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尧师故里·才聚蒲邑”人才政策推介会侧记

——蒲县“尧师故里·才聚蒲邑”人才政策推介会侧记

推介会现场

蒲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洋,山西农业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原广华为“蒲县招才引智工作站”揭牌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水民致辞

蒲县副县长范维胜介绍了蒲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蒲县优秀人才代表程晓廷作发言

涉农企业现场招聘

深化县校合作,广纳优秀人才。12月24日,蒲县“尧师故里·才聚蒲邑”人才政策推介会在山西农业大学举行。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水民,山西农业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原广华,蒲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洋,副县长范维胜以及广大师生参加推介会。

推介会上,县委、县政府发出《致山西农业大学同学的一封信》,县校领导为“蒲县招才引智工作站”揭牌。杨洋宣读蒲县人才政策,范维胜介绍了蒲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蒲县生态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程晓廷作为山西农大毕业生代表发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蒲县副科级以上干部中有41人毕业于山西农大,占6.25%,其中乡镇书记、乡镇长3人,占乡镇党政“一把手”的18.75%。此次推介会是蒲县近年来规格最高的紧缺急需人才招聘会,招聘对象为2022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截至12月29日,已报名50人。

人才是强县之基、转型之要、活力之源。近年来,特别是全市“省校合作”启动以来,蒲县以“尧师故里·才聚蒲邑”人才品牌为抓手,围绕引进高端人才、储备青年人才、深化县校合作、实施揭榜挂帅、激励干事创业、规范平台管理、实现技术共享、健全服务体系、解决后顾之忧、强化政治吸纳等方面,研究出台《蒲县广聚人才的十条措施》,以平台吸引人才、以项目集聚人才、以产业培育人才、以待遇留住人才,放大政策集聚优势,提升引才聚才效应,为蒲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政策加码提升引才聚才吸引力

扩大政策覆盖范围,提高补贴标准。注重高端引领。完善“一事一议”引才办法,对全职引进的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市级领军人才,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向成功引进的中国工程院李德发院士团队拨付科研经费100万元,向30名企业高层次人才发放生活津贴386万元。

深化县校合作。与高校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大学生创业就业、高校科研平台延伸等各类人才基地,对建成的基地最高给予50万元的奖励,对来蒲开展课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按照专家层次给予每天500元-20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对实习实训的大学生给予每月1500元生活补贴。6月以来,先后同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9所省内外高校共建基地14个,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补贴10万元,向中国矿业大学县校合作服务站补贴3万元,为来蒲开展调研、实习的100余名师生落实生活补贴、购买人身保险合计10万余元。

创新路径突出引才聚才实效性

创设引才绿色通道,储备优秀人才。建立人才输送绿色通道。通过发放一封书记县长署名信、一个“追梦蒲子”宣传片、一张“金政十条”宣传卡的方式,积极向高校师生宣传蒲县、推介蒲县;同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搭建校县人才输送直通车,对有意愿到蒲县事业单位工作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采取考核、考察的方式进行聘用,2020年至今,先后开展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教师、医生、社区工作者、大学生到村工作等6次人才招引活动,引进人才253名。以生态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中心为例,现有山西农大毕业生13人,占在职人员的68.4%,这些年他们立足蒲县实际,开展技术攻关、产业培育、产品研发,先后取得科技成果30多项,完成县级以上项目、课题攻关16个,发表论文、著作20篇,获取发明专利11个,荣获县级以上奖项27个,带动培养当地“土专家”“田秀才”100多人。其中,同为农大毕业的卢志俊、何江师徒二人,培育的“蒲香红”苹果获得全国金奖;董阿梅潜心脱毒马铃薯繁育技术研究,牵头打造出晋南地区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中心。

建立人才激励绿色通道。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对机关事业单位中取得正高级、副高级职称1年及以上未兑现待遇的专业技术人才,分别给予20000元、10000元一次性补贴。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先后评选名师、名医、名匠66名,对“三名”人才实行届期制和动态化管理,每三年组织一次评选,每年组织一次考核,向考核合格的发放每月500元人才津贴。对有意愿到企业任职、领办农村合作社或在农村开展创业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人事关系和待遇保留3年。今年,结合村“两委”换届,26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动领命、到村任职,努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建立人才使用绿色通道。充分发挥人才智囊和参谋作用,邀请有关人才参与经济政策、重要规划、重大科研项目的咨询、研讨和论证工作,组织优秀人才对县委、县政府工作建言献策,先后征集意见建议86条。围绕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组织全县人才开展了一次定向捐赠、一次志愿服务、一次科普宣传、一次人文关怀、一次人才关爱“五个一”活动,各类优秀人才捐款捐物5万余元,创作文艺作品30余个,受益群众300余人。围绕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组织开展了“人才百村百企行”“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成立10个智力服务团,定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智力服务基层活动,培训1000余人次、义诊300余人次、解决困难600多个。

搭建平台创优引才聚才生态链

树立平台发展思维,优化创业环境。规范平台日常管理。积极开展人才工作平台规范化创建活动,对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建设的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工作室,县委人才办同业务主管部门全程参与平台申报创建、运转管理、作用发挥、奖励补助等工作,年底围绕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政策宣传、社会服务等工作对平台开展专项考核,目前,在县高级中学、中医医院、产业集聚区的“名师”“名医”“名匠”三个人才工作室通过验收,工作室开展各类活动30余次,覆盖100余名人才。

打造人才孵化基地。通过政府搭台、校企联姻的形式,组织各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同高校共建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平台延伸等基地,以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发展,以领军人才促进本土人才成长。今年以来,依托高校专家学者、“三晋英才”、市委联系的专家及各行业优秀人才,深入开展“名师带高徒”人才培带活动,名师带徒、传承技能,培育储备各类本土人才100余人,“头雁领航、雏雁齐飞”的人才“雁阵效应”基本形成。

优化服务彰显引才聚才人性化

聚焦细节优化服务,优创留才环境。生活服务突出系统配套。出资1500余万元,建成30套高级人才公寓,配备沙发、电视、冰箱等生活设施,确保外来人才实现“拎包入住”,目前办理入住24套;向无住房的市级以上领军人才、高职称人才、高学历人才每月发放500-1000元不等租房补助,成婚后,一次性发放20000元安家费;围绕创新创业、行政审批、医疗保健、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9大类18项优惠政策,向108名优秀人才发放“蒲子英才卡”;组织48名县委联系的专家、蒲子名匠等优秀人才进行健康体检,协调解决2名外来人才子女入学问题。

政治吸纳突出“一人一策”。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定期开展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四问”工作,春节、中秋两节期间,慰问高层次人才36人;提高人才政治待遇,先后提拔3名农村实用人才和12名专业技术人才走上科级领导岗位,将5名专业技术人才工资待遇纳入财政列支,发展87名优秀人才入党,推荐128名优秀人才成为县“两代表一委员”人选,让优秀人才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保障。

工作保障突出务实高效。同步推进人员、经费、机制三大保障,建立“县委政府指导、行业部门统筹、用人单位为主体”的人才工作联动机制,将与人才工作关系密切的25个职能部门划分为中心层、主导层、联动层三个层级,分别配备不少于3名、2名、1名人才工作专员,专项列支人才工作经费300万元,重点用于各级人才工作开展;对县校合作“双百工程”等重点人才工作,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评比、一季一总结,以项目化、清单化、专班化手段推进人才重大工程顺利实施。

THE END
1.思想周刊以构建产业生态为着力点做强做优做大数字产业数字产业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引擎。近年来,江北区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比较优势,聚焦平台载体、应用场景、市场主体、人才资源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构建数字产业生态,数字产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成为全区具有辨识度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https://www.cqrb.cn/topics/2019sxzk/2024-12-16/2117122_pc.html
2.加强平台载体建设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地创新平台载体是培养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支撑。区科技局始终坚持“高”和“新”的发展定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持续释放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一是抓好研发平台梯次培育,重点支持企业现有研发平台创建省、市级研发平台,支持东旭光电与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共同建https://www.luojiang.gov.cn/gk/xwzx/bmdt/1557956.htm
3.搭建聚才平台助力高质量发展搭建聚才平台 助力高质量发展 搭建聚才平台 助力高质量发展https://m.jnnews.tv/p/831221.html
4.搭平台立项目重培育!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平台是资源的集聚地,是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耦合、互动的“加速器”,为新质生产力蓄能。鱼峰区鼓励企业自主搭建创新平台,引导和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构建具有较强支撑力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开放式的公共实验平台,以创新平台为合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NjA2NjQ1MA==&mid=2247559940&idx=4&sn=4afdc6788445a2b52f2e5dafb17b28fa&chksm=ea906479dde7ed6f48dc803ac8fb7c9e0f10163e75c97174234dc43bcaa24715e72e8f0e759c&scene=27
5.引才聚智打造“群贤毕至”强磁场先锋文汇搭建平台聚人才 地处西北的高新区,将人才的橄榄枝不断向外延伸,着眼于打造包括人才就业在内的“六大平台”,建立了与甘肃民勤、宁夏银川、内蒙古赤峰等区域人才合作体系,近三年来,引进产业工人1万余人,开展技能培训2.5万人次,有效解决企业缺少技能人才的燃眉之急。 https://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4837315
6.凝聚创新力量积蓄发展活力山东新闻烟台新闻网胶东在线国家批准搭建平台聚人才 引才难、留才难、创新资源不足,是欠发达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菏泽市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致力于打造鲁豫毗邻地区人才聚集中心。 菏泽市持续健全科创平台体系,实施“一企一平台”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山东省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共同体等重点科研平台建设,加强人才引育创新,集聚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实用https://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22/07/25/014337979.shtml
7.好年华聚福州——中国青年网(二)搭建对接平台 1. 完善“好年华 聚福州”线上平台。依托“好年华 聚福州”线上平台发布社会实践岗位安排、青年人才政策等信息。通过线上平台实现学子基础信息登记、实践需求预约等工作。 2. 举办“好年华 聚福州”校园推介会。结合“好年华 聚福州”校园引才活动,联合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等单位组成推介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sxx.youth.cn/sxxxt/xtsb/202306/t20230619_14594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