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农村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这些担子落在农村基层干部的肩膀上。合理的村干部报酬待遇是激发和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基本保障,是农村留人才、留能人、留贤人的关键。
目前,太原市娄烦县乡村振兴尚处于衔接推进阶段,如何在农村留住人才既是一道必答题,也是一道抢答题。
娄烦县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牵引,结合县情实际,制定出台《娄烦县村“两委”干部岗位报酬发放暂行办法》,积极探索报酬大幅提高、激励多措并举、考核管理有效、保障健全完善的农村干部待遇报酬制度,着力破解“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困局,让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既有劲头又有奔头。
规范职数设置、改革薪酬体系
——解决报酬低下、动力不足的问题
据介绍,娄烦县以前村“两委”主干的平均报酬为3.64万/年,村“两委”其他干部的平均报酬仅0.8万/年,报酬低导致村干部出现工作积极性不高、应付差事的情况,娄烦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县级财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全面提高村“两委”干部报酬。
去年换届后,该县共选出村“两委”班子成员763名,同比减少18%;选出村“两委”主干123人,同比减少35%。
今年,县级财政每年拿出600余万元,用于保障村干部报酬提高标准部分的发放。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的报酬标准按不低于所在地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落实,收入增加10%;非“一肩挑”村“两委”主干报酬按照不低于2.5倍标准,增加10%;村“两委”其他干部结合县级财政实际增加125%。
同时,该县探索建立比例动态调整机制,采取“基本报酬+绩效报酬”方式发放,实行绩效报酬浮动模式,本年度绩效报酬占40%,2023年达到50%,2024年达到60%后不再调整。
严格考核管理、附加奖项赋能
——解决热情不够、好坏同酬的问题
基本薪酬解决之后,如何调动乡村干部积极性,全身心投入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中?如何破解“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难题?娄烦县通过设立三项附加奖项,规范完善考核管理机制,激活村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设立“集体经济增收奖”,该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较上年度增收部分,可按照20%比例作为村“两委”干部集体经济增收奖励金;设立“任职年限奖”,鼓励村干部连选连任以及长期任职,对村“两委”干部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发放任职年限补助;设立“提升学历奖”,鼓励村干部参加在职学历教育,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对学习取得本科(在职)、研究生(在职)学历的村“两委”干部,每人每年可分别增加500元、1000元。
此外,该县还设立了“星级化管理+千分制考核”,以管理制度树导向;推行“季考评+年考核”模式,以考核评比量实绩;实施“命题作业”,双月开展观摩晾晒活动,抓服务进行“擂台比武”,以工作实绩论英雄,形成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保障各类待遇、打通晋升渠道
——解决后顾之忧、出路不宽的问题
收入提高后,若保障衔接不到位,同样会导致村干部思想不稳定,影响农村发展。为此,娄烦县从三方面着手,强化村干部待遇保障。
该县完善财政代缴村干部社会保险制度,比照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村党组织书记根据星级评定结果,每人每年最高缴纳3000元。村“两委”其他干部可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参加较高档次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累计任职满9年以上的村“两委”主干退职退岗后,每人每月享受不低于100元的生活补贴,并根据任职期间受中央、省、市、县级表彰奖励的情况,适当增加补贴标准。
对业绩突出、星级较高的村党组织书记,采取业绩考核、组织考察等方式,通过专项招聘纳入乡镇事业编制,并继续在村工作,确保村“两委”干部队伍的整体稳定性;特别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将破格提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让有为者有位,发挥提拔一个、带动一批的示范效应,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
一石激起千层浪。娄烦县村“两委”干部岗位报酬举措实施以来,全县村“两委”干部队伍反响强烈,干事创业活力空前迸发,推动全县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