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市场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

职业结构是我国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职业发展状况。在我国经济面临新常态的背景下,了解我国就业市场的职业结构现状,明确未来职业发展趋势,洞悉未来职场的动态变化,对于优化我国人力和物力资源配置、创造更多的就业增长点、实现高质量的就业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新常态下的职业结构新特点

当前我国正经历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的新常态时期。在此期间,传统行业不断优化升级,新经济行业纷纷创新涌现,“互联网+”跨界融合快速发展,带来了我国就业市场中职业结构的一些新特点,具体表现为:

总体就业形势趋好,职业两极分化矛盾突出。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我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16年以来,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均企稳回升,全年GDP增速达6.7%,就业市场景气指数由一季度的1.71增长为四季度2.41,总体就业形势逐渐趋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职业及行业间的招聘需求与求职供给不平衡等原因,造成就业结构两极分化现象十分突出。例如,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服务、证券期货和软件开发等职业招聘需求旺盛,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而环境科学、项目管理、物业管理等职业人才供给充足,但企业招聘需求有限,因而就业形势相对紧张。

新兴行业人才供不应求,传统行业求职竞争较大。随着各大行业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利好政策的大力扶持,互联网/电子商务、基金/证券、交通运输等新经济行业,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人才供不应求,表现出较好的就业形势;与此同时,能源/矿产/采掘/冶炼、印刷/包装/造纸、石油/石化/化工等传统行业,受经济增速放缓的下行压力,以及产业升级转型进程缓慢的影响,多数企业采取转岗、分流、提前内退的方案安置现有职工,这些行业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就业形势相对严峻。

企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技能人才需求不断上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引导下,部分企业正在经历着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主的机制转型,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融合的结构转型,以及承担国家战略、顺应全球大势发展的战略转型。特别是现代农业模式创新、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优化升级等企业转型初见成效,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中,我国正从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世界工厂”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过渡,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不断上升,一些全球化程度高的IT服务、软件服务、研发服务及金融服务等企业也正吸收大量的高等教育劳动力。

新经济背景下的职业发展新变化

互联网等新经济行业的快速发展,既对就业市场中传统职业造成一定冲击,同时也为新兴职业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创造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未来职业发展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新技术行业优势领先,知识型劳动者比例直线攀升。信息科技时代,未来企业将朝着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领域等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发展,这些行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资源能耗较少以及产值贡献率高等特点,是推动经济繁荣和增长的重要引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较高的研发投入和庞大的研究人员团队,将凭借智能性、创新性、战略性和环保性等优势,吸引海内外知识型人才不断涌入,这将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职业更新速度逐步加快,职业发展边界逐渐趋于模糊。随着网络设施不断完善、海量数据快速产生,以及信息处理技术不断提高而诞生的信息革命,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质的飞跃,加速了新旧职业的替代和更新。同时,社会对未来人才知识的综合性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发展的边界在逐渐模糊,劳动者不仅要成为本专业领域技能人才,而且能够顺应环境变化转换职业角色,成为掌握多种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新业态推动下的未来职场新趋势

信息技术革命、产业升级和消费者需求,带动了新业态的产生和发展,由此带来产业链的分化和融合、互联网与各行业跨界整合,以及共享经济模式的快速渗透,也为未来职场带来新的变化:

新经济推动消费和服务升级,传统雇佣关系转为合作关系。信息时代的新经济,呈现出比工业时代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更丰富、更深刻的内容。未来消费和服务的优化升级方式,更注重智能、绿色和安全等体验,正朝着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大众化向个性化转变。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的推动,也促使生产活动的组织方式发生了跃迁性的变革。90后一代的员工,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的,他们更注重人文情怀、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等条件,未来企业与员工之间单向雇佣关系,也逐渐转变为双方共赢的合作模式。

大中企业趋向扁平化高效化,小微企业“职场社群”异军崛起。面对日新月异的产品和服务变化需求,大中企业这样的中央集权组织已经很难适应快速的变化。通过扁平化和高效化的发展趋势,才能使有限的要素和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进而构建跨越传统分工的新型产业体系。同时,小微企业也在“双创”的政策扶持下,向“职场社群”的模式快速发展,将吸纳更为广泛、深入的社会参与和互动,以分散化、自组织的创新供给,充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人工智能逐渐取代劳力工作,企业人才争夺战将愈演激烈。以“无人驾驶”、“农用机器人”以及“机器仓管员”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崭露头角,正逐步取代着基础的劳力工作。一些科技巨头公司,诸如谷歌、微软和百度争相开拓着各自的人工智能领域,抢占行业制高点,推出重金招聘、大量并购人工智能小公司、将人工智能团队进驻在各个部门等策略吸引人才。全球范围内的人才争夺战也将愈演激烈。

(作者:曾湘泉毛宇飞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

THE END
1.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新职业不断涌现,为缓解“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就业匹配程度,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教育供给,确保人才培养方向与产业发展方向相一致,与就业市场需求相契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职业与技能研究室副主任陈玉杰说。 https://www.mohrss.gov.cn/wap/xw/rsxw/202412/t20241211_532130.html
2.中国就业形势变化与未来展望光明日报未来中国的就业形势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走势变化。目前来看,金融危机是一个周期性冲击,对2009年的城镇就业形势带来了空前的压力。这种就业压力不仅来自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就业岗位减少,而且还来自新增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在不利外部环境下,城镇就业形势也面临着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等一系列有利因素。https://www.gmw.cn/01gmrb/2009-02/05/content_884671.htm
3.关于新媒体行业就业现状及未来就业趋势的研究自2011年以来,媒体信息及通信行业保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前四大行业之一,而新媒体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引起毕业生的广泛关注。因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生就业中心针对新媒体行业的特点,选择北京几家新媒体公司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对新媒体行业未来就业趋势进行判断研究,为在校生在该行业就业提供可行性参考意见。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IUY201814017.htm
4.中国未来就业严峻形势会缓解吗市场数据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究竟需要多少劳动力? 准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我们经常用的一些概念和数据进行正确的理解,并且用历史资料来说话。中国二元经济发展,一是会为城镇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二是会引致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 首先,看城市发展对城镇劳动力的需求。我们经常讲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主要是指经济发http://data.cnfol.com/070528/104,1291,3006313,00.shtml
5.2024年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市场这些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巩固增强,服务消费潜能的加速释放,也折射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另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仍待破解,部分劳动者就业面临一些困难问题。特别是今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到1179万人,比上年增加21万人,再创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6545566665432498&wfr=spider&for=pc
6.2016年就业形势分析未来5年中国就业大趋势 (1)经营、营销、技术、投资、医疗、设计等方面高端人才需求旺盛提升,薪酬持续、快速上涨; (2)公务员供需畸型结构缓解,由持续高热走向持续降温,基本工资额和透明度将同步提升; (3)新城镇化下,随着“农一代”的老去和土地的失去,大量中坚“农二代”、新生“农三代”将沦为城市贫民或失业游https://www.yjbys.com/qiuzhizhinan/show-448064.html
7.国研中心中国就业供需变化趋势的基本认识与政策建议全球智库本报告以中国2012-2021年期间就业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和2021年就业生产率(2015年购买力不变价,约为34090.9美元)为基准。考虑到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未来经济增长将趋于减缓的长期趋势,假设就业生产率在2020-2030年期间年均增长为5%,2030-2040年为3%,2040-2050年为2%,利用OECD对中国GDP2030-2050年的预测值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417970
8.未来5年中国发展趋势本文结合目前经济大环境及当下趋势归纳整理了未来5年中国发展趋势的设想,对于学生群体的专业选择及职场人士的择业就业有一定的帮助。https://mm.edrawsoft.cn/template/92980
9.海归群体发展的十大趋势2015年的调研结果显示,海归人才就业选择本土民营企业的比例超过了外企;2018年,这种趋势更为明显,53%的海归人才就业单位是私企/民营企业,而外商/港澳台合资企业占比仅为17%。随着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国际化,外资企业里海归人才聚集的现象将会成为历史,中国本土企业将为海归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209/t20220913_2110945952.html
10.11.21教育部24365就业直播课回顾锐观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力行业“十四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依托庞大的调研体系,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模型,通过对电力行业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及前景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深入挖掘电力行业相对成熟的确定型投资机会、挑战机遇并存的风险型投资机会和仍在探索中的未来型投资机会,并对电力行业的https://kjxy.gdufe.edu.cn/2021/1124/c4653a150227/page.htm
11.2023年专科生就业趋势观察及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竞争力白皮书发布作为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智联招聘始终聚焦稳就业目标,促进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深度解读专科生就业趋势,同时发布联合多家教研机构形成的《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竞争力白皮书》,洞察职业高校学生的真实就业水平及职业素养,加强高校就业市场供需衔接和精准帮扶,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高质量向前。https://i.ifeng.com/c/8OhbI5SwD8k
12.2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业方向及前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作为国内一流的高等学府,其毕业生就业方向和前景备受关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USTC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 就业市场需求 USTC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由于其严谨的学术氛围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受到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青睐。 https://scoowx.com/news/17222449221408999.html
13.2024年人力资源行业发展趋势如何(国内HR就业前景如何?)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仍将主要面临就业招聘难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者的薪酬水平,让全民共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人才化时代必然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 同时,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特别是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一方面需要引入人才的公司会提供更好的条件来吸引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公司要想方设法留住优秀https://m.shenchuang.com/scnews/20240819/1825431750868865026.html
14.西安石油大学2024就业情况,西安石油大学就业指导未来就业趋势 展望未来,西安石油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依然看好。随着中国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技术的发展,能源类专业的毕业生将有更多的机会。而且,学校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对学生来说,抓住行业动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将是未来就业成功的关键。 https://www.sctjedu.com/hyxw/17252361632934439.html
15.如何看待IBM中国的裁员?ibm中国裁员评析对于那些受到裁员影响的员工,政府和社会可以提供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服务,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工作机会。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内部转岗等方式来留住人才。 产业未来 1.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IT 产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这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也需要政https://blog.csdn.net/qq_73252299/article/details/142358159
16.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2030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展,服务内容涵盖了招聘猎头、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外包、薪酬福利管理、培训与发展、人力资源咨询等多个领域。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需求日益增长https://www.cir.cn/R_QiTaHangYe/65/RenLiZiYuanFuWuShiChangJingZhengYuFaZhanQuShi.html
17.2022第七章 国内外主要就业率制造商的动向 此章的企业可根据客户指定企业分析 第一节 国内主要生产厂商介绍 一、重点企业 1、 企业简介 2、公司主要产品 3、公司经营情况 4、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二、重点企业 1、 企业简介 2、公司主要产品 3、公司经营情况 https://m.chinabgao.com/report/9255461.html
18.2024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气象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四、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融合与创新: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能源气象学将更加注重技术的融合与创新,推动预测模型、监测技术和服务模式的升级换代。 服务精细化与定制化:随着能源行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能源气象服务将更加注重精细化和定制化,为不同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及时的气象服务https://www.huiyi-123.com/article/3487-179.html
19.展望“十四五”:未来五年人才走向何方?展望“十四五”:未来五年人才走向何方? 2015年至2020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各省市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制定相关的人才发展计划。 本文通过梳理26个省市的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统计局数据和各地https://www.joyowo.com/xwzc/xwdt/105164
20.入三四万元!不少年轻人入局:“面子不值钱”就业强化技能是未来就业趋势 一边是“美缝工月入三四万元”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传播,一边是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涌出校门就业形势严峻。 虽然处于同一求职市场,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职业教育和素质学历教育之间的心理鸿沟仍然不小。小毕说,周围的装修同行,基本上是初高中毕业,大专毕业少许,几乎没有本科生。 https://www.workercn.cn/c/2024-01-16/8116113.shtml
21.张广胜等: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变迁贡献与展望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 尤其是1953—1978年的严控时期。改革开放以后, 农村劳动力流动除受到政策影响外, 也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程名望等, 2008) , 图2描绘了1978—2016农业就业比重的变化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两条曲线趋势高度一致, 1979—2016年农业就业比重变https://www.zgxcfx.com/sannonglunjian/113276.html
22.浅谈2024年经济形势与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普通人还有哪些机会?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图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将分析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探讨主要挑战与机遇,并对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个人的简单预测,内容仅供参考,数据源于网络,如有错误欢迎纠正,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交流。https://www.jianshu.com/p/60de7e5e5f6d
23.人工智能未来职业规划书范文(精选10篇)三、汽车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走过50年历程,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已形成工业制造、商贸流通、综合服务相结合的汽车产业。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汽车产量5年翻了一翻多,由20xx年的世界第七大汽车生产国跃升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并被公认为未来发展潜力的汽车市场。 https://www.ruiwen.com/zhiyeguihua/6557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