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会提及一句话,请问您贵姓?一般人这个时候会客气地回答“免贵姓……”,我们把这视为谦卑,但是仔细想想,姓氏不分贵贱,为什么要说免贵呢?
要说姓氏的贵贱,还是要从我国古代说起,现在很少有人区分姓和氏,不过在古代商周时期,礼而为上,讲究尊卑贵贱。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礼法的先河,所以达官贵人和老百姓还是有区别的,哪怕是姓氏。
今天,回答别人问贵姓,说免贵姓某,只是表示客气,一种礼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除了国姓,唐宋以后还有两种姓不能说免贵,那就是“张”姓和“孔”姓。
先说第一个天姓:张。为什么是张呢?据说是因为玉皇大帝姓张。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玉皇大天尊”、“老天爷”,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天地主宰。
关于玉皇大帝未成仙时的俗家名字,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叫张坚,有的说叫张百忍、张友人。但不管叫什么,都是姓张。
所以,姓张的人在别人问你贵姓时,不能说免贵,因为张是天姓,说天不尊贵就等于对天地不敬,而古人很迷信,害怕受到上天的惩罚。
不过,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玉帝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天地的主宰的。他的主宰地位,是在宋真宗时期开始的。
由宋真宗为道教高上皇帝加尊号,尊其为特殊的天神,是天道众神之领袖。所以,宋朝以前可以说免贵。
第二个便是圣姓,即孔姓。这个姓的出处一目了然,和孔老夫子有关系。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山东曲阜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衍圣公在明清时期为正一品官阶,列为文臣之首,享有较大的特权,其居住的衍圣公府(即如今的孔府),是全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最大府邸。曲阜孔氏家族受历代帝王追封赐礼,谱系井然,世受封爵。
从汉代开始,统治者都把尊孔看成统治思想的手段,所以,孔姓在历史上是十分尊贵的姓氏。
孔子是最讲究礼数的,古代也十分讲究礼数,你如果说免贵,那就是对孔圣人的不敬,相当于侮辱了所有古代人民的至上先师,在古代社会是十分失礼的表现。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国姓,即所在朝代皇帝的姓氏。
在封建社会,某个姓氏一旦成为皇帝的姓氏,立即身价百倍,被尊为国姓。
能和皇帝同姓是一种荣誉,整个家族都能沾光!
当年,刘备无权无势无兵,最终能建立楚汉政权,姓刘才是金字招牌。
再如,《百家姓》里为何赵姓名列榜首?那是因为该书出现在宋朝,而宋朝的皇帝姓赵。
所以,和皇帝一个姓是很尊贵的,如果有人问你,千万不能说免贵。敢说皇帝的姓不尊贵,在古代是容易招来杀身之祸的。
值得一提的是,国姓作为特殊的政治奖品,常被官家用来赐赠与异姓功臣、异族头领。
虽然说更改祖传姓氏,常常被讥讽为“数典忘祖”,但有幸被赐国姓,却是求之不得的政治荣誉。
恩赐国姓,那是“高层”看得起你,政治上信任你,才让你和他成为“一家子”。
那么,皇帝为何要实施国姓“扩军”呢?马上打天下,凭三尺剑武力夺大位,自然是抱团结伙人多势众力量大;坐稳宝座,也需众多同姓心腹作为股肱屏藩中央。家天下重血缘,重血缘则亲同姓,包括新纳入圈子的荣誉同姓。
其实,同姓未必就同心,权力赌场,父子兄弟尚且反目成仇,何况“荣誉同姓”呢!
不过,赐国姓毕竟可用以笼络人心,于是作为传统的换姓节目就一直保留,历代不绝。
综合以上,这几个姓,如果回答“免贵”,很可能闯祸,因为冒犯了神明、圣人和皇帝。
当然,封建社会早已经是过去时,“国姓”自然不复存在,张姓代表的玉皇大帝,也只是文人笔下而已,和现在的张姓并无实质上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