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印出版:保护利用古籍的最佳选择光明日报

2011年1月11日上午,“《清文海》暨清史资料出版座谈会”在古朴典雅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以影印历史文献享誉学界和藏书单位,是清史工程十家出版单位之一,近年来在清史资料影印出版上致力尤多,目前已陆续整理、出版了清代史料200余部,包含子目8000余种。其中,档案文献所占比重最大,已出版的《大连图书馆藏清代内务府档案》、《明清内阁大库史料合编》、“清宫恭王府档案总汇”等,均属难得一见的珍罕史料,其影印出版为清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一手原始资料。清代传记谱牒类文献的整理出版,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清史资料出版的另一个重头,其内容涵盖清人家谱、年谱、生卒录、人物传记、日记、尺牍信札等各类体裁。此外,国图出版社还影印出版了大量清代专题类的资料汇编,涉及清代的政治、军事、经济、财政、中外关系、边疆史地等传统史学各个方面。这其中包含了大量政书资料,对于研究清代从中央到地方的社会政治、法制、经济等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文献参考价值。

总之,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视清史资料的发掘整理,出版的文献涉及档案、方志、传记、文集、笔记、文学、书目版本等方方面面,涵盖了清代各类典籍,为清史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从蔚为大观的清史资料出版,可以折射出国图出版社对历史文献影印出版的专注和执着。他们以“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服务学术”为宗旨,以“继绝存真,传本扬学”为己任,三十年一以贯之,在人们对它从起初的误解,到逐渐理解,到今天的广泛赞赏与支持下,逐渐成长壮大,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出版特色和极为独到的古籍出版理念。其成功经验,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为学术研究和古籍保存保护,提供了可贵的思路和特殊的范式。

专题文献资料影印学术研究不可或缺

专题丛书的多年探索,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汤一介先生曾专门赞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影印专题丛书,“根据出版特色将古籍影印图书分为八大系统,这样的整理非常有意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并不满足于当下的成绩,而是抓住自己的特色优势,开始延伸发展。根据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先生生前的提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在大规模、成系列的整理影印民国文献,这势必为挖掘民国原始史料提供了一座丰富的宝库。由于民国图书相较于古籍,纸张更为脆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做法具有长远的眼光,承担了巨大的历史责任。

追求完美的“拿来就印”

古籍影印发轫于覆刻,也叫影刻,出现颇早,最有影响者当属清末黎庶昌编刻的《古逸丛书》。在铅印出现之前,石印最为风行,这种印刷工艺除了极少数是重写付印,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摄影之后付印,与影印相类。随着后来铅印的流行,石印开始慢慢退出了印刷的舞台。然而,稍晚于石印出现的照相影印,不但没有消失,反而逐渐兴起。实际上,影印就是用摄影制版的方法来继承前人覆刻旧本书籍的事业。影印分原大影印和缩小影印。一些特别珍贵的孤本秘笈比较适合原大影印,因为影印这类书不但为了使其广为流传,而且还要为它们做出一些精美的复制品,使人们见到影印本可以窥见原书风貌,收虎贲中郎之效。

对于一般实用型古籍的影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也十分讲究。首先,在不影响一个选题的完整性的情况下,他们尽量不重复影印已经出版过的古籍;其次,认真选择底本,重新编订目录,便于今人使用;第三,对印刷环节精益求精,力争最大限度的保存原书的信息。这与近年来充斥坊间、粗制滥造的所谓“礼品书”相对照,不啻天壤之别。追求完美,才能造就精品,达到原汁原味的效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拿过来就印”,既尊重了原书,又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读者需求。

影印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最佳手段

如何保护、开发利用这些典籍,便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

由于古籍具有文物价值与文献价值的双重属性,目前在古籍的保护上分别采取了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两种方式。所谓原生性保护,是对古籍原件的保存与养护,主要是针对古籍的文物属性而言的。但这种保护,客观上会限制古籍的利用,使古籍的文献价值发挥不出来。因此古籍的再生性保护便应运而生。众所周知,文物是不具备再生性的;然而古籍图书的文献价值,即书的内容,可以通过翻印的方式得到再生,使其能够继续为人们所利用,这就是古籍的再生性保护。

严格地说,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原生性保护,这是由图书所具有的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特性所决定的。例如,现存宋元本古籍虽已是凤毛麟角,唐代以前的文字遗存更是难得一见,但唐宋以前古籍的精华,却通过历朝历代经久不息的传抄与翻印,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并且服务于后世,为弘扬中华文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再生性保护的措施,统一对古籍进行缩微复制的方式可谓其一。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部先在国家图书馆组织成立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随后,各地古籍收藏馆普遍开设了缩微胶片阅览室,基本上取代了古籍善本原书的对外借阅。这一做法事实上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古籍保护与使用之间的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方面,通过阅读器看胶片,是一种既费事又易使人疲劳的阅览方式。另一方面,古籍缩微胶片的收藏馆,仍局限于参加了缩微复制工作的古籍收藏馆,古籍收藏与使用的范围依旧没有扩大。

综合比较,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古籍影印技术,将古籍影印出版,以满足学术界对古籍的需求。影印本古籍是最接近古籍原貌的载体,而且阅读起来较原书更为便利,完全可以取代古籍原书的阅读使用功能。这对古籍原书的保护当然也非常有利。

这种以抢救古籍,加快古籍的开发利用为宗旨的古籍影印活动,与清末以后零星进行,且以商业价值为主要目的的古籍影印活动,具有本质的区别。区别之一就是,前者从一开始就从大局着眼,有着十分严密和科学的规划,系统性较强。在指导思想上,公益性占据了相当的位置。

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承担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为例,其宗旨在《序言》中表述得非常清楚,就是“将分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以及高校、科研系统图书馆,乃至博物馆的珍贵古籍善本,有计划地利用现代印刷技术复制出版”,“以使珍稀的孤本、善本化身千百,分藏于各地,确保珍贵文献的传承安全”,“扩大流通,促进古籍善本最大限度的传播和利用。”这段话,就是对当今古籍影印意义的精辟概括。中华再造善本的第一期工程2007年已完成。续编于2009年9月启动,至今已经出版147种,741册。全部出齐后,将有1200多种10000多册珍贵的宋元明清善本影印古籍面市,并分藏于100多家高校及省市图书馆中。这是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千秋的宏伟事业。当然,面对存世的数十万种、2750万册之巨的古籍,仅仅依靠一期或几期再造善本工程,二三家出版社之力,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配合古籍保护中心开展的古籍普查和珍贵古籍名录工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陆续出版了用于三次珍贵古籍展的图录选编本和完整的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为古籍保护工作总结了阶段性的成果,也为以后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工具性指导。

中华书局编审张忱石先生对影印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功能有很高的评价,“影印古籍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值得大力推广——影印是保存和抢救古籍的最佳选择,影印能为文史学者准确快速地提供原始史料,书籍只有印出来,学者才好利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为古籍影印出版、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工作做出了不少努力,社长郭又陵表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将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金,目标恒定,坚持既有特色,在古籍影印出版上作更多工作。

作为一家以历史文献为主要出版对象的出版单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影印。之所以不投入过多精力在古籍点校出版物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服务于中高层的学术研究。总编辑徐蜀认为,学术界中高层研究人员所需要的,不是经后人点校整理、释读注绎的排印出版物,而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原著,需要的是原汁原味的文献资料。点校整理的出版物,则更适合于普通读者,起传统文化普及作用。一方面,中高层的研究人员学术底蕴深厚,古籍的阅读、使用没有障碍,往往更愿意经手原书。而与此同时,产生点校整理高水平出版物所必须具备的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已发生变化,很难产生绝少错误、释读到位、让人信服的点校整理本。这也使得中高层学者更青睞影印原著。徐总编认为,目前来看,影印出版是保存保护和研究利用历史文献的最佳手段。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影印出版领域辛勤耕耘多年,出版了大量不同规模的影印精品,不仅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应,获得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销售码洋不断攀升,2010年达到近7000万元的新高度,出口码洋达1300万元。这对一家总人数不足60人的出版单位来说已属不易,更为可喜的是,在近年来编辑力量不断加强,出版品种、规模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出版品种屡屡售缺的现象。这反映了学者和藏书机构对影印图书的广泛认可,说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出版定位和出版思路是准确、合理的,可以在历史文献出版领域大有作为。

THE END
1.民国丛书(全5编套装共25箱500册)从民国时期出版的总数约在10万种以上的各类图书中选收一千余种,主要收录了中华民国时期在我国境内出版的中文图书。还酌情选收了同时期国外出版的中文图书。本书在编选上既着眼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达到了保存资料,抢救文献的目的。既突出了重点,又力求了系统完整,重点选收了具有代表性,authority性的著作,又适当纳入https://m.kongfz.com/item/29864630
2.民国多位名人成果文献(宣纸,很厚的一本)价格:57元民国多位名人成果文献(宣纸,很厚的一本),稀有文献书本,具体看图片,成色自定,挑剔请绕行,品相如图依图片为准。售出不退。,,民国旧书,au40223965,民国旧书,民国中期(1928年—1937年),,民国旧书,,社会/科学,,软精装,,24开,,,价格:57,7788字画网https://7788zh.997788.com/a301/40223965/
3.民国印本概况4、胡思敬《豫章丛书》,刻于民国四至五年(公元1915--1920年),收书103种,为唐宋以来江西历代名人著作。 5、卢靖《湖北先正遗书》,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卢氏慎始基斋影印本,收湖北历代名人著作75种。 二、雕版印书 民国时期采用雕版印刷古籍的书坊也很多,如北京文楷斋,曾为董康、陶湘、傅增湘等人刻印古籍,拥https://www.360doc.cn/mip/1119392426.html
4.民国文献数据库游客访问会员登录 高级检索分类浏览 安徽省 南陵?青弋,陽谷 福建省 詔安?懷安,南詔 甘肅省 臨夏?大夏,抱罕 查看更多>> 南京临时政府 临时大总统府 北京政府 甄拔特种司法人员委员会 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行政委员会 https://wendian.nju.edu.cn/
5.民国文献数据库汇总包括有民国图书、民国期刊等。似乎包括了“民国文献大全数据库”的资源,后者无法直接通过校vpn登入使用,不再单独列出。 上师大馆藏解放前报刊题录数据库 http://10.10.184.11:8001 《馆藏解放前报刊题录数据库》收录馆藏解放前出版的报刊共935种,其中约有906种是原刊,29种是解放后的影印本。 https://m.douban.com/note/697957972/
6.发展与嬗变:民国时期山东城市下层社会变迁研究参考文献在线免费28.?杨士骧等修、孙葆田等纂:《山东通志》,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版) 29.?《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民国山东通志》(1—5册),山东文献社2002年版 30.?《山东史志丛刊》编辑部:《山东史志丛刊》,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7—1992年出版 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01996897223330878
7.民国文献影印出版与馆藏建设实证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为摘要:民国时期文献的老化和损毁现象非常严重,影印出版是民国文献再生性保护的一种手段。但目前对民国文献影印出版状况的研究并不多,围绕影印出版进行的馆藏资源建设研究几乎没有。文章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民国文献影印出版情况,并根据上海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分布,在分析文学类、教育类、历史类以及宗教类等学科文献的影印出版及https://www.xueshu.com/tsgllysj/201707/29676108.html
8.“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成果《晋绥日报》影印版出版本报讯 由上海市委党校图书馆整理,“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重大选题项目成果——《晋绥日报(全十册)》影印版近日出版。 《晋绥日报》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前身是《抗战日报》,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又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而壮大,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重大事件。该报深受毛泽东同志的关注,1948年4月2日https://paper.cntheory.com/html/2024-12/06/nw.D110000xxsb_20241206_3-A10.htm
9.山西地方志文献目录PDF电子版县志下载文章中心县志吧中国地方志集成 山西府县志辑 18 民国昔阳县志 皇甫振清修 李光宇纂 民国四年(1915)出版石印本 雍正辽州志 清·徐三俊修 刘沄纂 八卷,据清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影印 民国重修和顺县志 张夔典修 王玉汝纂 十卷,据民国三年(1914)石印本影印 光绪榆社县志 清·王家坊修 葛士达纂 据清光绪七年(1881)刻本影印https://xianzhi8.com/article.php?id=560
10.北京话语料资源概述(辽金元明清民国时期)汉语语言知识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周建设主编的《明、清、民国时期珍稀老北京话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收损公作品24篇,精装为三册。损公的著名小说《小额》,曾经在日本影印出版,最近,大陆出版了《小额(注释本)》((清)松友梅著,刘一之注释,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http://www.bjywxh.org.cn/html/2017/hyyy_0109/139.html
11.宋代至民国时期上海地方志编纂详情县志新闻县志资讯中国青浦县志自明万历年间始创,历清康熙、乾隆、同治、光绪至民国,计7修,今存5种。《〔光绪〕青浦县志》,内容丰富,序例得体,对前志多有扬弃。 奉贤县志始创于清乾隆,经清光绪至民国,计3修而得4稿,今均存。《〔乾隆〕奉贤县志》对地方文献收辑颇有卓识,凡本邑名人著作而为一邑之掌故者,加以搜采略备。他邑人https://xianzhidaquan.com/article.php?id=2760
12.书讯民国时期版画文献集成(全二十二册)本书由著名版画史学家齐凤阁教授主编,用原样影印的形式,将国家图书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个人收藏家等所藏的民国时期的新兴版画文献进行集中整理和再版,共汇辑相关文献200余种(不含单幅作品),内容包括鲁迅编印的版画集,以及民国时期出版的版画期刊、版画技法理论著述、个人版画作品集、版画作品合集、木刻连环画作品集等https://m.yrdart.com/zixun/2826.html
13.《陆陇其文献辑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6开精装全21册原箱装中国书店古籍影印专题 资治通鉴专题 张岱(毛边本) 专题分类 华东师范 毛边签名铃印收藏本 印谱 稀缺大套 书法绘画 琴谱 中医古籍 知· 趣丛书 方以智 黄山书社臻选 寰宇文献 近代学术集林名人尺牍 山西古籍精粹 三晋石刻大全 奎文萃珍 中医古籍孤本大全 上海书店文史古籍https://item.jd.com/1004361888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