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创融合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凤凰网湖南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日益重要,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须更新和创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从宏观角度审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与要求,提出符合专创融合视角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升级。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科技普及化、创新驱动等趋势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领域。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乎高校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以专创融合视角为引领,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为响应国务院所颁布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导意见,许多高校都已开始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例如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的转变、教育管理机制的完善、从顶层设计建立科学高效的课程体系,这一切的工作都展现出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一定的重视。但依旧有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还是停留在表面,还有部分高校没有正确的领悟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内涵与本质要求。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无法展现出价值,没有真正融入学生的专业教育过程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完全分离,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下,培养目标缺乏清晰精准定位

高校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且为创新创业教育设计教学计划。目前许多高校没有针对学生的专业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笼统的教育模式,使得教师没有精力建立起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链接,学生所学习到的创新创业知识无法服务于本专业。高校需要有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来提升专创教育的融合度。

创新创业教育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性和专业特色

高校普遍都已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学生公共基础必须课或是选修课,并且教学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创新创业的实践性非常强,然而教学中却紧紧围绕着理论打转。并且,许多高校都没有针对自己的教学特色,去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创新创业教育也仅仅停留在表面。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的融合度不高,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许多发达国家在多年以前就开始实行专创融合教育,而我国因为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专创教育体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是一个急需突破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课程主要分为以专业知识为核心的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两大类,创新创业教育也被视为通识课程,所有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创新创业知识都一样。创新创业理论与专业知识难以联系,难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专创融合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高校和教师都缺少相应的经验,需要有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为高校的专创融合教育提供帮助。我国可以参考在专创融合教育上已经发展多年的国外教育形式,国外许多高校会邀请有创业或投资经验的行业大咖,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他们不仅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而且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我国目前大部分教授创新创业知识的教师没有创新创业实践的经历,创新创业指导能力需不断提高。

专创融合教育的考评机制需持续完善

在专创融合教育当中,因高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在不同课程当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完全分离,无法产生联系。高校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体系建设与课题研究中,参考学生的意见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因此高校还需要有严谨的考核制度评估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目前,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评估,过于依赖教师的主观判断,而因为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师的支持力度与奖励力度不够,许多教师对于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不愿将精力花费在提升创新创业教学能力上。缺少科学的考评机制,难以发现创新创业教学之中的不足之处,教学得不到进步,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专创融合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及时更新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

当前背景下,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教育理念难以胜任新时代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目标和理念以适应时代变化。这一举措意义重大,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专创融合教育模式强调跨学科融合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在具体应用路径上,可通过更新课程设置、完善导师制度、建立实践基地等方式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理念的更新。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国际化交流以及产学研深度合作,以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完善专创融合教育课程体系传统的课程体系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需要更加跨学科融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具体而言,完善专创融合教育课程体系需要借鉴跨学科整合的理念,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效结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交叉传播和创新。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项目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具体包括更新课程设置、引入跨学科课程、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如开设跨学科的创新创业项目课程、组织实践活动或实习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等。这些措施提供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平台,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创融合视角下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至关重要。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不足包括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创新创业实战经验,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这种现状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发展。因此,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并且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所以,学校要积极的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组织创业实训营、举办创新创业比赛、建立创业孵化器等方式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这些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

例如,教师可以开设“创业实践导论”课程,引入成功创业者和行业专家来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课程中分组开展创业项目,从项目策划到实践操作,全程参与,以此去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学校还要与当地创业孵化器合作,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创业支持和资源,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强化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他们的创业梦想更好的实现。因此,为了更好的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校要通过以下一些举措去拓展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专创融合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探讨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构建策略。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朝着更加创新、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

THE END
1.浅谈对当前高校创新教育面临的问题思考二、高校创新教育的出路 (一)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观是指导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高指导原则。新的教育观念包括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人才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人才的根本标志;质量观:当前要大力倡导和宣传“创新性”质量观,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思想观念基础;教学观:教学工作要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https://www.xuexila.com/lunwen/edu/higher/26655_2.html
2.高校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高校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 在当前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只有加强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积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才能在提高人才竞争力的基础上,显著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贡献相应的力量。现阶段,我国应正确认识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适当开展https://www.sciqklw.com/jylw/25902.html
3.浅谈对当前高校创新教育面临的问题思考论文摘要:国家把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高校创新教育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应试教育下形成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障碍;教师的创新素质缺失;教学的基本环节缺乏制度的保障。根据上述问题,高校创新教育的根本出路https://www.yjbys.com/bylw/lunwenfanwen/20783.html
4.高校创新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高校创新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一词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和使用,他指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及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https://heri.xupt.edu.cn/info/1014/6021.htm
5.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解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政策现在全国高校都在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否有政策规范评判标准? 计划公布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 教育部正在研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认定标准》,明确一些能够科学反映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的关键指标,并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基础上,认定一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计划今年10月公布首批示https://www.eol.cn/html/c/cxcy/index.html
6.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在当今高校教育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促进“产教融合”实践的进一步落地。 一、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https://tech.china.com/article/20231007/102023_1418178.html
7.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论文3.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迫切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当代大学生,当代大学生更加的关注自我发展、更加向往全面自由的发展。而创新创业所要求的个体素质、个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恰恰与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个性、发挥自主作用、实现自身价值的想法相吻合,创新创业不仅激发起他们内在的热情更是他们所树立的人生https://www.unjs.com/lunwen/f/20190119165847_1860855.html
8.深化教育属性补足高校“双创”短板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蔚然成风,在搭平台、建制度、强实践、促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回顾创新创业教育走过的历程,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和总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探索健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4684525?sdkver=e06426d6&clientprefetch=1
9.上财校长独家解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怎么想如何做?当我们在谈论创新创业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瓶颈期却亦悄然而至。高校究竟该扮演何种角色? 当我们在谈论创新创业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瓶颈期却亦悄然而至。高校究竟该扮演何种角色?时值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成立一周年,在上海财经大学首届创业学院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24266
10.吴澎: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自党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为了适应国家新需求,教育部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等院校“双创”教育工作也逐渐发展起来。然而,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想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捷径还需要不断努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研究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http://www.foodostc.com/workdynamics/article/id/171
11.天津日报数字报刊平台编者按: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园一周年重要节点,我市举办“天开杯”创聚津门全国大学生智能科技创新创业挑战赛总决赛。为此,本报摘选刊登我市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和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做法,展现我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成效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4-05/12/content_143088_784946.htm
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https://www.gxdlxy.com/scxy/info/1006/1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