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阶段,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化学教学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针对进一步实现对于化学知识有效认识,其对于初中生群体化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为了有效促进化学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工作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对于如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展开了探索,其促进了化学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期间融入信息技术的价值
(一)有利于丰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在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开展期间,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与应用,教师可以进一步促进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合理丰富,对于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实践表明,通过结合信息技术组织化学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化学能力的提升与改进,对于学生群体的成长至关重要[2]。
(二)有利于降低学生化学知识学习难度
(三)有利于提升化学知识教学工作效率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结合信息技术制作电子课件
(二)整合网络教学资源,促进良好课堂教学氛围构建
(三)完善教学反思体系,依据学情调整教学工作要点
作者:达顿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篇2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课堂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知识目标中,还应纳入能力目标、思维目标、情感目标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同时,从化学学科的特点上来说,由于化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枯燥、乏味,初中学生刚接触到化学学习,在学习中常常面临着较大的难度。面对这一现状,初中化学教师在优化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要敢于颠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将化学课堂归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助力价值,借助PPT、微课、电子白板等,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灵活、更加生动的化学课堂,旨在构建高效化学课堂,促进学生认知思维、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学科素养下的人才培养要求。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融合现状分析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策略研究
(一)趣味呈现,唤醒学生内驱力
(二)补充内容,扩大课堂容量
(三)优化化学实验教学
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教学是重中之重。纵观传统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化学教师常常束缚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借助“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讲学生背”的模式进行的,尤其是针对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化学实验,为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基本上是采用“讲实验”的模式进行的。如此,严重制约了实验课堂教学质量,阻碍了学生学科素养的落实。因此,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可将信息技术这一工具融入实验教学中,将原本那些需要口头讲解的实验,借助视频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也真正实现了化学实验的高效学习。例如,在“固体溶解”或者“分子扩散”等实验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对固体溶解、分子扩散过程进行直观、形象的感知,教师就借助了信息技术这一工具,使得学生在定格、重播的过程中,通过肉眼体会到化学变化的真实过程。另外,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受到学科特点的制约,还存在一些相对比较危险的实验。这些实验难以在课堂上完成,学生也无法进行观察。例如,在粉尘爆炸实验中,为了完成实验教学的目标,教师就可借助信息软件,制作出粉尘爆炸的模拟动画,以便于学生在直观感知中感受到粉尘爆炸的危险性[3]。
(四)突破化学学习障碍
(五)信息技术增加互动
(六)信息技术助力学科素养
要实现化学核心素养下的育人目标,单纯地依靠口头讲解收效甚微,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基于此,化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就可借助信息技术这一工具,为学生补充一定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满足学科素养下的学习需求;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得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体验下,产生强烈的情感认知,最终满足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借助了信息技术这一工具,通过视频资料、图文资料等,给学生展示了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接着,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真切感知环境问题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最终促使初中生在形象的感知中产生情感认同,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落实学科素养下的学习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作为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存在明显的“低效化”,难以满足学科素养下的要求。基于此,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应肯定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助力作用,并将其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到一起,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扩大化学课堂的容量,优化和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障碍,促进师生互动以及学科素养的落实,真正提升初中化学的高效学习。
作者:白玉红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坝镇九年制学校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篇3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技术逐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初中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学习生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学习思维、养成良好三观、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化学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受到化学学科特点、学生年龄成长阶段以及其他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当前我国初中化学教学效果较为一般。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科学技术,已经在我国诸多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所应用行业的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相融合,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2.传统教学模式制约。在我国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也随着发生了变革,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全面彻底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能够推动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为学生未来学习、发展、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但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化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在课堂中以口述板书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将自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教学评价不足。对于学生而言,及时获得教师对自身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发自身学习化学的热情与主动性。但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教学评价活动,在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学习后,教师并未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不仅无法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也无法激励学生。因此,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积极主动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价值
2.有利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主要方式,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与反应原理。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仪器设备操作较为复杂,具有一定危险性,并且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有毒有害物质,并不适宜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进行展示和演示。在面对此类化学实验知识时,学生往往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容易遇到困惑问题。在此情况下,教师合理科学地应用信息技术,能够直观展示化学实验的现象,并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3.有利于突破重难点知识。初中化学学科知识本身学习难度较高,而重难点知识又是学生最难以掌握的知识内容部分,重难点知识相对而言更加深奥晦涩难以理解和掌握,也是教学中的重点,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关键。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有效地针对重难点知识内容进行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进行融合,教师能够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对重难点知识内容进行逐步分解,帮助学生攻克难题,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将不同知识点进行串联,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熊坤斌.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的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7,(7):56.
[2]许晓燕.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探究[J].科学咨询,2020,(23):214.
[3]王艳秋,肖刚.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途径[J].文渊(中学版),2020,(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