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初中生;网络负面影响;策略
论文摘要摘要:初中生极其轻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出发,提出通过“加强健康的网络教育,创建绿色网络环境,转移初中生的注重力”的方式来减少网络对初中生的负面影响,以期为初中生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网络的出现,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提供了新的舞台。然而,网络也是把双刃剑,鲜花和毒草并存。初中生作为一个非凡群体,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尤其轻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本文提出一些减少网络对初中生不良影响的方案,以期为初中生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1加强健康的网络教育
加强对初中生的认知教育和德育教育。让他们知道,互联网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以外同样有很多出色、有趣的事物,互联网永远不可能、也不应该为我们生活的全部,同时教育他们分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并引导其分清网上的善恶。
1.1学校的教育
一、利用课堂主阵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1.以游戏教学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农村中学教学设备相对较差,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将游戏教学与学生生物学习进行巧妙结合,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如在对“人体血液循环”的教学中,诸如体循环、肺循环、血液成分的变化等内容比较抽象,单纯地借助挂图和模型教学,学生不仅不容易理解,且学完也就忘了,为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课前指导学生预习,并指导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操场上画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用蓝色粉笔画流静脉血的血管和腔,用红色粉笔画流动脉血的血管和腔)。上课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地方放上红色小球或蓝色小球,让学生拿着小球沿着循环路径跑,规定学生跑到流动脉血的血管和腔的地方要拿红色小球,流静脉血的血管和腔的地方要拿蓝色小球。在一个小组的同学跑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就当“裁判”,最后看哪个小组跑得又快又准确,就颁发一份奖品给他们。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体循环、肺循环等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还培养了同学之间竞争、团结、合作的精神。
2.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教学中应注意及时排除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干扰
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新课程强调在生物学科的教育中更加注重人文教育,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怎样恰当地在生物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实现生物教育的人文价值,是目前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探索实践的课题。生物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教育时机,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式,熟练驾驭教材内容,寓人文教育于生物教学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人文教育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展示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为人们提供充足的文化养料,滋养人的内在的人文精神;使其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引导和限制,因此加强人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家的共识。生物史是生物学家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在生物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正是许多杰出的生物家从事科学活动,探索科学真理,努力创造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给人类留下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进行生物史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心。
中学生物教材史实中存在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展示了生物知识在人类历史进化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体现了生物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科学的思想和思路,高尚的人格和品格。例如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印刷、造纸、火药到“候氏制碱法”的研究成功以及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他们对科学勇于探索和献身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国家、民族的高尚情怀,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崇高理想。这些都会深深地打动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从而产生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与毅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而这更是学生终生受用的宝贵品质。在生物教育教材中结合学科知识适当地引入一些关于生物美的内容,例如:在讲动物行为的知识时,可提前布置学生收集、观察家养动物的一些行为并记录,让有条件的学生分组观察蚂蚁和蜜蜂的社群行为,再分组总结、完成小论文并在全班或全年级交流,这些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技术,还能使学生的恒心、耐心、信心在坚持实验观察和记录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需要指出的是,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并非是对以往生物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新时期形势下生物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完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呼告诉我们:教师工作就是要从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落实教育。而现实中的教育没有真正地用一种温情去贴近每个孩子的心灵,开启潜在的人性,没有深入地思考怎么教,在怎么做上没有去下苦功夫。它应该着眼于生物教学观念的更新,着眼于将生物作为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一种工具,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教育,着眼于生物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生物教育本体功能的育人过程着眼于用真善美塑造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感情,历练高尚、纯洁的人格。
作者:陆敏单位:贵州省遵义航天中学
【摘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阐述了联系生活、直观教学等培养中学生数学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为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生产和人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一个思想上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根据教材的特点(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讲述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和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教材中的每一章引言课,教师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引入新的课题。如第一章以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问题。例如:(1)以天气预报2005年11月某天北京天气为-3C°—3C°的它的确切含义引出负数这一代数知识。(2)以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如何确定三个队的净胜球数引出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也可适当讲述数学的应用及其价值。如:负数概念引入后教师结合“阅读与思考”的内容,向学生生动地讲述了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这一历史事实,在他们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自豪感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占有的欲望。
2.注重直观——诱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想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划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有所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
1.联系生活——引趣
[论文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教育
[论文摘要]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已蓬勃开展,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热点。因此,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了解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积极探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毕业班更为突出。
第一篇:初中生物课堂知识难点分析
摘要:从现在的社会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高学历型人才,更多的是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社会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教育的政策,从新课改诞生以来,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相应的,生物中有很多知识难点和重点对于学生来说很难记忆。为了提高生物教学的整体成绩和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们会用自己多年的经验来编写一些生活口诀让学生记忆,这样一来不但方便了学生也方便了教师。
关键词:初中生物;口令口诀;有效教学措施
一、引言
初中的课程多为基础课程,所以科目较多,学习的知识也很多。而生物作为初中科目中的一科,它的知识数量也很多,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知识点多和知识点过于细碎而产生厌烦的心理,在课堂上也不能投入更多的兴趣和精神学习。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出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学生学习生物的策略和方法。
二、课前教师做好准备,提高教学质量
一、感恩教育的界定及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1.感恩教育的界定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内容对个体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因此,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即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里产生认可,也就是要识恩知恩;二是情感层次,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三是实践层次,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习惯,即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等。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实践是载体,这三个层次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2.感恩教育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之所以说感恩对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就有重要影响(具体见下图),是因为只有具备了对社会、父母、老师、同伴、自然感恩的能力的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进行感恩,才会促动他们对爱与恩的奉献,又能唤起储存于大脑的情绪记忆,调动起丰富的情感,产生出报恩的冲动。
二、确立提升学力的感恩教育内容
一、自作合作模式的概念及其特点
二、自主合作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措施
(一)题目引导措施
(二)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措施
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而实验室(功能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则成为衡量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试金石。按照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合川区从2003年秋期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严格执行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新教材、新理念和新课标的使用给初中生物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广大生物教师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带来了新的机遇。新课标倡导的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给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带来希望,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