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师资培训会在临西举行。
本报记者杨佳薇
探访一个“互联网+家庭医生”的小样本
2018年,临西县与河北省基层卫生协会、河北咱家健康软件公司联合,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方式,实现全县手机家庭医生签约移动平台全覆盖。通过试运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由过去的手工填表变为手机录入,档案存储实现了电子化,履约记录全程监控,履约信息随时可查,数据可追溯、可分析、可开发,既方便了群众,又有效地解决了“一低两难”问题,同时,拓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内容和范围,签约服务工作实现了信息化、便捷化和高效化,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在邢台临西县卫生院家庭医生刘新莹看来,这一年,因为“互联网+”的帮助,家庭医生的签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签约服务依靠手工填写表格记录居民个人信息和家庭医生履约记录,过程繁琐,工作量大,记录也容易丢失,有时还会出现记录不全、不一致等问题。”
“在这个APP里,检查结果、诊疗过程等都会形成居民的健康档案历史记录,对一些慢性病来说,这些数据更能帮助医生掌握患者病情。”刘新莹说。
深入远程医疗让患者实现足不出户看病
“如今,确实越来越多的人看病找家庭医生做检查。”刘新莹说,以前,很多人患病之后都直接去大医院,乡村诊所门庭冷落,医生只能靠“卖药挣钱”。而对于患病的村民们来说,去哪个医院,找哪个医生也是很大的困扰,一不小心就会被坑,检查重复做,花了大钱病也没治好。“除了互联网带来的就医感受的变化,很多人愿意来这儿看病的原因还在于家庭医生的团队背后的力量,随着互联网的加入,家庭医生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转诊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邀请三甲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打破了三甲医院、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医之间以及和医保部门之间的界限。”
不久前,在石家庄市新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新华区石岗街道柏林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咱家健康联合举办的专家义诊活动上,通过视频连线,柏林怡园社区居民李新军得到了北京301医院专家的远程诊疗,李新军高兴地说:“这样的方式解决了跑外地的问题,在小区就能解决,太方便了。”
有业内人士就指出,远程医疗、在线会诊的迅速发展,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模式的实践,也恰恰是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缩影。为了解决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的难题,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一些基层诊所门可罗雀的窘境,互联网技术成为破解医疗健康资源发展“痛点”的答案所在,为分级诊疗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截至目前,咱家健康平台已签约了河北省5000多名专家,其中三甲医院专家800余人,服务患者大概700万人次,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跟大医院的专家面对面咨询问诊。”康少波表示,“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的推进,有利于拓展服务半径,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同时盘活社会医疗资源,让医疗健康服务“触手可及”,最终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探讨
互联网+会不会成为医改突破口?
去年年末,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医疗健康信息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的互联互通,在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居民之间共享应用,医疗健康服务供给更加优化、智慧、精准。《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几年我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十大重点任务。在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方面,我省将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到2020年,省直至少建设2家互联网医院,每个设区市至少建设1家互联网医院,鼓励民营医院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
“对于医院来说,‘互联网+医疗’会给医疗资源下沉带来方便。”省人大代表、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侯永利主任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乡镇医院医生技术不足,三级或二级医院到乡镇医院对口支援,反而会造成市级医院人员短缺。远程医疗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线下诊疗方式,让患者不出家门就能复诊,北京大医院远程指导市级医院疑难病诊治,有利于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另外远程医疗也打破了区域限制,有利于弥补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不足和完善大城市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互联网+医院’就是医院实现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的一种载体,方便患者不出市不出省就近就医,改善了群众就医感受。”
不过,对于“互联网+医疗”,侯永利代表也表示,需要学界和业界共同努力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互联网+医疗”平台并不统一,各种各样的平台,重复建设,同时,行业标准不一,收费也没有标准,标准不统一带来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也容易让患者产生较差的体验。
建议
加强市级医院与京津对接远程医疗
“当务之急是制定远程医疗的省市收费标准,要有远程医疗的标准测评体系。”侯永利代表说,建议构建京津冀三地医疗卫生体系,促进河北整体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市级医院与京津两地对接远程医疗,制定具体对接方案,引导京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省市级医院。
侯永利代表说,远程医疗可以促进分级诊疗发展,应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落地措施,建议建立北京与省市远程会诊中心,省市与县三级远程会诊中心,建设远程医疗系统和专家库,实现专科医生的远程会诊,解决本地疑难杂症的会诊问题,迅速提升本地医务人员技术能力。
侯永利代表表示,“互联网+医疗”目前还在摸索阶段,还需规范完善,可以借鉴已有的做法,推广先进的模式,让“互联网+医疗”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