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官网

关键词:“互联网+”;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过程;教育生态体系

一、引言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正在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以及各领域的优化与创新,教育也不例外。如何革故鼎新,构建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教育生态,成为当今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共同课题。教育信息化成为了教育迎接互联网时代挑战的必然回应和选择。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渐深入和发展,教育也正朝着更具开放性、更加个性化、更为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且逐步进入了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在线课程作为教育信息化转向融合创新阶段的典型实践,正在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形态。

我国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源于舶来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理念。由于我国教育文化、教育条件和教育管理模式差异,使得高校在线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仍然以知识传递策略和行为主义教学方式为主,在知识生产、传播与消费链条上尚未实现较大突破。教育发展不均衡、终身教育体系缺失、高等教育改革由“资源约束”转向“需求约束”等瓶颈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在线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亟待建立。

“互联网+”时代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使得人才成为当下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要素。“互联网+教育”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创新教育的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学模式等,为在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供技术和理念支撑(陈丽等,2016)。从理论高度探讨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的内在关联与深层机理,有助于认识我国高校在线课程本土化建设所面临的教育文化、教育条件和教育管理模式差异,发现在线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并探寻“互联网+”时代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的新取向。

随着“开放、共享”理念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推崇和认同,开放的教育资源逐渐走向更加科学、系统、多元的在线课程开放与共享。我国是人口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但并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资源强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逐步转变,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效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实现教育公平和终身学习成为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提升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也成为解决人才紧缺问题和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开放教育资源由于实现了在线课程的开放和共享,有效整合了现有的教育资源,盘活了教育资源存量,成为提高教育资源供给能力的有效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要决策,使高等教育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同时,针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在线课程建设,我国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对在线课程的开放、共享和建设进行规范与促进。文件的出台一方面蕴含着国际、国内教育环境和教育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我国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的时代变迁。

1.“重建轻用”阶段

2003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开启国内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继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其建设的主要目标为:“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带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解决高校扩招以来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不平衡矛盾,是应对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和高等教育质量下滑的关键途径。

表1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主要政策文本统计

截至2010年,我国共建设国家精品课程3910门,其中本科课程2515门,高职高专课程1043门,网络教育课程209门,军队(含武警)院校课程143门(王友富,2015)。我国精品课程在建设理念上主要强调资源建设的“求多求全”,更多注重“教学管理”而非“教学应用与服务”;更加注重课程的“引领示范”,却使在线课程“开放共享”的目标异化。在课程建设中更多是将现代信息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简单叠加,而并非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教学的革新,以及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和高阶学习。教师将“以学生为中心”等同于“放任学生”,将“自主学习”等同于“个人学习”,将“协作学习”等同于“小组学习”,将“探究学习”等同于“上网检索资料”(黄荣怀,2008)。“重建轻用”成为这一阶段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的显著特点。

2.“建用一体”阶段

3.“建以致用”阶段

三、从整合到融合:国内高校在线课程理念演化路径

自2003年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历经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翻转课程、微课程、MOOC等多种实践模式。在线课程平台汇集了优秀教育资源,拓展了知识传播渠道,为学习者提供了自由共享的学习空间。随着数字化时代开放课程的快速发展,在线课程的数量直线上升。无论是外部环境的变迁,还是数字时代学生正式与非正式学习需求的变化,都使在线课程的建设和应用成为必需。国内高校在线课程的建设理念随时代变迁而逐渐演化,历经“重建轻用”阶段、“建用一体”阶段和“建以致用”阶段。在线课程建设理念逐渐从资源建设聚焦课程应用,其实质是以“深度融合”替代“整合”理念,表明了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的决心:在线课程的建设过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学习”和“技术应用”层面,必须建立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内化机制。这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国际趋势,也是在线教育的本质回归。

1.从重建轻用到建以致用

2.从精品示范到开放共享

精品课程建设时期,精品课程以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展示于互联网上,树立“标杆”作用,为国内高校广大教师所借鉴和模仿。课程建设理念在此阶段更多是引领与示范,应用对象主要局限于高校教师。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着力于课程开放,将服务群体拓展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大众,以融入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国际潮流,提升社会民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线开放课程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之上,立足自主建设,着力于鼓励国内高校之间共享课程资源并促进课程向国际开放。只有基于开放,在线课程才能得以广泛应用与推广,才能避免陷入“建设-待用-闲置”的资源浪费,而进入“应用-改进-再应用”的教育生态良性循环。

3.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4.从技术整合到技术融合

四、从共享到共生: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新取向

1.教育与技术相化,创新教学模式

2.多领域相融,创新服务模式

3.教与学相长,创新管理模式

五、总结与反思

由于“重建设轻应用”“重评估轻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建设理念偏差导致我国精品课程建设长期存在“静态共享”与“悬置开放”的问题。另外,以评价驱动为导向、精品示范为目标、资源建设为中心的建设原则又导致我国精品课程目标异化、课程趋同、学习对象缺失等弊端。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理念逐步超越了精品课程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实现了由“资源建设”向“课程建设”、由“精品示范”向“普及共享”、由“教师中心”向“用户中心”、由“有限开放”向“充分开放”的转变。但是,以评价驱动为导向而造成的功利化、表面化建设问题依然存在,管理重心过高而导致的高校在线课程建设自主权迷失,以及教师应用课程积极性不高是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理念本土化、情境化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在线课程在国内高校的应用与发展,由“重建轻用、建用脱节”理念缺陷引起的应用实效弊端日益凸现。自2013年开始,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在我国高校得以大范围普及与应用。“应用驱动、建以致用”逐渐成为这一阶段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的核心要义。与此同时,微课、翻转课、SPOC等在线课程创新实践以其适用性和实用性为着力点,植根于真实的教学实践,采取“化整为零”“自下而上”“以草根影响草根”的民主化、平民化建设理念,成为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发生转向的另一开端。

纵观我国高校在线课程的理念演化和发展历程,其实质是在既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结构框架内进行的有限试点和探索,是从信息技术与课程由整合走向融合发展的过程。单纯依靠技术支撑教育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需求,其价值取向也与当前“互联网+”推动教育整体变革的改革逻辑与重构教育生态体系相去甚远。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需要从“资源共享”转向建设“智慧共生”的教育新生态。要利用“互联网+”作为数字化教育生态体系重构的起点与要素,创新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师与学习者共融、知识与创新共生”的教育生态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以实现“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教育生态体系,创新管理模式以实现“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丽,林世员,郑勤华(2016).“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1):3-9.

ce2f24fb.html.

0117_47115.shtml.

[5]罗江华(2015).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演变与实践创新[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3.

[6]单美贤(2011).论教育场中的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3.

[7]王友富(2015).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7):56-59.

[8]杨英霞,田爱奎,夏天等(2007).从技术哲学看教育技术的内涵与本质[J].电化教育研究,(3):17-21.

作者简介:许欢,博士研究生,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400715);西南科技大学教师(四川绵阳621000)。张诗亚,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400715)。罗江华,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基金项目:全国民族教育研究课题“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研究”(mjzxyb1407);西南科技大学继续研究与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回归与重塑——大数据时代在线教育的价值探寻”(17JYF07)。

引用:许欢,张诗亚,罗江华(2018).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兼论“互联网+教育”生态体系构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3):59-65.

THE END
1.在线教育系统怎么做首先,从架构设计的角度来看,在线教育系统需要能够处理大量的并发访问。采用微服务架构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某知名在线教育平台通过引入微服务架构,将系统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如用户管理服务、课程管理服务、支付服务等。每个服务专注于单一职责,这样可以降低不同服务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此外https://www.jianshu.com/p/604dc9ba6d74
2.教育行业在线教学平台搭建及运营方案第四章:教学内容建设 4.1 课程体系构建在线教学平台的核心在于课程体系,其构建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需求。应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规划,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具体步骤如下:(1)明确培养目标:根据我国教育政策,结合市场需求,确定在线教学平台的培养目标。(2)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设置涵盖专业基础、专业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4780925844
3.精品课程在线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线课程学习系统课程设计软件工程如今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喜欢用自己行业的专属软件工作,互联网发展到这个时候,人们已经发现离不开了互联网。新技术的产生,往往能解决一些老技术的弊端问题。因为传统精品课程学习信息管理难度大,容错率低,管理人员处理数据费工费时,所以专门为解决这个难题开发了一个精品课程在线学习系统,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https://blog.csdn.net/qq_53944577/article/details/143300668
4.教培机构如何搭建网络学堂?在线课堂系统包含哪些功能?在网络学堂中,你需要设置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功能。教师管理功能包括创建教师账号、分配课程、监督学生进展等。学生管理功能包括学生注册、分组、课程选择等。 7、实时互动和讨论 在线课堂系统应具备实时互动和讨论功能,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可以通过聊天室、论坛、即时通讯工具等来实现。 https://edu.fkw.com/help/1267442.html
5.在线教育课程网课建设微课慕课系统搭建本文将深入探讨在线教育课程的建设路径,特别是微课与慕课系统的搭建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技术开发者提供实践指导。 一、在线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与重要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线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利用网络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地域界限,送达每一个渴望学习的角落。在线教育课程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5694929577591064&wfr=spider&for=pc
6.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系统化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选建用数字改变生活,技术赋能教育,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省、校三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引领,紧紧围绕在线课程“怎样选、谁来建、如何建、如何用、如何管”五个关键环节,系统化推进课程建设,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校三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体系。2022年,学校共有11门课程入http://www.tech.net.cn/hyphone/newsshow.html?column=109&id=103118
7.课程建设教育教学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在线课程 所属分类: 课程建设 发布时间: 2021-02-03 课程名称 课程简介及网址 变电站综自系统调试与运维 《变电站综自系统调试与运维》是我院电气工程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学习监控系统的使用和异常处理、测控装置和保护装置的调试与运维,是继电保护员技能等级评价的重要支撑课程。线http://www.bddy.cn/193/1765.html
8.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船舶信号系统安装与调试【摘要】: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与传统线下课程建设截然不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以省级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船舶信号系统安装与调试建设为例,结合本课的“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对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进行分析与研究,为其他教师开展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SJ202210051.htm
9.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建设指南公布“能学”指各类学习者均可以通过资源库自主进行系统化、个性化学习。“辅教”指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库灵活组织教学和培训内容、辅助教学实施。“促改”指职业学校利用资源库推动数字化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课程建设改革,创新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定制化的教学方式。https://jwc.jxlsxy.com/zjzc/48607.htm
10.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选6篇)《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和《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技〔2016〕2号)等文件精神,根据学院《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和《课程建设管理与激励办法》规定,落实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任务,提升我院信息化教学全面发展,结合实际,特制定精品在线课程建设https://www.ruiwen.com/word/wangluokechengjiansheshishifangan.html
11.中职在线教育平台官网入口,怎么注册3.3 平台应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架构,平台和内容均部署在云端。云平台需免费开放数据接口,或采用中间库的方式,以便与后续学校其他系统进行相关数据对接。 3.4移动客户端需支持(包含但不限于)iOS和Android系统。能够实现与课程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对接,进行在线课程的学习、作业、考试、讨论、笔记、小组、成绩分析、学生管理,能够https://www.zhijiao.cn/news/detail/77842
12.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GB/T 36449 电子考场系统要求 GB/T 36642 信息技术 学习、教育和培训 在线课程 GB 50174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 50462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 GA/T 1396 信息安全技术 网站内容安全检查产品 安全技术要求 JR/T 0025 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 https://www.sszss.com/zcfg/13693.htm
13.课程平台建设与服务教学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构建系统化、专业化的在线教学环境已成为众多教育机构的迫切需求。云朵课堂,作为一款集直播、录播、在线教育、营销裂变及资料下载等多功能于一体的SaaS服务平台,正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助力教育机构实现这一目标。 1. 高清直播功能,打造实时互动课堂 https://www.yunduoketang.com/article/hq3610.html
14.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四个平台研究:在线教育的平台建立奖励优秀科研学术成果的机制,创新全体系开放教育金课、慕课评选评价体系;三是可在全系统内有效组织优质在线课程建设,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四是探索专项建设经费政策,保障课程资源建设物力、财力;五是启动与名校、名师、名企、大国工匠的合作,建立深度协同育人机制;六是加强对课程建设与使用效果的评价、监督与管理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523/10323549.shtml
15.北京城市学院在线课程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已经不存在必须在一个地点进行面对面交流的问题,在线课程学习系统的建设已经具备了所有的硬件、软件、社会条件。为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以及发展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北京城市学院在线课程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势在必行。北京城市学院在线课程学习系统https://wap.cnki.net/lunwen-1015385087.html
16.232门职业教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据分析适逢教育部刚刚出台《关于开展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工作的通知》,根据《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部署,开启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这一重要工作,优慕课整理了发表在2021年第32期《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篇文章《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研究—基于232门职业教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https://www.mzlxy.cn/info/1016/9795.htm
17.制造企业工作总结(精选15篇)(二)课程建设 1、教学资源库建设 上半年,智能制造教学部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15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库的整理工作,并于学期末进行了资源库的审核与上传。其中三门课程在期末审核中获得优秀。 2、在线课程建设 组织本部教师进行在线课程的建设,共完成了20G的资料整理上传工作。截至本年底https://www.yjbys.com/zongjie/fanwen/1109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