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三支一扶”计划选派2.8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

今天按惯例,我部举行2018年四季度的新闻发布会。首先,通报一下去年工作情况和今年的安排。

一、关于就业

2018年就业局势工作进展情况:2018年,就业局势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降至近年来的低位。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1万人。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促进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国务院出台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从支持企业稳定发展、鼓励就业创业、积极实施培训、及时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帮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和支持技能。

二是重点群体就业平稳有序。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选派2.8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积极稳妥推进去产能职工安置,农民工就业平稳有序。

三是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创业支持力度。组织开展第三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3万多个创业项目参与活动。加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实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系列职业培训行动计划,培训力度逐步加大。全年累计开展政府补贴培训约1600万人次。

五是公共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出台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服务月、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民营企业招聘周、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帮扶等专项服务活动。

六是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务院颁布实施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市场监管力度加大,人才流动公共服务日益完善。

下一步工作安排:

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一是完善和落实稳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面落地,发挥政策效应。

二是突出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深化实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实施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拓宽就业渠道,统筹做好去产能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等各类群体就业。

三是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服务,组织开展创业服务展示交流等活动。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扶持力度。

四是全面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去产能企业职工、贫困劳动力等重点人群的职业培训行动计划。

五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落实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的指导意见,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就业服务便民化水平。继续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努力实现“月月有招聘活动,时时有就业服务”。推动落实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维护市场良好秩序,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二、关于社会

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参保扩面效果明显。截至2018年底,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42亿人、1.96亿人、2.39亿人;全年三项基金总收入为5.6万亿元,同比增长15.28%,总支出为4.87万亿元,同比增长16.08%。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12.27亿人。

二是社会制度改革取得重要。建立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迈出全国统筹的关键一步。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继续实施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率政策,全年为企业降低成本1840亿元。

三是待遇水平稳步。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失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

四是基金投资运营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基金监管进一步加强。持续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和监督检查,建立社会保险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清单。继续加强年金基金市场监管。

一是继续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加快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落实落地。研究制定参保人员遗属待遇政策。探索完善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办法。研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

二是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经办服务工作。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稳步社会待遇水平。

三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积极推进落实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增强社保基金支撑能力。

三、关于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印发实施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持续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工程、会计、自然科学研究等系列改革指导意见,制定职称评审管理规定、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方案等配套政策措施。印发高级社会工作师、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制度文件。

二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出台技术工人待遇、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意见,启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在技能人才激励、培养、评价等方面取得新的。开展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工作,30名中华技能大奖和300名全国技术能手受到表彰。开展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筹办等技能竞赛工作。

三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持续加强。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启动实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制定出台。

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任务,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职业资格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职业资格设置实施监管。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和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项目。

二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落实技术工人待遇政策,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出台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政策措施及建立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等政策。做好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筹备、“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举办等工作。

三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出台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实施细则,实施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规范公开招聘工作。

四、关于劳动关系和农民工工作

一是劳动关系协调工作深入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全面实施,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稳步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得到积极发挥。开展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工业园区评选。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指导和服务。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开展制造业人工成本监测试点工作。继续做好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指导各地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发布工资指导线,2018年,15个省(区、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

二是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监察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落实地区间监察执法协作机制,实行劳动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省级联动处理机制。加大对劳动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2018年,全国各级人社部门公布重大违法行为2923件。

三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组织实施省级政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属地监管责任层层夯实,欠薪失信联合惩戒力度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持续加强,治欠保支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治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下大力气抓好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进一步健全治理欠薪问题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强化劳动监察日常执法,及时纠正欠薪问题和消除欠薪隐患。依法严厉查处欠薪违法犯罪行为,加大重大欠薪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和“黑名单”管理力度,加强欠薪违法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推进企业工资支付立法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研究制定新业态劳动用工管理政策。

四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完善调解仲裁制度,创新调解仲裁工作机制和方法,探索建立在线调解服务平台,完善裁审衔接和工作协调机制,争议处理效能。

五、关于人社扶贫工作

一是制定实施打赢人力资源社会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扶持发展扶贫车间吸纳就业、鼓励返乡下乡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扶贫劳务协作转移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深入实施,社保帮扶政策进一步落实,人才人事支持力度加大。

二是针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突出困难,加强工作对接和工作指导,建立信息直报制度,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制定支持深度贫困地区人社扶贫政策措施,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

三是我部接受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进一步推动了各项人社扶贫政策措施的性和有效性。2018年,共帮扶388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

一是大力实施就业扶贫。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劳务组织化程度,抓好就业扶贫新政策落实,努力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

二是持续推进技能扶贫。对有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大规模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深入实施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对口帮扶,力争使每个有就读意愿的贫困家庭“两后生”都能免费接受技工教育。

三是积极推进社保扶贫。立足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重点推动落实为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政策。发挥失业保险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作用。

四是加强人才人事扶贫。研究完善对贫困地区事业单位人员、专业技术人才等倾斜支持的政策,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专家服务基层活动,选派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扶贫等服务。

六、关于系统行风建设

一是系列便民服务举措陆续推出。全面取消了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制定领取待遇资格确认经办规程,积极推进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信息比对,完善远程自助认证功能,着力构建“寓认证于无形”的认证服务新模式。精简优化社会保险登记手续,推行异地业务“不用跑”、无谓证明材料“不用交”、重复表格信息“不用填”。启动实施就业失业登记、社保登记和用工备案办理登记“三合一”。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探索建立严重失信“黑名单”联合惩戒等制度。同时,全面梳理了办事清单,制定了统一和规范全系统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的指导意见,专项清理了证明事项和证明材料。

三是窗口单位作风得到改进。出台加强窗口单位经办队伍建设的意见,经办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质量和效率,群众的满意度明显。

去年,我部委托国家统计局作为第三方,对人社政策,包括行风建设等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全国人社系统行风建设方面的满意度比2016年了5.6个百分点,说明抓行风建设的成效还是非常明显的。

一是规范标准流程。做好人社系统国标行标清理。进一步梳理行政审批、许可、服务办理等事项,制定对外办理事项目录清单和办事指南,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优化服务流程。

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人社信用、社保卡线上服务等全国性信息化基础平台,加快推进人社领域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与国家基础信息库数据共享交换、与国家政务服务等平台实现对接。启动建设人社信用黑名单数据库并开展试点应用。

三是加强窗口经办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深入开展业务技能比武活动,切实加强窗口经办队伍能力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持续开展“人社服务标兵”宣传活动,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通报负面案例,发挥投诉举报平台作用。

以上是我通报的2018年的工作情况。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提问。

央视财经记者:

发言人刚才提到基金投资运营取得积极进展,请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2018年全年的数据是这样的,委托投资的省份和基金委托规模都进一步扩大,截至2018年底,累计已有17个省区市委托投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8580亿元,已经到账的资金达到6050亿元,在这17个省区市里面,有9个启动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委托投资,合同金额是773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基金投资运营工作,同时加强监管,推动实现保值增值。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和支持技能工作效果怎么样下一步有哪些打算谢谢。

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和支持技能是促进就业局势稳定,做好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失业保险有三项基本功能,最主要的功能是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这几年,我们稳步了失业保险金的水平。同时,它还有预防失业的功能,以及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功能。援企稳岗和技能主要是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再就业的功能作用。

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近年来研究制定了几个方面的政策,从企业和劳动者这两个方面发力,助力就业局势稳定。“企业稳则就业稳”。为支持企业稳定岗位,2014年开始,我们实施了失业保险的援企稳岗政策,主要是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同时,在推进这项工作中,我们加大了对去产能企业的支持力度。从劳动者方面发力,主要是支持企业职工劳动技能,我们叫“技能强则岗位稳”。劳动者面临市场变化的转岗能力和职业竞争力。这项工作是2017年开始实施的,对参保职工,在岗的时候利用各种条件参加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给予1千至2千元的技能补贴。从去年的情况看,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两项政策的效应,人社部门优化经办服务,简化申请程序,加强监管,促进两项政策落实落地。去年全年共有68.1万户企业享受到了197.7亿元的稳岗补贴,惠及职工6445万人。从技能看,有61.4万人次领取了技能补贴9.8亿元。政策的实施,为推动稳定企业岗位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激发了参保职工学技能的热情,了职工的就业能力。

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狠抓政策落实,优化经办服务流程,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鼓励更多的职工技能。

人民日报记者:

第二,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是非常强的,平均高于第二产业20%左右,2018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达到了46.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6%,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2.2%。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

第三,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这几年双创活力进一步激发,“放管服”改革深化。我国的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主体大量增加,新的就业形态涌现。2018年,全国新登记企业比上年增长了10.3%,平均每天新登记的企业是1.84万户,这说明,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显现,成为拉动就业的新引擎。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的决策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若干意见的落地见效,着力稳企业稳岗位、强培训促就业、重服务兜底线,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是我国整个创业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的创业,我部这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广泛建立了各个类型的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创业服务平台,为他们创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回国创业人员规模加大。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的措施,更好地服务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记者:

12333已经成为人社部门的一个服务品牌,能不能介绍一下整体建设情况。另外,下一步会有哪些工作和举措谢谢。

THE END
1.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重要新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党和国家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两项重大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对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https://chinajob.mohrss.gov.cn/c/2024-12-12/420630.shtml
2.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5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 您好!我们是07电子商务2班的同学,针对现在金融风暴的影响,高校生的就业形式越来https://www.yjbys.com/qiuzhizhinan/show-597160.html
3.人社部: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79万人,我们将强化促进青年就业首先,这个“就业难”不是指,有工作干就行,而是指“有符合大学生预期的工作”。2024年毕业生1179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7742966/answer/3425296122
4.求职36问,为你保驾护航根据人社部发〔2014〕90号文件精神,自2015年1月1日起,不再收取档案保管费。 21.人事档案在人才服务机构管理的毕业生怎样参加社会保险? 单位统一参保的,可通过单位办理新增投保手续;单位不统一参保或暂无工作单位的,本人可到存档的人才服务机构或居住地社保机构咨询灵活就业社会保险及灵活就业医疗保险相关业务。 https://zsjyzdc.ayit.edu.cn/info/1069/1773.htm
5.2023届高校毕业生1158万人教育部门如何促进他们就业?综合新闻陕西出台六条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2023届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教育部门如何促进他们就业?在国务院新闻办7月6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表示,教育部全力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加快推进就业工作进程。 https://news.hsw.cn/system/2023/0707/1644033.shtml
6.人社部:未来5年仍将面对巨大的就业增长压力今年人社部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活动”,动员1000所国家级重点以上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 提问部长 人社部建议适时公布调查失业率 Q:北京理工大学学生:我国公布的失业率主要是登记失业率,而不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调查失业率,因此有很https://m.rc0817.com/News/show/id/6052
7.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精选10篇)由于国家多年来一直推行九年义务教育,近年来国内高校不断扩大规模,增加招生人数,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成倍增长,再加上有大量外国人和从国外回国的留学生,所以我国目前拥有高学历、高知识的人才越来越多,整个社会人力资源丰富,足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经济较之https://m.ruiwen.com/fenxibaogao/6334862.html
8.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12篇(全文)(二) 要加大学生实习实训力度, 提高毕业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 要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 建立稳定的、能满足专业培训要求的实习实训基地,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 学校的就业指导要逐步向职业指导过渡, 加强职业技能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zjys0ubf.html
9.学历贬值起薪不高……政协委员回应五大焦虑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继去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首破千万后再创新高。而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被10余次提及,并要求“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就业竞争的增加点燃了部分年轻就业者的焦虑。从“中传女硕士做保洁”到“文科男硕https://m.allnet.cn/vip_doc/25978802.html
10.校招校园招聘中的签约环节,面完HR后的流程(意向书,offer选择与三方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三方的形式有网签三方和纸质三方,根据发起方不同有学校发起和公司发起,这个要看学校,对,这是学校定的而不是公司规定的。比如广东的高校采用的就是网签三方的形式,且无需公司发起,通过小程序“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来完成。 填入职信息(比如腾讯)和申请实习。 https://blog.csdn.net/qq_33957603/article/details/138259680
11.贵州大学校长:大学生就业难是被渲染出来的伪命题扩招16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已从1999年时的85万人,飙升至今年的765万人;加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初高中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有700万,总计下来今年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约1500万。 教育部、人社部均曾先后表示,今年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就业压力较大。 https://yuqing.dbw.cn/system/2016/03/14/001073237.shtml
12.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精选9篇)篇1: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 改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 摘要:现在许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就业问题,“毕业等于失业”这句话确实是很多大学生的真实写照。面对如此普遍的现象,我们应该思考这背后的问题,研究发现许多的原因都将问题的根本指向于毕业生自身。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121egk4.html
13.就业形势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定如何看待今年就业形势?就业工作将如何开展?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进展如何?2月22日,人社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应社会关切。 去年就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稳定 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公布了2021年就业“成绩单”: 看主要指标,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目标任务;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https://m.youth.cn/qwtx/xxl/202202/t20220223_13473313.htm
14.就业创业工作总结(14篇)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就业竞争力,在院学生处、院团委、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悉心指导下,学院于20xx年3月1日成立了院就业与创业协会。本协会以“增强学生就业意识,培养学生就业能力,规划学生https://www.gdyjs.com/chuangye/405532.html
15.怎样推动高校毕业生快就业?●始终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 问: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措施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快就业、择好业? 答: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离校季,还有一些毕业生没有落实工作。为此,人社部门于7月至12月启动实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聚焦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千方百计促进他们就https://szb.ptxw.com/h5/html5/2023-07/26/content_141582_16359940.htm
16.市人社局统筹全市力量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澎湃号·政务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市人社局抓住“毕业季”学生求职高峰时机,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业慢甚至不就业等新现象、新情况,积极研判,主动作为,统筹全市力量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以来,累计为高校毕业生开展“专员培训、政策宣讲、问卷调查、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岗位体验”等“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20余次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881351
17.第36期旗文周报(2022.7.117.17)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摆在社会组织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部门合力,激发内生动力,完善社会组织吸纳就业政策,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引导社会组织发挥动员社会力量、链接各方资源、提供专业服务等方面优势,助力开发就业岗位、拓展就业空间、提供就业服务,努力实现“十四五”期间社会组织领域持续增加就业岗位的预期目标,http://www.qizhijiaofu.com/newsInfo-4608-127.html
18.图书馆6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有关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超过95%和90%。 中高级技工需求旺盛、缺口巨大、薪资高企,很多中职、高职的学生往往还未毕业就被各大企业一抢而空。人社部发布的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中,有58http://www.zdxy.cn/TSG/contents/185/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