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课程总学时:120(其中理论课90学时,实验30学时)学分: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面向专业: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

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部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理论、知识方面

1.树立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新理念;

2.掌握常见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3.掌握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4.了解疾病过程中的共同病理变化;

5.了解常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学基础。

6.了解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7.了解病理临床联系;

8.能够用病理学知识解释临床常用检验指标。

(二)能力、技能方面

1.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掌握观察、描绘大标本和切片的病理变化的方法;

3.掌握病理生理学动物实验的操作方法;

4.能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5.能通过复制动物疾病模型学习观察病变表现的方法;

6.学会识别基本病理过程;

7.能用疾病时的机能改变解释临床表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健康和疾病

第二节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及其研究方法

第三节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

1.掌握: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死亡、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脑死亡的标准、植物状态与脑死亡的区别。

2.理解:疾病的病因、条件和诱因的概念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3.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死亡、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脑死亡的标准、植物状态与脑死亡的区别。

难点:疾病的病因、条件和诱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二)第一章应激(2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第三节应激与疾病

1.掌握:应激、应激性疾病、全身适应综合征、热休克蛋白等概念,应激的发展阶段、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反应、应激性溃疡和应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热休克蛋白的功能和表达调控。

3.了解:应激原及其分类,了解应激的生物学意义和防治原则。

重点:应激、应激性疾病、全身适应综合征、热休克蛋白等概念,应激的发展阶段、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反应、应激性溃疡和应激性心律失常的

发生机制,热休克蛋白的功能和表达调控。

难点:应激时机体的物质代谢变化和功能变化及心理、精神障碍,急性期反应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三)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4学时)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损伤的适应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第三节细胞老化

第四节预防治疗坏疽的护理原则

1.掌握:化生、萎缩、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玻变、坏死、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液化性坏死、修复、机化、肉芽组织、瘢痕组织、创伤愈合等概念及病变特征;坏死的病变、分类和结局;凋亡的概念及特点;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功能;老化的概念。

2.理解:肥大、增生、化生及玻变的分类;肝脂肪变性的发生机制。

3.了解:损伤的机制;黏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的概念及其形态特点;老化的学说。

重点:变性的类型及病变特点,坏死的类型、病变及结局。

难点:细胞、组织损伤的发病机制。

(四)第三章修复(2学时)

第一节细胞再生

第二节细胞生长与调控

第三节纤维性修复

第四节创伤愈合

1.掌握:再生的概念、种类;肉芽组织的概念、成分、形态、作用;。

2.熟悉: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类型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3.了解: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再生修复的分子机制及影响因素;骨折愈合影响因素。

重点:肉芽组织的结构;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及类型。

难点:损伤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

第一节充血和淤血

第二节出血

第三节血栓形成

第四节栓塞

第五节梗死

1.掌握:淤血的概念;肝、肺淤血的病变;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梗死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后果;血栓的形态特征;栓塞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形态特征。

2.理解:血栓形成过程和形态,血栓的结局;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及其后果;梗死的类型;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3.了解:血栓形成的机制,特殊的栓塞类型。

重点:血栓的形成过程、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栓子的运行途径;梗死的原因和影响、结局。

难点:血栓形成的条件、机理,血栓的形态,梗死的病变。

第二节急性炎症

第三节慢性炎症

第四节炎症与临床护理的联系

1.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变;炎症介质的概念;炎症的常见类型及主要特征;肉芽肿的概念、类型及病变特点。

2.理解:炎症的原因、局部的临床表现、急性炎症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和炎症介质的作用;

重点:炎症的基本病变,炎症的类型,特别是各型渗出性炎症的病理变化;慢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难点:炎症介质在炎症发生、发展的作用。

第一节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

第二节肿瘤形态

第三节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第四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第五节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第六节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第七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八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九节常见肿瘤的举例:

第十节癌前疾病、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第十一节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第十二节环境致瘤因素:环境致癌因素及致癌机制

第十三节肿瘤与遗传: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第十四节肿瘤与免疫:肿瘤与免疫的相互关系。

第十五节肿瘤与护理学的联系

1.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肿瘤的命名原则。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移行上皮细胞癌、纤维瘤、纤维肉瘤的一般特点。癌前病变(癌前疾病)、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及原位癌的概念。

2.理解: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肿瘤生长动力学;肿瘤的分期及分类;癌与肉瘤的区别;常见化学致癌物。

3.了解:肿瘤浸润转移的机制;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重点:肿瘤的概念,肿瘤的肉眼形态和组织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区别,肿瘤的命名。

难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第一节水、钠代谢障碍

第二节钾代谢紊乱

1.掌握: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几种脱水、水肿和水中毒的发生原因与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低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发病学、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2.理解:体液分布和电解质含量,不同体液水和电解质交换,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电解质平衡的基本知识;熟悉低钾血症与酸碱平衡紊乱和低镁的关系;高钾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以及机能代谢变化。

3.了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

重点:几种脱水、水肿和水中毒的发生原因与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低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发病学、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难点:低钾血症与酸碱平衡紊乱和低镁的关系;高钾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以及机能代谢变化。

第一节正常酸碱平衡

第二节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第三节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节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节判断酸碱失衡的基本方法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1.掌握: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掌握各项酸碱指标的含义、正常值及其意义;各型单纯性酸碱中毒的原因、机制、机体的代偿及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酸碱中毒的防治原则,了解三重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机制。

重点:各型单纯性酸碱中毒的原因、机制、机体的代偿及对机体的影响。

难点: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第二节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第三节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

第四节发热防治和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掌握:发热、过热、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和热限的概念;发热的原因和基本机制。

2.理解:发热各期的热代谢变化特点,熟悉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

3.了解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重点:发热、过热、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和热限的概念;发热的原因和基本机制。。

难点:发热的原因和基本机制;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

(十一)第十章缺氧(2学时)

第二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第三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四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五节氧疗与氧中毒防治及护理

1.掌握:缺氧的概念,常用血氧指标的含义及正常值,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发绀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氧中毒的概念及发生机制。

3.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主要因素,了解代谢耗氧率与机体代偿能力及氧疗。

重点:缺氧的概念,常用血氧指标的含义及正常值,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发绀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难点: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氧中毒的概念及发生机制。

(十二)第十一章黄疸(2学时)

第一节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第二节黄疸的分类

第三节黄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四节新生儿黄疸

第五节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第六节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掌握:黄疸的概念,黄疸的分类、原因和发病机制。

2.理解:新生儿黄疸,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防治及护理。

重点:黄疸的概念,黄疸的分类、原因和发病机制

难点:黄疸发病机制,新生儿黄疸,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十三)第十二章休克(2学时)

第一节休克病因和分类

第二节休克的发展过程与发病机制

第三节休克时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第四节休克的防治与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掌握:休克的概念和分类,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休克发生发展的微循环机制,感染性休克的概念,发病机制及血液动力学特点。

2.理解:休克发生发展的细胞分子机制,休克对机体代谢及重要器官功能的影响及其基本临床表现,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

3.了解:休克的原因和防治原则。

重点:休克的概念和分类,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休克发生发展的微循环机制,感染性休克的概念,发病机制及血液动力学特点。

难点:休克发生发展的细胞分子机制,休克对机体代谢及重要器官功能的影响及其基本临床表现,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

(十四)第十三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2学时)

第二节血栓形成

第三节止、凝血功能障碍与出血:

第四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2.理解:FⅫ、蛋白C(PC)、抗凝血酶-Ⅲ(AT-Ⅲ)、血栓调节蛋白(TM)的作用,熟悉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分子网络调节及器官调节,熟悉DIC的诱因、急性DIC的分期。

3.了解:血栓形成及止、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发病机制,了解DIC的诊断原则及防治原则。

难点: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分子网络调节及器官调节;血栓形成及止、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发病机制。

(十五)第十四章缺血-再灌注损伤(2学时)

第二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

第四节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和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1.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和发生机制,掌握氧自由基、活性氧、钙超载的概念、分类和损伤机制。

2.理解:缺血预适应的概念和心、脑、肠、肾等重要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点。

3.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条件和防治原则。

重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和发生机制;氧自由基、活性氧、钙超载的概念、分类和损伤机制。

难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十六)第十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8学时)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高血压病

第三节风湿病

第四节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五节心瓣膜病

第六节心肌疾病和病毒性心肌炎

第七节心功能不全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冠心病的类型、心肌梗死的病变及后果。高血压各期病变及后果。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慢性心瓣膜病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掌握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改建、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等概念,掌握心肌收缩能力和舒张能力降低的主要机制。

2.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后果,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恶性高血压的特点;风湿病基本病变及其发生发展过程,心瓣膜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心肌炎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熟悉心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及诱因,熟悉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对心功能的主要代偿作用和不利影响,熟悉心肌改建对心功能的代偿作用及不利影响。

3.了解: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了解心功能障碍的常见分类及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难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心力衰竭发生机制。

(十七)第十六章呼吸系统疾病(6学时)

第一节肺炎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源性心脏病

第三节肺尘埃沉着症

第四节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第五节呼吸功能不全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变特点及因果关系;支气管扩张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肺炎的病变特点;硅肺的病变特点及合并症;“非典型性肺炎”的概念。鼻咽癌、肺癌的病变、转移特点及常见类型。掌握以下概念: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静脉血掺杂(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真性分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性脑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压点,掌握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血气变化特点及功能代谢变化。

2.理解: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制;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病理联系;硅肺的临床分期原则。熟悉呼吸功能不全的病因及分类,熟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机制。

3.了解:硅肺的病因,发病机制;鼻咽癌、肺癌的病因。了解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及给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难点: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的形成机理;病毒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

(十八)第十七章消化系统疾病(8学时)

第一节胃肠疾病

第二节肝胆疾病

第三节胰腺疾病

第四节肝功能不全

1.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和分级。胃溃疡病的病变特点及合并症。病毒性肝炎和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及原发性肝癌的类型、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掌握肝功能不全、肝纤维化、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概念,掌握肝性脑病、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2.理解:慢性胃炎的类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及原发性肝癌的转移途径。熟悉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的病因诱因及分类分期,熟悉肝功能不全综合征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熟悉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3.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及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学类型;了解肝性脑病、肝纤维化、肝肾综合征的防治原则。

难点: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的发病机理;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肝性脑病、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十九)第十八章泌尿系统疾病(6学时)

第一节肾小球疾病

第二节肾盂肾炎

第三节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第四节膀胱癌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第五节肾功能不全:

1.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掌握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常见原因与分类,掌握功能性肾衰和器质性肾衰的鉴别,掌握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展过程及各期的功能代谢变化,掌握急性肾小管坏死引起GFR降低及少尿的机制,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分期及各期的变化特点以及尿毒症的概念,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

2.理解:快速进行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常见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肾癌和膀胱癌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熟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熟悉引起尿毒症的主要毒素及其作用机制。

3.了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各型肾炎超微病理。了解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原则,了解尿毒症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了解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尿毒症的防治原则。

重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各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变。

难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二十)第十九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5学时)

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二节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三节乳腺疾病:

1.掌握:乳腺癌病理变化及分类、扩散与转移方式;慢性子宫颈炎的类型、病理变化。

2.熟悉:子宫内膜增生症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熟悉宫颈癌、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子宫平滑肌瘤、子宫体癌、卵巢肿瘤、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生的病理变化。

重点:子宫颈癌的病变特点;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乳腺癌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难点: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二十一)第二十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2学时)

第一节淋巴瘤

第二节髓样肿瘤

第三节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

1.掌握:恶性淋巴瘤的分类,霍奇金淋巴瘤各型的病理改变特点。

2.理解: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学分型及临床分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类;急性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3.了解:类白血病反应。

重点:霍奇金氏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变。

难点:非何杰金淋巴瘤的分类及病变。

(二十二)第二十一章内分泌系统疾病(2学时)

第一节垂体疾病

第二节甲状腺疾病

第三节肾上腺疾病

第四节胰岛疾病

1.掌握: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变特点;糖尿病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2.理解:尿崩症、性早熟症、垂体性巨人症及肢端肥大症、催乳素过高血症、垂体性侏儒症、Simond综合征、Sheehan综合征、垂体腺瘤、垂体腺癌的病变特点;重体腺瘤的分类;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发病机制;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腺癌、肾上腺髓质肿瘤的病变特点;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胰岛细胞瘤的各类型及病变特点。

3.了解: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的病理变化;Cushing综合征、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变特点;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病变特点;APUD瘤的概念。

重点: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变特点;糖尿病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难点: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变特点。

(二十三)第二十二章神经系统疾病(2学时)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第二节大脑变性疾病

第三节神经系统肿瘤

1.掌握: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神经鞘瘤的病变特点。

2.理解: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并发症;Alzheimer病、Parkinson病的病变;中枢神经肿瘤(胶质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的病变特点;周围神经肿瘤(神经纤维瘤)的病变特点。

3.了解:海绵状脑病、狂犬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Alzheimer病、

Parkinson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重点: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神经鞘瘤的病变特点。

难点: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联系。

(二十四)第二十三章传染病及寄生虫病(4学时)

第一节传染病概论

第二节结核病

第三节伤寒

第四节细菌性痢疾

第五节流行性出血热

第六节钩端螺旋体病

第七节性传播疾病

第八节深部真菌病

第九节阿米巴病

第十节血吸虫病

1.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常见类型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病、淋病、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理解: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转化规律;肺外器官(肠、腹膜、脑膜、泌尿生殖系统、骨及关节、淋巴结)结核病的病变特点;淋病、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的病因。

3.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艾滋病的发病机制。

重点: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及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类型;伤寒的病理变化、结局和并发症;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尖锐湿疣、梅毒(后天)的基本病变;肠及肠外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肺型并殖吸虫病的基本病变及后果。

难点:结核杆菌的传播及致病机理;肠阿米巴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融合并灵活运用,以达到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

THE END
1.钩端螺旋体病症状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不同型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导致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夏秋季节多见,农村青年和孩子患病率较高,传播途径是带菌动物尿污染的水源或土壤而被感染。临床症状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淋巴结肿大。还可以引起视觉系统病变,重症者可以累及肺脏、心脏、血液、肾脏乃肝脏等http://www.iejumei.com/jinrong/2024-12-11/91567.html
2.患者男性,26岁,农民,11月份因发热头痛呕吐三天为主诉入院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斑疹伤寒 C.流行性出血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败血症答案 查看答案发布时间:2024-12-10 更多“患者男性,26岁,农民,11月份因发热、头痛、呕吐三天为主诉入院。体检:面颈部潮红,双腋下少许出血点,化验:尿常规蛋白(++)红细胞3—10个/HP,末梢血象:WBC23.0×109/L,异型淋巴10…”相关的https://www.manonggu.cn/2iv8djr3.html
3.杏林讲坛第158讲2005-2018年先后在捷克、英国和美国从事锥虫、贾第虫、微孢子虫、和弓形虫等原虫寄生和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于2018年回国任中国农业大学“杰出人才”教授,2024年5月加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目前主要从事人兽共患寄生虫在寄生和致病机制方面的分子和细胞基础、以及弓形虫病防控技术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https://www.nbu.edu.cn/info/1073/75480.htm
4.养殖技术培训(精选8篇)另外还有些人畜共患病如狂犬病、犬钩端螺旋体等, 不仅会造成犬生病死亡, 而且还会危及人类。为此, 坚持疫苗注射是预防犬类传染病发生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是养犬中的重中之重。同时, 预防注射必须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目前最常见的是采用犬五联 (或六联、七联等) 弱毒冻干疫苗进行预防注射, 30~90日龄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c8nk605.html
5.好医生2018继续教育课后题() 钩端螺旋体病治疗时为避免治疗后出现 氏反应 钩端螺旋体中、重度感染可选头孢曲松 关于白喉抗毒素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达托霉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灭活 关于对氨基水杨酸,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E 严重肾病者可使用本药 关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原则叙述有误的是() B 根据病原选用杀菌剂,应单一用 药https://m.360docs.net/doc/9c17418077.html
6.作业:1.完成泛雅平台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网络学习笔记讨论B. 钩端螺旋体病 C. 败血症 D. 肾综合征出血热 E. 鼠疫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徐某,男,21岁,导游。急起畏寒,高热持续不退,伴头痛、全身酸痛8天。曾用青霉素治疗,疗效欠佳。身体评估:体温39.8°C,脉搏120次1分。颜面潮红,结膜充血。右腹股沟有圆形皮损,直径2cm,焦黑色,边沿稍隆起。右腹股沟淋巴结https://www.shuashuati.com/ti/a1642ae08b9745a8a2961109a103cdb5.html
7.传染病学教学日历 考评方式与标准 学习指南 教学单元 第1章 传染病学总论 第2章 病毒性传染病 02-01 病毒性肝炎 02-02 肾综合症出血热 02-03 流行性乙型脑炎 02-04 艾滋病 第3章 细菌性传染病 03-01 伤寒 03-02 霍乱 第4章 螺旋体病 04-01 钩端螺旋体病 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6811.html
8.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汇总15篇)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1524455.html
9.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与人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狂犬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登革热;细菌性疾病: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食物中毒、鼠疫、布鲁菌病、百日咳、败血症;螺旋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原虫感染:疟疾;蠕虫病:日本血吸虫病https://www.chinaooc.com.cn/search?school=%E9%A6%96%E9%83%BD%E5%8C%BB%E7%A7%91%E5%A4%A7%E5%AD%A6
10.药学论文再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因为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3]。(2)中医药学的辨证施治或对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虽然说传统上以宏观指标与天然的动植物药物为主;但其并https://www.yjbys.com/bylw/yiyaoxue/155990.html
11.每日热点0628病媒生物,主要指蚊、蝇、鼠、蟑、蜱、臭虫等跟人类疾病有着密切关系的一类医学动物,不仅可以通过直接叮咬、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重要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登革热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23年以来全球多地登革热等蚊媒传https://sccdc.cn/Article/View?id=31325
12.尿常规检查报告单模板9篇(全文)至于病理性的增多则多见于受到急性感染,如细菌性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引起许多种疾病、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感染),少数病毒感染(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感染或急性血吸虫感染等。尤其当受到急性化脓细菌感染(如金葡菌败血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时,白细胞增多最为明显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yena6cc.html
13.解剖学(一)视频课程执业医师章节课传染病总论(一) 传染病总论(二) 【重点】【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 ¥4 购买 病毒性肝炎(一) ¥2.00 购买 病毒性肝炎(二) ¥1.00 购买 病毒性肝炎(三) ¥1.00 购买 【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 【重点】【传染病、性传播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 ¥4.00 购买 【https://v.mingtian.com/35988.html
14.自考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浙江省2009年4月自考试卷7.下列哪些动物是钩端螺旋体的主要传染源?( ) A.鸭 B.鸡 C.鼠 D.猪 E.蜱 8.寄生虫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 A.传染源 B.经土壤传播 C.经媒介昆虫传播 D.传播途径 E.易感人群 9.鉴别猪带绦虫与牛带绦虫的形态特点有( ) A.头节的结构 B.成节的结构 https://www.hbzkw.com/exam/20090912121538.html
15.乡镇卫生院工作计划(精选17篇)进一步抓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有效地切实抓好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控和人禽流感、结核病、艾滋病、狂犬病、乙脑、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好传染病监测、预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与疫情处理,有效地降低传染病发病数,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突出重点疾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救灾https://www.yuwenmi.com/fanwen/jihua/3016291.html
16.精品实施方案范文合集九篇(四)对重点人群(主要是发生疫情地区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免费应急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 通过接种上述16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https://mip.wenshubang.com/fangan/1128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