个团队完成的,甚至是某个团队的某个以前不起眼的员工发挥了关键作用,那么组织一定要充分奖励这个团队和这个发挥关键作用的员工。
打造平台化组织是互联网时代组织发展的大势所趋。平台化组织是对传统组织形态的扬弃,是适用互联网时代的灵活高效的组织形式。
处在互联网大潮中的众多企业要拥有平台化的思维,进行平台化转型,建立自由项目团队,打造相辅相成的平台生态圈,塑造富有凝聚力的平台化组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