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少儿的公共阅读空间因何重要

在苏州河畔的长风滨河绿地内,一拱“桥”把阅读与成长的喜悦和这座城市的下一代紧密联系。这是2022年7月开馆的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孩子们的心之所往。有着80多年历史的市少儿图书馆自此开启了“一馆两址”(南西馆、长风馆)同步运营的新模式,也按下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进键”。

据统计,两年多来,该馆图书流通册次逾1000万,流通人次近150万,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2100余场,吸引近500万人次参与。大手牵小手在此共度美好时光,绘就了爱“阅”之城一道道柔软、温暖的风景。

受访专家:

吴建中(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原馆长)

李晓明(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馆长)

杨燕娜(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党支部书记)

殷健灵(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李婷

用阅读照亮一代代少儿成长之路

问:作为国内最早且延续至今的独立建制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杨燕娜:档案记载,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41年成立的中国第一家民办儿童图书馆——上海儿童图书馆,由当时在四行储蓄会工作的应永玉先生发起倡议,中华慈幼协会上海办事处等团体募捐筹办。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儿童图书出版繁茂且颇具规模,但质量良莠不齐。为了使儿童有优良的读物,应永玉以其大儿子应纯高、二儿子应纯同之名致函当时上海第九届庆祝儿童节筹备委员会:建议创办儿童图书馆。倡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著名职业教育家陈青士发表《我们为什么要设立上海儿童图书馆》一文说:“上海将来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儿童图书馆,这不仅是上海地方的幸福,也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光荣。”1941年7月12日,上海儿童图书馆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大华商场13号正式开馆,还在各区设立可免费借阅图书的“图书流通站”、巡回图书车,面向诸安小学、土山湾孤儿院等学校、机构提供团体借阅服务。

1952年上海儿童图书馆董事会呈请上海市人民政府接办,定名为“上海市儿童图书馆”,直属于当时的上海市文化局领导。1953年迁至北京西路1647号。1958年迁至南京西路962号。1960年曾并入上海图书馆,作为其少年儿童分馆。1987年恢复独立建制至今。198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宋庆龄应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之请,亲笔为该馆题写馆额——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图书馆也将宋庆龄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作为服务宗旨,为一代又一代的上海儿童带来阅读的欢乐与知识的引导。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推动下,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长风馆)正式立项、开工建设。2022年7月19日,长风馆正式开放。南京西路962号的“南西馆”和光复西路2500号的“长风馆”,两处馆址总面积达20000平方米。至此,“一馆两址”运行模式下的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成为国内体量最大、全国收集少儿出版物语种最多的独立建制少年儿童图书馆。这不仅是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助力上海“书香城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也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增添了新场景、新内涵,是上海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生动体现。

吴建中: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形成与发展与这座城市独特的区域历史文化有关。小时候很喜欢往南京西路跑,因为那里有翼风航模商店、少年儿童书店、向阳儿童用品商店等,是上海有名的儿童文化区。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在其中扮演了核心的功能,是全市少年儿童向往的地方,如同一座用阅读照亮儿童成长之路的灯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新人。

不止于借还书,更关乎人格养成

问:近年来,数字技术进步使得信息获取途径更加多样,阅读供给主体也十分多元,为什么还需要面向少年儿童的公共阅读空间?

吴建中:国际图联2022年发布的新版《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要“重视从小培养和加强阅读习惯”,并通过阅读,“提供个人创新发展的机会,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好奇心和同理心”,将图书馆儿童服务从一般阅读活动提升到人格养成的高度。从幼儿一直到青春期,儿童阅读差异大,甚至可以细分到年级。为此,儿童图书馆不仅要在资源分配上有所不同,从事服务的馆员也需要受过一定的专业培训,还承担着国家或地区少儿阅读协调中心的功能。

李晓明:少年儿童图书馆是推动少儿群体阅读的重要场所,在创设社会阅读环境、培育儿童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公共阅读空间具有安全、舒适、功能多元的场域特点,有助于他们更为安心地进行探索和学习,发挥积极的行为能动性。以专门为少年儿童群体提供阅读和文化服务的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丰富的纸质文献资源和实体空间提供了数字阅读无法代替的触感、文化氛围及归属感,帮助小读者提升阅读的专注程度,养成沉浸式阅读习惯。

除此之外,少年儿童图书馆还具有公共空间所具备的社会属性,是小读者开展人际社交行为的重要场所,发挥着重要的社交场域价值。来图书馆与其他小读者一起阅读、一起参加活动,有助于提升儿童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和行为,促进他们成长。

而独立建制的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具有独特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在整个地区乃至全国范围都具有引领示范性。比如,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拥有8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新时期仍不断创新服务举措,研制推出了《上海地区儿童图书馆阅读服务指南》,不仅规范了上海地区少儿服务,推动少儿服务专业化进程发展,也为全国少儿服务规范化提供了示范参考。湖南省少年儿童馆发挥地方龙头优势,数十年持续开展“全省少年儿童读书活动”,通过省、市州、区县三级组织实施,每年围绕一个主题,每年一种活动形式、每年一次集中展示和总结评估,提升省域内未成年人服务品质,如今又致力于推动文旅融合等阅读推广项目的开展。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针对特殊儿童打造“童阅童享”品牌服务,多年来持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主动推送服务,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儿童权益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杨燕娜:其一,少年儿童区别于成人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尚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图书馆则是一个理想公共空间,这里海量的免费文献信息资源能引导他们走进他人的世界、踏过未涉足的地方、感受多样化的情感,大大丰富少儿的精神世界,拓展思维空间。

构建数智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服务矩阵

问:全媒体时代,怎样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是刚需?

李晓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得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服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构建数智化、专业化、多元化的少儿服务内容是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需要探究的课题。

如今,图书馆服务内容正向数字化转型,在传统服务业务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全媒体、云计算等技术,更为高效地管理、利用文化资源,为少年儿童提供更为精准化的服务内容。此外,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阅读服务项目,突破少儿馆物理空间,为儿童提供更广泛的资源切入点和更为灵活的阅读参与方式和场景。

无论是文献资源还是阅读推广,少儿馆应建立专业、规范的服务团队,为小读者提供贴近儿童心理、符合儿童发展特点、满足新时期儿童阅读和空间使用需求的文化服务内容,同时开展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儿童阅读研究。

少儿馆可开展整合性的拓展服务,从国际视野出发,联合图书馆界、教育界、出版界多方资源,推动儿童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播和成果的共享与出版,丰富少年儿童的图书馆使用体验。

吴建中:建馆80多年来,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南西馆在少儿借阅和课外培训等方面成绩显著,在全国少儿图书馆领域始终走在前沿,但由于空间与设备的限制,许多创新型业务难以开展起来。长风馆给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其“乐学”“乐享”“乐创”三位一体的新探索为少儿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树立了样板,将各类儿童信息服务有机地整合起来,而不是书归书,活动归活动。“一馆两址”,双向呼应:南西馆以其地域优势,更加重视周边儿童设施与服务的合作与共享,并使原有的项目和服务做得更有质量,更加精致;而长风馆发挥空间与现代化设施的优势,拓展更多创新型项目与服务。“一馆两址”,不只是多了一个馆舍,而是通过资源重组、转型,打下向世界级儿童图书馆方向迈进的扎实基础。

杨燕娜:新时代,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成为对标国际一流城市的上海文化场馆新地标,助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

一是架构全域少儿阅读服务体系。小体系为少儿馆本体“两个线下馆址+一座云上书房+N个馆外服务点(蜜宝书屋、蜜宝书站、蜜宝书车)”;大体系则为市文旅局牵头实施,与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各区、街镇共同推进建设百座“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通过基层少儿阅读服务空间、文献资源、阅读活动的提升,让少儿群体及亲子家庭更便捷、更有效地获取公共资源。

二是专注优质馆藏资源的组织与揭示。每年推出百个主题书架,打造“乐享云”数字阅读平台,研制传统文化双语书单、节气书单等主题推荐书单。与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联合发布2023“四季童读”秋季书单;在南西馆开设儿童作家主题沉浸式阅览空间,推出“从我的小时候说起”任溶溶生平和作品陈列展等。围绕特色馆藏,开展双语读书会、百年童书展等。

三是发展“阅读+”融合式阅读推广。从内容来看,有小种子阅读、亲子朗读声音档案征集,也有“阅读+科普、+历史、+自然、+法治、+美育、+书画、+旅游”等,还有围绕图书馆建筑、运营的知识体验活动等。从形式来看,组织讲座、展览、赛事、培训、共读会、传统文化体验、录音体验、AI体验等。从合作主体看,与文化场馆、学校、出版社、国际童书展等开展多元合作。

四是加强高效能全媒体传播。针对不同途径不同平台受众特征、传播特征,定制阅读推广内容和传播形式,设立“宝宝说节气”“馆员说”等新媒体栏目。在世界读书日、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六一儿童节、寒暑假、传统节假日及二十四节气等重要节点开展主题系列阅读活动,并在全媒体平台传播,不断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

以素养教育为主体,真正落实儿童友好

问:面对少儿读者的新需求、新期待,少儿公共阅读服务在哪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我认为,未来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服务应进一步强化儿童友好视角,真正落实儿童友好理念。需要在以下三方面着力:建设儿童友好型的阅读新空间和新场景,更好优化少儿阅读环境;强化优质文献资源的组织与揭示,更好保障少儿阅读权益;开展融合发展视野下的多元阅读推广,更好助力少儿成长发展。

殷健灵:我去过国内外很多少儿图书馆,吸引人的不仅是别具一格的硬件设计和丰富多样的藏书,更重要的是它们在童书研究、阅读引领、读者服务等方面各具特色。比如,德国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馆内开辟了多个大小不一的展览区,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的展览。1959年起,在德国外交部资助下,该馆设立了一个国际奖学金项目,每年接收15位左右来自世界各地的儿童与青少年文学研究者在馆内从事为期3个月的研究进修。其间,每位研究者需完成相应的研究项目,并得出相应的研究成果报告。自20世纪70年代起,图书馆开始编制“白乌鸦”世界儿童文学图书选目,由馆员、语言专家根据严格的文学标准,对当年度图书馆收到的来自世界各地出版社的各国原创图书进行评选,最终产生一个书单。20世纪90年代以来,馆内还辟出4个小型的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博物馆……正是这些特色项目,使德国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获得了世界性声誉。

吴建中:过去,建设少儿图书馆或阅览室是为了让更多的少儿看书和借书,而现代少儿图书馆突出探索式学习,把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和数字素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从传统的借阅服务为主体到新时代素养教育为主体是一个质的飞跃,需要做很多探索。第一,要注重综合素养的提升,既要配备好各类儿童必读的世界名著和推荐读物,也要培养儿童活用各类媒体工具和获取外界信息资源的能力。第二,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育,让读者通过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和工具,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通过学习力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提升自己在各种复杂环境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韧性。第三,要推进素养教育的研究,从阅读障碍研究到媒体利用研究等,有很多需要攻克的课题,希望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有一个新的飞跃。

THE END
1.书香润童心阅读伴成长,市委宣传部举办阅读活动澎湃号·政务为进一步引导幼儿多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12月13日,市委宣传部携手市教育局在市立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举办“书香润童心 阅读伴成长”阅读活动,市第二幼儿园师生参加。 进入图书馆,小朋友们就被安静而充满书香气息的环境所吸引,这个神秘的知识世界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他们。他们的眼睛里充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47250
2.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书启迪读后感阅读引言:阅读,作为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不仅能够拓宽孩子的视野,还能激发想象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基石。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CG5MQN0556B2XG.html
3.少儿图书馆论文12篇(全文)3. 少儿图书馆具有提高少儿儿童综合素质的教育功能。 少儿图书馆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是一所终身教育的学校, 少儿图书馆因此会对家长和小读者产生极大的吸引, 而少儿图书馆在帮助学校和家长提升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孩子, 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fi13lab.html
4.学校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文化环境、学校的物质环境(校园、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教师办公室、操场、食堂、草坪、体育器材等)、学校的人际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和教师的关系、学生和学生的关系等)。 第一,学校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目标就在于https://www.jy135.com/edu/270205.html
5.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影响的分析与思考建议家长定期抽空阅读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如《不成熟的父母》、《父母课堂》、《读懂孩子心理》等,学会记录孩子的成长变化,针对孩子的学习及成长变化,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作出做出适当的调整,往积极方向发展。 (二)社区学校联动互补 社区内的一些公共设施可以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例如:社区内的图书馆,龙狮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1901/t20190125_212765.html
6.家庭教育影响孩子一生心得体会(精选10篇)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家长言语要文明举止要得体。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孩子成长影响深远。请放下手中的手机、电子产品,孩子写作业时,您可以拿起书籍在一旁阅读;周末时,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图书馆看书,积极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https://www.ruiwen.com/zuowen/xindetihui/3467332.html
7.心自由教育对孩子帮助大,社区资源的利用:为孩子成长提供更多机会二、利用社区资源为孩子成长提供机会的具体方式 1. 图书馆与阅读 重要性:图书馆是孩子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场所,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文化素养。 具体方式:家长可以定期带孩子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参与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和讲座,如亲子阅读、作家见面会等,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阅读。 https://m.sohu.com/a/796475934_121950956/
8.淅川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家长须知100问公示公告18.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教师知识的拥有量;教与学的水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吻合度;师生性格的一致程度;师生相互信任的程度。 19.班集体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特殊作用? 有利于形成他们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https://www.xichuan.gov.cn/xcxjytyj/gsgg36/content_14550
9.家长对孩子的心得体会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https://www.yjbys.com/xindetihui/fanwen/3488767.html
10.关于原生家庭阶级超越人生目标的思考——《人生七年》观后童年的时候本来是该让父母陪伴成长的阶段,如果父母缺席了这段时间,未来想弥补也已经迟了。所以,作为父母,要尽可能地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来陪伴孩子的成长,这才是对孩子的成长负责。 这是父母给孩子营造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即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模式,https://www.jianshu.com/p/393a7ac4abec
11.书香家庭读书事迹(精选15篇)虽然孩子对所看的书有时还不太理解,但他那种对书的热爱,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有时我读到一篇好的文章时,也拿来和他一齐分享。《狼王梦》是由我读给他听的,他异常喜欢这本书。经过这本书,他了解了狼的世界,也在狼的身上学到了一些品质。去年他的班级建了“班级图书馆”。在孙教师的提议下,同学们都纷纷https://www.oh100.com/a/202212/5703862.html
12.新闻资讯关颖认为,干预孩子的不当或危险行为,恰恰是对孩子生存权的尊重和保护。在孩子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是需要受到成人社会保护的,包括安全、生活、交友等各个方面。 她特别提醒父母要注意,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作缺点,“有的事情并不是孩子故意犯错或故意跟大人对着干,只是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而不小心犯的错,父母就应该https://www.all-rounder.cn/info.html
13.“一言”金点子(幼儿篇二)②与幼儿合作完成作品或实验,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参与活动,记录孩子成长的每个精彩瞬间。 建议人身份:老师 姓名:陈红梅 4.【一言金点子】同安区第三实验幼儿园 问题:疫情之下,如何安抚孩子“宅家中”的焦虑? 破解办法: ①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聆听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并温柔舒缓地与他们谈心。 https://www.xmtaedu.cn/cc/d8/c20643a183512/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