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的区别关键词: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这两种方法有共同的对象,都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因此,又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二者的区别是在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上有不同。两种方法的主要差别是: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一、文献研究法1.文献的概念和种类文献为“已发表过的、或虽
2、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文献大致可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为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零次文献也称第一手文献(primarydocuments),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包括未发表付印的书信、手稿、草稿和各种原始纪录。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是指对一次
3、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也称参考性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此类文献不同于一次文献的原始性,也不同于二次文献的客观报导性,但具有主观综合的性质。2、文献研究法的概念和过程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来看,文献研究法在科学研究的准备阶段和进行过程中,经常要被使用。文献研究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3、文献的搜
5、的积累过程。可以通过做卡片、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积累文献。4、文献的整理文献的整理是文献研究法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它包括对文献的阅读、记录、鉴别、分类处理和制定文献综述。(1)阅读原则:计划性原则、顺序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同时性原则(2)研究文献的阅读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精读三种。(3)文献的记录记录就是把通过阅读找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保留下来,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记录研究文献的方法和形式主要有:标记与批语式、抄录式、提要式、札记式、综述式。5、文献的鉴别鉴别文献真伪的方式分为“外审”和“内审”两类。(1)“外审”的四种方法:辨别版本真伪、分析该书的语言风格、分析文
10、书、日记、作业)进行分析,也可以为某一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收集有关材料(如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句子完成测验等),然后再进行评判分析;就分析的侧重点讲,它既可以着重于材料的内容,也可以着重于材料的结构,或对两者都予以分析。在前瞻性的教育科研中,内容分析法可以用于对教育及教育研究的趋势预测。在教育史的研究中,内容分析法能对文献的文字风格做出定量分析,从而帮助鉴别文献的真伪。内容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虽然较广,但适于其的内容一般应具有能重复操作、被人的感观体验、意义明显、可以直接理解等特征。通常对不具备这样特点的、潜在、深层的内容不适于采用内容分析进行研究,否则难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四、内容
11、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体系、抽样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分析推论六部分。1.研究目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可用于多种研究目标的研究工作。主要的类型有: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比较分析、意向分析。2.设计分析维度及体系分析维度(分析类目)是根据研究需要而设计的将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和标准。设计分析维度、类别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采用现成的分析维度系统,二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标自行设计。第一种方法:先让两人根据同一标准,独立编录同样用途的维度、类别,然后计算两者之间的信度,并据此共同讨论标准,再进行编录,
12、直到对分析维度系统有基本一致的理解为止。最后,还需要让两者用该系统编录几个新的材料,并计算评分者的信度,如果结果满意,则可用此编录其余的材料。第二种方法:首先熟悉、分析有关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初步的分析维度,然后对其进行试用,了解其可行性、适用性与合理性,之后再进行修订、试用,直至发展出客观性较强的分析维度为止。设计分析维度过程基本原则:(1)分类必须完全、彻底、能适合于所有分析材料,使所有分析单位都可归入相应的类别,不能出现无处可归的现象。(2)在分类中,应当使用同一个分类标准,即只能从众多属性中选取一个作为分类依据。(3)分类的层次必须明确,逐级展开,不能越级和出现层次混淆的现
14、个方面:(1)按照分析维度(类目)用量化方式记录研究对象在各分析维度(类目)的量化数据(例如,有、无、数字形式、百分比)。(2)采用事先设计好的易于统计分析的评判记录表记录。先把每一分析维度的情况逐一登记下来,然后再做出总计。(3)相同分析维度的评判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评判员分别做出记录,以便进行信度检验。评判记录的结果必须是数字形式。(4)在根据类目出现频数进行判断记录时,不要忽略基数。5.信度分析内容分析法的信度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研究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材料进行评判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它是保证内容分析结果可靠性、客观性的重要指标。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的基本过程是:(1)对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