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19年,中共贵州省委改革办组织开展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调研,并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改革调研成果。现选出部分委托类和征集类优秀调研成果在本刊陆续刊发,供各地各部门参考。
为有效解决村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的年龄结构失衡、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工资待遇不高、履职不到位、管理欠规范等问题,更好地推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开阳县从2017年起就积极探索村干部专职化管理改革的路径和方法,并在学习借鉴余庆县、独山县、盘州市和水城县村干部改革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以创新型党组织创建为抓手,以“一定三有”(定职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休有所养)和“五化”(职业专职化、报酬工薪化、管理规范化、成长持续化、奖惩具体化)为核心内容,推进村干部专职化改革,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的管理模式,形成“收入水平适当、结构科学合理、考核监管有效”的村干部报酬管理工作体系;鼓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事农村基层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激发和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乡“三变”改革及农村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基本情况
(一)村干部队伍情况。目前,开阳县有133个村(居),其中111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村干部专职化改革前,有村级干部621人,其中正职266人、副职355人;有劳动保障协管员、计生专干、警务助理、禁毒信息员等其他人员831人。
(二)基本报酬待遇情况。村干部专职化改革前,行政村正职1800元/月,副职1700元/月。居委会正职1500元/月,副职1400元/月。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奖励上,经抽样测算,平均能达到0.6万元/人/年。在村级集体经济奖励上,有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净利润收入5%—30%的奖励。据测算,综合各项报酬和奖励,村级干部平均报酬约为3.2万元/人/年。
(三)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已为在任村级干部缴纳村干部养老保险(按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标准)和失业保险两种保险。其他保险暂无。
(四)因公个人开销情况。村级干部因工作原因,个人需支出的经费有通信费、中餐伙食费、交通费等,预计平均需要开销1.2万元/人/年,因无政策支撑和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大部分由村干部自行解决。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调研发现,推进村干部专职化改革前,村干部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五难”。
(一)待遇增长难。村干部报酬待遇比较固定,主要由基础报酬、绩效报酬、村级集体经济奖励组成,没有建立村干部报酬逐年增长机制,报酬待遇并不会随着任职年限增加而增加,也没有届龄津贴,更没有除农业生产生活以外的其他合理合法性收入,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和外出务工者相比有经济落差。除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居)外,村级干部报酬待遇总体偏低,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不匹配,激发不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三)优质服务难。一方面,报酬待遇偏低难以满足村干部家庭日常生活开销,较大的经济压力导致有的村干部把村干部职业作为兼职,既要在村委会办公,又要抓生产生活,部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欠佳,在家里和村委会经常性“两头跑”,没有实行集中办公,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水平不高,群众办事有时更是找不着人。另一方面,据统计数据显示,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整体上来说村干部队伍建设参差不齐,不能更好地服务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任务。
(四)有效管理难。有的村干部认为,村干部岗位就是“一年干两年看三年等着换”,开始工作有激情,但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压力下激情逐步减退,总感觉经济上无甜头,政治上也无盼头,思想上就开始松动,行动上就变得散懒慢,甚至把村干部岗位作为谋求个人利益的工具。有的乡镇党委因暂无合适人选、怕影响日常工作开展和积极性、村干部在村里面有威信等原因,对个别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处理。有的乡镇党委对村干部缺乏有力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和制度机制,认为村干部不好管、管不住。村监委履职存在真空,上级监管部门人少事多“管不过来”。另外,群众民主意识淡薄,群众监督没有发挥到位。
(五)强化激励难。有的村干部认为,工作成绩再突出,也得不到提拔重用,政治上无奔头。村干部之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有的村干部甚至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有的村干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却因非主观恶意的工作担责,导致有的村干部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想法。同时,对村干部精神和物质上的激励也不够,有的村干部荣誉感、自豪感不强。
三、主要做法
从2017年初到2018年底,开阳县委组织部牵头多次组织县纪委县监委、县委政法委(禁毒办)、县公安局、县委督办督查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卫计局和各乡(镇)召开联席会议,修改完善推进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实施方案,县委、县政府分别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审定,着重从四个方面推进村干部专职化改革。
四、取得成效
自推行村干部专职化改革以来,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通过提高村干部政治上、经济上的待遇,不仅让村干部成为体面的职业,还让村干部有了逐年递增的收入,更建立健全了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了村干部事业有奔头、在岗能干事、退休有保障,有效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通过在绩效考核、村级集体经济奖励上拉开差距,有效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村干部工作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干事创业更加积极主动。
(二)提高了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水平。通过村干部专职化改革,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村干部实行8小时坐班制度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实现了村干部由兼职向专职化转变,确保群众办事能找到人、关键时候有人在、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实行人岗整合、一人多岗、定岗定责,避免了人浮于事、推诿扯皮的问题,实现了能者上、庸者下,村干部队伍不断得到优化,综合素质得到增强,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水平不断提升,推动村级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增强了村干部日常管理的实效。开阳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开阳县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办法》《开阳县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季度考核办法》,在村干部日常管理方面给予乡(镇)更多的自主权,由乡(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建立任务清单,量化工作任务,严格实行量化考核,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开展差异化考核,实行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管理,重点抓好村干部选拔任用、日常监管、督查考核等具体事宜,确保村干部管理在乡(镇),并且乡(镇)管得住、管得好,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能人走上村干部岗位。
(此文获2019年中共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优秀调研成果征集类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