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部署,黄埔海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口岸营商环境,积极服务外贸高质量发展,成就有目共睹。
简政放权为企业释放活力激市场
“海关鼓励我们采用‘提前申报’模式,在船舶抵港前完成申报、缴税,抵港后自动放行的通关手续。企业不必等待理货完成,就可正常进行申报放行。”威时沛运货运(广州)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胡彬说,“这个政策对不需要查验的货物来说基本上可以实现‘秒通关’,企业非常欢迎。”
降低进出口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促进外贸增长的重要抓手。黄埔海关在固化进出口环节涉企项目“零收费”的基础上,全面落实“降费减税”系列举措,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同时持续推进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目前黄埔关区无纸化率达99.51%,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在多元化税收担保方式方面,黄埔海关创新推进与中国人保东莞分公司、中银保险广东分公司的“银关保”业务,实现“企业申请—保险承保—银行授信—海关受理”,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同时,加快推进汇总征税、属地纳税人管理等制度落地,建立黄埔关区102家重点属地纳税人税收档案,仅今年上半年就为企业减免税款2.03亿元。在7月1日汽车进口关税新政落地之日,辖区新沙口岸当日验放进口整车达2.26万辆。此外,企业对查验没有问题的免除吊装、移位、仓储等费用的口岸查验配套服务费改革试点好评如潮,上半年共有25533个集装箱查验没有问题的货物免除吊装、移位、仓储费用870余万元,惠及企业5811家。全面“降费减税”为企业换得真金白银。
与此同时,黄埔海关全面实施海关行政审批“一站式”办理,依托“互联网+海关”平台开发“一企一档”线上单证材料共享功能,实现需重复提交的资料一次上传、云端保存、按需调用、多次使用,促进改革红利叠加。2018年上半年,该关受理行政审批2070份,网上办理率达94.93%,企业和群众在大部分情况下可足不出户办理海关业务。
创新障碍需清除守护秩序与公平
放管结合就是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管好管到位,关键抓手就是监管制度的改革创新。一直以来,黄埔海关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扎实推进监管和服务的有机统一。
根据新一轮机构改革部署,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自4月20日关检统一以海关名义对外办理业务以来,黄埔海关贯彻“优化协同高效”“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原则要求,推动原有海关管理职责与检验检疫管理职责深度有机融合,让企业和出入境人员切实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自2017年7月1日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以来,今年上半年,黄埔关区“自报自缴”“单一窗口”报关单量稳居全国海关前列,其中“单一窗口”标准版6月份日均报关覆盖率为96.8%,实现外贸企业通关“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
加工贸易占据黄埔海关业务“半壁江山”,东莞市一直以来被称为“加贸之都”,该关坚持加工贸易领域监管制度创新从未止步。自2017年7月在全国率先试点“以企业为单元”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改革以来,黄埔海关不断扩大“8项政策红利+11项通关便利措施”的覆盖范围,截至上半年共有626家企业参与改革试点,试点企业加贸进出口值占关区加贸进出口总值的比例近7成。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加工结转和内销报关单等业务纳入通关一体化,优化保税智慧集中作业模式,推动加工贸易海关监管向事中事后转变。目前,该项改革作为海关总署批复的直属海关层面的综合性改革,正稳步推进实施,力争为全国海关贡献加贸领域可复制、可推广的埔关经验。”黄埔海关改革办副主任殷允伟表示。
在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方面,今年上半年,该关中止放行涉嫌侵权案件货物约45万件;查办的1宗案件入选2017年“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1宗入选2017-2018年度“两法”衔接典型案例。
优化服务助开放全力注入新动能
当前,国家层面正在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黄埔海关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所辖广州市黄埔区、增城区和东莞市是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物流供应链关键节点。近年来,该关主动作为、积极融入,精准对接地方外贸发展需求,为新一轮对外开放提供内生能量和动力。
黄埔海关立足关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基础,研究制定了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18项、45条具体措施,全方位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在合作机制、贸易便利、维护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上半年,黄埔关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560.3亿元,并在与日本名古屋海关签署关际合作意向书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与俄罗斯中央海关局、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关等国际海关的合作。
东莞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于2013年9月作为国家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已开辟有“石龙—阿拉山口—中亚五国”的“中亚班列”以及“石龙—满洲里—俄罗斯—欧洲”的“中欧班列”。东莞石龙国际铁路联运专列开通后,业务量逐年递增,截至今年6月,共开行班列322班次、货运量21.6万吨、货值71.2亿元。为支持物流基地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建设,今年2月份黄埔海关在成功应用“陆铁联动、运抵换乘”通关模式验放出口货物的基础上,借助海关总署多式联运管理系统平台,打造“水铁联运”“陆铁联运”等多程多式联运监管模式,助力企业“走出去”。广东(石龙)多式联运枢纽3月30日正式启用,上半年监管中欧班列55列、货运量3.12万吨、货值1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6.6%、24.3%。
“优化营商环境,我们一直聚焦于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殷允伟说。去年,黄埔海关出台38项措施对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金镶玉”政策,今年该关继续推动黄埔区系列“10条”政策落地,全力配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对于黄埔区生物医药等特色支柱产业,我们搭建了报关报检和集中查验‘一站式’平台,将检疫审批缩短至3个工作日,根据产品风险级别不同,许可证有效期最长可延长至12个月,进一步优化生物医药产业进出口营商环境。”黄埔海关改革办副主任殷允伟表示。
中新广州知识城生物医药企业百济神州公司首批价值2.2亿美元的KUBio生产系统,近日从德国工厂运抵广州。黄埔海关打造“一站式”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注册登记、货物进出口通关、企业认证的全流程线上服务。百济神舟供应链经理潘征勇表示:“KUBio设备进口对我们公司来说非常重要,感谢黄埔海关给予百济神州的支持和指导,让我司设备进口备案和减免税能顺利开展。”
此外,黄埔海关还为增城富士康项目办理外资鼓励项目审批手续,预计项目总投资88.5亿美元;全力支持东莞深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鼓励东莞机电产品特别是手机产品出口,上半年东莞手机出口额599.5亿元,同比增长57.3%,约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两成,有效助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全力支持东莞“倍增计划”,围绕286家试点企业采取“共建+辅导”方式构建海关、企业、地方政府的三方联动机制,实现以试点示范带动全局突破,助力东莞市动能转换和经济转型。
在此基础上,该关秉承“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更加科学发展”的原则,促进跨境电商健康有序发展。特别是近期,东莞市入选国务院第三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该关主动作为,进一步简化流程、精简审批,为地方外贸增长提供新的动能,助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此外,该关全力支持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等新业态培育,为地方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
久久为功争一流深化改革谱新曲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黄埔海关将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创新监管、优化服务,打造一流跨境贸易营商环境。”黄埔海关关长陈小颖表示。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我们将继续通过简化流程、减少单证、降低费用为通关流程‘瘦身’。”黄埔海关改革办副主任殷允伟说,“将检验检疫作业全面融入全国通关一体化,努力实现申报单证、作业系统、风险研判、指令下达、现场执法‘五个统一’;简化出口原产地证办理流程,实行企业备案、申报无纸化,建立清单管理模式,清单外产品‘到即签’;继续深化‘单一窗口’应用,实现货物通关‘一次申报’;加快推进检验检疫单证、通关作业随附单证、委托报关协议电子化;扩大跨境贸易、物流服务政府采购和采信范围,允许进出口企业自主选择服务机构,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据了解,黄埔海关将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创新监管,提升海关监管效能,防控重点领域重大风险,维护健康有序的外贸秩序。为此,黄埔海关将启动新一轮深化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改革2.0版,构建“企业自主自律、监管精准到位、管理集约高效、风险有效防控”的加贸及保税监管新体系,继续扩大“以企业为单元”的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改革试点范围,全面提升加工贸易企业“获得感”。
为将工作扎实推进,黄埔海关深入推进跨部门一次性联合检查,深化口岸查验单位协作共管,力争应联尽联、统一作业。着力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在海关执法领域全面推广,并拓展至检验检疫随机抽查事项。
同时,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持续严厉打击洋垃圾、象牙、涉税敏感商品、枪支弹药、涉恐涉爆涉毒等走私活动,扎实开展“国门利剑2018”专项行动,维护健康有序的进出口贸易秩序。
在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方面,黄埔海关主动服务国家扩大开放战略部署,继续落实支持“一带一路”建设3年规划,支持“东盟-广东-欧洲”公铁海河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以陆铁联运、水铁联运、海铁联运为主通道,优化多式联运分层分类布局,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继续培育外贸新业态,创新监管模式支持广州、东莞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优化跨境自驾游、检测维修、会展拍卖监管,支持广州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动利用中欧班列批量运输国际邮件。支持华南整车进口口岸拓展,落实国家整车进口关税调整政策,深化进口汽车智能监管模式,继续加大对汽车平行进口支持力度,推进珠三角汽车博览中心平行进口汽车拆卸改装海关监管场所建设。支持华南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支持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生物材料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改革试点。同时,全面推广上线口岸通关时效评估系统,实现进出口货物通关物流全流程监控。
黄埔海关十分重视建设关港信息交互平台,一方面,通过整合海关内部作业系统、企业作业系统以及海事、港务等部门系统,形成实时更新的物流底账。提升集装箱口岸流转电子化水平,协助地方政府尽早搭建集装箱流转管理统一平台,实现海运提单、提货单、装箱清单的电子化流转。另一方面,继续深化“互联网+海关”建设,加快向企管、加贸、缉私领域复制推广,持续推动海关文书电子化,推动线上“一个平台”与线下“一个窗口”充分融合。
面向未来,黄埔海关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找准服务扩大开放的支点,通过自身改革的减法,换取企业群众获得感的加法,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口岸营商环境,积极服务外贸高质量发展。”陈小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