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就业服务“一体化”运行机制

吕梁市市委宣传部主管吕梁日报社主办

□秦怀志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作出重大部署,强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2019年以来,吕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的重要指示,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工作部署和吕梁市委市政府关于“建档立卡、技能培训、持证上岗”的工作要求,立足吕梁实际,不断探索实践,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全市技能就业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吕梁重点群体就业率和劳动者持证率,遥居全省最前列。当前,面对就业重点群体庞大、劳动就业岗位有限、培训就业资金紧缺的现实情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省政府提出的构建“技能培训+劳务派遣+就业服务”一体化运行机制的设想落到实处,使广大劳动者人人都能“学到一种职业技能,取得一本等级证书,拥有一个就业岗位,获得一份劳动报酬”,真正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的目标,是一个应当认真思考和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的现实课题。

一、强化政府主导统筹谋划技能就业工作

(一)建立资源信息平台

(二)整合各类就业资源

(三)选定就业服务机构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网上公开报名、实地考察考核、组织专家评审等办法,按照“合法正规,手续齐全,信誉度高,业务规模大,覆盖范围广,经营业绩好”的标准,在全市范围内选定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由服务机构具体承接培训就业服务工作。

(四)强化重点群体保障

(五)抓好就业资金落实

按照《吕梁市就业服务补助标准》,根据年度任务、工作计划和《服务协议》,精准测算、及时足额拨付技能就业经费。用工单位要将劳务派遣人员的劳动工资、社会保险费和服务管理费等,按时足额拨付就业服务机构。为技能就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和动力支持。

二、创新运行模式着力构建科学管理机制

创新就业服务运行模式,构建“技能培训+劳务派遣+就业服务”一体化运行机制,采取“政府主导、人社统筹、市场运行、机构运作、部门监管”的方式进行。

(一)寻求强强联合

就业服务机构围绕精准优质培训、及时实施评价、高效稳定就业、人人持证上岗、搞好跟踪服务的目标,主动寻求与最优最强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评价机构的合作,采取一体化运行模式,实行一条龙就业服务。“一体化”运行机制链条中的各职能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聚最好资源,创最佳业绩。

(二)开发就业岗位

(三)实现精准就业

一是按照《服务协议》做好重点群体的接收、服务和保障工作;二是采取按需定向的方式,制定专项招聘方案,在用工单位的监督、指导下招聘专门人才;三是根据用工单位的数质量要求,从人力资源数据库中筛选相应的专业人才,推荐给用工单位挑选;四是与市外、省外人社部门和就业服务机构对接,积极为外地用工单位输送技能人才。努力实现快速就业、高效就业、量身就业、稳定就业。

(四)搞好服务管理

一是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个人就业档案;二是按照用工单位考核结果,按时足额核定、核发劳动报酬;三是依法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及时为符合条件人员申报、办理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手续;四是为流动就业人员办理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五是依法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协助用工单位对派遣人员实施有效管理和跟踪服务,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打好劳务品牌

吕梁山护工是吕梁劳动力和吕梁劳务输出的品牌。要在巩固原有8个省市23座城市180家合作单位用工市场的同时,加强与龙头家政公司、大型医院等用工单位及国外劳务机构对接,逐步进军高端市场,把吕梁山护工这一全国知名劳务品牌真正做大做强。同时,要进一步挖掘、提升吕梁工匠等传统劳务品牌,使技能才人真正成为巩固脱贫成果、稳步迈向小康的重要力量。

三、抓好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劳动就业水平

积极探索和打造技能就业培训新模式,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推动就业水平整体提升。各种模式培训及培训结果的考核评价、发放证书、申请补贴等,均纳入就业服务机构统一承接,真正实现“一体化”运营、“一体化”管理。

(一)菜单式培训

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定期发布职业工种目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和职业培训机构目录,发布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优质职业工种目录;就业服务机构发布岗位用工需求信息;培训机构发布承担培训职业工种开班、报名信息。培训对象根据公布的内容自主选择培训。

(二)订单式培训

(三)实名制培训

各类企业职工(含在企业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参加补贴性技能培训,全部实行实名制管理。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所属企业制定职业技能培训方案并抄送就业服务机构备案后向对应人社部门报告,纳入培训实名制系统管理,由企业组织实施。

(四)下乡式培训

(五)互联网培训

四、落实持证上岗促进劳动用工规范管理

(一)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接就业服务机构报送的经过职业技能培训人员等级鉴定申请后,要及时按规定程序、技能标准和工种要求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认定,为劳动者择业选岗和用工单位招录员工提供依据。

(二)等级证书核发

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合格的,由培训机构发放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经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评价认定的,由鉴定机构核发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用工单位、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按照就业服务机构的通知和安排,积极组织培训对象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

(三)用工单位申报

按照“人人持证”要求,各用工单位对在职职工进行全员摸底调查,对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统一向对应的就业服务机构申报,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合格并经过技能评价认定后,核发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四)职能部门监察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深入一线对用工单位包括持证上岗在内的用工行为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对无证上岗特别是专业性、技能性较强的岗位无证上岗或技能证书与岗位工种不匹配的,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

(作者单位:吕梁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许可证编号:2442046014国务院新闻办批准函(2017)67号ICP许可证号:晋D5-26043032晋文网备[2017]018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147102120303101

THE END
1.互联网+人才就业服务工程互联网+人才就业服务工程 “互联网+人才就业”全心服务平台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互联网为支撑、大数据为核心的创新产品,以提高招聘求职效率和质量为目标,全面颠覆传统招聘求职方式,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是新常态下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人才招聘新模式! 产品https://www.74cms.com/rencai/
2.以智慧服务助力稳就业促就业以“数”赋能、以“智”为擎推动就业服务,为更好解决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提供了新路径。文|本刊评论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万家灯火。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各地经济发展呈现“开门红”态势,为稳就业提供了强劲动力。就业市场开局良好,各地稳就业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654161761891284&wfr=spider&for=pc
3.提供“互联网+就业”不断线服务护航毕业生求职之路近日,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正在举行“2023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专场”“华东六省一市重点地区面向2023届高校毕业生专场”“黑吉辽内蒙古地区面向2023届高校毕业生专场”等招聘活动,将优质岗位资源推送给有需要的毕业生,提供“24小时×365天”不断线的“互联网+就业”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近期,各地各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630375
4.创新“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揭阳兴起O2O招聘春节过后,揭阳市招工难和就业难矛盾依旧并存,部分企业难以招到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部分劳动者难以实现稳定就业。招聘需求与求职需求无法完全匹配,这与目前市场公共就业服务不够完善、就业信息不对称是脱不开关系的。针对这种状况,揭阳市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就业服务”的形式实现O2O无纸化招聘,充分利用互联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702/19/c288831.html
5.河南日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构建“精准+”就业服务体系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解决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扶上马,送一程”,推动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完善课程体系,确保就业创业课程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学校在本科学生中共开设三门就业创业类课程,分别为公共必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和选修课“创新思维https://www.hnuahe.edu.cn/info/1033/2802.htm
6.打造“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多方协同提高直播带岗服务品质如果说,直播带岗最初是受疫情影响应运而生的一种“互联网+就业”的新模式,那么,在当下,这种由政府搭台,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协助推介下,让企业“唱戏”的方式,不仅能使岗位信息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也能让求职者更安心,企业更省心,最终促进人岗对接,有效提升就业效率。https://mobile.my399.com/p/205191.html
7.云南省公共服务就业系统上线就业创业手续可上网办云南公共服务就业信息系统的全面投入使用,为云南省的就业创业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服务体验,快加入进来,一起感受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带来的便利生活吧!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9944528_10217_qjr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