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开年档”往往都是口碑爆款剧喷发的高峰档期。今年开年大剧已交上亮眼的成绩单,根据金宇澄的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繁花》成为爆款代表,展现了严肃文学影视化的价值,引发全民热议。此外,有原著小说在先的口碑剧集《三大队》、改编自阿耐原著小说的剧集《大江大河3》也成为近期热播之作。放眼望去,严肃文学影视化的趋势非常鲜明,现实主义风格的年代剧将持续成为影视剧探索重点。
记者张向阳
文艺气质一树“繁花”
在今年严肃文学影视改编作品名单上,还有根据徐则臣同名小说改编的《北上》,原著小说曾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剧集以小人物视角、烟火味人生,讲述大运河在新时代的华丽蜕变;再现中国当代金融改革的《城中之城》,它根据滕肖澜同名小说改编,由白宇帆、于和伟等主演;央视将推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剧《主角》,聚焦秦腔名伶忆秦娥半个世纪的兴衰际遇,讲述传统文化传承故事;根据阿来获茅盾文学奖小说《尘埃落定》改编的电视剧,今年开机并将在央视播出。
要说去年的“剧王”,根据第十届茅奖作品改编的《人世间》当仁不让。剧集《人世间》播出后,创下了央视近5年电视剧平均收视新高,备受观众和业内的认可。在剧外,作家梁晓声原作大卖,成为优秀文学作品被改编为精品好剧的又一成功案例。
回首往昔,早在IP的概念还未流行的年代,严肃文学凭借着自身优越的艺术价值,一直是影视作品最重要的“源头活水”,像《芙蓉镇》《钟鼓楼》《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著名小说都曾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随后,网络文学逐渐成为影视改编的主流,曾几何时,有不少作者认为严肃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远不如网络流行小说受欢迎。然而,一些古装、玄幻、甜宠、仙侠类题材作品,因为“悬浮感重”“不接地气”受到观众的批评。
一大批由严肃文学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作品正在路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待播的重点剧集包括根据孙甘露小说改编的《千里江山图》,根据梁晓声小说改编的《黄卡》,根据葛亮小说改编的《燕食记》,根据熊召政小说改编的《风禾尽起张居正》,以及根据马伯庸小说改编的《长安的荔枝》等。此外,王蒙的《这边风景》、苏童的《黄雀记》、贾平凹的《秦腔》、李洱的《应物兄》等小说,也都提上了影视化日程。严肃文学的改编呈现出一树“繁花”的绚丽景象。
文学之美不会“过气”
近年来,严肃文学作品为影视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相较于“同质化”“套路化”的网文IP、快餐式的短视频,严肃文学更能给观众带来思考的方向。
经典的文艺作品一直有改编成影视作品的传统,很多被改编为影视剧的原著小说,都曾获得过包括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在内的严肃文学奖项,说明作品已经得到了文学界的认可,其思想的深刻性、表现形式的艺术性、故事框架的丰满、人物关系等都经得起探究,反映了比较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拥有网络通俗文学无法比拟的穿透力。去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五部获奖作品,目前早已被影视界锁定,或已影视化,或已与观众见面。有统计表明,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有三分之一已被改编或正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苏童曾说,影视和文学一直处于热烈的“情感依恋”之中。不过,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一直是一件“受累不讨好”的事,文学作品和电影毕竟属于不同的艺术范畴,既要传承文学经典的精髓,又要适应当下观众的需求,如何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对创作者来说难度很大。
审美的迭代升级、对优质内容的强烈渴求,催生了新一轮的文学改编热,也催生出重要的创作风口。严肃文学“进军”影视界已然成为一股强劲的力量,经久不衰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影视界人士,将文字里的故事进行视觉化创作。据悉,很多作品书还没有出版,影视改编权已经卖出去了。一番风水轮流转,这一波“泼天的富贵”回归到了严肃文学。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批像王家卫一样的电影导演跨界荧屏,用独到的电影语言对文学进行剧集改编,如冯小刚的《回响》,路阳的《天启异闻录》,张大磊的《平原上的摩西》等,文学原著与电影导演的强力联手,成为电视剧行业的一股清流。看来,只有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把握大众审美体验的变化,在时代语境中构建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创意,才能彰显严肃文学永恒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