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干部队伍现状及违纪违法情况
全区现有444个行政村,在职村党支部(总支)书记440人,专兼职村委会主任443人,书记主任“一肩挑”44人。20__年至20__年五年间,区纪委监察局给予村干部党政纪处分人数分别为:7人、38人、27人、64人、104人,占当年处分总人数的14.3%、35.2%、23.5%、50%、46.6%;检察机关五年来查处全区村干部涉刑人数分别为:6人、8人、10人、9人、6人。以上数据和案例显示,当地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受到查处的人数呈逐年上升态势。
二、村干部违纪违法表现形式及危害
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村干部违纪违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一些村干部在审批设施农业建设用地、处理矛盾纠纷、下达计划生育指标、实施工程项目承包等工作中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甚至贪污、受贿、侵占挪用公款,获取不正当利益。有的村干部套取、截留、挪用惠农资金,私分征地款,有的为村民出个证明盖个公章都要收取好处费。如张义镇某村村委会主任张某违规为其不符合条件的姐夫一家4口人办理低保等;高坝镇某村委会主任张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给其母吴某某申办了五保,没有进行公示,导致吴某某从20__年开始享受五保供养金。
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需要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乡镇组工干部队伍就是推进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对保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关系极大。近期,我们深入乡镇党委,采取召开座谈讨论、调查问卷等形式,就此问题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研,结合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的发展需要,我县乡镇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普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乡镇组工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调查发现,我县15名乡镇组工干部中,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有4人,占总数的27%;36岁至40岁的6人,占总数的40%;40岁以上的5人,占总数的34%。学历结构上第一学历为高中的1人,占总数的7%;中专的10人,占总数的67%;大专的仅4人,占总数的27%。组工干部年龄和学历的局限性,影响了乡镇组织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一些乡镇组工干部能力素质明显滞后。在调研中,有97%的乡镇干部认为优秀的组工干部应当具备三项基本能力,即组织协调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但是调查发现,全部具备以上能力者不到30%。组工干部能力素质明显滞后:一是思想观念更新慢。少数组工干部仍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维和观点来看问题,思维封闭,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二是所需知识更新慢。不少组工干部知识结构陈旧,知识更新缓慢,知识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出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素质“倒挂”现象。三是新技术掌握运用慢。一些组工干部对新技术不愿学、不想学,因而不能将新技术运用到工作中去,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效果不佳。据调查,乡镇组工干部中不能操作电脑的占到60%。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强化村级班子建设,是加快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近日,我们对**县**镇农村基层两委班子建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既从中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基本情况及主要经验
**镇共有**个村,**个自然村,总人口*万,**个农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年支、村两委换届之前,共有两委干部*人,其中交叉任职**人,支书主任一人兼的**人。*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财税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近年来,**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xx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总要求,坚持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项制度”为突破,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新办法,取得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抓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发展能力
镇党委结合新的形势要求和全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每年年初都及时对全镇党建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同时党委与各基层支部签定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并按分工包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了党政领导党建联系点,增强了镇村主要领导抓党建的职责意识,形成了“党委书记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领导分头抓”的党建工作领导新格局。结合市委出台的《关于巩固农村学教成果,规范和落实五项制度的意见》,以落实“两推一选”为重点,在换届选举中推行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制,在整章建制中重点落实“两议”、“两审”制度,在教育管理上严格实行“两集中”。尤其是该镇制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加强和规范农村民主理财工作的意见》,突出深化了“两议”和“两审”制度,严格规范了农村两委干部的行为规范,推进了农村政治民主进程,有力地夯实了农村基层党建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
按照省纪委《关于开展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xx县纪委成立了专题调研小组,采取深入实际调查、统计分析数据、座谈讨论等方式,对当前全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剖析,并进一步理清了下步工作思路。
一、xx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xx县隶属于xx市,全县总人口24万,其中农业人口10.7万,属于农业县份。全县共有党员7653人,其中农村党员4104人。下辖8个乡(镇)82个行政村,土地面积5678平方公里。XX年县域生产总值25.1亿元,财政收入1.1亿元,为省级贫困县。全县共设有30个党委,其中农村乡(镇)党委8个。全县共设有纪检监察机关25个,其中,县级纪检监察机关1个,县纪委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4个,基层党委纪委15个,党组监察室2个,直属总支纪检组3个。全县共有专职纪检监察干部59人,其中县纪委23人,派驻机构16人,基层纪委、监察室、纪检组20人。
1、县纪委监察局机关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情况。xx县纪委、监察局内设机构九室一办。有办公室、调研室(含法规)、宣教室、党风室、信访室、审理室、执法监察室、检查监察一室(含案管)、检查监察二室、纠风办(含改善)。县纪委、监察局机关额定编制28人,其中公务员编制26人,事业和工勤人员编制2人。现有工作人员23人,其中,公务员身份21人,干部身份2人。县纪委机关共有离退休老干部11人,其中离休4人,退休7人。县纪委常委会有领导指数7人,现实配6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2人,副科级3人。县纪委各室除宣教室由正科级检查员兼任外,其他都是副科级配备。
党的xx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矗要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都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认真贯彻这一要求,必须在把握和分析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来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现状分析
我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
目前,根据党中央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础。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
(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XX年,我州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开展了“村改委”的工作。今年上半年,又将进行村级换届工作。村级体制改革,给农村村级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就双柏县村级体制改革后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作了一些调查,对今后怎样加强这支队伍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全县村级干部队伍现状
现在,全县有85个村级组织(其中村委会83个,社区2个),选配村干部(三职)255人。在这支队伍中,党员181人,占71%,党外人士74人,占29%;少数民族118人,占46.3%;妇女26人,占10.2%;大专文化5人,占2%;中专(高中)文化60人,占23.5%;初中文化151人,占59.2%;小学文化39人,占15.3%。平均年龄36岁,最大的52岁,最小的21岁。从总体上看,与村改委以前相比,年龄下降,文化上升,少数民族和妇女比例提高,结构渐趋合理,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村委会是群众性的基层自治组织,可以这样说是新生事物,运行三年来,有成绩有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干部的思维观念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一是村民“自治”意识不强。通过村级体制改革,村民委员会已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村干部普遍都没有树立“自治”意识,没有很好履行“自治”职能,依然按照计划经济的基层行政体制运作,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不敢管不去管,或者带管不管,存在村干部依赖思想突出,乡镇包揽干预过多的现象。二是法治观念淡保随着依法治国方略实施,村民自治、治村需要由人到法的转变,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现存在的问题是:有的村委会组织选择村民小组领导班子,限制有选择权的村民参加选举;有的开展公益事业活动,不找群众商量解决;有的村务不公正,财务管理混乱;有的以权谋私,严重违法违纪等。群众意见大,影响很坏。三是工作方法简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拿不出新办法,找不到新门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不成规模,上不了档次;农产品销售市场领域中出现的问题,只会用行政手段去干预,不会用经济手段去解决。遇到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难题,工作打不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