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网络文学;影视文学;改编;《陈情令》;跨媒介传播
一、跨媒介视域下网络文学的转化
(一)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的内在动因
(二)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的优势解读
二、文学依托下影视剧《陈情令》的艺术特质
(一)东方美学呈现
从文字文本走向影视文本的过程之中发生传播媒介的变化,影视媒介的娱乐性、观赏性为网络文学衍生满足了大众对视觉及感官所需的享受与愉悦。以《陈情令》中的服装美学为例,在服装的搭配与选取上运用得当,古典文化的符号运用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带来了美的视觉享受。剧中五大家族服装各有特色,承载着各自的家风。服装之上的纹饰正是古代传统纹样,传统纹样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装饰图案中的经典。中国传统纹样不仅在造型、色彩、工艺、装饰形式上完美精致,而且本身具有更重要的内在意义。姑苏蓝氏子弟的卷云纹象征着家族自我约束的特点,承载着儒家文化克己复礼的精神内涵,同时迎合了家族隐忍,一脉相承的价值体系。[8]一切艺术创作最终目的不是功能性,而是意境体现,是一种灵魂的享受与精神的升华。正是通过影视改编媒介的传播,带来了文学文本视觉意义上的冲击,从而通过欣赏东方美学带来灵魂的享受与精神的升华。
(二)多元文化融合
三、网络耽美文学影视化改编兴盛原因
(一)主流价值引导,剧本改编适度
(二)内容制作精良,审美追求进步
(四)注重营销宣发及拓展产业链
四、网络耽美文学影视化改编发展对策
(一)忠于文学:文化为基,市场为引
(二)变于媒介:品牌再新,传播再变
网络文学带来的影视作品改编热充分显示了互联网文化的优势,在新时期的受众需求的娱乐属性的赋能下,快速融合产生产业协作。中国传统影视行业发展较弱,上个世纪90年代韩剧潮流进入我国影视市场,对我国影视行业的文化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韩国影视剧的探索,不难发现,其影视创作具有品牌效应,通过良性竞争不断探索播出形式,力求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传播模式的多样性,从而实现了影视作品从国家走出去,影视文化从国家输送到全球,实现一种文化输出。我国影视剧应以此为借鉴,拓展文化产业链的附加价值,打造影视品牌化。影视行业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独立的世界,网络文学拥有庞大的用户市场,在商业资本的投入下,《陈情令》成功完成了网络IP的跨媒介传播,实现了网络IP的深层次价值挖掘,值得今后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借鉴。为了突破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体之间的壁垒,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各媒体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寻求媒介之间的合作与整合,以数字化信息技术支撑影视产业链的拓展,培育创新型高素质的专业营销团队,实现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的精品化道理,打造出具有中国影响力的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品牌的中国文化产业。
五、结语
参考文献:
2.吉喆.中国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RasulevaNigina.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D].上海大学,2019.
4.齐永光.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文学数字化传播[D].吉林大学,2020.
5.黄小青.跨媒介叙事情境中IP改编的互动研究[D].暨南大学,2020.
6.卜嘉敏,张伟博.平台媒体环境下的“网红营销”刍议[J].东南传播,2020(09):139-141.
7.尤旖芸.浅析融媒体时代下国产访谈节目形态的变迁[J].汉字文化,2020(18):88-89+114.
8.刘春雨,刘楠.充满概率的大众传播[J].东南传播,2019(07):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