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的节目中,镜头记录了来自历史学院研三的崔龙龙,现工院研三的王超强和文学院大四的覃琦的求职片段——崔龙龙面试高中历史老师碰壁、覃琦尝试万里挑一的航空公司管培生受挫、王超强回家乡企业面试结果未卜,节目播出后他们的求职之路似乎不再是单枪匹马的战斗,更牵动着众多观众的心。
崔龙龙
Vol.01
Q:有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Q:有观众建议你开网络直播,边捏泥塑边讲历史,你觉得这个创意怎么样?
A:关于开网络直播捏泥人,想法确实挺好,以后有机会肯定会尝试,不过现在水平真的很差,在专业的人看就是笑话,这个爱好本身就是自己弄着玩的,捏的好送给朋友。其实一直的想法是,自己将来可能开个工作室,复制出关于历史的各种器物或者人物,可以自己欣赏,有人要会送,如果能有些收入也不错~
Q:节目播出后,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有没有受到什么变化?
A: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心态起伏,生活依然平淡无奇,这样最好,感谢周围好朋友的支持,能够无视那些议论,做好自己。
覃琦
Vol.02
Q:有观众觉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口工作可能比较少,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Q:既然选择了文学院,为什么在求职时要和商学院的同学“抢饭碗”呢?
A:我在入学之初,确实是有着对于人文科学的学术热情,也在这股热情的推动下,学到了很多毕生受益匪浅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我在大三上学期选择交换学校的时候,申请并有幸被选中前往位于巴黎的一所顶尖商学院进行免学费学习。这些向优秀的老师学习和前往国外高校交流的机会,与南大本身的大平台分不开。在交流学习的学期里,我接触了商业这个对我而言全新的领域,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对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超强
Vol.03
Q:HR在节目中提出您对回家乡求职带来的心理落差问题并没有想得很清楚,如果现在再给您一次机会,您会怎么回答呢?
A:落差这东西说起来很奇怪,之所以有落差,还是自己在比较,不幸福往往来自于此。其实对于我来说,小城市也好,大城市也罢,适合自己,有利于自我提升的工作才是自己所想要的。
Q:他(她)想对你说……
崔龙龙:不要因为其他人拿到offer,自己没拿到而自怨自艾,慢慢来,不要急,撸起袖子加油干,工作都会有的!
王超强:找工作时的心态最重要,少比较,找适合自己的,自己能干的就OK。平时的话记得多锻炼,身体健康,心情愉悦才是最重要的。面试的教训:准备充分,自信面试。
五味杂陈话求职
看了三位主人公的求职故事,不少毕业多年或正在毕业班的南大学子都回想起了自己毕业季时或甜或苦的求职记忆。
08级电子学院的李雪岩和片中的覃琦一样,都希望前往大城市工作,与覃琦的南下上海不同,他当时的目标是北京。“当时秋招找工作,大概10月底高峰期已经过了,我也拿到了好几个offer。但是当时一心想去北京,所以还是每天自己苦逼的一场一场地去跑宣讲会。有一回在鼓楼参加宣讲会,不小心走错了教室,听了一场完全预料之外的宣讲,通过了面试,阴差阳错完成去北京工作的愿望。第一份工作做了四年多,很满意,真是求职中的一个惊喜。”
11级的张泽林也毕业于电子学院,他和王超强一样当时也选择了回家乡求职,“记得当时每天参加多个面试是很常见的事情,甚至会同一天去到不同的城市参加面试。经过不懈努力最终签约了一家国企(某运营商)的河南分公司,作为同批次里唯一的本科生,经过一年的工作,现已被调动至北京的公司总部,所以要相信南京大学的实力,更要相信自己。”
13级数学系的日天(化名)因未通过英语六级考试,与保研机会擦肩而过,和崔龙龙一样,他求职目标也是高中老师。“虽然觉得南大更有名气,但有些学校还是更青睐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比如当时去自己高中母校应聘,因为自己是非师范生就直接被拒。不过另一所高中看中了我竞赛保送生的经历,加上我本科期间的家教经历,现在成功找到了一份在重点高中做数学老师的工作。虽然比起周边继续深造的同学心里会有些落差,但觉得能有机会见证一批高中生的成长,也是另一种人生体验。”
13级信管的Juno(化名)也与保研擦肩,但与日天不同的是,她主动放弃了保研机会。“因为我从大三以来就在为找工作做准备,也有了还算充足的实习经历,可到去年九月我还没有拿到offer。所以当时面临保研还是工作的艰难抉择,既想要继续之前的努力继续面试,又想不如直接保研,但又怕之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经过几天的纠结,在从上海暑假实习结束回南京学校的火车上写了保研放弃书,下了这个决心给自己切了后路。之后很幸运,过不久就拿到了满意的offer。”
七嘴八舌论就业
@Txinyuan0120新传
作为一个大一新生,这个调查让我看到了求职的辛苦不易。
在面试中有屡屡受挫的人,也有那种“面霸”,不管是在哪一场招聘会中都有人成功有人失败,说明即使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际遇。面霸能够获得成功,除了自身能力强,大概也和自己对岗位的要求没有那么严苛有关吧。
到底是坚守自己的初心,寻找一份满意的工作,还是为了找到工作而不断降低心理预期?不到那个时候,可能谁都不知道自己会怎么选择。
@yltfboys123法语
南大这层膜可能会在求职时带来一些先发优势,但说到底往后走还是靠自己。觉得大学真的不能浪过去啊!想往哪个方向走还是尽快定下来,多学一些东西的好。趁现在能多积累总是有用的。
九九归一就业路
生活本就不是处处光鲜的宣传片,碰壁失意也是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但如果只是被名校的标签所麻痹,或是被片中主人公的碰壁经历所打击,待到求职之日,也许我们真的会发现上了985,211我们却一无所有。
或许有人说我们诚朴有余,雄伟不足,我们也常常因知名度问题调侃自己来自南哪儿或是五百本的九乡河文理学院,但这些其实也都是南大赐予我们的一笔财富,没有什么标签能做一辈子的护身符。
希望因为你的优秀,在未来某一天会听到“你这么棒!南大一定也很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