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网络文学三大起源说的问题质疑
代表作起源说、事件影响起源说和平台功效起源说分别聚焦中国网络文学的作品层、现象层、组织层,从这三种角度进行溯源都具理论与史实论证的可行性,但就具体选取的例证来看,目前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不同持论派的专家学者之间无法说服且论争升级的原因。
二论“网生”起源说何以成立
▲1990—1999年中国海外留学人员数量统计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华文网络文学的创生阶段,中国留学人员的数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1991—1994年间的同比增长率较高。中国海外留学人数的增加,势必会提高对华文读物的需求量。如果以《华夏文摘》的读者用户作为华文网络文学的一个案例来考察,可以发现其订阅量在1991年到1994年增幅最高,具体如下图所示[15]:
▲1991—1996年《华夏文摘》直订用户数量统计图
据黄绍坚博士调研,在这些直接订阅用户中,读者所在国家和地区由20多个增长到近50个[16]。《华夏文摘》之所以能在华语文化氛围薄弱的北美生根发芽,读者是重要助力。譬如,此刊最早的电脑工作站是由读者募捐而建成;刊物的一些内容主题策划甚至稿源也来自读者的建议和帮助;刊物首次被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入藏,也是在读者的帮助下完成的[17]。其实,华文网络文学不仅是海外华人和大陆留学生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强烈思念与渴望而创生的文学,而且是他们以中国本土文化获得身份认同、建构趣缘文化社区的重要纽带与标识。因此,华文网络文学所承载的不止有情感宣泄、心灵慰藉功能,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身份归属与圈子文化,从国族层面建构情感与文化共同体。
三“网生”起源说背后的中国网络文学生命演化路径
以华文网络文学为起点的“网生”起源说背后蕴含了文学史研究的生态取向,具体来说是一种以生态系统理论作为持论逻辑的文学史观。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在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单位。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生态学家亚瑟·乔治·坦斯利(ArthurG.Tansley,1935)提出,他认为:“我们不能把生物和其特定的环境分开,生物与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系统。正是这个系统构成了地球表面上具有大小和类型的基本单位,这就是生态系统。”[30]“网生”起源说以生态系统的思维来阐释文学的历史发展演变,打破了以作家作品、事件效应、平台功效等起源说的单点或单面思维,将网络文学与其所在环境作为整体进行观照。由此,网络文学不再是被静观的对象,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生命体。网络文学史也就不仅仅是一种史实的认定,还包含了文学生命演化的周期性规律。一般来说,生态系统遵循“萌芽—成长—繁盛—衰退或自我更新”的生命演化路径,不同阶段的中国网络文学具有不一样的发展特点与风貌。
(一)自生阶段(1991—1996):作品型发展路径
在自生阶段,网络文学主要遵循的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发展路径。从1991年全球第一家华文电子刊物《华夏文摘》的创立到1996年《涩橘子的世界》的创刊,中国网络文学经历了电子期刊、网络论坛等为主导的时代。参与网络写作的作者普遍为白领、高级知识分子等精英阶层,具有以作品为中心的文学思维和非功利的创作导向,走的是“单点极致”的发展路向。据笔者统计,自生阶段的网络文学站点及分布主要如表1所示:
在以上站点中,1991年4月5日《华夏文摘》作为全球首家华文网络周刊在美国创刊,张郎郎在第3期发表的杂文《不愿做儿皇帝》是第一篇华文网络文学作品。1992年6月建立的“ACT”(Alt.Chinese.Test)是首个华文网络论坛,其鼎盛时期的活跃用户达5万多人。一些论坛活跃者受作品模式主导,开始另辟文学阵地。此后,《枫华园》(1993年创刊)、《新语丝》(1994年创刊)、《橄榄树》(1995年创刊)、《花招》(1996年创刊)等华文电子刊物大量出现,北美地区成为华文网络文学最大的孕育与扩散基地。其中,《新语丝》开设的《网络文学奖》《电子文库》《鲁迅家页》等栏目是早期网络文学精品化、数据库化的有力证明,在海外华文作品匮乏的年代发挥了重要价值。而1995年8月建立的“水木清华”则是中国大陆最早的BBS,它代表了中国高校最早的网络社群文化,同时也表明中国大陆的网络文学与海外华文网络文学的发展起点均具有校园文化活力和知识分子气息。
自生阶段的网络文学涌现速度快,灵活性强,但存活率不高。少君说:“中文电脑网络杂志已成为传播华文文学创作的最佳途径,其影响力远远超过报纸和文学杂志的作用,成为海外华人,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汲取中华文化的主要渠道。”[32]电子刊物主要依靠电子邮件、新闻组、BBS等方式进行传播,网络页面设计清晰、制作精良,与传统文学刊物相比具有极大便捷性。不过,在变幻莫测的网络空间,电子刊物也极易死亡。技术的瓶颈、核心人员的流动与退出、网络作家与读者的数量变化给电子刊物的经营带来了很多不稳定性因素。
(二)扩展阶段(1997—2007):平台型发展路径
中国网络文学的扩展阶段以1997年榕树下的建立为发端,形成了以平台为中心的发展路径,网络文学也由此进入了长达10年探索与发展的“网站时代”。笔者统计的主要网络文学站点及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从发展理念来看,网络文学形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创作与经营模式,商业属性日趋显现。在扩展阶段的前5年,文学网站一直在摸索和尝试不同的经营模式,处于试错期。榕树下网站坚持纯文学的品格,后又探索了“贝塔斯曼”式的商业出版路径,均告以失败。幻剑书盟在“商业性”与“文学性”之间摇摆不定,虽最终走上了商业化道路,但仍不敌起点中文网的经营模式。起点中文网的强势崛起使得“得草根者得天下”成为网文平台的成功法则。文学网站强调“用户至上”,兜售参与感,制定了网络文学的免费模式和VIP付费阅读制。免费模式是为了获取足够的用户流量,提高用户黏性,直到用户已习惯这种免费模式之后停止赠送。简言之,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而VIP付费阅读制则直接将用户流量转化为资金流。免费模式与VIP付费阅读制实际上是将用户既当作消费者,又充当消费转移者,由此实现商业价值链的扩展。不过,“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势必导致网络文学作品风格与读者定位的转变,原本属于海归、高知、白领阶层的精英文学、小资文学向平民草根的通俗文学、大众文学转型。
(三)引领阶段(2008—2013):产业链发展路径
(四)自我更新阶段(2014年至今):生态型发展路径
在市场格局方面,网络文学行业形成了“一超多强”的竞争局面。此前,以盛大文学为霸主的引领阶段类似于“猛虎生态”,而以阅文集团为霸主的自我更新阶段则如同“狮王生态”。猛虎喜独居,而狮子喜群居。当网络文学的生态系统进化到“狮王生态”,虽然阅文集团依然具有霸主权威,但狮王的身份存在轮流坐庄现象。而且群居的狮子在社会分工方面十分明显,它们会共同捕猎,共享食物。这一时期,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掌阅、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成立网络文学公司,中文在线、掌阅科技、阅文集团相继上市,创别书城、甜悦读、作客文学网、不可能的世界小说网、盛世阅读网、神起中文网、爱读文学网等一批文学网站陆续成立。与引领阶段相比,此时系统成员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它们不是一种对立竞争的关系,而是合作竞争的关系。以阅文集团为超级霸主,中文在线、掌阅科技、阿里文学、咪咕数媒、纵横文学(前身为百度文学)为“诸强”的市场格局形成。
通过以上4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得知网络文学不是单一的作品层、现象层、组织层能够概括完整的,它是一个多元化的生态系统。“网生”起源说并不意味着中国网络文学史是一条以华文网络文学贯穿始终的发展脉络。实际上,网络文学的作品型、平台型、产业链型、生态型发展路径是网络文学沿“点→面→圈→系统”不断进化的生命演变史。
【注释】
[1]吉云飞:《制作起源:中国网络文学的五种起源叙事》,《文艺理论与批评》2021年第2期。
[3]科技树:技术流小说的惯用手段之一,在穿越小说中指主人公利用现代科技与文化,开展挖矿、炼钢、造兵器、建现代军队、办报纸、办学校、革内政、造海船、发展经济与贸易等各种旨在提高个人地位或促进社会变革的渐进式活动。
[4]黎杨全:《网络穿越小说:谱系、YY与思想悖论》,《文艺研究》2013年第12期。
[5]曾繁亭:《网络文学名篇100》,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第1-5页。
[6]马季:《一个时代的文学坐标——中国网络文学缘起之我见》,《文艺报》2021年5月12日。
[7][8]邵燕君、吉云飞:《为什么说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是金庸客栈?》,《文艺报》2020年11月6日。
[10][19][25]邵燕君、吉云飞:《不辨主脉,何论源头?——再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问题》,《南方文坛》2021年第5期。
[11][13]少君:《回望华文网络文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0年第3期。
[18]欧阳友权:《哪里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文艺报》2021年2月26日。
[20][23]蒙星宇、少君:《网起网落:新移民与北美华文网络文学——北美华文作家少君访谈》,《华文文学》2019年第5期。
[21]朱江:《微机仿真终端在Internet上使用和传输汉字的方法》,《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6年第4期。
[26]张娟:《站在“五四”的延长线上——海外华文作家少君访谈录》,《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
[29]黄鸣奋:《网络华文文学刍议》,《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第1期。
[30]蔡晓明、尚玉昌:《普通生态学》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3页。
[31]自生阶段网络文学主要站点一览表:表中站点统计以域名注册所在地作为地区划分标准。
[32]钱建军:《第X次浪潮——华文网络文学》,《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33][47][48]欧阳友权主编《网络文学五年普查(2009—2013)》,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第296、1、164页。
[37]小说频道:台湾文学网站,创建于2001年4月,收录不同类型的原创小说,并提供在线帖文区,主要有奇幻故事、武侠科幻、言情小说、短篇故事、散文新诗、侦探推理等。
[38]冒险者天堂:台湾小说论坛,创建于2002年3月,网站作品主要分为诗词、童话、玄幻、武侠、侦探、恐怖、文艺、同人、科幻、奇幻、历史、网游、修真、耽美、杂记等,有简体站点。
[39]炽天使书城:台湾文学网站,创建于2001年3月,站内分为武侠小说、科幻作品、文学与小说、诗词歌赋、古典小说类、诸子百家类及张爱玲文集等板块。
[40]日光温暖文学报:网络作家杰维恩等的创作网站,创建于2005年11月,提供线上各类文学的投稿。
[41]羽毛网:台湾网民阅读与交友论坛,创建于2006年8月,书评共享是该网站的主打特色。
[42]精品文学网:台湾文学网站,创建于2007年6月,站内有中文网络小说上10000套,为读者提供全本免费观看服务。
[43]新月家族网站:台湾的言情小说出版社新月家族建立的文学网站,创建于1999年8月,主要推广旗下签约作品。
[44]禾马文化:台湾言情小说出版社禾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建立的文学网站,创建于2002年10月,主要推广旗下签约作品。
[45]狗屋/果树天地:由狗屋出版社、果树出版社、林白出版社三家台湾言情小说出版社共建的网站,主要推广旗下签约作品。
[46]飞象印象:台湾小说出版社建立的网站,创建于1999年12月,主要出版罗曼史小说,提供言情小说、奇异小说连载以及购书等服务。
[51]李朝全:《网络文学“走出去”异军突起不容小觑》,《文艺报》2014年7月25日。
[53]马季:《IP的实质:网络文学知识产权漫议》,《文艺争鸣》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