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土地生产方式:唐朝后期的田庄与欧洲中世纪的庄园之对比

唐朝后期的田庄与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都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生产方式,二者看似没有联系,却又隐含着千丝万缕的某种关联。溯回时空,穿越千年的光阴去研究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便不自觉惊叹于相隔数千万里的欧洲和中国——不仅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思想有那么多的趋同之处,就连土地生产方式的众多相同点也颇值得历史研究的深入以及历史分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假设是因为同是封建制度的原因而催生了有众多相同点的土地制度,那为何其它封建国家没有产生诸如此类的制度?究其根本,我们需要大量立论来探析两个制度产生的决定因素。

对于这两种生产模式,《世界通史》运用分类的方法将其归纳总结,并且极尽详细地将相同点以及不同点以接近表格的方式向读者们呈现出来,但因为此书对中国古代史并没有深入研析,我们旨在本篇中结合后续史实补充材料,向读者朋友们呈现出一个尽可能详细、完整的两种生产模式间的异同。

1.令人咂舌的两种生产模式的相似

《1500年前的世界》中描述“唐朝后期田庄与欧洲中世纪庄园的景象有着令所有航海家和历史学家都会咋舌的相似程度。”井然有序的农民在分割整齐的田垄上辛勤劳作,因为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货币流通比较慢,带来社会商品化经济水平也比较低下。唐朝后期田庄与欧洲中世纪庄园的耕作区域都很集中,并且田庄里的农民都是作为土地所有者的佣人或者雇佣者的服务身份存在的,一般情况来说获得收益较少,并且社会地位比较低、生活情况比较困窘。

剑桥大学的著名教授约翰史密斯形容这两种生产模式,“相似程度就像是个孪生兄弟,在非历史领域的人们看来毫无二致。”唐朝后期田庄与欧洲中世纪庄园中“田庄”“庄园”其实指代意思基本一样,史学家一般也把这认为是一样的学术概念。

它们之间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拥有独立武装的权力、体系严密并且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对于那时候唐朝和欧洲,拥有一支独立武装并且可以独立生活在领地之内、全靠自足的不是某个独立政权,反而是掌握在某个人或者某个家族手中的庄园土地。

2.浅析生产模式之间的不同点

虽然相对而言,唐朝的田庄权要比欧洲的庄园所有权地位稳固且永久,但是欧洲中世纪庄园主在自己的庄园有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还有必备的军队,如同一个独立王国,但是唐朝末期的田庄权不仅没有欧洲庄园主宽泛,并且需要获得中央首肯。管理权力范围的差异自然而然使庄园内部景象也大相径庭。

赫里弗曼教授曾经断言,“世界上没有无理由的相似,(每个相似)背后都有着趋同的原因,等待着会思想的人们探寻。”唐朝与欧洲中世纪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历史阶段,应当也是可以根据赫里弗曼教授的思想去追根溯源,发现其中使它们如此相似的种种因素。诚然分析历史对象需要诸多史实的堆砌让人信服,下面将在个人叙述中辅以史料,一一佐证。

1.根源出于生产力——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根本衡量标准

生产力指在生产过程中把自然物改造成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力量,它是决定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相似的生产力水平往往带来相似的生产工具,约束在相似的生产关系中。唐朝后期田庄与欧洲中世纪庄园都是封建制度皇权统治下的生产模式,是一千多年前较为落后的生产力有限选择下收益最大化的选择——少数资源集中者集中劳动力在个人土地上集中劳作来获得稳健收益、减少灾害损失。

同时,生产力作为划分人类社会发展层次的重要指标和分化社会分工的主要参考,是唐朝后期和欧洲中世纪在封建制度这个几乎一模一样的政治制度模式下,经历了政治制度影响的相似的生产力阶段而产生的被《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称作是“社会生产水平本能情况下的明智选择”。

2.历史的趋同性——其它原因分析

历史专业的学生或者对历史了解比较透彻、分析比较深入的人一定会陷入这样一个问题——似乎各个国家、各个历史的发展情况都会在某一阶段和另一段历史(可能是本国的也有可能是别国的)产生相似甚至相同情况。唐朝后期田庄与欧洲中世纪庄园这两种生产模式在另一派历史研究学者眼里便属于历史长期发展下客观世界的渺小性不足以同历史的趋同性规律抵抗,后期成为历史规律验证案例的客观说明。

不只是唐朝后期田庄与欧洲中世纪庄园是这种历史规律的客观案例,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孔子以及释迦牟尼这几位素未谋面的学者,思想成熟时期、思想影响力甚至很多思想内容都很相似。由此可见,历史中的规律的确是具有强大趋同性,亟待后人投身探讨。

对于唐朝后期与欧洲中世纪庄园这两种生产模式土地获得方式以及权利受限范围等方面的不同,我们值得自我提问——究其根本,影响生产模式的具体表现的到底有哪些影响因素?唐朝和欧洲中世纪时期都处于两大洲封建制度的鼎盛时期,所以可以排除制度原因这一上层建筑因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等不同因素将会是两种生产模式产生区别的重要分析对象。

1.文明发展轨迹大相径庭——浅析区别其的社会文化因素

欧洲文化属于开放兼容的海洋文明,而中华文化则属于稳定持重的大河文明,这两种不同的文明形式所带来的文化特点以及人民所习惯的思维方式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和区别。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是稳定持重,但不思变革;注重防卫手段,但缺乏出击精神;推崇道德,大河文明造就的中国的战略文化,崇尚“人之初,性本善”,崇尚“和为贵”,将基本战略目标定位于守国土。欧洲海洋文明特征则恰好与此相反。

并且由于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宗族文化影响巨大,所以唐朝后期田庄主管理田庄农民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被管理者对管理者是一种类似与晚辈对长辈的敬畏和服从;而欧洲中世纪庄园主主要是依靠强制管理,辅以军队和制裁方法,前文所述的欧洲庄园权力广泛特点,便是源于两个文明的大不相同。

2.国家具体情况不同,政策实施应该因国而异地具体分析

由于欧洲中世纪教皇权力较盛,并且欧洲地域面积比较狭小,中央集权相比中国唐朝(虽然这时的唐朝风光不再,但是毕竟是封建制度的鼎盛时期)还比较宽松,所以必定是需要更加强有力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模式来保证欧洲中央集权的稳定,防患于未然。再者便是欧洲中世纪时期统治者没有把信仰掌握在政权手中,没有达到信仰服务于政权的古代中国境界。

欧洲中世纪是国王把土地分封给臣下形成,属于封建领主制;然而唐朝后期的田庄制是土地兼并形成的,属于封建地主制。中国贵族和政权紧密结合,《资治通鉴》记载,“布衣之于贵,唯诺尊听。”由此,唐朝后期田庄与欧洲中世纪庄园的些许差异原因所在,自是有迹可循。

作为封建政权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唐朝末期的田庄以及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庄园经济都有着自给自足和独立武装的共同点,究其根本当然是相同的封建政治制度所带来的影响;而例如两个制度之间管理方式等其它方面的不同,则是因为两个国家不尽相同的生产力以及生产方式、社会观念、文化传统等影响。

《全球通史》曾这样盛赞,“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文明,在距今如此悠久的时代居然(对土地的管理)达成了不失特色又惊人的一致性。”读史使人明智,通史使人思辨,历史智慧让我们把两个相距甚远的文化联结起来,并从中发现潜在历史原理,诚然值得敬畏。

THE END
1.学术考察分析和阐述传统与现代在使用中间关系的变化以五千个四字尤其是在四字成语这一特殊类型中,它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词汇宝库,其中包含了五千个以上的典型成语,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哲理和生活智慧。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传统成语是否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它们在新的环境中的应用又如何变化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四字成语作为一种古老而精致的表达方式,其内涵往往https://www.vanbub.com/dong-wu-cheng-yu/771852.html
2.研究探讨分析"浅析浅谈浅论"的异同,以及在论文题目中选择问: “浅析”、“浅谈”、“浅论”有什么异同之处? 答: 这三个词的意思都是对某个问题或主题进行初步的分析、讨论或论述,但在用法上还是有些不同的。一般来说,“浅析”更强调对问题进行简单而深入的分析,着重于从基本的角度出发,透彻地剖析问题的本质。而“浅谈”则侧重于对问题进行简要的交流和讨论,不涉及https://www.dox110.com/news/lunwenxiezuo/887.html
3.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杂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主办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及其地位探析 关键词:军队思想政治建设 涵义 地位 贯彻落实关于把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的思想,必须深刻理解思想政治建设的涵义,认识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明确思想政治建设在我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首位的自觉性. 中国特色https://www.youfabiao.com/njzzxyxb/200401/
4.《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0年第21卷目录浅析跨国企业价值链管理与国际避税问题 毛杰刘伟 论税收事先裁定制度在我国的本土化构建 饶惠智 冲突法理念解决跨境股票发行上市法律冲突探析 何俣 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在博览会中的适用问题研究 谢天宇 丁一珂 基础理论 1.财税领域法学理论建构中的“问题意识”——基于对论题学的考察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545637
5.马克思经济范文12篇(全文)三、异化劳动理论的探析 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异化论的基础上,阐述了系统的异化劳动理论。之前的国民经济学家们对于劳动本质的论述难中要点,若要真正明晰本质,首先要真正地确认劳动在其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确被异化了,并且要明晰其被异化的理路。如此,则劳动问题可在现实与抽象间完成转换,完成哲学向经济学的长入。其次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obi8cd7.html
6.反邪教警示记录(通用6篇)1、明确邪教与宗教、气功、迷信等有什么区别。 2、认识邪教的本质、特征,学会识别邪教。 3、深刻认识“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危害性和违法性。 4、正确掌握防范和抵制邪教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 (一)导入部分 首先,以“法轮功”为切入点,简要介绍“法轮功”的基本情况。同学们: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cb3ze.html
7.浅析新旧所得税会计的主要变化浅析新旧所得税会计的主要变化 摘要: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对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进行会计处理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财务会计中的所得税费用是遵循会计准则而确认的,与当期收入相配比的所得税金额是以税前账面收益为基础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是通过财务会计的程序确认的https://www.yjbys.com/bylw/lunwenfanwen/53174.html
8.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探析论文(精选10篇)[3]刁文军.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浅析[J].硅谷,2013,6(7):1+3. 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探析论文 篇2 摘要: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开展水平的首要象征,也是世界间科技竞赛的要点。这篇文章对机械制造技术在中国及世界历史上的开展作了简要陈述,对领先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技术特色进https://mip.ruiwen.com/lunwen/2324492.html
9.浅析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论文(精选11篇)浅析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论文 篇2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规定的两个新罪名,该两罪名的出台,引起社会的关注。刑法新设该两罪名,体现了国家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重视,也说明国家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将追究刑事责任。 https://m.fwsir.com/fl/HTML/fl_20120424221627_190298.html
10.浅析判例法系下澳大利亚合同法[9]李國华.英美法系合同法“对价原则”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3-24. [10]姚雅洁.澳大利亚合同法初探[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6):35-39. [责任编辑:潘洪志]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603/6728833.shtml
11.浅析“归纳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归纳法在化学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在复习过程过要适时点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归纳,注重对知识本身的应用性和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的探析研究,把已贮备知识细化和网化。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勤思考、多归纳才能温故知新,才能极大的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https://news.zxxk.com/article/93276.html
12.浅析“合理预见规则”的判断标准——以买卖合同为例浅析“合理预见规则”的判断标准——以买卖合同为例 关于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范围,不仅学理通说认为应当适用合理预见规则,而且在立法上也直接体现在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一款的“但书”规定——“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当前形势下http://www.zjblf.com/?p=3705
13.财务管理论文实用[15篇]二、财务核心能力探析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能力是保障企业竞争优势、维护企业能力的核心能力,其是企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财务能力来说,其自身亦是完整的体系,在该体系中,企业成长能力、盈利能力明显地占据着核心地位。企业盈利能力与营运能力有着密切联系,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其营运能力也必将提升,从而有利https://www.wenshubang.com/huijibiyelunwen/4579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