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算理领悟算法——《猴子的烦恼》说课稿东阳市千祥镇中心小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理解算理,领悟算法。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猴子的烦恼》一课学习的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中有0)的除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的除法计算。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后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教材创设平均分桃子的情境,首先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每只猴子都分不到桃子,即:0÷3=0。进一步举例,归纳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接着提出问题,让学生亲历0÷3=0在除法竖式中的应用,从而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

学生在前面几节课已经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的除法计算,对除法的计算有了一定的基础。另外,三年级的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借助情境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透彻而又轻松地理解竖式计算的过程及算理。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难点是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使计算课能更加生动有趣,在教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分析综合法,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法的选择上,我采用的是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以及观察比较法。

三、说教学过程

本着让学生“乐于探究、学有所得”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在课的开始,课件出示三只猴子和一棵桃树,并创设情境:3只猴子遇到了一个大烦恼,同学们愿意帮它们解决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猴子的烦恼”。(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这个环节的教学,我将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我会通过动画演示,6个桃子,变为3个,再变为0个,并提出问题: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桃子?

如果树上的桃子变成了0个,3只猴子能分到桃子吗?用算式怎样表示呢?学生会说:一个桃子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把0平均分成三份,每份都是0,用算式表示为0÷3=0。此时,动画演示:4只猴子,5只猴子,10只,100只,猴子越来越多,它们又平均分到了几个桃子呢?所以,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原来: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板书)

第二步: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

3只猴子来到了一各大果园,它们摘了306个桃子,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

该怎样列式?306÷3=

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借助桃子卡片或者方格图,分一分,并记录下分的过程。

在交流反馈时,重点分析下面两种记录方法:

一:横式300÷3=100,6÷3=2,100+2=102。

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先分什么?再分什么?

二:竖式

竖式中的1、0、2是怎么得到的?1为什么写在百位上?2为什么写在个位上?0是怎么来的呢?在图中分别表示什么?它相当于横式中的哪一步?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借助学具,帮助学生将竖式和口算建立联系,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306÷3,先分3个100,3个100平均分成3分,每份100,在百位上商1;再分0个1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所以在十位上商0;最后分6个1,6个1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2个1,在个位上商2。

在平时的计算中,0÷3=0这一步可以直接在十位上写0,显得更简洁。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算理,在学生了解了正确的计算方法后,特意安排出示了一例学生常见的错例进行纠错。在析错纠错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估算的方法进行判断,也可以采用验算的方法进行验证。

第三步:知识迁移,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

三只幸运的猴子找到了420个桃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几个?

在作业纸上写一写,算一算。

大多数同学的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算一算。

首先用百位上的4除以3,在百位上写1;然后把余下的1和十位上落下的2组成12,再除以3,在十位上写4.到这里,除完了吗?如果不继续往下除,得数会变成多少?正确吗?看来,个位上的0也必须除以3,在个位上写0。

看了这个竖式,你能把它变得更简洁吗?

是的,个位上0除以3得0,我们可以直接在个位上写0.

(三)综合应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础练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选择其中的一题,和同桌说说自己的算法。(ppt出示)

在这里,我特意安排了:120÷8,在学生交流反馈时,引导学生明白: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0.

2、综合练习:这些竖式计算对吗?说说你的理由。(ppt出示)

3、拓展练习:猴子们找到了这么多的桃子,可高兴了!它们决定在森林里召开一次欢庆会。它们买了120盏彩灯,准备按“2红,3黄、4绿”的顺序排列起来,你知道最后一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吗?(ppt出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把猴子分桃子的情境贯穿整节课,又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把新知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拓展提升。

在课的最后,我会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归纳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把正确的竖式和重点的知识进行了展示,力求简洁,明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评委的聆听!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THE END
1.求和只能用加法计算1、不对。求和是数字相加,但相同数字的和可以用乘法,如4+4+4+4+4是5个4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4×5=20或者5×4=20进行计算。故不是只能用加法来求和。 2、要灵活应用计算算式得出想要的结果,求和只是为了结果,相加或相乘等算式是方法,为了结果要尝试不同方法。http://m.rilisou.com/new-3329347/
2.圆周率怎么算的算式圆周率(π)是一个数学常数,用来表示圆的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它的计算算式通常使用无穷级数或者积分公式来逼近其值。其中比较常用的有阿基米德螺旋线法、祖暅法、刘徽法等等。但这些方法涉及到复杂的数学知识和计算过程,一般需要通过计算机来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对于日常计算,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圆周率的近似值,例如π ≈ 3.https://news.yiche.com/baike/4744911.html
3.什么是算理和算法在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是理解算法的前提,算法是对算理的总结与提炼,它们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透彻理解算理和熟练掌握算法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那么什么叫做算理和算法呢?算理:即计算的原理或者道理,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列式的依据,即某一问题为什么要用https://www.unjs.com/xuexi/jiaoyuwenzhai/20111016201853_703871.html
4.什么是算理?什么是算法20210901210637.doc什么是算理什么是算法 作者: 一、什么是算理什么是算法 在计算教课中,算理与算法是两个不行或缺的重点。算理是对算法的解 释,是理解算法的前提,算法是对算理的总结与提炼,它们是互相联系,有机 一致的整体。透辟理解算理和娴熟掌握算法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 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1/0901/6204055034003243.shtm
5.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教案(精选10篇)3、教师板演竖式计算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和算法。(教师板书) (1)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时,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除? (2)“120”表示120个()分之一?除得的7为什么写在十分位上? (3)“80”表示80个()分之一?除得的5为什么写在百分位上? 4、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注意什么? https://mip.oh100.com/kaoshi/jiaoan/632168.html
6.数学教案:分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算理,熟练算法 1、计算。 2、生活应用。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概念,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遗漏和不足,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四、小结 学了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30205173203_2340501.html
7.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和 0.72×5你https://www.9136.com/jiaoyufanwen/jiaoxuesheji/79240.html
8.关于算法与算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是什么? 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算法是人为规定的操作方法;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算法为计算提供了快捷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计算的速度;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算法是算理的提炼和概括,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不可放弃任何一方面。 https://www.jianshu.com/p/e360424ff2b1
9.《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引导学生队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讨论,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单。 四、巩固提高 321 109287 180 × 12 × 14 × 63×14 四、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况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算理的认识,https://m.ruiwen.com/jiaoxuesheji/2175935.html
10.《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通用10篇)激励并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说https://www.yuwenmi.com/fanwen/shuokegao/2220230.html
11.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精选17篇)3、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算理,掌握算法。 1、我们学过哪些数的加减法运算? 生:整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老师可以补充并https://www.hrrsj.com/jiaoxuesheji/qitasheji/826989.html
12.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评课稿一等奖.docx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https://m.renrendoc.com/paper/256852167.html
13.小学数学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2篇)二,算理和算法清晰明了 吴正宪老师在教授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一节中,97÷4等于多少?96÷4等于24,剩下的1元怎么分?学生小组合作汇报:1元等于10角,10角÷4等于2角余2角;2角等于20分,20分÷4等于5分。合起来是2角5分。每个人交24元2角5分。生2:剩下的1元等于100分,100÷4等于25分,也就是2角5分。https://www.jy135.com/xindetihui/703172.html
14.立足课堂夯实教研促新教师专业成长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程序、方法和书写规范,感受计算方法的依据及其蕴含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明确基本算理 http://yhlxx.jnjy.net.cn/NewShow-565.aspx
15.《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https://www.guochengzhi.com/Item/38797.aspx
16.算法和算理的区别算理和算法的关系|算理与算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021-06-20 学校领导与教师谈心谈话记录内容(合集三篇)2023-02-01 高校教师师德总结精选五篇2023-02-01 高校教师师德总结(合集三篇)2023-02-01 中小学教师培训年度总结【汇编三篇】2023-02-01 教师嘉奖奖励主要事迹精选五篇2023-02-01 高考百日誓师教师发言【6http://www.sudunlaoyingcha.com/k/suanfahesuanlidequb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