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是文科还是理科?逻辑的语言逻辑和形式逻辑,应当在语文里面,就是从语言逻辑和形式逻辑发展起来的数理逻辑,也属于哲学的范畴,哲学在中国肯定属于文科内容,但西方的哲学里面还包括数学和物理学。把逻辑和数学运算放在一起,被叫做了奥数,就变成一些人嘴里的万恶的了,而数学则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要广泛使用的工具,西方数学与科学是独立的。而没有逻辑体系的支持,也就没有了科学。把逻辑从中国课堂赶出去,可以说是一些教育洋鸫颦的阳谋。
很多人说逻辑不一定是全部,比如:文学艺术没有逻辑,投资是个测不准的模糊逻辑,越想准确效果越差,等等……但这些事情不是没有逻辑,而是没有确定的逻辑前提,没有确定的公理。中国人啥是逻辑、啥是逻辑的前提,这些基本逻辑常识都不懂!但逻辑体系不光是逻辑的推理,还有逻辑的一整套概念定义系统,很多没有逻辑的辩论,也是看似有逻辑推理,但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都不同,这也是不成的。艺术理论,投资理论的各个学派,不同点在于他们的出发点不同,不同的逻辑前提、不同的公理、不同的概念体系,但建立起他们的理论体系的时候,都是要讲逻辑的,概念不清总不行吧!自己的自洽也是需要的。拳有拳法,画有画经,没有理论支持就不可能有高度和复杂性。没有逻辑的理论,不叫理论,若概念不清、不能自洽,高度就不可能高,就是感性知识。
逻辑分析能力,我们总要说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吧?你要会逻辑思考、会逻辑论证,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吧?但我们的素质教育就是声色犬马,看不到严格逻辑技能训练和逻辑知识训练。我们的逻辑分析能力训练课内就没有,课外的奥数等被妖魔化。现在我们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论证方法都是没有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技能训练和逻辑方法训练的。一群没有逻辑的人,成为了网上的网络暴民,因为也是没有逻辑的胡乱嚷嚷,给中国带来的就是文明的倒退。失去逻辑能力背后更深的问题在于教育,本文给你进一步的解开。
中国的教育问题,关键就是没有逻辑教育!在有逻辑教育的地方,还被严禁了,我们可以遍翻教材,发现孩子砸成长过程当中,居然没有逻辑论证这个教学内容,我们的论证是怎么来的呢?逻辑教育,很多人以为就是数学,其实这个逻辑与数学是有错位的,而且逻辑论证,很多更是语文的内容,我们有数理逻辑也有语言逻辑形式逻辑,语文教育你怎样进行论证,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恰恰这一点,首先就是语文走歪了。
我们的论证在语文课里面,我们的论证方法不是严格的科学论证方法,而是举例、引权威、搞对比甚至是比喻!唯独没有逻辑推理分析作为论证的方法,在科学里面,不讲概率就是耍流氓;而引用权威领袖言论,更是可笑了,不过我们可以看到的文人的论证,就是充满了领袖言论和古籍片段;而对比论证,充满了没有逻辑的类比,不是科学的建立联系,而是相似的类比;最后就是比喻了,把比喻都作为论证的方法,比如道德经讲水之德行。这些论证的方法,唯独不讲逻辑,没有科学性。
我们的语文不讲逻辑,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与严禁奥数是类似的,在语文去掉了逻辑了以后,数学讲逻辑的部分就变成了被妖魔化的奥数,中国孩子的逻辑教育在哪里?这才是中国教育的最大欠缺。
中国的语文教学没有逻辑了,我们发现在中国各种鸡汤的盛行,这些鸡汤的论证,基本就是这四大论证方法,鸡汤能够深入人心,与中国人在上学期间的普及教育是分不开的。而掌握好逻辑知识,就是不被鸡汤忽悠的关键素质。
西方的学术是不论文理,都是要讲逻辑的。我们以前的国学,也是讲理证的,而且在论证当中,理证是作为最重要的手段的。因为中国的史学传统,是后朝写前朝的历史,对前朝的实录的地位是很低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当朝受到当权派的影响记录是有偏差的。后朝要否定实录,来写前朝历史,依据是啥?西方干的是田野考古,中国干的就是理证。而某些公知却抱着当年中苏交恶,苏联记录或者选择性挑选的档案,当作宝贝证据,来妖魔化我们中国和党的近代历史,信众众多。现在对西方依据其当年美化后的档案,搞出来的美化西方史,中国也开始有不少人怀疑了。
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加强语文,也就是词章的事情,语文里面的逻辑关系,是不讲的。在逻辑论证上,数学里面是有很多,其实语文里面也有很多。数学里面的是数理逻辑,在语文里面的是语言逻辑、形式逻辑等,而且西方的语言体系,逻辑是非常严密的,西方的语言里面有主格宾格,有时态语态,还有特指和不特指,在说话的时候,就要有一个逻辑套用的过程,但中文是没有这个过程的。
中国的数学教育,也是逻辑学被阉割的,我们都说中国比外国的数学教育要难,这个难其实是难在运算上,对运算之外的东西,其实教的不多。就如我一直说的,老王买鞋遇到假币,30块进的鞋,过季了减价20块卖,有人拿了100块的假币来买一双鞋,老王找老李换钱100,卖一双鞋有找钱,后来老李发现是假币,又把100块要了回去,问老王卖鞋亏了多少?这样的问题是可以炸群的,一群成年人是讨论不清楚。这个就是你会加减法的运算,你不知道其中的逻辑。而且这个题目的歧义,估计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看不出来的,几个500人的大群也未必有一个能够看出来。如果要有英文,就是两个词,shoesbusiness和sellshoes,中文都可以叫卖鞋,但其实这两个词汇是不同的概念,上面的题目之解答结果是不同的。(business是包括降价的10块的,仅仅是sell这个环节,不能说卖20就亏了,因为可能市场价只有10块呢,按照等价交换假设)
很多人说奥数就是固定的套路,但你学的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前任总结出来的套路?你的加减乘除,也是固定的列竖式的笔算方法,这个固定的方法不是套路么?为何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不是已经早有了计算器了?还有你用乘法运算来解决多个相同的数相加,不是套路?因此奥数套路说非常滑稽的。还有就是同样的套路,为何有的孩子学会了,有的学不会?你所有的学习专业技能,都是在学习别人总结的套路!而我们的数学里面对孩子有鸡兔同笼什么的,列方程会很容易,但列方程你很小的时候能够学会么?同样的鸡兔同笼这样的四则运算,培养的就是你对加减乘除背后的运算逻辑的理解,这个理解不是你可以用解方程替代的。因此现在鸡兔同笼都是二三年级孩子学的,你二三年级的孩子能够学好方程,一样是牛孩,而行程问题的难题,你的方程就复杂多了,要初联竞赛的水平才可以解了,未必就快了。同时增加了计数的加乘原理,就是训练你对加法和乘法的逻辑理解的。现在我们的数学课内的问题,一样是只教运算不教逻辑理解,完全是被阉割后的数学,不是数学的全部。
你可以不学奥数,但你不能没有逻辑,文理大师,都离不开逻辑,逻辑的内容,不光数学,也有语文,还与哲学、科学等等多方面的交叉,我们现在的大问题就是教育在各个层面,都被植入矮化中国思想高度的内容,就是限制逻辑思考的教授和训练,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禁止奥数的问题,而是国家文明发展兴盛的大问题了。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教育鸡汤,基本就是按照语文的所谓的四大论证之方法进行论证的,这样的论证没有了逻辑支持,除了带路党国贼的恶意,就是搞教育的学渣的论证水平导致的。对此论证我们也可以拿出代表性的言论进行一下分析,看看遇到类似的辩论的时候,学渣们是不是这样的逻辑。
一说刻苦学习有问题要减负,学不好不刻苦的学渣就会拿出我们的四大论证来说明了,我们可以看一下:
1、举例子:列举一些人的成功没有好好学习,完全是和不讲概率讲个案。但个案是超小概率事件,与中彩票一样,中彩票是不要刻苦学习的。还有一些人的成功背后的机遇,是要拼命的,要流血的,要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这就不讲了。
2、讲道理:选择性的派系言论,比如引用教育权威的言论,这个权威可能就是敌对势力树立起来的国贼。还有就是学派倾轧的胡言乱语,比如数学界的华派与苏派之争,华罗庚大力提倡和发展的奥数。这些道理背后,是立场和选择性的双重标准。
3、做类比:各种没有严格逻辑关系的类比,例如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读书晋升确实是独木桥,其他很多中彩票的成功路能够比么?这里的关键还是概率!还有什么水桶理论,短板决定人生,背后是学渣要在某一项比你的短板长,他就要逆淘汰和找理由。人真正的成功,不是短板不短,而是一招鲜吃遍天!不是你的水桶能够怎样盛水,而是你能够舀水的本事有多大。
4、搞比喻:把各种似是而非的东西都可以来比喻了,中国的文字传统,各种比喻还特别多,比如拔苗助长,刻苦学习就是拔苗么,你怎么不是刻苦学习是施肥除草呢?还有说人生如长跑不在乎一时,你怎么不说长跑的优胜者一定是从小刻苦训练的,而且起跑就要在前列,一直未必第一也要在第一集团里面,最后专业人的差距很小,不是前列就是打酱油呢?
所以我们看到的这里的各种鸡汤论证,都是不严谨的,为何深入人心,就是他们的错误论证方法,在你最初的教育阶段,就已经植根在很多人的脑子里了,没有经过专业的逻辑训练的,对这样的鸡汤是没有识别能力的。整个社会大多数人不会使用逻辑论证,结果就是文盲是脱盲了,但同时科盲坐实了。没有逻辑论证就没有科学,不会逻辑论证就是科盲!就算能够读懂,但你不会应用,更不会创造。但科盲会喊科学的口号,不是像文盲那样一下子可以识别的。这不是应试教育的问题,而是科盲教育的问题,没有逻辑的教育,就是科盲教育!
从上图的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文革期间的语文教学,是标准的逻辑论证为主线,归纳法和演绎法,然后还有反证法、分层对比等具体方法,这些都是逻辑论证的组成部分,逻辑论证的主导地位是非常明确和不可动摇的,与现在的语文四大论证根本不沾边!
不讲逻辑的论证方式,我们可以看到是所谓的思想解放和自由了以后才开始的,是与西方接轨搞所谓的西化以后才开始的。西方对中国的渗透,非常有耐心的,他们是先破坏你的逻辑思考能力,然后在洗脑他们的价值观。四大论证方法,现在不光是我们义务教育要学,关键是我们的党校、职工再教育,这些都要学习,而且这样的论证,我们考公务员做申论也要做,这不是对老百姓的愚民,而是有些人就是已经被洗脑,另外一些人则是恶意的就要对中国的决策者进行矮化和战略传播。其实就是缺乏逻辑的有缺陷论证方法,已经影响了中国很多关键层面人物的思考。现在很多奇葩的事情,就是这个缺陷到了问题爆发的时期。
中国论证方法走向邪路的发展过程,谌旭彬先生做了总结:人教版1984年3月第一版的高中语文第三册里,总结论证方法,共计八种:例证法、引证法、因果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分层论证、引申论证、类比论证等八种。1987年第二版的高中语文第三册,仍将论证方法总结为八种,但具体名目却有很大变化,重新收入了归纳法和演绎法。到了1994年前后,初中毕业生才被正式要求掌握四大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即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我们要看到语文搞的这个四大论证,与逻辑论证的差别在哪里?原因就是这个举例子引名言作类比和比喻的论证,都是感性而来的,是属于感性知识的层面,而人类知识的高度,是要上升到理性知识的层面的,理性知识的抽象,是通过概念和逻辑体系来完成的,并且不断进行实验验证修正的。所有的科学体系,都是理性知识,没有这些,就是科盲,距离科学越来越元了。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我们党对于论证问题是有共识的,而且教材的这个四大论证是偏离了党的方向的。作为党的理论基础,《实践论》认为,从实践中获得感性知识,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理性知识又回归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和理论反复循环、上升不止。党的科学方法论,把理性知识放到了更高的位置,论证要上升到理性层面进行不断循环,与我们现在教材讲的论证只是感性层面是完全不符的,是谁阉割了理性和逻辑?这是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
看看这个比喻类比论证的脑洞大开,女儿作弊进入西方名校的故事正在流传。
我们还要注意到中国教育孩子不讲逻辑论证另外的乱象,就是各种辩论赛的流行,很多孩子把辩论赛的那一种诡辩式的论证当作了建立科学论证的基础,而对科学的严格逻辑论证一无所知,更关键的是无知还无畏,不知道自己不懂。中国的论证没有逻辑的开始,也是与中国开始辩论赛基本同步的,这个辩论赛的要点是什么?就是炫耀诡辩的技巧的,因为要辩论比赛能够进行,肯定是给你一个不能通过逻辑进行严格论证而证明或者证伪的问题,是一个非科学的问题,否则逻辑能够严格论证了,也就没有办法辩论了,这其实是与脑筋急转弯一样,通过前提和概念的不一致、偷换概念、双重标准、岔开话题歪楼等等手段,达到在语言和场面上得到观众赞赏才是关键,真理在这里是不重要的。对这样的“人才”,我们现在也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杠精!抬杠是我们教育里面重要的论证方式了。在中国杠精能够横行,大家都觉得杠精有问题但找不出头绪,背后就是逻辑训练的不到位,没有了逻辑论证,就变成了杠精社会了。
按照我们语文教材和辩论赛的论证套路,我们可以看到:举个例,引权威,搞类比和比喻,语文所谓的四大论证方法基本上是网络辩论常见套路啊!这个是什么套路?这个就是抬杠的套路!结果就是全面抬杠,官民抬杠,本来可以大家理性讨论和分析来解决的事情,变成了抬杠,抬杠就是某些人的论证方式。逻辑论证和抬杠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就是有没有前提共识,有没有统一的概念,有没有逻辑论证关系。我们现在教孩子逻辑的课业,都被禁止了,但我们教孩子抬杠的杠精培训班,却是素质教育的代表,杠精素质很关键。这些就是洋鸫颦等选择性接轨的结果!西方的辩论培训,背后就是培养政客的杠精水平的,可以作为竞选表演不被对手攻击尴尬的诡辩术。中国让孩子学这个,就是负能量。这里连愚民都称不上,因为培养出来的民不是愚民而是刁民,培养出来的官也不是能官而是油官,全社会都是抬杠推卸责任的高手,如此囚徒博弈必定文明倒退。
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逻辑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我们教育里面是没有的,有的论证方法都是感性的论证,带来的是感性知识不是理性知识,而这个也被论证歪楼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了,会理性知识和能够理性思考才是素质,而针对考试的感性知识和死记硬背替代思考,则连应试素质都谈不上,就是我以前一直抨击的偷鸡式教育。没有了理性逻辑思维,你能够科学创造吗?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后,教育普及大发展,为何大师少呢?你一开始改革,就把逻辑论证给革掉了,不会逻辑论证能够成为大师?
(这就是二哈,样子漂亮威武,像狼像牧羊犬,但就是傻缺傻二,主要干拉雪橇的体力活儿)
现在我们的奥数出现的乱象,也是与教学当中没有逻辑论证有关,学校要用奥数来补偿逻辑的不足。现在为何学校选拔抱住奥数不放,就是因为逻辑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逻辑论证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是客观规律在起作用,除非你不选拔。就连我们的公务员考试,也是要考逻辑内容的,为何不禁止一下,不公务员派位一下,不为公务员考试搞一个减负?!所以我们不说搞全民奥数,肯定应当搞全民的逻辑思维逻辑论证的训练,搞全民的扫除科盲,这个总应当吧?现在不让搞奥数,我们搞信息,信息竞赛不是各种语言操作,而是算法逻辑,总之,要搞一种带有逻辑技能区分度的选拔,因为逻辑技能对人生太重要了,名校都知道。
人工智能其实是数学和语文都要有的人类智能问题,很多算法其实是在模仿和理解人类的语言逻辑,智能的核心算法研究人员的培养关系到从小逻辑的培养。“中国有多少数学家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研究中?”不久前,在上海召开的院士沙龙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等多位院士的发问引发业界共鸣,被称为“徐匡迪之问”。“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真正搞算法的科学家凤毛麟角。”在2019年4月28日召开的“超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与推广大会”上,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万遂人表示,“徐匡迪之问”直击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关键问题,“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很难走向深入、也很难获得重大成果”。但我们的算法人才在哪里?从小教育上就逻辑被阉割的孩子们,以后怎么搞核心的智能逻辑算法?!没有了逻辑教育,不是让普通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是让我们整个国家民族都要在世界竞争面前输在起跑线!这里没有公平公正,有的是兵不厌诈和遏制中华崛起。
(本文部分资料引自于谌旭彬的《语文教材里的“四大论证方法”逻辑混乱,是有害的》特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