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2014年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编辑制作过程中,悉遵中医学科特性和古籍影印通行标准,将书稿分为医经医理类、伤寒温病类、诊法类、本草类、医方类、临证各科类(妇科、儿科)等11类,细心核检次序、精心重编目录。影印正文之外,另附提要1册,凡书之版本、作者、内容、价值、递藏皆一一述明,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使用。
该书的策划出版,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评价。如中国中医科学院李经纬研究员认为该书是“近年来中医文献领域一个标志性的成果”,黄龙祥研究员认为该书是“当代从事域外汉籍回归工作具有示范性的成果”。
2015年10月,屠呦呦先生因发现青蒿素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见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仍然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智慧。因此,望读者对中医怀具了解之同情、抱持温情与敬意。
重庆图书馆藏民国时期未刊书丛编(全120册)
重庆图书馆编
定价:72000.00元(全120册)
本书名冠以“未刊”二字,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民国时期出版的调查报告、论著、教材和宣传册,出版后因种种条件所限,解放后至今未再单独出版;二是重庆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临时首都,也是这一时期全国最大的出版中心,保留着国民政府时期中央到县、乡级管理机构的统计报告、会议记录等。在当时的情境下,这些书籍、文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保密性,且用于一时一地,印数较少,并无条件公之于众。此后,由于其零落散佚,庋藏各大图书馆及研究机构,更无条件结集出版。但对于研究者来说,它却是可资利用的第一手文献。因此,本丛书之选目具有稀见性。本书所收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献数量较多,抗战前后亦有涉及。
在已经出版的各类图书的基础上,这批文献的影印出版为我们具体细致地研究国民政府大后方战时经济社会状况,了解抗战结束前后自中央到县、乡以及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变化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的一手文献。在民国文献耗损日渐严重、保存不易的今天,本丛书的出版尤显其填补空白的价值,客观上有利于民国文献的保护。
辽宁省图书馆藏陶湘旧藏闵凌刻本集成(全130册)
辽宁省图书馆编
中华书局2015年1月出版
定价:150000.00元(全130册)
开本:大16开
明代套版印刷技术大为兴盛,当时的代表性人物是吴兴的闵齐伋与凌濛初二人,从业人员也多出自吴兴闵、凌两大家族,两家套印书籍的数量也最多,因以闵、凌二姓冠之,是为“闵凌刻”。据不完全统计,闵、凌两家共刻印了140多种书籍。
清末民国时期著名藏书家陶湘生前致力搜求闵凌刻本多达137种,后来,辽宁省图书馆收入这批珍贵藏书的大部分,其中包括《绝祖》《明珠记》《淮南鸿烈解》《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等独藏的刻本;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陶氏所藏的19种三色至五色套印本全部收于该馆。辽宁省图书馆由是成为收藏闵凌套印刻本数量最大、最为集中的藏书机构。
本书是迄今明代套版印刷出版物最大规模的一次影印出版,必将成为中国印刷史上重要的史料集成。
辽宁省图书馆藏民国时期东北大学毕业论文全集(全120册)
中华书局2015年4月出版
定价:78000.00元(全120册)
本书收录民国时期东北大学自1930年至1946年的毕业论文512篇,涵盖多个院系,基本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状况和学生的学术水平,是研究东北大学校史和民国教育史的最原始资料。
东北大学于1923年创建于沈阳,“九一八”事变后,沈阳沦陷,东北大学迁入关内,自此开始了北平、开封、西安、三台的迁徙辗转,直至1946年迁回沈阳。
本书所收论文除十篇左右为翻译作品外,其余均为与各自研究领域相契合的选题,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宗教、文化、艺术、地理、法律等领域。许多论文作者日后也成为较有名的学者,如张亮采、李符桐等。
南京图书馆藏民国时期金融期刊汇编·银行周报(全200册)
南京图书馆编
中华书局2014年12月出版
定价:150000.00元(全200册)
尤为可贵的是,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民国时期绝大部分金融期刊已经先后停刊,《银行周报》坚持定期发行,保存了大量珍贵的金融史料。正因为这个原因,《银行周报》便成为学界研究国民时期上海地区乃至全国金融历史的重要文献。
此次中华书局与南京图书馆以合作出版《南京图书馆藏民国时期金融期刊汇编》为契机,又得到国内多家大中型图书馆的热心协助,最终辑成《银行周报》之全帙,以飨学界。
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藏清代殿试卷(全33函另1册)
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编
定价:120000.00元(全33函另1册)
开本:特4开
装帧:经折装
殿试策卷是中国封建帝王选拔高级人才的重要凭证,据傅增湘先生考订,清代殿试原卷于内阁填榜后,即存内阁大库。然而经年累月,随着改朝换制,加上管理不善,宣统元年移交历史博物馆时,历科达人名士的卷子均已流散民间,不知下落。
《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藏清代殿试卷》,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编,收入清代自顺治朝起至光绪朝止的殿试策卷,共三十三通(函),其中包括状元试卷三通、榜眼试卷一通,探花试卷六通。
本书由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所长魏丕信(Pierre-EtienneWill)教授撰写序言,法国著名汉学家戴廷杰(Pierre-HenriDurand)先生(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和汉学研究所岑咏芳女士合作撰写各考生小传并附各年科举纪事、策问题目以供读者参考。相信本书在展现这批珍罕资料同时,也可以为广大学者提供更多的史料研究信息。
蒋维乔日记(全30册)
蒋维乔著
中华书局2014年11月出版
定价:26000.00元(全30册)
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别号因是子,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及养生家,与近代史学大师吕思勉并称“常州二先生”。蒋维乔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曾协助蔡元培组建中华民国教育部,完成中华民国学制草案;他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系列教科书最早的策划和编撰者之一;他潜心佛学,与当时佛教高僧、著名居士交往密切,是他推动佛学走进了大学的讲堂。
《蒋维乔日记》一书影印收录了上海图书馆所藏全部蒋维乔先生日记。本书记述内容始于光绪丙申年(1896),止于1958年。全稿由鹪居日记(3本)、退庵日记(31本)、因是斋日记(47本)三部分组成,长达一万六千余页。日记保留了大量有关清朝末期至解放初期文化界、教育界及佛教界的珍贵史料。例如,他与蔡元培、胡适的交往,他参与编辑《最新初小国文教科书》时的思路与讨论的细节,他所经历“《苏报》案”,北京大学哲学系开设“唯识”课、东南大学开讲“佛学入门”等课程的前因后果;1917年之后他潜心佛学,与当时佛教高僧谛闲、太虚等交往密切,与丁福保、叶恭绰等著名居士同修,当时佛教的发展和居士的群体生活都在日记中有详细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