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服务
“这门课程全然是无组织的,确实是这样,在任何时刻、任何人,甚至是任何教师都不知道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会讨论哪些问题,会形成什么样的感情和情绪。罗杰斯先生造成了这样一种无组织的自由气氛——如同人允许彼此为所欲为那般自由。他用一种友好、轻松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围绕大桌子坐下,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作自我介绍,那将会令人高兴。接下来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什么。后来,一个学生羞怯地举手发言,此后,发言的人就更多了。教师没有催促任何学生发言。”——罗杰斯
学习也可以这样,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安全感,再也不用担心因为一个为问题回答得不“正确”而提心吊胆,每一位学生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与尊重,能使内心情感和学习有效地统一起来,学生的个性能最大限度地得到释放。在这样的设想下,“非指导性”教学成为一种理想的模式出现在我们面前。
一、非指导性教学的内涵
卡尔·罗杰斯(C.R.Rogers)“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卡尔·罗杰斯首次提出并实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区别传统的“指导”概念的新称谓,其含义并非“不指导”,而是“不直接和明确地指导”,即指导的方法与策略不同。“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达到更大程度的个人的统合、有效性和现实的自我鉴定。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创设一种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积极参与,以便更好地使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在传统课堂师生之间的地位不平等。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考试成了测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手段。
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假设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师生坦率地共享某些观念和具有相互之间真诚交流思想的愿望。“非指导性”教学强调的是通过情感领域而不是智力领域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是教学的促进者,只对学生做“非指导性”解答。罗杰斯认为,教师在学习中应担当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和朋友等角色。
三、课堂教学框架
1.确定辅助情境
即教师从学生自由流露的情感和对某个问题表现出的困惑中,了解学生想要求助的问题。
2.澄清问题
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澄清模糊或相互矛盾的观点,引出探索的实质性问题。
3.体验式学习
即教师在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时,支持学生自由地发表看法,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契约、社会实践、小组学习、个体独立学习等各种形式来自主学习;教师适时而灵活地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促进其能力发展。
4.制订计划和决策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制订初步学习计划(或拟定学习契约),并积极地准备付诸实施;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澄清学生解决问题的可能决定。
5.整合
6.教学评价
(1)评价学生应用、学习知识的能力
(2)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一个学会学习的人的必备技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的本身就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一个教学目的。
(3)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学生个性的完善和人格的发展,学生在如何学习和学习什么方面有一定的决定权,因此评价的标准往往是依据教师的要求、师生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学生的兴趣﹑经验、认知情况共同商定的。
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1.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强调()。
A.有意义的接受学习B.学科知识结构
C.给学生以学习紧迫感D.让学生自发地学习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罗杰斯主张用“学习的促进者”代替“教师”这个称谓。他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并且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学生中心教学模式。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罗杰斯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发的行为,对知识的获取是自我发现的过程;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只起到引导的作用,知识不是灌输的,而是发现的。D项正确。
2.非指导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指导者变成了促进者,其基本特征有()。
A.依赖学生的内驱力,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B.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
C.强调学生此时的情形,不关心过去的情感和经验
D.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中的地位
【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非指导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性的、有指导的教学,提出教学应该营造一种令人愉快的环境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在非指导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指导者变成了促进者。非指导教学的基本特征如下:(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坚决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A项正确。(2)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要求教学要尽可能直接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而不是借助理性的方法去干预或重组学生的情感。B项正确。(3)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C项正确。(4)强调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在教学中的地位。D项正确。因此,A、B、C、D四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