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迈克·华莱士(MikeWallace)英国卡迪夫大学商学院公共管理学教授,为研究生讲授研究方法课程
艾莉森·雷(AlisonWray)英国卡迪夫大学语言与传播学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人员培训,包括学术能力培训
《带一本书去读研:研究生批判性阅读与写作指南》(第四版)
[英]迈克·华莱士/艾莉森·雷著
姜昊骞译
领学东方出品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24年11月
这些都是批判性问题。它们表明,你可以看到除了字面以外的更多信息。你在寻找隐含意义、作者的真实目的。你在将读到的内容与你对世界的既有认知联系起来。这样想或许有些悲观,但我们很少指望能空手套白狼,有时也会预料到别人会骗自己。
学术写作一般要善良得多。我们不会期望作者说谎或者企图摆布我们。但是,学术文本中依然可能有暗藏的层面。因此,如果要评判一篇期刊论文或者一本专著中论述的学术成果的价值,批判性视角便至关重要。某些期望构成了学术写作的基础。最根本的期望就是,如果一个作者主张知道某件事为真,或者相信某件事可能为真,那么,这个主张就会有证据作为支撑。于是,读者会追问:“你给出的论据是否足以让我认可你的主张?”读者提出这个问题未必意味着质疑作者所说不实。这往往不是真假的问题,而是视角、解读和意义的问题。作为读者,我们企图在自身的认知信念与作者的认知信念之间找到共识。我们会思考,文本中提出的主张和论据—作者表示满意—在多大程度上也能让我们感到满意。
●作者想要真诚,但可能受到证据的误导,说出一些我认为不
属实的内容;
●作者想要符合逻辑,但给出的论证思路可能存在缺陷;
●作者想要不偏不倚,但我未必认可作者言论中的一些预设;
●作者想要告诉我新的知识,但可能没有考虑到我掌握的其他信息。
合理质疑意味着开放心态,愿意被说服,但前提是作者能够充分支持自己的主张。这意味着要在期望看到的内容与赞同的内容之间达成平衡。任何研究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批判性的读者不会因为一份研究有局限性就将它搁置一旁,而会期望作者在阐述自己的发现时考虑到这些局限性。成功的作者会向读者说明自己得出的结论
有什么依据,又对自己的延伸观点有多大信心。
下面是一篇论文的(虚构)摘要,作者姑且称作勃朗宁,你可以通过它来考察自己目前的文本评判能力。作为一名批判性读者,你会针对作者的主张向他提出哪些问题?文中提到了一份儿童识字研究,一部分儿童采用自然拼读法(按照字母拼读单词),另一部分儿童采用全字认读法(将单词作为整体识认和读出)。
在阅读测试中,采用自然拼读法的五名儿童整体表现优于采用全字认读法的五名儿童。这表明自然拼读法是学校的更好选择。
你的问题可能会包括:
●研究只有十名儿童参加,是否足以得出这么有力的结论?
●“整体表现优于”是什么意思?部分全字认读法儿童有没有优于部分自然拼读法儿童的表现?如果有的话,这意味着什么?
●两组儿童的差别是否足够大,换一批被试也能够复现同样的结果?
●两组儿童的教学都是如何开展的?有没有可能自然拼读法教学中“掺杂”了一些全字认读的元素,或者全字认读法教学中“掺杂”了自然拼读法的元素?
●阅读测试的实际内容是什么?有没有可能无意间偏向采用自然拼读法的儿童?
●家长在家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研究人员采取了什么相应的控制手段?
●两组儿童的智力、年龄、性别或其他因素是否相当?
●一种方法在小规模实验中效果良好,是否就能合理推断出它也适用于学校环境
●在勃朗宁的设想中,校园中应当如何运用自然拼读法?全字认读法是否仍然会有一席之地?
勃朗宁(2005)发现,在阅读测验中,采用自然拼读法的儿童表现优于采用全字认读法的儿童。但研究规模较小,测验有局限性,被试的年龄或性别也不完全相当。通过考察勃朗宁给出的测验分数,我们发现,尽管自然拼读组的平均分数更高,但测验分数最高的两名学生都属于全字认读组。因为这一发现表明全字认读法对部分学习者有效,所以勃朗宁得出“自然拼读法是学校的更好选择”(第89页)的主张或许过分仓促。
●要求自己的主张有证据支撑;
●警惕自己的论证中可能出现的不合逻辑的跳跃;
●敏锐感知到自己做出的预设及其对自己主张的可能影响;
●意识到全面考察文献的重要性,确保你的理解足够深入。
自我批判性写作技能在于说服读者,让他们认可你关于你所知之事或所持观点的主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要有效地传达充分的理由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