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关东街道社工站满天星社工赵楚玉、荆志花
一、背景介绍
梧桐苑社区成立于2019年,是关东街道“最年轻”的社区之一。社区辖梧桐苑小区、韵湖首府小区、保利十二橡树3个楼盘,占地面积约78万平方米,人口数多达9000多人。辖区内及周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校,学生和陪读家长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30%,陪读家长以妈妈居多,“陪读妈妈”群体在社区凸显。
陪读妈妈放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全身心地陪伴孩子,但随之而来的是陪读妈妈离开职场后社交面变窄,社交互动机会减少,部分妈妈感到孤独和与外部世界的脱节,自我成长停滞、自我价值感低;随着陪读妈妈群体的不断增多,她们在精神文化、身心健康、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需求日益突出,她们迫切渴望提升自我,她们需要从家庭事务中走出来,建立自己的圈子;同时她们承担了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也希望获取更多的科学养育的技巧,为养育孩子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孩子在学校时,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干点啥,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也不知道去哪里,有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她们是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陪读妈妈群体呈现出多元化需求的特点。
二、需求分析
(一)面临问题
1.成长停滞。
2.社交面变窄。
3.志愿服务力量和能力不足。
梧桐苑社区培育多支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均是由老年人组成,因为年龄的原因,这些志愿者接受新知识相对较慢,呈现出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的现状,也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表现出自主策划志愿者服务相对困难、志愿服务相对单一的特点。老年志愿服务在一定程度了补充了社区治理力量的缺失,但是依然难以满足社区对精细化、精准化的多元化社区治理的需求,突出志愿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
(二)需求分析
1.自我成长的需求。
针对陪读妈妈成长停滞的问题,结合陪读妈妈承担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他们希望获取更多的科学养育的知识,为养育孩子提供支持,减轻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压力,有在科学养育方面的自我成长的需求。比如陪读妈妈说:“我们现在养孩子太难了,有些问题都不知道怎么处理,一个事情没处理好,他又要跟我吵架了。如果我学习更多的养育孩子的知识,肯定还是会好一些。”
2.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3.扩充志愿服务力量、提升志愿服务能力的需求。
三、服务目标
(一)服务理论
1.地区发展模式。
2.增能理论。
增权理论的核心假设是相信每个人即使处于艰难的环境之中也是有潜能的,个体的无权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外部帮助加以改变。所以,增权不是直接赋予对象以权力其实质是挖掘或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增权的目标是通过削弱影响个体决定权的个人性或社会性障碍,通过增强个体运用权力的能力与自信,充分实现弱势群体的需要,强调案主自决和自我实现。此项目就是通过增权理论的实践运用,促使陪读妈妈逐步提升自身能力,尊重自己、充满自信,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的过程。
3.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二)服务目标
1.总目标。
赋能梧桐苑社区陪读妈妈群体,协助她们建立起稳固的社会交友、支持、互助网络,从“无助”到“他助”的转变,孵化培育“超人妈妈”志愿者队伍,实现陪读妈妈由“自助”到“助他”的蜕变,促使陪读妈妈参与社区治理。
2.具体目标。
一是建立陪读妈妈互助支持网络,实现陪读妈妈“无助”到“他助”,促进陪读妈妈的自我成长;
二是挖掘骨干3-5名,组建以陪读妈妈为主要人群的“超人妈妈”志愿服务队伍,并进行赋能提升培训,增强其助人的能力;
三是引导和指导“超人妈妈”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2-3项社区志愿服务,促进社区参与,推动社区治理问题解决。
(三)服务策略
探索“超人妈妈”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治理的孵化培育“五环”工作路径,即搭建平台汇聚人气、建立赋能培训体系、挖掘培育骨干力量、开发志愿服务项目、整合社会公益资源,在服务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保证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最好,不仅实现陪读妈妈的互助支持,也为实现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建立赋能培训体系:建立志愿者培训体系,建设分层次、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对志愿者进行赋能培训。
挖掘培育骨干力量:持续加大赋能培训,挖掘其中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协助团队稳定发展。
开发志愿服务项目:开发社区服务项目,增进“陪读妈妈”们的自信和能力,提升价值感。
整合社会公益资源:促进专业发展,链接外部资源,协助团队获取资金、人力等支持,进而发展壮大,吸引更多的群体加入。
四、服务实施
(一)搭建平台聚人气
专业支持、沟通规划。满天星社工组织成立督导团队,对“超人妈妈”志愿服务队伍培育工作提出专业化的指导。在督导团队的督导下,社会工作者与社区书记沟通社区现状及需求,根据社区需要组建以陪读妈妈群体为核心的志愿者的需求,设计招募计划。
多方联动、共同协商。打造“三方”联动的平台:以茶话会的形式每月开展一次“阳光下午茶”活动,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和社工三方参与,志愿者们沟通自己在亲子教育上的困惑、家庭的烦恼,促进大家相互认识、互相熟悉,团队凝聚力日益增强;三方讨论社区需求,再结合志愿者自身特长商议适合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此过程中,了解妈妈们的特长和优势,发掘志愿者领袖。
搭建平台、互助支持。搭建志愿者沟通平台:建立“超人妈妈”志愿服务队交流群,促进志愿者之间相互了解,增强志愿服务队黏性。
(二)建立赋能培训体系
基础培训,明辨志愿服务。开展“超人妈妈”志愿者基础培训,主要包括志愿者发展历史、志愿者精神与素养、志愿服务基本技能以及志愿服务礼仪等,通过培训提升志愿者的专业性。
精专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开展“超人妈妈”志愿者技能培训,用优势视角分析志愿者特长,和志愿者沟通其感兴趣的技能培训课程,面向“超人妈妈”志愿者提供朗诵、绘本阅读、亲子沟通、手工、科普活动等各类公益课程,来提升志愿者综合能力,为后期开发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打下基础。
制度激励,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定制志愿者激励制度,除了积分制度,社区还会在年底开展优秀志愿者表彰活动,根据分层分类的原则,对志愿者进行隆重表彰,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从而增强志愿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挖掘培育骨干力量
需求对接,建构互助支持。为陪读妈妈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增强陪伴妈妈的互助支持,减轻养育孩子压力,拓宽陪读妈妈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广度,增进支持深度。
专业引导,挖掘服务潜力。提升开展“超人妈妈”志愿者项目书撰写、志愿服务活动策划等专业培训,参访优秀的社会组织,促进志愿者发挥自身优势,能自主开展适合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并能常态化开展。
定期会议,凝力聚心。定期开展团队议事会,讨论定制团队制度、队旗、管理架构及志愿服务方向。
备案组织,明确身份。将“超人妈妈”志愿服务队,备案成为社区社会组织,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
(四)开发志愿服务项目
定期公益市集,汇聚慈善力量,助力社区治理问题解决。“超人妈妈”志愿服务队开展社区公益集市活动,带动辖区更多家庭开展公益跳蚤市场活动,将闲置物品进行义卖,捐向社区基金,2023年至今开展了2场亲子跳蚤市场活动,为社区基金筹集善款近4000元,活动不仅倡导了低碳环保理念,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基金的宣传。
“书沁暖人心”项目服务,学习科学养育,互助支持同成长。“超人妈妈”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书沁暧人心”读书沙龙活动,引导家长建立科学的养育观念,疏导家长情绪,为家长和家长搭建沟通平台。共开展6场读书沙龙活动,服务90人次。
(五)整合社会公益资源
高校资源引入。满天星社工链接高校志愿者,每年两次对“超人妈妈”提供成体系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后续志愿服务长态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社区资源兜底。社区投入惠民资金,开展微公益创投项目,支持“超人妈妈”志愿服务队伍。
专业社工力量支持。满天星社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供专业化指导,并陪伴提供情绪支持。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超人妈妈”志愿服务队伍解决问题,提升团队自信心。
五、服务成效
(一)服务成效
建立队伍,孵化赋能。截止到目前“超人妈妈”志愿服务队队员37人,其中8名骨干志愿者,通过召开5次“超人妈妈”交流会,开展10场赋能培训活动,提升了团队服务能力,团队凝聚力也日益增强。
“超人妈妈”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区治理问题。公益筹款活动、梧桐苑亲子跑团、“阅伴梧桐”亲子绘本阅读,和读书沙龙四项可持续开展的服务,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公益慈善意识,营造了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提高孩子的健康意识,营造积极阳光的生活氛围,提升了家长和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亲子沟通能力,促进家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
影响带动其他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超人妈妈”志愿队伍参与社区共治,积极吸纳更多志愿者服务社区建设,服务自身成长,再服务于他人,发挥了女性半边天的作用,帮助陪读妈妈群体实现华丽转身,逐步引导她们从家庭走向社群。努力探索出志愿者队伍与社区治理的有效方式和路径,促进了志愿者队伍与社区治理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缔造。
获得荣誉激励。在2023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青年志愿服务“社区计划”竞赛中,梧桐苑社区获得铜奖。
获得社会支持和认可。“超人妈妈”志愿服务队应邀接受湖北经视欢乐送栏目采访,也得到今日湖北等省级媒体报道。
梳理出“五环工作法”。在“超人妈妈”志愿服务队培育过程中,总结提炼出五环工作法,即搭建平台聚人气、建立赋能培训体系、挖掘培育骨干力量、开发志愿服务项目、整合社会公益资源,在服务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策略,通过开展各项赋能活动,提升级志愿者的综合能力,促进妈妈们充分利用所学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聚焦“超人妈妈”优势,促进“陪读妈妈群体”从“无助”到“他助”、由“自助”到“助他”进行蜕变。在探索“五环”工作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超人妈妈”志愿者建立了平等的合作关系,社会工作者挖掘“超人妈妈”志愿者的能力和优势,鼓励“超人妈妈”志愿者发挥自身潜能,促进她们发现身边的资源。社区也积极调动社区志愿者和社区社会组织协助“超人妈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配合社会工作者,将培育志愿者模式落地到社区,将“五环”工作法运用于社区志愿者孵化。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资源以及“超人妈妈”作为社区社会组织,共同构建五社联动框架,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实现“3+2>5”的治理效果,让社区更美好。
(二)服务反馈
梧桐苑社区书记表示:“通过组建‘超人妈妈’志愿服务队,能够带动社区更多有特长有才干的年轻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为社区服务注入年轻的血液,同时通过他们的特长带动服务对象的兴趣,引导更多居民了解社区服务、参与社区活动,增强居民的社区融入感和归属感。”
梧桐苑社区居民王女士表示:“‘超人妈妈’志愿服务队开展的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给予家长陪伴孩子的机会,也学到了专业的知识,一举多得,希望活动能长期开展。”
六、推广价值
一是“五环”工作法,作为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志愿者管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其明确的环节划分、具体的操作步骤、普遍适用的管理理念,使得其他组织在尝试复制时能够有章可循,按照既定的步骤逐步推进。
二是在“梧桐亲子跑团”项目服务、“阅伴梧桐”项目服务、“书沁暖人心”项目服务、公益市集等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具有明确的计划、安排、开展方法等,可为学习科学养育知识、增进家庭关系、促进慈善力量参与等方面的社区治理问题提供明确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