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12篇

1、让学生经历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

2、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评价,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家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难点

在交流合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表示多少个“十”,因此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触摸旧知,引入新课。

1、老师要买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提问:怎样列式?

2、老师要买10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怎样列式?

提问: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我们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如果老师要买1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生列式并说意义。

提问:这是一道什么样的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块来解决的新问题。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1、探究14×12的笔算。

(1)、回忆2×14的计算过程,并说出意义

(2)、小组探究10套书在竖式中怎样表示

(3)、汇报展示。

2、错例辨析,突出重点。

师把在巡查过程中错的竖式板书到黑板上。

着重讲解竖式,学习笔算的算理。

当生指出错误的竖式出错点后,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同学复述乘的顺序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对位知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分别去乘14,8写了对着个位,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分别去乘14,10乘4得4个十,所以应把4写了对着十位,10乘1个十得1个百,所以1写在百位上。第二次乘其实是算10个14是140,140末尾的“0”在和8相加时写不写都不会影响个位上相加的结果,所以这里的“0”可不写。

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3、同学们自由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寻找位置(把相乘的结果放在正确的位置里)

2、火眼金睛

3、列竖式计算

23×1333×3143×1211×2212×4432×13

四、总结学法。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第5、6题)

六、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例1,练习二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笔算乘法的法则,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关键:乘数与被乘数的积的个位要与乘数对齐。

一、复习。

(1)口算。142163234

31304402143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142、3l30、2143。的口算过程,说出要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

(2)每盒彩色笔24支,3盒共多少支?

指名读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并提问:

①求3盒彩色笔共有多少支,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②243表示什么意思?

③用竖式计算,该怎样算?

二、新授。

教学例1。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提问:

①该怎样列算式?

②2413表示什么意思?

③从图中看出13盒可分成几部分?(两部分,3盒和10盒)

④怎样求出这两部分彩色笔的支数?

启发学生说出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10盒的支数,最后求13盒的总支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1)3盒的支数;(2)10盒的支数;(3)13盒的支数。然后分步用竖式进行计算。

对于(1)教师问:怎样写竖式?怎样计算?并在3盒的支数的下面写出。在讲乘的顺序时,在竖式中标明乘的箭头,并算出来。

对于(2)教师问:怎样写竖式?让学生试着回答,再在10盒的支数的下面写出。接着问:积是多少?在学生说是240后,把240先写在旁边。然后问:240在竖式里该怎样写呢?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同,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算出积是240的。联系以前学的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位数,教师在竖式中标明乘的箭头。然后问:乘数十位上的1乘被乘数个位上的4得4表示什么?(表示40)所以4要对着十位写。乘数十位上1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2表示什么?(表示200)所以2要写在百位上。从而说明240在竖式中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对于(3)教师问:该怎样算?竖式怎样写?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然后教师把竖式写在13盒的支数下面。

教师提问:能不能把这三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怎样写呢?

接着问:24乘以13用竖式怎么表示?

板书:

教师提问:第一步算的是什么?是怎样算的?

指名让学生说243的竖式计算过程(强调要用3去乘24的每一位,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表示3个24是72。),并在72旁边注明是243的积。

教师提问: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是怎样算的?

可让几个同学说一说怎样乘,怎样写。强调要用1去乘24的每一位。并在旁边注明是2410的积。

教师提问: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是怎样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颜色粉笔写出最后的积312。

然后指着完整的乘法竖式提问:用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个位上的4得4,这个4代表多少?应写在什么位上?

说明240中的0可以省略不写。(擦去0)

提问:24实际表示什么?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和区别。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化较简便。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7页做一做中的题目。教师行间巡视,可提醒学生注意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应写在哪里。

2、练习二第1题,让学生先说计算的步骤,再计算。

3、练习二第3题,集体订正时可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

四、课外作业。

练习二第2、4、5题。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1.教材呈现一幅去书店买书的情境图,并引出1套12本,每本24元的信息,让学生解决一共要付多少钱?的问题。并得出乘法算式:2412,把乘法计算的教学置入具体情境之中。

2.图下面,呈现给两个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教材借助小刚的口算法和小红这样算的竖式,突出笔算乘法的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过程。并由小精灵明明询问:你喜欢哪种方法?或许受前面口算的影响,有些学生喜欢用小刚的想法,但却会出现计算率不高的现象。所以很多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后就会自觉选择小红的计算法。这儿不是第一次出现乘法竖式,但却是第一次出现两个部分积的形式。所以,在右边给出了笔算的完整过程,并对每一步计算中各个数(部分积)的含义进行了说明,使学生看到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同时用虚写0的形式提醒学生个位0不写,引导学生在了解了笔算乘法的步骤以后,采用这种简明的形式。

24

12

48

240

288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以及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并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建议和思考:

1.在充分准备中让学生探索新知。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竖式的写法,实际上是把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和加法三个竖式合起来的一种简便写法。教学时,要注意安排两项复习内容:第一,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第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通过复习,再现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过程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规律,为学生探索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顺序及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准备条件。有效的复习,将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在情景交融中学习计算方法。

计算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把计算教学融入现实情境之中,是今天所提倡的算用结合。本节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妈妈(阿姨)买书的情景......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素材,结合开学初很多家长为孩子买书或老师为学生购书的实际情况,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一共要付多少钱,不用老师说,学生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列出2412,接着探讨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

(1)24+24+......+24=288(12个24相加);

(2)12+12+......+12=288(24个12相加);

(3)2443=288;

(4)2426=288;

(5)3128=288;

(6)4612=288;

(7)2410+242=288;

(8)20xx+412=288;

(9)3012-612=288;

......

也有可能学生竖式计算:

3.在优化组合中寻取最佳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得的计算方法进行分类和归纳。从而得出:第一类是连加;第二类是连乘;第三类是拆数;第四类是竖式。然后对四类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第一类太麻烦,第二类连乘法但是有时候却不能成型,第三类拆数能凑成整十数较好,但是如:4123就很难凑成整十数,只有第四类用竖式最能解决问题,也最不受局限。然后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学习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而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最终选择第四类的第(5)个竖式。

4.在顺藤摸瓜中注重算理渗透

5.在合作学习中提升评价内涵

《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算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特别应注重让学生在尝试、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本节笔算乘法教学,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算的问题,让学生亲历学习计算方法的过程。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并相互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培养合作意识。接着,让学生结合竖式讨论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道理。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解决笔算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运算规则。这样的学习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1、使学生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在把所得的积相加。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一、新授:

1、出示:主题图(实物投影仪)

他们都在干什么?

(他们都在画画)

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老师给他们准备了三盒彩笔,一盒彩笔是12枝,三盒一共有多少枝?

你会算吗?

怎样列算式?

123=

等于几?试着算一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算。

12+12+12=36(枝)

123=36(枝)

2、学生汇报: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板书:学生的算法。

123=36,你是怎样算得?

1、103=30(枝)

23=6(枝)

30+6=36(枝)

2、

3

36

学生说过程。

3、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笔算乘法。

5、

先算3乘2的6,在个位上写6,再算3乘1的3在十位上写3。

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指名说计算过程。

6、在乘法算式中,12和3都叫做因数,36叫做积。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

你是怎样算得?

2、练习十六/2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练习十六/1、3、4

独立做。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实物直观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中心。

教具学具

师生各准备小棒8捆(每捆10根)又7根。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53+7=29+7=98+3=47+5=

2。笔算(指名板演):

242=124=3123=

二、新授

1.理解情景图。

(1)提出问题。出示情景图:图中呈现的是渔民在海水养殖场的劳作场面。有种植海带的、有放养螃蟹的、有运送虾饲料的、有放养扇贝的。使让学生认识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财富海水养殖繁忙的景象使学生认识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财富。

(2)请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课件回答)

海带:3条绳子,每条绳子夹29根海带苗;螃蟹:一笼养8只共112笼;虾饲料:4袋,每袋41千克;扇贝:5个笼子,每笼装125只。

(3)从学生获得的信息中,选择并提出问题。

例如:渔民养海带每条绳上夹29根海带秒,已经夹好了3条绳子。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

渔民用蟹笼养螃蟹一笼养8只螃蟹共112笼。一共养螃蟹多少只?

渔民叔叔养虾投放虾饲料一次投放4袋,每袋41千克,一次投放多少千克?

渔民叔叔用5个笼子养扇贝,每笼装125只扇贝5只笼子能装多少只扇贝?

2.探讨口算方法。学习第一个红点知识。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93

(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书:29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估算293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②师生共同活动,演示操作,第一行摆2捆,另摆9根,表示29。接着摆同样两行小棒每行都是29根。要求3个29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3个9根是多少,再算出3个20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先算3个9根是27根,把其中的20根捆成两捆放在3行小棒的下面,另外7根放进这捆小棱的右边:再算3个2捆是6捆,一共是8捆又7根,那么293=87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③竖式计算。问:怎样计算呢?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

29

27----------93

6-----------203(6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87

然后指出,为了书写简便,以上竖式可简写为:

23

(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

2

引导学生比较:复习题中板演的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使学生明白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积满三十呢?------

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③练习。

完成课本第17页的自主练习1的前三道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

3.教学绿点知识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出示渔民叔叔用5个笼子养扇贝,每笼装125只扇贝3只笼子能装多少只扇贝?

(1)列出算式。1253

(2)估算出大约的积是多少?

(3)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

(4)老师将被乘数百位上的1遮住,题目变成了25,请学生口头说出竖式的计算过程。然后把被乘数百

位的1露出来,应该怎样往下计算?计算中强调指出:3乘5得15,在积的个位上写5,向十位进1,但3还要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百位上的1。所以个位进到十位的1并不能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而应暂记在横线上。最后让学生翻开课本第17页,将例题未做的部分做完,并把得数填写在横式等号后面。

(5)练习。

完成课本第17页的自主练习1后两道的题目和2题。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

三、巩固:

完成课本第18页3、4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重点指导第4小题向进位问题。

四、作业:基训p13(1)-p14(4)

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

渔民养海带每条绳上夹29根海带秒,已经夹好了3条绳子。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

293=87(根)

2929

323

27-----------9387

6-----------203

渔民叔叔用3个笼子养扇贝,每笼装125只扇贝,一共能装多少只扇贝?

1253=375(只)1253360(只)

125

13

375-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笔算的算理,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的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笔算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点子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2×20=11×30=14×10=

11×4=12×3=14×2=

2、抽查学生笔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书店买书呢?林老师这个周末也去书店买了一批书,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你能帮林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要用乘法?(板书:14×12=)

(3)师:同学们,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林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4)引导学生利用复习题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5)小组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6)汇报:抽查小组成员上台板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7)过渡:孩子们真聪明,利用前面我们学过的知识,成功的找到

14×12的计算结果,非常棒,继续加油哦。我们已经知道14×12=

168,怎样把它写成像14×2那样,列竖式计算呢?那么请继续跟林

老师一起学习。

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结合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第一步:先算2套书的本数,就是求2个14。先算(2×4=8)那么8代表的是什么呢?应该写在哪一位?(抽查学生上台写)再算2个10,写在哪一位?求出2套书是28本。

第二步:再算10套书,就是求10个14,我们先怎么乘?按照前面乘的方法,我们是先用十位上的1与个位的4相乘,得到4个十(课件演示10×4=40),40该怎么写?(请一位同学上台写)还有哪一位没算?再算十位上的1与十位的1相乘,得到1个百(课件演示10×10=100)该怎么写?算出10套书是140本。

第三步:最后要算12套书,该怎么做?(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8+140=168)(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讨论: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写不写?

(因为4在十位就代表40,不影响计算的结果,可以省略不写)

4、回顾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5、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9页例2及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题)。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78×11=33×21=24×12=14×12=(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上面这几道计算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新课讲授

1。导入: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2。例2: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式:48×37=

3.各组讨论:怎样计算48×37。

师: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组织交流。

师: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1)48≈5037≈40

50×40=20xx

大约20xx盒。

(2)40×37=1450

8×37=296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30=144048×7=336

336+1440=1776

(4)48×37=1776(盒)

5。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师:先用个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6。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3×34=782

54×29=1566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课堂小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51页练习十一第6—7—8—9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例2:48×37=1776(盒)

65页例2、做一做,练习十六1、2题。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2、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10-14题,以及思考题。

1、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一位数与二、三位数相乘的乘法口算和笔算已学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40260430075006320xx60

142233124115

1402230312041105

口算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笔算

练习三第10题第一行。指名三人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老师小结笔算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三第11题左边三题。

指名3人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

2、练习三第13题:夺红旗比赛。

同桌两人开展夺红旗比赛,最后做得又快又对的为胜利,并评选优胜小组。

3、练习三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在订正时主要让学生说说加、减法的数量关系式。

4、出示图书馆情景图。

小明到学校图书馆了解学校图书情况,下面是图书管理员告诉小明的一些情况,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吗?

(1)科技书的本数是连环画的4倍。

(2)童话书的本数是连环画的2倍。

(3)儿童画报的本数是连环画的3倍。

(4)故事书比连环画多30本。

(5)小人书再买4本就和连环画同样多。

连环画

科技书

童话书

儿童画报

故事书

小人书

三、讲解思考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剪5次将一根铁丝剪成了几段?(同时老师可以做一下示范)

3、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的什么内容?在练习中你进一步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练习三第10题的后两组和第14题。

1.使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了解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运用概念和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独立、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温故设疑:

1.演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例8),提问:①求这3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苹果?该怎样计算?(学生可能用加法,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乘法计算;也可能有些学生能够直接用乘法计算,这时教师即可顺着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提问.)

2.继续出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例8),提问:这时3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苹果?

二、自主探索:

1.学生说出算式或.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并说说为什么等于0(表示3个0相加,结果还是0).

3.想一想:等于多少?为什么?(表示5个0相加,结果还是0)、、、呢?

4.小结:0乘以任何数结果怎样?(0乘以几表示几个0相加,结果得0.)

5.根据刚才得出的,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6.学生独立填写、、.

7.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结果怎样?(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8.口算

教师提示: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符号,符号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

三、运用法则计算:

1.板书例题:

2.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请一名做题正确的学生板演,全体同学订正结果.

3.提问:在这道题的计算中运用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计算法则.)

4.学生独立完成,师问:说说这道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道题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相同点:都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不同点:上一题第二个因数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不需要进位,本题需要进位.计算本题时应注意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与6相乘得0后还要加上进上来的3,因此积的十位上是3,而不是0.)

四、巩固发展.

1.口算:(出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口算))

2.笔算练习:(出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笔算练习))

3.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出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练习))

4.完成教材第十八页做一做第2题,将得数填在书上.

5.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

6.发展:、.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上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习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知道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而且,我们还能运用这一规律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2060208040400701230

12404420230270311400

3、笔算练习(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

2331333143121125

2334541339271728

(1)学生笔算。

(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

(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

(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6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8题。

第8题:在解决这道题时,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上?为什么每套12张用不上?这样的题目给了你什么启示?

三、综合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5、6、7题。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1、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情境与有关旧知识解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过程与方法: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在献爱心捐款活动中,全校师生一共捐款1806元。三(3)班同学表现尤为突出,共捐人民币156元。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我们大部分同学捐的都是自己的零用钱。

学校打算用这笔爱心基金给贫困同学买一些文具用品。出示:一套文具28元

问题(1)买2套文具要多少元?

指名回答:282=56。

师:这道乘法学过吗?生:两位数乘一位数。

(2)师:如果买10套这样的文具,要多少元呢?

生:2810=280。

师:这道乘法学过吗?生:两位数乘整十数。

(3)师:如果买12套这样的文具,要多少元呢?

列式:2812

师:这道乘法学过吗?跟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什么算式?

生齐: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这是一个新问题。板书课题。你想怎样解决?(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探索算法

1、28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生1:比280多。2810=280。所以2812肯定比280多(大)

生2:300左右。28接近30,12接近10。3010所以是300。

2、2812到底是多少呢?你会算吗?自己在草稿本上试试看,师巡视指导。

3、交流。师:谁是用以前的方法解决的?

预设生1:12分成10和2,2810=280,

282=56,

280+56=336

师板书:(282=56(元))这是几套文具的钱?(2)

(2810=280(元))这是几套文具的钱?(10)

(280+56=336(元))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预设(2)生2:12拆成26,2826=336。或2834=336

师:将一个两位数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变成我们以前的知识,两位数乘一位数。真了不起。

(3)生3:笔算。

师: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肯定也可以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竖式。(投影)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先算282,再算2810,再把两个积相加。

28

―――――

56

280

336

4、你喜欢怎样的算法?学生讨论,沟通竖式和第一种算法。

你最想学习哪一种方法?(认识到竖式计算是最通用的方法)

5、重点学习竖式计算

首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末位对齐;

计算步骤:(1)先算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

28(个位上的2乘28,求的是什么)

56282=56表示2套文具的价钱

(2)接着算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

28(十位上的1乘28,求的是什么)

1

2802810=280表示10套文具的价钱

说明:这里的0可以不写,十位上128,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师:求的12套文具的钱,再怎样算?

生:把2套文具的钱和10套文具的钱加起来。

生答师板书:写好横式得数,答语,与估计得数比较。

(4)回顾:刚才我们列竖式计算2812,第一步算什么?注意什么?第二步呢?注意什么?然后呢?会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了吗?

板书:一乘、二乘、再加

6、验算方法:学生交换乘数的位置,自己列竖式计算一遍。

一生板演,师巡视。讲评,说说计算步骤。

三、练习巩固。

1、先说说计算的顺序,再列竖式计算

12135262

44721441

练习后讲评。

第1小题:你是怎么算的?两个48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第3小题第一步进位,第4小题十位乘时进位。

2、纠错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略)

四、总结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812刚才还是新问题,现在还是吗?(我们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学会了竖式计算的方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分哪几步算?第一步,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对齐个位;第二步,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对齐十位;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THE END
1.求和只能用加法计算1、不对。求和是数字相加,但相同数字的和可以用乘法,如4+4+4+4+4是5个4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4×5=20或者5×4=20进行计算。故不是只能用加法来求和。 2、要灵活应用计算算式得出想要的结果,求和只是为了结果,相加或相乘等算式是方法,为了结果要尝试不同方法。http://m.rilisou.com/new-3329347/
2.圆周率怎么算的算式圆周率(π)是一个数学常数,用来表示圆的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它的计算算式通常使用无穷级数或者积分公式来逼近其值。其中比较常用的有阿基米德螺旋线法、祖暅法、刘徽法等等。但这些方法涉及到复杂的数学知识和计算过程,一般需要通过计算机来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对于日常计算,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圆周率的近似值,例如π ≈ 3.https://news.yiche.com/baike/4744911.html
3.什么是算理和算法在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是理解算法的前提,算法是对算理的总结与提炼,它们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透彻理解算理和熟练掌握算法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那么什么叫做算理和算法呢?算理:即计算的原理或者道理,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列式的依据,即某一问题为什么要用https://www.unjs.com/xuexi/jiaoyuwenzhai/20111016201853_703871.html
4.什么是算理?什么是算法20210901210637.doc什么是算理什么是算法 作者: 一、什么是算理什么是算法 在计算教课中,算理与算法是两个不行或缺的重点。算理是对算法的解 释,是理解算法的前提,算法是对算理的总结与提炼,它们是互相联系,有机 一致的整体。透辟理解算理和娴熟掌握算法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 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1/0901/6204055034003243.shtm
5.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教案(精选10篇)3、教师板演竖式计算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和算法。(教师板书) (1)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时,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除? (2)“120”表示120个()分之一?除得的7为什么写在十分位上? (3)“80”表示80个()分之一?除得的5为什么写在百分位上? 4、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注意什么? https://mip.oh100.com/kaoshi/jiaoan/632168.html
6.数学教案:分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算理,熟练算法 1、计算。 2、生活应用。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概念,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遗漏和不足,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四、小结 学了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30205173203_2340501.html
7.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和 0.72×5你https://www.9136.com/jiaoyufanwen/jiaoxuesheji/79240.html
8.关于算法与算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是什么? 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算法是人为规定的操作方法;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算法为计算提供了快捷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计算的速度;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算法是算理的提炼和概括,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不可放弃任何一方面。 https://www.jianshu.com/p/e360424ff2b1
9.《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引导学生队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讨论,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单。 四、巩固提高 321 109287 180 × 12 × 14 × 63×14 四、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况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算理的认识,https://m.ruiwen.com/jiaoxuesheji/2175935.html
10.《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通用10篇)激励并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说https://www.yuwenmi.com/fanwen/shuokegao/2220230.html
11.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精选17篇)3、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算理,掌握算法。 1、我们学过哪些数的加减法运算? 生:整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老师可以补充并https://www.hrrsj.com/jiaoxuesheji/qitasheji/826989.html
12.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评课稿一等奖.docx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https://m.renrendoc.com/paper/256852167.html
13.小学数学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2篇)二,算理和算法清晰明了 吴正宪老师在教授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一节中,97÷4等于多少?96÷4等于24,剩下的1元怎么分?学生小组合作汇报:1元等于10角,10角÷4等于2角余2角;2角等于20分,20分÷4等于5分。合起来是2角5分。每个人交24元2角5分。生2:剩下的1元等于100分,100÷4等于25分,也就是2角5分。https://www.jy135.com/xindetihui/703172.html
14.立足课堂夯实教研促新教师专业成长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程序、方法和书写规范,感受计算方法的依据及其蕴含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明确基本算理 http://yhlxx.jnjy.net.cn/NewShow-565.aspx
15.《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https://www.guochengzhi.com/Item/38797.aspx
16.算法和算理的区别算理和算法的关系|算理与算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021-06-20 学校领导与教师谈心谈话记录内容(合集三篇)2023-02-01 高校教师师德总结精选五篇2023-02-01 高校教师师德总结(合集三篇)2023-02-01 中小学教师培训年度总结【汇编三篇】2023-02-01 教师嘉奖奖励主要事迹精选五篇2023-02-01 高考百日誓师教师发言【6http://www.sudunlaoyingcha.com/k/suanfahesuanlidequb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