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陶行知:教育的新生

宇宙是在动,世界是在动,人生是在动,教育怎能不动?并且是要动得不歇,一歇就灭!怎样动?向着哪儿动?

我们要想寻得教育之动向,首先就要认识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之对立。一方面是生活教育向传统教育进攻;又一方面是传统教育向生活教育应战。在这空前的战场上徘徊的、缓冲的、时左时右的是改良教育。教育的动向就在这战场的前线上去找。

传统教育者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分离。改良一下,我们就遇着“教育生活化”和“教育即生活”的口号。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我们主张以生活改造生活,真正的教育作用是使生活与生活磨擦。

为教育而办教育,在组织方面便是为学校而办学校,学校与社会中间是造了一道高墙。改良者主张半开门,使“学校社会化”。他们把社会里的东西,拣选几样,缩小一下搬进学校里去,“学校即社会”就成了一句时髦的格言。这样,一只小鸟笼是扩大而成为兆丰花园里的大鸟笼。但它总归是一只鸟笼,不是鸟世界。生活教育者主张把墙拆去。我们承认“社会即学校”:这种学校是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

为学校而办学校,它的方法必是注重在教训。给教训的是先生,受教训的是学生。改良一下,便成为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有何用处?于是“教学做合一”之理论乃应运而起。事该怎样做便该怎样学,该怎样学便该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教训藏在书里,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改良家觉得不对,提倡半工半读,做的工与读的书无关,又多了一个死: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工学团乃被迫而兴。工是做工,学是科学,团是集团。它的目的是“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团不是一个机关,是力之凝结,力之集中,力之组织,力之共同发挥。

教死书、读死书便不许发问,这时期是没有问题。改良派嫌它呆板,便有讨论问题之提议。课堂里因为有了高谈阔论,觉得有些生气。但是坐而言不能起而行,有何益处?问题到了生活教育者的手里是必须解决了才放手。问题是在生活里发现,问题是在生活里研究,问题是在生活里解决。

没有问题是心力都不劳。书呆子不但不劳力而且不劳心。进一步是:教人劳心。改良的生产教育者是在提倡教少爷小姐生产,他们挂的招牌是教劳心者劳力。费了许多工具玩了一会儿,得到一张文凭,少爷小姐们到底不去生产物品而去生产小孩。结果是加倍的消耗。生活教育者所主张的“在劳力上劳心”,是要贯彻到底,不得中途而废。

心力都不劳,是必须接受现成知识方可。先在学校里把现成的知识装满了,才进到社会里去行动。王阳明先生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便是这种教育的写照。他说的“即知即行”和“知行合一”是代表进一步的思想。生活教育者根本推翻这个理论。我们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传授现成知识的结果是法古。黄金时代在已往,进一步是复兴的信念。可是要“复”则不能“兴”,要“兴”则不可“复”。比如地球运行是永远的前进,没有回头的可能。人只见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不知道它是跟着太阳以很大的速率向织女星飞跑,今年地球所走的路绝不是它去年所走的路。我们只能向前开辟创造,没有什么可复。时代的车轮是在我们手里,黄金时代是在前面,是在未来。努力创造啊!

现成的知识在最初是传家宝,连对女儿都要守秘密。后来,普通的知识是当作商品卖。有钱、有闲、有脸的乃能得到这知识。那有特殊利害的知识仍为有权者所独占。生活教育者就要打破这知识的私有,天下为公是要建筑在普及教育上。

知识既是传家宝,最初得到这些宝贝的必是世家,必是士大夫。所以士之子常为士,士之子问了一问为农的道理便被骂为小人。在这种情形之下,教育只是为少数人所享受。改良者不满意,要把教育献给平民,便从士大夫的观点干起多数人的教育。近年来所举办的平民教育、民众教育,很少能跳出这个圈套。生活教育者是要教大众依着大众自己的志愿去干,不给知识分子玩把戏。真正觉悟的知识分子也不应该再耍这套猴子戏,教大众联合起来自己干,才是真正的大众教育。

知识既是传家宝,那么最初传这法宝的必是长辈。大人教小人是天经地义。后来大孩子做了先生的助手,班长、导生都是大孩教小孩的例子。但是小先生一出来,这些都天翻地覆了。我们亲眼看见:小孩不但教小孩,而且教大孩,教青年,教老人,教一切知识落伍的前辈。教小孩联合大众起来自己干,才是真正的儿童教育。小先生能解决普及女子初步教育的困难。小先生能叫中华民族返老还童。小先生实行“即知即传人”是粉碎了知识私有,以树起“天下为公”万古不拔的基础。

注释:

1《新生》周刊系杜重远主编。1933年2月10日在上海创刊,至1935年6月22日第二卷第22期停刊。

THE END
1.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全六册)最新章节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全六册)是度阴山写的小说,小说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全六册)最新章节由创世中文网整理,推荐无弹窗阅读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全六册)全文https://chuangshi.qq.com/chapter/52793292
2.月亮和六便士txt下载一、月亮和六便士txt下载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全集.txt: 二、小窗幽记txt分享 小窗幽记.txt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云 网盘-分享无限制 三、求《知更鸟 》 txt 网盘链接,将网址复制到百度点击免费下载。 四、求医不如求己电子书有吗 ? 求医不如求己++大全集++1.2.3pdf 文件大小:15.05M 百度网盘下载地址 http://www.sivi8.com/celueyaowen/41837.html
3.胡文忠公政書:胡文忠公政書毫夭簟二旦幸日由督臣官文分给恩赏御书福字山力大何包沮宗荷娄疆银银四简银营啬食物半分到臣臣要缺原补王震保升开缺咸丰八年七月初五日奉准行知该县地阔赋繁钱酒积弊甲职他卜肤现拟查办清丈兼驻防中处刘蓉甲员并谕知骆秉章饬令募台半前赴江浙院南等省张运兰田卑已令迅速前往该员等到后即著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8438763&remap=gb
4.研学旅行之江浙——王正宇西湖三塔——宝书塔。 西湖三塔——城隍阁。 西湖风景美如画。 第三站,行知小学。我们一行90余人来到行知小学,参观校园文化,学习办学先进经验。 学校特色办学园区。 办真实的学校,当真实的老师,教导学生们明真善,书真情,做真人。这是行知小学的先进经验。 https://www.meipian.cn/26xbpjm4
5.培训心得体会2000字(通用14篇)唯有当投身工作实际,面临各种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知识,才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真正含义。之前一直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很多技能和知识,以为自己能够很轻易的完成各项工作。可是实践给了我当头重击,然后才明白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存在很多疏漏和不足,自身的知识面比较狭窄,技能运用不够熟练等一系列的问题https://m.ruiwen.com/xindetihui/5414314.html
6.重庆珍档陶行知声东击西,跨地区办起育才学校卢作孚率队赴江浙考察,参观了晓庄,回来在北碚办实用校,唐愉等几个晓庄毕业生就是基干力量。 1934年卢氏昆仲在上海与陶行知长谈后,理解了陶行知提出的小先生制,回北碚即推广这种即知即传,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学习方法,并一直坚持。 陶行知与孩子们 陶行知一到北碚,就掀起了一股股热潮。 https://m.cqcb.com/hot/2020-12-02/3356226.html
7.对陶行知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比较及思考陶行知与杜威不仅在教育思想上有本质的区别,而且两者的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也是根本不同的。两种生活教育论的根本区别在于:陶行知的教育哲学是以社会生活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的实践的教育论;杜威的教育哲学是以个人生活为主体,以主观经验为基础的唯心的经验的教育论。对陶行知与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直接影响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5065721.nh.html
8.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话题作文(精选14篇)这本书很可能是一本最早引入到中国的系统阐述创造教育的理论著作。陶行知是我国较早地实施创造教育的践行者,他提出了以行动为中心的创造教育观,“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他的这种创造始于行的观点,为创造指明了实践的方向。他在《创造宣言》强调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0k353cu.html
9.2024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国考事业单位教师考试培训11-04[考试职位]2023浙江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下载 01-18[考试动态]2023浙江省考成绩查询入口1月18日15时起开通 11-07[考试职位]2023浙江省考职位表 11-04[考试职位]2023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下载及职位解析-历年职位表 11-07[成绩查询]2023浙江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01-30[面试名单]2023浙江公务员资格复审名单|https://m.zj.offcn.com/?m=content&c=tag&a=listtag&tagid=76534
10.陶行知生平简述(陶行知文集(上下册))书评翻阅《陶行知文集》上下千余页,被陶先生的灼见所打动,他是理论出自生活实践,并指导中国教育生活的领航人;他是赤子之心里时时装着孩子,装着劳苦大众的大先生;他是真懂教育,而为中国教育鞠躬尽瘁的教育家。寥记其生平经历,以铭记那段光辉教育史,时瞻其思想光芒。陶行知原名陶文濬。 14岁开始接受西方新学。 1911年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426503/
11.皖晋吉陕赣专版2021二模文言文阅读良弼奏臣父兄四人死事于金乞命翰林臣文其碑臣虽死绝域无憾矣帝从其请给兵三千以从良弼辞独与书状C.是时湖广已陷/江浙兵屡败/江西孤立无援/或曰/东南完实/盍因粮以图再举 D.是时湖广已陷江浙兵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0pt2567ct7729n199115.html
12.北伐战争的主战场在()下载APP首页 课程 题库模板 题库创建教程 创建题库 登录 创建自己的小题库 搜索 【陶行知提出儿童教育的三个要点是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和空间。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图书馆找到一本参考书中包含我国20个省市的家庭收入中位数https://www.shuashuati.com/ti/10f7a1ba01974a1e967ecec0f2793e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