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热点|10年建了个图书馆!这位爸爸火上热搜,网友说破真相...
近日,
话题#爸爸10年给儿子建了个图书馆#
冲上热搜,
不少网友直呼“实名羡慕”!
在湖南常德,
朱海峰在儿子出生时,
为他建了个家庭图书馆,
儿子2岁时,
藏书到了2万册。
如今,
朱海峰的书屋有书籍5万册,
儿子成了最忠实读者,
还吸引了更多的爱书之人。
网友:最高级的育儿方法是育己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
这才是真正懂教育的家长!
还有网友反思
为什么喜欢读书的孩子变少了,
反倒是越来越依赖手机......
子女手机依赖行为受父母影响较大
5月10日,话题#子女手机依赖行为受父母影响较大#,为网友们解开疑惑。
据《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从整体上看来,中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比小学生更严重。
《报告》还显示,子女手机依赖行为的产生受其父母手机依赖行为的影响较大,“超过一半的学生反映存在‘父母在家里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拿着手机’的现象”。
此外,新华社一则关于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也让不少人感到担忧。
报告显示,我国农村未成年人93.4%上网设备为手机。农村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现象愈发严重,有的孩子借上网课、做作业之名欺骗家长,而家长缺乏防沉迷意识和手段,眼看孩子被“网”住↓
我们应如何养育孩子?
中国青年报发起的#我们应如何养育孩子#话题下,不少网友都提到,不只是手机使用问题,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在由中国青年报主办、大力智能协办的“科技助力,以爱赋能——家庭教育开启新征程研讨会”上,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大力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赵昱鲲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他的团队最近完成了对1000位工作1-5年的职场人士的调查。他们发现,那些小时候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温暖,可以自由表达意愿和自主选择的人,他们考上好大学的几率更大,学历也更高,工作满意度和收入也更高。可见,破坏亲子关系式的“鸡娃”,很难保证会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未来。
1970年代,美国学者RyanRichard和DeciEdwardL.共同提出了心理学上的“自我决定理论”,帮助人们找到自我,有足够的内在动机投入到生活中去。他们提出,人最重要的是满足三个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感、胜任感和连接感。
赵昱鲲在论坛现场发布的调查显示,当孩子在成长阶段这三大需求得到满足时,他在未来的生活中也会产生更充足的内驱力,迎来更主动和幸福的人生。
而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很难说在培养孩子自主感的方面做得有多好。大力智能品牌创始人阳陆育在论坛上公布了一个数据,仅5.7%的孩子可以自己安排放学后的活动内容。
作为家长和行业从业者,阳陆育认为,一个好的科技教育产品,不应该仅仅是学习、辅导的工具,而应该把科学的教育理念融入到产品机制中,自然而然地帮助孩子激发更内在的热情和动机。以培养“自主”意识为例,大力智能作业灯通过“作业闯关模式”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还给小孩,由孩子来决定作业顺序、每科时长等,帮助他们获得做作业的控制感。
简单粗暴的“管理”,强压孩子学习,剥夺他们玩的权利,要他们听话服从,家庭进入畸形的“强迫和压抑”状态,不但让子女与父母相形渐远,从长远来看,对孩子的成长也十分不利。
正如赵昱鲲所言,父母要学会享受育儿的过程,彼此都要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