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古建设计平面图,看看它们都是怎样布局的东方晨光

四合院历史悠久,其布局样式也经过数次的调整,直到明清时期才形成了我们如今见到的样式。关于四合院的布局,可以简单分为一进四合院、二进四合院、三进四合院以及多进四合院,更复杂的甚至还设有跨院。但不管是哪种布局,都是以一进四合院为基础,然后在纵向或是横向方向上扩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幅四合院古建设计平面图,看看它们都是怎样布局的。

首先来看的是一进四合院,它是所有四合院的基础,是构成四合院的基本单元。按照结构来看,一进四合院左右对称,四面房屋合围,房屋门窗都朝向庭院。北侧的是正房,东西两侧的是厢房,南侧的是倒座房,宅门位于东南角。正房两侧有时会设计耳房,体量小于正房。

如果不设计倒座房的话,可以直接在南侧院墙上开门洞。这样的宅院严格来说已经不属于四合院建筑了,而是称为三合院。不过按照习惯来说,北京人也管这个叫四合院,只不过这属于是最简单的四合院样式。

在一进四合院的基础上,将倒座房南移,并将其与其它房屋用墙隔开,这就形成了二进四合院。二进四合院在内部形成了两个院落,中间多了一道门户,称为“二门”。过去所说的“大门不迈二门不出”中的二门就是指这道门户。比较豪华的二进四合院,二门设置为垂花门,内院还有游廊与之相连,样式非常精美。同时,厢房南侧还设置耳房,称之为厢耳房。另外,二进四合院的外院还会建造三座屏门,将空间分为三个部分,如图所示。

三进四合院比二进四合院的进深更大,在正房后侧再分隔出一个院落,加盖后罩房。从内院前往后院的通道开在正房东侧,宽度一般是一间房屋的大小。后罩房有时候会建两层,被称为后罩楼。

以上就是基本的四合院古建设计平面图,其中三进四合院已经属于完整的四合院结构了,再复杂的基本就是继续增加院落而已。

THE END
1.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特点:一文解密宫殿建筑空间布局却又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北京故宫平面图 经过上千年城市历史的演变,从商周到秦汉,再到魏晋、隋唐,直到宋元明清,那条曾经代表着皇权思想、凝结了中国最古老的建筑设计的语言,时而出现,时而隐去,最终还是保留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信息宣传部整理、编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期)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810534576056939&wfr=spider&for=pc
2.地盘图:《营造法式》中的建筑平面布局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中被称为「地盘」。 平面单位:间 一直以来民间就有个传言,说北京故宫一共有 9999 间半房屋,这个数字当然不甚准确,但它提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基本单位:「间」。这个单位衡量的正是古建筑的平面空间,从《营造法式》的定义来看,「间」是指相邻两缝梁柱构架之间的空间。后https://m.douban.com/note/766993490/
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图解中国古代宫殿二、中国古代宫殿的布局及陈设 (一)宫殿的布局 1.前朝后寝 宫殿有前后两部分组成,一墙之隔,“前堂后室”即“前朝后寝”。所谓“前朝”即为皇帝上朝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宫墙长3400米,高约10余米,城外是宽约53米的护城河。城的四面各开https://zhuanlan.zhihu.com/p/348705349
4.第二节院落旧时家道殷实的富户人家多修深宅大院,讲究“前厅房、后楼房,两边厦子加厨房”;“九间套三院,明柱格子扇,厅房加游廊,马房搁偏岸”。归纳起来,其平面布局大致有纵向多进式、横向相连双院式、纵横交错的九间三院等几种类型。 图8二进院平面图 图9三进院平面图 http://dfz.shaanxi.gov.cn/sqzlk/xbsxsz/szdyl/msz/200901/t20090106_906081.html
5.古代各朝代的住宅建筑格局,你最喜欢哪座豪宅?汉匠古建筑隋唐五代,贵族的住宅布局更加自由活泼,庭院布局不对称。大门被乌头门取代,庭院被直格窗走廊包围。 宋代的城市住宅大多是四合一布局,用走廊代替走廊门进入后与墙隔开,增加了居住面积,非常实用。 明清时期,住宅大致可以分为规则模式和自由模式。规则模式作为传统住宅风格的主流,一般为三合院或四合院。清政府还严格规定了住https://www.nbgjz.com/2071.html
6.古代行政建筑的布局与构造遗址平面图(图源《两汉魏晋南北朝都城建筑长什么样?》,中原文物,仅用于学习交流) 衙署,指中国古代官吏办理公务的处所。《周礼》称官府,汉代称官寺,唐代以后称衙署、公署、公廨、衙门。 衙署是城市中的主要建筑,大多有规划地集中布置,采用庭院式布局,建筑规模视其等第而定。衙署中正厅(堂)为主建筑,设在主庭院正中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