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程群建设与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探索

[摘要]以线上语言文化专业融合型课程群建设助推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本文在梳理和分析已有线上中国国情及中国文化类课程的基础上,构思和设计了语言文化专业融合型课程群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以及实施路径。在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和文化实践中,课程群建设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语言文化融合;线上课程群建设

2017年至2018年,教育部分别下发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3]《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4]等文件中,均将中文能力、对中国的认识与理解以及跨文化交流和全球胜任力列为国际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因而推进国际学生语言文化及国情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是实现培养目标、保证国际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与举措。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而大规模线上教学及其所依赖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则呈现出爆发式发展态势,并延续至后疫情时代。利用网络环境和教育技术开展国际学生线上语言文化及国情教学,并以教学为媒介拓展文化传播及沟通交流的渠道仍具有比较大的价值。

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依托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资助启动国际中文教育重点项目,主题为“面向国际学生的线上语言文化专业融合型课程群建设”,计划于2023年建设完成。项目旨在构建课堂—思政—实践—文化融合的教学体系,并将语言文化和国情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西安交大留学生“穿越盛唐”——毕业季文化实践活动

一、线上语言文化专业课程群建设目标

“面向国际学生的线上语言文化专业融合型课程群建设”项目以提升国际学生中文和专业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国情及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为主导方向,力求完成以下三项目标:

(一)构建语言、文化、专业知识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面向国际学生开展国情、文化、专业方面的教育,首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但远不能局限于语言教学。应将语言教学与国情知识、文化理念、专业知识充分融合,让学生置身于中国发展的大环境和中国文化及思维方式的背景下开展学习和思考。从国情和文化角度分析语言现象、社会问题及专业知识,打破语言、文化、国情、专业学习相互分隔的学习模式,提升学生跨专业、跨文化的思考意识及能力。

(二)结合中国国情,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塑造的双重引领

来华留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使国际学生对中国的基本国情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包括中国的社会制度、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及从古至今的发展成就等。在我们建设的课程体系中,国情教育虽然并未作为独立章节存在,但始终贯穿和渗透在各类语言文化和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语言教学框架下的“普通话和方言”的教学中谈到中国的语言文字政策,展现我国通过推广共同语来带动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念;在医学教学框架下的“肺炎及肺部感染”教学提到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医生表现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医德医风等。这些国情元素都被因势利导地纳入教学体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5],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的双重效应。

(三)超越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程的文化传播功能

西安交大留学生“中西融合”——毕业季文化实践活动

二、线上语言文化专业课程群建设内容

我们对已有线上国情及文化类课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其在主题划分、内容设计、授课方式的可理解性等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把握新的课程群的建设内容和方向。

(一)对现有线上国情及文化类课程的梳理和分析

1.课程主题分类

课程主题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为国际学生开设的中国概况专题课程,对中国国情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如北京语言大学、郑州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中国概况》。第二类是以中国文化概况为主题的课程,中国文化概况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6],包含的内容较之《中国概况》中的文化部分更为细致,如南京大学开设的《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云南大学开设的《中国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开设的《必须了解的中国文化——国际学生版》等。第三类是与中文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语言文化综合类课程,偏向于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和国情教学,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开设的《智慧汉语——中国文化概论》等。

2.课程内容设计

3.课程的广度与深度

4.授课方式的可理解性

对中国概况包括中国文化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国际学生一定的中文水平基础之上,有少量课程对目标学习对象的中文水平作了明确说明,如汉语水平考试(HSK)四级或四级以上,但大多数课程只是较为笼统地将学习者水平定义为“有一定中文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中文水平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就会有较大区别。有些院校充分考虑到国际学生的中文水平和思维特点,授课语言较为通俗、简明,还配置了大量鲜活、易懂的图片或视频,辅助学生理解。如郑州大学的《走进中国》,在谈到中国饮食中的地方小吃时,使用的实例都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生动形象,还引入了受到中国美食影响的外国友人在国外开办中国小吃店备受欢迎的新闻及图片。这样,很容易拉近学习者与课程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内容就是发生在身边的可见、可感的鲜活实例。此外,有些课程也打破了教师单独讲授的形式,采用教师间互动或师生互动的形式,问答结合,避免课堂过于沉闷和单调。

(二)课程群建设内容

从以上四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的面向国际学生的线上语言文化及中国国情课程建设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在课程主题方面,将国情教学和语言、文化教学相融合的课程建设还比较有限;在课程设计方面,多数课程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面面俱到”式的介绍,课程体系缺乏创新,课程内容缺乏深度和特色;此外,很多课程的授课形式仍较为传统和保守,授课语言没有考虑到国际学生的语言基础,教师单纯用中文进行高度书面化的讲解,且没有配置英文字幕,大大影响了课程的可理解性。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的团队在“面向国际学生的线上语言文化专业融合型课程群”建设过程中,希望能够吸取已有语言文化及国情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对课程内容进行发展或完善。结合前文所讲的课程建设目标,努力使课程能在三个方面有所提升:第一,把国情知识融入到语言文化课程中,拓展学生了解中国国情的范围和角度;第二,突出地域特色和学校优势,让具有普遍性的国情通过带有地域色彩的文化被挖掘和阐释;第三,不把课程对象单纯定义为想要学习中国语言及文化的部分专业学生,而是扩展为所有对中国历史及现状感兴趣,甚至是对中国情况知之甚少的国际人群,以课程为媒介和窗口,开辟一条对外宣传的途径。观看者如果能够通过窥课程的一斑,而产生见中国全貌的兴趣,我们的目标就基本实现了。

1.以点带面,反映有地域性历史文化特色的文化主题课程

西安交大地处古都西安,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多处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些留存于陕西、西安的各类遗迹的内容涉及到中国历史、哲学思想、建筑、音乐、绘画、语言、文字、饮食、文学作品等多个方面,并且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些内容为文化系列主题课程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因此我们的文化主题课程的内容设计主要包括四大版块、十个方面,即历史哲学板块:西安的历史与精神、孔子和儒家思想;社会经济板块:西安社会经济发展;语言文字板块:陕西方言、汉字的创造和发展;民俗文化板块:陕西民俗、西安古建筑、西安特色饮食、诗歌长安、传统节日。

文化主题课程努力将陕西、西安的历史文化放在世界发展和中国发展的背景下进行介绍和解读,并在其中发掘和融入“交大元素”,希望借助地域文化的多彩风貌折射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在谈及影响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时,提到了汉代儒学大家董仲舒,因为他的墓恰位于西安下马陵附近;在讨论西安有代表性的古代宫殿式建筑时,提到了位于西安交大对面的兴庆宫;在回顾汉字的创造和发展历史时,讲述了汇集历代汉字书法艺术精品的西安碑林;在介绍陕西民俗之一的皮影和秦腔时,展示了西安交大秦腔博物馆的丰富馆藏;在谈及古“丝路”和新“丝路”影响下西安的经济发展及人才培养时,提到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在推动众多世界知名高校间的交流合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等。我们希望这个主题课程能够体现陕西和西安乃至西安交大发展的内涵,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学校优势进行文化和国情宣传。

2.融入文化和国情的中文主题教学课程

总的来说,该主题课程重在寻求表层语言表达和语言现象背后的深层思维方式与文化精神,以及影响它们的中国自然、人文环境,拓展语言教学的主题和深度。

3.专门用途中文课程

线上专门用途中文课程包括医学汉语、商务汉语、科技汉语等,以医学汉语课程为例,目前国内主流慕课平台上针对医学专业留学生开发的中文课程屈指可数。在中国高校学历留学生中,占比较高的是医学专业学生。以西安交大为例,从1995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学历留学生,年度招收新生达200名左右,2022年在籍医学专业留学生人数近千名。虽然不少院校的医学生专业课教学采用英文授课方式,但是学生在学习的最后一年需要到中国的医院进行实习,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医学汉语知识和中文表达能力。很多英文授课临床医学专业的国际学生都拥有较为扎实的医学知识,参与临床实习的热情非常高,但受制于中文水平,实习期间在病史询问、查体、病历阅读及书写、医患沟通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障碍。因此,医学汉语线上课程建设将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努力在课程中展现真实的或者模拟的医疗场景,为学生的实习做好铺垫。

西安交大《文化长安·交通古今》视频课程

三、线上语言文化专业课程群的实践应用情况

西安交大“面向国际学生的线上语言文化专业融合型课程群建设”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目前第一、二阶段主题的视频课程“文化长安·交通古今”“明医知用·交通中西”已建设完成并在学校国际研究生、本科生和进修生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中投入使用,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国际研究生作为国际学生中的精英群体,其学历层次高、社会影响大,始终是各国国际教育的培养重点。然而,目前就全国范围来看,来华国际研究生的语言文化教学长期缺少完整系统的教学体系,无法适应国家对来华留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西安交大构建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课堂-思政-实践-文化融合的教学体系。第二课堂主要涉及各类文化实践活动,第一课堂则主要开设《综合汉语》《中国概况》等课程,并着力构建线上语言文化教学课程群资源库,打破语言、文化、国情教学间的壁垒,坚持语言、文化、国情相融合的教学理念。线上课程群主要应用在第一课堂中,使用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作为《中国概况》课程的补充,也能成为国际学生的自学内容。

同时,线上语言文化课程在学校本科及各类进修类国际学生的“课外8学分”文化实践课、“同阅中国”社会实践项目、“仙交文化桥”文化交流项目和“丝路大学联盟冬令营/夏令营”等活动中也已陆续投入使用,在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前,先以课程为铺垫,针对实践的主题选择相应的主题课程进行学习,在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后,再开展后续实践活动,促进活动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查玉喜.习近平回信精神的政治意蕴及对高等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20(7).

[2]冯刚,朱宏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

[5]沈庶英.来华留学课程思政:基于学科交叉的统整建构[J].教育研究,2021(6).

[6]胡清国,张雪.对话理论视域下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教学探析[J].海外华文教育,2020(3).

[7]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75-279.

THE END
1.在线教育系统怎么做首先,从架构设计的角度来看,在线教育系统需要能够处理大量的并发访问。采用微服务架构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某知名在线教育平台通过引入微服务架构,将系统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如用户管理服务、课程管理服务、支付服务等。每个服务专注于单一职责,这样可以降低不同服务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此外https://www.jianshu.com/p/604dc9ba6d74
2.教育行业在线教学平台搭建及运营方案第四章:教学内容建设 4.1 课程体系构建在线教学平台的核心在于课程体系,其构建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需求。应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规划,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具体步骤如下:(1)明确培养目标:根据我国教育政策,结合市场需求,确定在线教学平台的培养目标。(2)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设置涵盖专业基础、专业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4780925844
3.精品课程在线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线课程学习系统课程设计软件工程如今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喜欢用自己行业的专属软件工作,互联网发展到这个时候,人们已经发现离不开了互联网。新技术的产生,往往能解决一些老技术的弊端问题。因为传统精品课程学习信息管理难度大,容错率低,管理人员处理数据费工费时,所以专门为解决这个难题开发了一个精品课程在线学习系统,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https://blog.csdn.net/qq_53944577/article/details/143300668
4.教培机构如何搭建网络学堂?在线课堂系统包含哪些功能?在网络学堂中,你需要设置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功能。教师管理功能包括创建教师账号、分配课程、监督学生进展等。学生管理功能包括学生注册、分组、课程选择等。 7、实时互动和讨论 在线课堂系统应具备实时互动和讨论功能,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可以通过聊天室、论坛、即时通讯工具等来实现。 https://edu.fkw.com/help/1267442.html
5.在线教育课程网课建设微课慕课系统搭建本文将深入探讨在线教育课程的建设路径,特别是微课与慕课系统的搭建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技术开发者提供实践指导。 一、在线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与重要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线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利用网络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地域界限,送达每一个渴望学习的角落。在线教育课程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5694929577591064&wfr=spider&for=pc
6.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系统化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选建用数字改变生活,技术赋能教育,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省、校三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引领,紧紧围绕在线课程“怎样选、谁来建、如何建、如何用、如何管”五个关键环节,系统化推进课程建设,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校三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体系。2022年,学校共有11门课程入http://www.tech.net.cn/hyphone/newsshow.html?column=109&id=103118
7.课程建设教育教学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在线课程 所属分类: 课程建设 发布时间: 2021-02-03 课程名称 课程简介及网址 变电站综自系统调试与运维 《变电站综自系统调试与运维》是我院电气工程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学习监控系统的使用和异常处理、测控装置和保护装置的调试与运维,是继电保护员技能等级评价的重要支撑课程。线http://www.bddy.cn/193/1765.html
8.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船舶信号系统安装与调试【摘要】: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与传统线下课程建设截然不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以省级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船舶信号系统安装与调试建设为例,结合本课的“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对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进行分析与研究,为其他教师开展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SJ202210051.htm
9.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建设指南公布“能学”指各类学习者均可以通过资源库自主进行系统化、个性化学习。“辅教”指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库灵活组织教学和培训内容、辅助教学实施。“促改”指职业学校利用资源库推动数字化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课程建设改革,创新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定制化的教学方式。https://jwc.jxlsxy.com/zjzc/48607.htm
10.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选6篇)《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和《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技〔2016〕2号)等文件精神,根据学院《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和《课程建设管理与激励办法》规定,落实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任务,提升我院信息化教学全面发展,结合实际,特制定精品在线课程建设https://www.ruiwen.com/word/wangluokechengjiansheshishifangan.html
11.中职在线教育平台官网入口,怎么注册3.3 平台应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架构,平台和内容均部署在云端。云平台需免费开放数据接口,或采用中间库的方式,以便与后续学校其他系统进行相关数据对接。 3.4移动客户端需支持(包含但不限于)iOS和Android系统。能够实现与课程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对接,进行在线课程的学习、作业、考试、讨论、笔记、小组、成绩分析、学生管理,能够https://www.zhijiao.cn/news/detail/77842
12.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GB/T 36449 电子考场系统要求 GB/T 36642 信息技术 学习、教育和培训 在线课程 GB 50174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 50462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 GA/T 1396 信息安全技术 网站内容安全检查产品 安全技术要求 JR/T 0025 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 https://www.sszss.com/zcfg/13693.htm
13.课程平台建设与服务教学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构建系统化、专业化的在线教学环境已成为众多教育机构的迫切需求。云朵课堂,作为一款集直播、录播、在线教育、营销裂变及资料下载等多功能于一体的SaaS服务平台,正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助力教育机构实现这一目标。 1. 高清直播功能,打造实时互动课堂 https://www.yunduoketang.com/article/hq3610.html
14.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四个平台研究:在线教育的平台建立奖励优秀科研学术成果的机制,创新全体系开放教育金课、慕课评选评价体系;三是可在全系统内有效组织优质在线课程建设,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四是探索专项建设经费政策,保障课程资源建设物力、财力;五是启动与名校、名师、名企、大国工匠的合作,建立深度协同育人机制;六是加强对课程建设与使用效果的评价、监督与管理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523/10323549.shtml
15.北京城市学院在线课程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已经不存在必须在一个地点进行面对面交流的问题,在线课程学习系统的建设已经具备了所有的硬件、软件、社会条件。为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以及发展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北京城市学院在线课程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势在必行。北京城市学院在线课程学习系统https://wap.cnki.net/lunwen-1015385087.html
16.232门职业教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据分析适逢教育部刚刚出台《关于开展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工作的通知》,根据《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部署,开启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这一重要工作,优慕课整理了发表在2021年第32期《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篇文章《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研究—基于232门职业教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https://www.mzlxy.cn/info/1016/9795.htm
17.制造企业工作总结(精选15篇)(二)课程建设 1、教学资源库建设 上半年,智能制造教学部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15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库的整理工作,并于学期末进行了资源库的审核与上传。其中三门课程在期末审核中获得优秀。 2、在线课程建设 组织本部教师进行在线课程的建设,共完成了20G的资料整理上传工作。截至本年底https://www.yjbys.com/zongjie/fanwen/1109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