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的阶段划分,影响职业生涯的主要因素;能够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掌握职业生涯发展和规划的决策方式;掌握职业规划书的撰写方法,理解职业发展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能力,信息搜索与管理能力,生涯决策能力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能力,比如,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3.素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主动培养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规范意识,自愿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模块一自我认知(2课时)
1、课程介绍
课程教学目标与考核评价方式
2、自我探索与自我发展
(1)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学习决策方法;
(2)确立自我职业理想,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
3、自我探索与大学生生涯发展
(1)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2)系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模块二职业探索(2课时)
1、性格探索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与职业的关系
(3)性格的评定方法
2、能力探索
(1)能力的概念与类型
(2)能力与职业的关系
(3)能力的评定方法
3、职业兴趣探索
(1)兴趣的概念与类型
(2)兴趣与职业的关系
(3)兴趣的评定方法
4、职业价值观探索
(1)职业价值观的概念与类型
(2)职业价值观的测评
模块三职业生涯决策方法(2课时)
1、职业生涯决策的类型;
(1)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的议题;
(2)狭义的生涯决策;
(3)广义的生涯决策;
2、职业生涯决策方法。
(1)SWOT分析法;
(2)5W法;
(3)卡茨模式;
(4)决策平衡单。
模块4结合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谈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2课时)
1、职业规划书的撰写
2、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撰写
3、职业体验报告撰写
模块5实践活动(学生自学,教师辅导8课时)
1、参加学校开学典礼、书记第一课、学院专业介绍,撰写心得体会。(3课时)
2、使用职业测评软件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完成测试报告一份。(2课时)
3、调研意向岗位工作状况,撰写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进一步明确职业方向,规划大学生活。(3课时)
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刘步中、冯丽锋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
参考书: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课程总评成绩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各占50%。其中成绩计算方法如下:
理论部分成绩(满分100分)=课堂出勤10%+课堂表现20%+职业规划书70%
实践部分成绩(满分100分)=职业测评报告20%+个人心得40%+生涯人物访谈报告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