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专业汇总十篇

我院自2005年开始就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专业开设了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计算机安全技术两门专业选修课程,考虑到教学过程中不同专业在学习信息安全类课程时的不同特点.2007年调整教学计划后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专业开设了信息安全技术选修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了网络安全技术课程。

二、教学目标

信息安全类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内容和知识体系更新快、对先修课程要求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并且对于非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学重点应该是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可能面对的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和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院信息安全类课程的教学目标被定位为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普及常用的信息安全技术,使学生具备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防卫能力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非信息安全专业的信息安全课程大部分都是该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一般都是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开设,此时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对信息安全类课程来说如何做到在一门课程中既要覆盖信息安全专业的主要知识领域,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这些苛刻的教学需求使得该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下面将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分别阐述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采用的解决办法。

1.课堂教学环节

(1)教学内容较多和学时偏少的矛盾

按照各专业的前导课程,遵循培养信息安全意识和普及常用的信息安全技术的原则。制定了如表1所示的教学内容。

其中只有信息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技术这两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根据教授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和区别。总体来说,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以培养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人才为目的,扩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知识面为导向,教学过程中不过多地纠缠于理论细节,以此来解决课程内容丰富而学时较少的矛盾。

(2)部分教学内容枯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教学意见反馈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密码学基础这一知识领域中。密码学基础是信息安全技术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信息安全技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组成,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教学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密码学知识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如何获取恰当的教学案例带动课堂教学

对于课程中信息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部分的知识点,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原理的讲解,会使得教学过程显得极为生硬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以案例为驱动,带动基本原理的讲解,是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而如何获取恰当的教学案例,是困扰教师的难点问题。

(4)学习方式被动

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堂的灌输式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信息安全课程,同样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尝试采取了学生分组的教学形式,并在课堂上组织分组讨论、演讲比赛、分组对抗等多种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尤其是分组进行的演讲比赛,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搜集整理演讲材料和赛后讨论,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2.实践教学环节

信息安全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同时也是跟实际联系非常密切的技术,因此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而如何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找到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兴趣的实验内容是非信息安全专业信息安全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难点问题。

我院信息安全类课程设置了如表2所示的实验项目。

四、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考虑到社会各界对信息安全人才需求的变化,在今后的教学计划调整中准备将所有信息安全类课程合并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信息安全概论,结合这一变化对信息安全概论的教学工作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1.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一定的译、听、说和初步的写作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一定的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2.掌握模拟和数字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实验技能与方法;

3.掌握通信、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密码、信息安全以及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4.具备在信息、信息过程和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信息安全与保密关键技术的分析、设计、研究、开发的初步能力以及安全设备与软件的应用、信息系统安全集成与管理的能力;

5.了解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国际法律、法规;了解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有初步的软、硬件的开发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信息安全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国家安全部门、银行、金融、证券、通信领域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系统、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IT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新能源;

2互联网/电子商务;

3计算机软件;

4房地产;

5贸易/进出口。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项目经理、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工作,大致如下:

1项目经理;

2网络工程师;

3网络管理员;

4销售经理;

5行政助理。

信息安全专业主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国外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情况与课程设置调研

1995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委任CMU成立信息安全学术人才中心,以提高高校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能力;至2003年9月,有50多所教育机构被认定为这种中心,包括44所高等院校和4所国防院校,如CMU,GeorgiaInstituteofTechnology,FloridaStateUniversity,PurdueUniversity,GeorgeMasonUniversity;4所学校设立信息安全专业本科专业,13所学校设立以信息安全为主的本科专业;在10所学校设立信息安全硕士专业,30所学校设立信息安全研究方向;半数以上学校开设课程与NSTISSI的CNSS4011水平相当,20所学校开展了NSTISSI的CNSS4011-4-15认证;有代表性的大学PurdueUniversity信息安全渗透到很多已有学科,UniversityofLondon已开设10门课程,FloridaStateUniversity始于2000,教学质量高,OxfordUniversity已设置了计算机安全课程体系等。

2国内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调研

信息安全属于国家优先发展、人才紧缺的行业,在我国,信息安全专业作为二级学科,开设在不同一级学科下面,各个学校信息安全专业定位和特色有所不同,课程设置差别很大。

理工类院校技术基础扎实,具备了开设信息安全专业良好的理论基础与交叉技术学科的支持。有的院校将信息安全专业定位为通信工程之上的专业,因此,课程设置中包含了“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信息论基础”、“编码理论基础”、“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和“信息网络基础”等科目,信息安全专业培养的特色方向有的倾向于密码学和通信安全等方面。

总之,信息安全专业特色方向与各高校优势学科方向和院校的科研特色有密切关系,信息安全专业与各高校优势学科相互促进,共谋发展。

3我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思路与措施

重庆邮电大学的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信息通信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服务定位是“立足信息行业,扎根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依据我校的定位,根据国家和地区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我校的信息安全专业定位为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侧重于为社会提供信息安全的应用与服务人才。结合我校的特色及优势,我校信息安全专业拟设置3个特色方向: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安全工程、应用安全服务。

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不但要符合专业规范,还必须突出信息安全专业3个特色方向,并随着社会和专业不断发展的需求而进行必要的调整,做到需求为首,与时俱进。对现开设课程做了系统调研、分析后,我们认为原课程体系需要加以调整。以信息安全类专业知识体系第二次讨论稿为基础,以专业3个特色方向为依据,将课程体系设置为3个模块。必修课适当浓缩,转移到专业方向选修课中,引导学生在专业特色方向上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3个专业特色方向(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安全工程、应用安全服务)为依据设置课程体系并明确对应课程群,有针对性地修订现有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3)重新梳理课程间的关系,课程内容涉及交叉、重复的部分,做好详略取舍。

(4)课程设置上,必修课程作为核心课程(最小集合),即是本专业的最基本要求,选修课程充分体现专业特色方向。课程设置参照了《信息安全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项目组的《信息安全类专业知识体系(讨论稿)》以及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大等的课程设置方案。我校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体系的总体结构初步设置如图1所示。

在专业知识体系中,将整个信息安全专业核心课程归类为信息科学课程、基础知识课、主干知识课和应用知识课等。如信息科学基础知识领域,主要包括离散结构、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组织与结构、网络及其计算等;信息安全基础知识领域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念、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信息安全法律基础和信息安全管理基础等。信息系统安全知识领域涉及物理安全、可靠性技术、访问控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安全、软件安全等,针对专业特色方向为系统安全工程的,课程群中就可以对一些选修知识点加以拓展介绍,例如主流操作系统安全机制分析、主流数据库的安全机制分析等;网络安全知识领域涉及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护、VPN、网络安全防护等,针对网络安全管理专业特色方向,可开设如无线网络安全等选修课程;针对应用安全服务专业特色方向可开设电子政务安全、计算机取证、信息隐藏等选修课程。

4总结

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优化,是实施本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明确信息安全专业定位、凝练专业特色,以专业类型定位和专业特色方向为依据设置课程体系。设置的专业课程群不但要符合专业规范,还必须突出信息安全专业特色方向,并随着社会对信息安全人才需求和专业技术更新作适时的调整,做到需求为首,与时俱进。信息安全专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希望国内同仁能多多交流,共同促进国内信息安全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信息安全专业特点

信息安全是一个涉及面相当广泛的领域,而且其内涵在随着信息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归纳起来,信息安全专业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多学科交叉。涉及到计算机、通信、电子、数学、生物、法律、管理等多个学科;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把掌握的理论知识熟练、灵活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专业素养高。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素养。这样才可能到一些很重要的部门承担信息安全工作;系统工程。鉴于“七分管理,三分技术”的木桶原则,绝不可忽视法律、管理、教育的作用;整体性和底层性的特点。从整体、底层硬件方面系统采取措施才能比较有效地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二、教学体系建设

1.学科设置。信息安全的内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断的延伸,从最初的仅对信息进行保密(保密性)发展到防止信息被篡改(完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赖性,从而涉及到攻、防、测、控、管、评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所以,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科设置也随着其研究重点和应用领域的不同而不同。目前,在学科设置方面,信息安全仅仅是高校自设的二级学科。大多数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将信息安全设置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者信息与通信工程的二级学科。设置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之下的,以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为重点;而设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之下的,一般是以通信和密码学作为教学的重点。也有一些高校将信息安全作为数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以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为其侧重点;有的高校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在安全工程系,以安全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信息安全专业设在了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充分利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特色专业发展信息安全专业,培养通信保密方面的专业人才。

础性的课程。这些课程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密码学、入侵检测、信息论等专业课程,而且对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上海电力学院结合自己特色明显的电力专业,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主,同时兼顾电力信息技术、电子、通信、数学、物理、电力信息网等课程。

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和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对政法系统民警的计算机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作为高素质警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要使毕业生能够适应公安、司法等工作的实际需要,更好地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维护信息网络安全,必须对传统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司法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信息技术系提出了高职计算机司法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结合社会上各种品牌职业培训的成功经验,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结构进行全新的设计,以提高应用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目标,以全面贴近基层需要、打造专业实用技术人才为特色,实现院校的课程教育体系与企业岗位业务实践的最佳结合。

1.改革高职司法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开发模式,确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基点,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

2.课程设置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企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课程能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能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3.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新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

4.大力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采取了“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针,花大力气培养专职教师队伍。

5.技能培养与公安司法主题应用相结合。创立分类指导、分层次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教学中通过上机基本训练、综合实训和综合实验、专题应用讲座等形式,完成从操作技能熟练到基础应用能力掌握,再到公安司法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的递进式能力要素培养。

6.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把企业请进学校。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各高职院校普遍认同并正在努力探索的路子。

二、司法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分为职业基础课、职业基础能力课、职业核心能力课、实训课和职业能力拓展课五个方面。

具体的来讲,基础课程从面向公安、司法基层等单位的体能要求,把普通体育改为了体能训练与测试,并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突出了对学生基本素质结构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职业能力课方面,本着够用的原则,对许多基础性课程进行了整合,将重点内容和重点学时都放在了以能力培养为本、职业技能实践为主线、实训项目为主题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职业能力课程系统的学习,学生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安全意识,能够将理论知识与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际工作相结合,能独立承担公安、司法基层部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维护与操作;掌握计算机与计算机犯罪的特点,能主动采取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能够用数据库解决公安、司法基层部门数据统计、管理等问题;掌握我国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执法能力。

在职业能力拓展课中,拓宽了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知识面,开设了《网站建设与维护》、《动画制作(Flash)》和《计算机硬件与维护》,使其就业的渠道增加,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改革措施与探索

1.课程定位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工作能力为中心的要求。我院培养的是高职高专学生,教育强调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课程定位中理论基础以“必需、实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建构。

2.课程设置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主轴。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人为本科学观的指导下这不仅仅关系到学生个人,也关系到落实人才战略问题、社会多重需求问题和国家发展问题,意义十分重大。此次的课程设置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主轴展开的。

在此基础上,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综合项目实训这一环节,让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实训内容。既能够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够锻炼其动手能力。

四、结束语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司法信息安全专业在这次课程体系改革中以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思想为指导,以课程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研究为重点,以能力导向、任务驱动为原则,以贴近公安司法实战、服务公安司法基层为导向,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改革整合与实践研究,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系统化课程体系,遵循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建立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职业化课程体系。课程目标以社会需求为依据,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为主线,课程实施过程与职业活动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组织模块化,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质量评价以学生素质提高为标准,毕业生由获得“单证书”到获得“双证书”,由简单推荐就业,到“订单式”培养。

[1]陈康,沈孟涛.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实践[J].正德学院学报,2006,(6):24-26.

[2]梁莺莺,刘楚雄.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科技广场,2007,(8):169-170.

我是***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去年**月份从学校出来后,我来到***网站开始了自已为期**个月的实习工作,在这几个月的实习工作中,我主要负责网站编辑工作,在工作中,我学到和领悟到了很多东西,实习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工作。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请教。其实我们大一学习的多为基础课,专业课程还没开课,但是这些网站上一般的工作都还能应付。在工作中,我提高了自己运用word,excel等常用软件的能力,学会了如何去采集资料和撰写写作新闻稿,提高了自己的文字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

在工作中,也必须向前辈多学习,学习与别人交流与合作。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此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例如办事效率不够高,做事有点拖拉,还有在与人交流中许多技巧都还需要学习。这次实习我的师傅很包容我,才能我慢慢改善自己,而没有急功近利。但是我明白,到真正踏入社会,别人不会那么宽宏大度,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让你付出很大的代价。领导看重的是你的实力和能力,如果老是出现差错,牵连到的人也可能很多,甚至影响到整个企业,所以必须提高自己更方面的能力,谨慎的工作,减少失误。

我还体会到一点,任何时候,身体健康都是最重要的,身体永远都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身体不好,其他一切都免谈。工作忙的时候别人不会因为你的身体原因就不给你安排工作,也不会你的身体不好工作出了差错就会原谅你。因为自己造成的后果就该自己承担,自己的身体也是自己的。必须增加个人对于工作的责任感,而不是很散漫的,不认真的工作。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一丝不苟的去工作。

作为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期间,我感到新闻业需要的是效率和真实。事件一发生,就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去了解,记录,把材料整理好撰写新闻稿。我实习的虽然只是一个内部媒体,但公司在开会的时候,作为网站的编辑,还是要在会场进行各种记录,然后效率的写好新闻稿发到网站上,要求也是很严格的。

社会上的新闻其实也是一样,所以记者这个行业是辛苦的,可以说是要随叫随到,讲求的是效率和时效。

作为一个传媒人,就要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引导世界,身兼重担,所以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新媒体的冲击越加强烈,人们好像更倾向于在网上阅读新闻,阅读书籍,所以我认为新时代的传媒人就该提高计算机技术,多学习电脑知识。实习中,我还感受到,做人和交际在工作中还是十分重要的。传媒人必定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怎样与人打交道,怎样做人都是很需要学习的。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才能得心应手,找人合作时不至于连个帮手也没有。有时候圆滑和世故也不是一件坏事,懂得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交流也是一种很强的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我更明确了将来自己的专业方向。在选择专业时,我可能会选择编辑出版专业或者广播电视新闻。因为对于就业来说,我喜欢编辑这个职业,我觉得很适合我,自己的文字能力还有待提高,不过我有这个决心和信心,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把自己的梦想实现。

我还深刻体会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只专注一个方面。计算机能力和英语能力,专业素养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因此,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应当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国际。在学校就要加入一些能让自己锻炼的组织,进行实践和磨练,要让自己变得社会性一些,要放眼世界,增加自己的见识,不能躲在自己的象牙塔里不看外面。世界无奇不有,我们需要面对的还有很多。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仍是前苏联的模式,其特点是按专业划分来培养人才。因此,专业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促进高校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强化实践教学,帮助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分5批在高等学校立项建设3000个左右的特色专业建设点[1]。

在这5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中,第1批和第5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属于第2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计划500个),主要是依据国家需要,在优先发展行业、紧缺专门人才行业和艰苦行业中的32个专业领域,选择若干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由地方和高校推荐,教育部、财政部择优遴选,每个专业点给予80万元的经费支持。第2至第4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属于第1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计划2500个),主要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选择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由各地和高校按照规划,结合实际,择优推荐,每个专业点给予20万元的经费支持。

2007年8月和10月,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启动了“第1、2批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申报工作。2007年年底,第1批420个和第2批707个专业从全国高校3.2万多个专业中脱颖而出[1-2]。这些专业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和良好的办学传统,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改革富有创新性,堪称高校专业的“特色队伍”。2008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第3批共691个专业获批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9月,第4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共批复671个。在这之前,2009年7月,教高司函[2009]117号中发出关于启动第2批“第2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工作的通知[3],此举是继2007年完成第1批420个第2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遴选工作后,继续完成计划内的80个第2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遴选工作。

1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特色专业简介

2001年,南京邮电大学申报信息安全专业并获得批准,是江苏省第1批设置该专业的两所高校之一。我校自2002年起正式招生,每届招收学生100人左右[4]。信息通信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在建设初期,确定网络及通信安全为本校信息安全专业的主要建设方向。至此,学校已拥有信息安全专业硕士和博士点,形成了信息安全专业本、硕、博的全面培养体系。

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的第1、2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中,信息安全特色专业建设点总共有16个,其中第1批有15个高校,第2批有1个高校。第1批信息安全特色专业的15个高校包括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方向)、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信息安全方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2批仅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一所学校获批特色专业建设点[5]。

事实上,我校信息安全的专业建设需要经历以下3个阶段:起步、成长、跨越。在起步阶段,首先需要建立专业,对教学计划、课程、教材的选择进行筹备,并通过国家新设专业的评审工作。在成长阶段,需要继续完善专业的建设方向,明确建设特色,突出人才培养的效果,成为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点。我们已经完成了前面两个阶段性的发展,目前进入了最关键的第3阶段的建设与发展。这1阶段中,我们应加强教学、科研、产业的互长互动作用,争取创立品牌专业,使得目前的特色专业能够进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2信息安全特色专业方向的确定

信息安全专业作为一个相对新型的专业,目前还存在着不少的现实问题,简单分析如下。

1)知识点的限制:信息安全学科是一个涵盖多个学科和知识面的综合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数学、密码学等多个学科,所需涉及的知识点很广,不可能在本科的4年内进行全面的学习,必须明确专业培养的内涵和目标。

2)学时的限制:2009年7月,在沈阳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上,教育部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安全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项目组给出了最新的规范征求意见稿[6],该规范对信息安全所涉及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给出了最小集合和最低标准。除此之外,各高校信息安全专业自身对通信、计算机、信息管理、法律等方面也有相应的学时要求,实际学时又是有限的,必须有所侧重。

3)人才培养的需要:人才的培养应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结合国家和地方的实际需求。事实上,各高校由于地区、行业等的差异,所培养人才的主要就业去向和发展方向不尽相同。应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多培养主动型、创新型的人才。在突出所培养学生优势的同时,扩大学校信息安全专业的知名度,并强调专业在地方经济中的作用。

经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校确定了以下几个具体的特色方向。

1)依靠学校优势学科:在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时,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强调学科交叉。我校的优势学科是通信、电子和计算机。实际建设过程中,特色专业与这些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如运用和吸收通信学院的量子密码、电子学院的电工电子、计算机学院的操作系统结构分析等。

3)学科、技术新的发展方向:除在研的科研项目外,应继续紧密跟踪学科的新的发展方向。我校从各个方面支持教师开展深入研究,鼓励开辟新的方向。另外,在新师资的引入方面,有选择地引入可扩展本专业研究方向的人才,鼓励学科和知识领域的交叉,提供参与各种培训、交流的机会。

事实上,我校能够成为第1批获得信息安全特色专业的建设点,说明我校信息安全专业过去工作得到了肯定,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建设,从这两年的建设情况看来,我校加强了对特色专业的内涵建设。针对我校的办学定位,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将通信网安全、电子取证、嵌入式系统安全这3个方向作为学科建设和特色专业的主要方向,以此为目标,探索专业建设实践,丰富专业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

1)通信网安全:该方向注重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的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侧重网络安全及其知识的学习。

2)电子取证:侧重电子取证技术,为国家部门(政府、军队、公安)输送专门的反计算机犯罪和信息对抗人才。

1研究背景

社会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急需大量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受过良好工程实践训练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网络与网络安全人才,对推动国家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有重要意义[1-4]。如何使高校的本科生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为社会培养有用的网络安全技术人才,是我们在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围绕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建设情况,对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的设置与建设情况进行详细介绍,探讨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2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设置

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安全专业于2003年在计算机学院成立,到2005年,建成了具有初步规模的信息安全专业教学与实验环境。近几年来,在国家和北京市的支持下,专业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2007年,本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特色专业,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网络安全是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安全交叉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沈昌祥院士的带领下,信息安全专业以“立足北京、服务北京”为基本办学定位,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国家和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该专业逐步形成了满足培养国家和北京市经济和行业发展急需的信息安全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需求的教学体系。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是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该课程群主要培养信息安全系本科生在网络与网络安全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5-7],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和网络安全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规划网络和配置网络,并具备使用防火墙、VPN、病毒防治等工具维护网络安全的能力。在课程群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充分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图1展示了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拓扑图,其中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设置用灰色阴影文本框表示。

现行的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设计、网络安全防护、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信息安全标准、安全协议、安全协议课设、计算机病毒防护、无线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应用服务器安全等系列课程,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实验环境。为了更好地安排上述课程群的教学内容,我们结合信息安全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一步制定每一年的教学目标,使整个课程群的教学内容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针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开设了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设计、网络安全与防护,培养学生在组网和网络配置方面的能力,同时使其了解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并具有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通过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路由与交换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种路由与交换技术的特点及其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局域网组网与管理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环境和应用目的设计合理的拓扑结构,组建网络,并具备解决网络中常见问题的基本技能。网络安全与防护使学生了解企事业网络中存在的威胁,掌握安全评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网络安全策略的设计与实现、安全事故处理的基本方法。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将学会网络安全防护的方法,为学生从事企业安全网络设计与网络管理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教学方法改革

在网络与网络安全课程群的教学中,我们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形成了工程训练、自主学习、创新培养并举的特色教育理念。鉴于在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有力措施和突出成绩,我们在2010年获得了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

3.1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007年,信息安全专业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包括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提高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比例、设置自选设计环节、强化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加强对实践教学体系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针对某些比较重要的理论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我们设置了专门的实验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针对技术性比较强的课程,我们设置了课内实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对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安全与防护、安全协议、防火墙技术、计算机病毒与防护、应用服务器安全等选修课程,我们设置了课内实验(包括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掌握高级网络技术和具备维护网络安全的技能。

课程设计是锻炼学生系统设计能力的好机会,我们设置了安全协议课设课程。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设,每个小组选出组长,负责一些协调工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使同学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信息安全专业实习、信息安全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是信息安全专业比较重要的实践环节,是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我校信息安全专业与太极、瑞星等单位建立了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条件。信息安全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参加一些工程项目的研发。综合设计题目与内容选取有一定的工程实际背景,体现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毕业设计的题目主要来自企业或学校的科研项目。一些学生在公司完成实习和毕业设计,为顺利就业创造了条件。一些学生在学校的科研环境中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为考研和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基础。

3.2提倡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通过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结合网络安全课程群的建设,我们为学生开设网络与网络安全的创新活动和创新实践课程,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专业调查、社会实践和竞赛活动。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2)各种科技活动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能力。例如,我们成立了网络兴趣小组,促进学生参加网络技能训练;鼓励学生申请“北京工业大学星火基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引领学生在创新中成长。我们多次指导本科生参加思科网院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获得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

4)安排高年级本科生进入专业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科研项目,逐步引导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一些学生已经独立发表学术论文或与老师合作发表学术论文。

4结语

培养网络与网络安全的人才,对推动国家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有重要意义。我校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倡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工程训练、自主学习、创新培养并举的特色教育理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焕国,黄传河,刘玉珍,等.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4(2):16-20.

[2]王清贤,朱俊虎,陈岩.信息安全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7(19):12-14.

[3]王伟平,杨路明.信息安全人才需求与专业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1):47-49.

[4]马建峰,李凤华.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05(1):11-14.

[5]李毅超,曹跃,郭文生,等.信息安全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3):90-93.

[6]俞研,兰少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18):127-128.

[7]谌黔燕,郝玉洁,王建新,等.网络安全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1):38-40.

NetworkandNetworkSecurityCurriculumGroupConstructionforInformationSecurityMajor

DUANLijuan,LAIYingxu,YANGZhen,HOUYarong,LIJian

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实践环节,特别是工作实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4]。但工作实习存在着如下困难:(1)大部分工作实习企业都是生产型企业,要求生产连续稳定,无法让学生深入了解;(2)有些企业存在技术保密问题,学生在企业实习只能看,不能动手,甚至有些环节连看都不能看,在工作实习环节难以深入了解系统的本质。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专业自2008年受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支持,2011年加入“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将实习阶段分为前期准备环节、中间监管环节和总结评价环节,在每一个环节都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探索出了特色鲜明的信息安全工作实习新模式。

一、信息安全专业工作实习的前期准备

大部分高校关于工作实习的通常做法是在校内先进行理论学习,然后在四年级安排一次工作实习,以此达到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效果[5]。就我们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来看,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还存在着弊端:学生在前期几乎没有接触过实习,对于第一次实习的过程和心理准备不足,导致实习不够深入,效果不理想。我们将这种实习称之为工程能力实施的“硬着陆”。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内容枯燥,实践环节与工程能力提升脱节等弊端,提出一种校企交叉循环实践的模式,让学生在工作实习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将这种实习方式称之为工程能力实施的“软着陆”。

具体内容表现为:

(一)从验证实验到企业认知启发工程意识

学生先在校内进行理论与实验学习后,到相应的行业公司进行认知实践,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工程意识。

同时安排学生到本校网络中心、思科网络公司等实验室进行参观,给学生感性认识,灌输专业文化知识。

(二)从课程设计到企业实训形成工程素养

经过上述两个环节的培养,学生在对于理论知识有了较深入理解的同时,对于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的运作模式、项目的开发流程等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接下来的工作实习,学生会更明确地根据个人志向、能力水平来选择实习企业,并获得较好的效果。

二、工作实习的过程监管

我们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的工作实习分成4个阶段。

(一)策划阶段。在此阶段由实习企业提出任务,确定项目题目,由小组成员与指导工程师共同制定项目概要书(如图1所示)和项目实施计划书。

(二)体制建立阶段。根据策划阶段制定的计划书进行分工,制定项目进度表。项目分工架构图如图2所示。

(三)实施计划阶段。基于项目进度及分工表具体推进项目实施,制定项目完成进度图(如图3所示)。针对实施阶段发现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或寻求指导的方式进行解决。

(四)整理成果及答辩阶段。项目最终完成后,按照要求撰写项目报告书,并做ppt演示。教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出成绩。

三、工作实习的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找出薄弱点,个性化制定下一环节的培养计划,建立工程能力快速提升途径。

四、本科生培养的成绩与产生的辐射作用

[1]曹中一刘舜尧工程训练中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3,3:81-84

[2]周志平郭素珍张明轩陈兰新张星辰高校学生科研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8):12-14

以校企结合工程化培养为特色的信息安全专业建设,将为信息安全专业建设探索新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在培养方案、工程实践、实习基地、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管理和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实践,为国内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积累经验。

本文将介绍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的培养模式,包括课程学习及校内外工程实践训练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一、教师团队工程能力培养

1.以团队建设促进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带动教学工作。通过科研工作,教师可以了解本专业技术发展的进程,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把握各种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地位及应用方式,并将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技术的发展,科学地、合理地改革教学方法,调整知识体系,使得高等教育更科学、更合理。

3.秉承“以老带新”的传统,培养“双合成、双证”教师。团队要秉承“以老带新”的传统,为青年教师配备老教授或资深教授作为他们的指导教师。在团队教师的培养中,团队要求教师必须既是理论型又是技能型、既是教学型又是科研型,称“双合成”教师;既有教师资格证书又有专业技能培训证书,称“双证”教师。

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要充分利用企业和校内实训基地资源,实践能力培养将贯穿大学四年,包括一年级的实验环节、二年级的实践环节、三年级的实训环节及四年级的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环节,各个环节在校内和企业中交替进行。

1.校内培养环节

(2)二年级实践环节。针对二年级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在路由与交换、网络漏洞与防护课程中设置大量的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掌握高级网络技术和具备维护网络安全的技能。

(3)三年级实训环节。针对三年级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开设网络安全协议、防火墙技术、计算机病毒理论与防御技术等选修课程,使学生对网络安全中的某一个方面能够开展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同学有机会和科研一线的教师一起做科研项目,这对培养学生在其中体会自己未来的职业和角色,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以及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暑期实习、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校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过程中提出的教改思想,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不断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条件。它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到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包括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等多个环节,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培养模式,为国内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积累了经验。

THE END
1.探索数字教育“最优解”探索数字教育“最优解”【来源:人民政协报】“无感知AI课堂可在无任何学生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实现课堂数据化采集,并通过认知智能技术,生成班级实时学情,助力课堂提质增效。”“当我们有疑问时,可以立刻在网上查找资料,或者和老师在线交流,这种即时反馈让我感觉学习更有效率了。”……近期,广州市政协以“推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002478952422488&wfr=spider&for=pc
2.清华信息交叉创新沙龙第六期暨先进计算与AI研讨会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先进计算与AI”主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生数科技CTO鲍凡、清华大学电子系姚权铭助理教授、计算机系陈键飞副教授、北京大学孙广宇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戴国浩副教授、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于献智等业内专家分别就生成式大模型算法和数据、基于内我的对话式推荐技术、低精度计算的高效神经网络训练及推理、DRAM近https://www.bnrist.tsinghua.edu.cn/info/1107/3357.htm
3.智慧的算法赋能未来在复杂环境下做出最佳决策一直是人类智慧的一大挑战。在强化学习中,代理通过与环境交互获得反馈,并根据这些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能够逐步优化其行动以达到目标。这项技术对于开发具有自适应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统至关重要。 四、将人工智能三大算法融合:创新的未来方向 https://www.xstkmqmgl.cn/xing-ye-zi-xun/528483.html
4.AI赋能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深思潜在问题,坚守人本核心关注“AI智能创作应用”,学习AI写作攻略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AI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为个性化学习和科研创新提供了新工具。 然而,在这场技术驱动的浪潮中,我们也需警惕潜在问题,并始终坚守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ODYyODk3MQ==&mid=2247842696&idx=5&sn=14f2b5a2cd07bb2637b3ecc1f1791dbe&chksm=ed98985449831a73fef28bb9e3d61b734167d6a0febc80a5d06b28db5f78e5617e8536d581eb&scene=27
5.李晗王聚兴丨一级价格歧视的违法性分析与反垄断法规制路径就垄断厂商之间达成的默示共谋而言,与OECD报告分成的四类算法:监督算法、平行算法、信号算法和自主学习算法四类相对应,可以将算法共谋分为信使类共谋、轴辐类共谋、预测类共谋以及自主学习类共谋四类。在信使类共谋和轴辐类共谋场景中,算法只是一种执行垄断厂商排除、限制竞争意图的工具,这类共谋通常存在正式协议、沟通https://web.shobserver.com/sgh/detail?id=967728
6.许丽平台经济中轴辐共谋的违法性认定与责任承担在辐条经营者知悉这一事实的情况下,依然选择默示共谋,可以由此认定横向共谋的存在。 再如,在美国优步(Uber)案中,司机们基于算法来实现价格合谋,实际上是由算法自动执行并形成动态定价,特别在自主学习算法合谋状态下,司机之间并未存在信息交流,主要是基于算法才形成的价格合谋,相互之间不存在横向价格协议,为此在反垄断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397052
7.张笑月三权分置视角下数据垄断的规制困境与纾解算法计算规则除了可以人为设置之外,其人工智能属性使得算法可以自主学习,此时算法作为枢纽中心,实现中心辐射垄断。算法通过不断训练学习、分析市场结构、经营主体并彼此交互,提高自身预测能力与经营模式,能为经营者制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策略。一方面由于算法的隐蔽性,使得默示共谋生存空间越来越大,加大了反垄断执法机关的调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021864
8.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学术期刊(已归档)而人工智能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已经能够自行判断、收集和学习新的数据。某种程度上已经不再局限于设计者最初预定的程式,能够自行衍生出新的决定并实施。人所制定的算法规则或数据输入不再是人工智能行为的唯一来源。即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行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这也正是我们讨论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的必要原因https://sfj.sh.gov.cn/ztzl_xsqk/20201126/5a7160630701437b82161551ad52cc7d.html
9.电力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的演讲稿9篇(全文)[摘要]自来公司做好八个方面的优质服务:树立 “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以微笑服务拉近客户距离;强化责任心,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工作;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不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耐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加强交流,主动沟通,用心服务;通过温情服务,赢得客户满意;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努力提高业务技能;急https://www.99xueshu.com/w/filejfedy5c2.html
10.交互白板环境下中学物理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微课程: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尝试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6年28期 生态学习观在构建自主学习型中医药人才中的作用 广州化工 2021年21期 自主学习型算法共谋的事前预防与监管 深圳社会科学 2020年02期 自主学习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学应用的研究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0年06期 基于尝试教学思想的自主学习型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2281343.html
11.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精选22篇)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例如,对算法内容,应着重强调使学生体会算法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不应将算法简单处理成程序语言的学习https://www.ruiwen.com/word/xinkechenggaigepeixunxinde.html
12.机组模式(精选八篇)按照Web Quest教学模式要求,一个Web Quest必须包括绪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Resources)、评估(Evaluation)、结论(Conclusion)等6个部分(关键属性),除此之外还可以有诸如小组活动、学习者角色扮演、跨学科等非关键属性,目的是创设学习情境、搭建自主探究学习平台,既避免盲目性,又不限制自主发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zlxvv17.html
13.职业高中数学教研计划(精选16篇)4、谋发展——正视高二数学教学的现实状况和学生学习的现状,从改变教学开始,寻求突破,以抓师德、促沟通、求团结为基础,形成合力,共谋发展。 (二)、数学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 1、常规教学高一要完成必修3、4的教学;高二文科要完成选修1-2的教学;高二理科要完成选修2-2、2-3教学,高三要全面结束第一轮复习,并转入第https://www.hrrsj.com/jiaoxue/xuexiaojihua/879614.html
14.龙湖地产面试攻略岗位名称:数字科技-算法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方向) 工作内容: 1、研发NLP基础词句、篇章语法与语义分析算法,包括但不限于分词、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依存分析、语义角色标注、情感分析、主题模型等; 2、运用NLP与机器学习算法开发文本挖掘、信息抽取、预测分析、阅读理解等高级功能; https://www.nowcoder.com/discuss/post/353158403545571328
15.西南财经大学MBA·社科版》 潘幸龙 信息熵与文学翻译中模糊话语的量度--从《达芬奇密码》的源文本与目标文本选例(论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邵 璐 大学英语写作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探索(论文) 《光华语言论丛·第一辑》四川辞书出版社 盛 敏 刘立莉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 增刊 石 英 英文写作https://doc.mbalib.com/view/92218bbb2105aac2ad058d9a78753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