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频道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以推动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钢铁企业岗位需求作为切入点与着力点,以构建绿色钢铁学院为主线,以产教资源汇聚为重点,以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为支撑,以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为载体,发挥企业、学校双主体作用,形成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聚焦高端材料、绿色低碳冶金和智能制造,匹配企业需求与教育供给,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钢铁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提供充分高效的技术、人才支撑。

高职院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职业人才培育基地,不仅担负着职业技能的培养责任,而且也肩负着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使命。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行业,随着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精品化、国际化转变,对一线操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人才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和使命担当的培育塑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当前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对冶金专业群人才的新需求,课程要做到培养技能人才与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做到价值引领和专业教育同向同行,这不仅是课程思政的必要需求,也是推动钢铁行业企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专业课建设的必要举措。

二、具体做法

校企合作整合思政资源,专业群将课程思政纳入各层各类人才培养中,从课程思政内容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实施路径到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构建了“三主线+三结合+双循环”的完整体系。“三主线”从职业素养、实践创新和使命担当三方面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三结合”从线上线下结合、虚实结合、校企结合三方面拓展思政实施路径,“双循环”从内循环、外循环形成思政考核评价的迭代更新。

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思路图

(一)“三主线”统领课程思政内容

依据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绿色化、智能化思政培育新要求,专业群课程在设计思政元素时遵循了“三条主线”。

钢铁企业生产中工序紧凑、工艺复杂、危险隐患多,对于技术操作人员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团结协作、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因此第一条主线是职业素养,严谨敬业、专注坚持。

随着数字化平台、智能化模型、物联网设备、大数据应用等智能技术在中厚板轧制工艺中的发展与应用,要求操作人员掌握工艺、自动化、机械设备等交叉技能,因此第二条主线是培养实践创新,精益求精、改革创新。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是广大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念,把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与国家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创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因此第三条主线是技能报国的使命担当,不负国家使命,传承优良的企业文化。

课程思政内容构建图

(二)“三结合”实施课程思政路径

钢铁生产具有高温、高危、高污染的特点,对接智能化生产背景下对岗位人才培养的需求,深度挖掘专业思政元素,探索了“三结合”的全方位育人路径。

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1、课堂教学思政贯穿,线上线下相结合

依托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等线上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资源融合了大量的思政元素,做到思政育人的课前思,课中学,课后悟。

2、校内实训思政育人,虚拟与实操相结合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省级科研平台等校内实训资源,虚拟仿真与实机轧制相结合,实现学生技术技能水平提升的同时,培育了学生的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

3、校外实践思政实施,学校与企业相结合

“引入”企业思政资源,助力课堂思政教学改革。将企业的发展历程、特色党建等思政案例与资源转化成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助力课堂思政教学改革。

“走进”企业实践教学,并育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利用《认识实习》、《岗位实习》等企业实践教学课程,深入挖掘企业岗位思政元素,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并育。

企业“参与”多维评价,强化职业素养成效。将工匠精神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列入课程实习教学和考核之中,以企业绩效考核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技能提升和职业素养等多维度评价。使其能够在实习环节有效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

(三)“双循环”评价课程思政效果

为保证高质量的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建立课程思政评价“双循环”体系,包括思政评价“内循环”系统和思政评价“外循环”系统,对思政元素进行校正更新,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迭代。

课程思政评价“双循环”体系

三、成果成效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成效与课程质量双向提升

建有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16名教师入选国家思政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建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课堂24门。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二)承办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

连续3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课程思政示范课集体备课会,邀请了钢铁行指委秘书长臧若愚、有色行指委秘书长宋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袁洪志教授、河钢集团翟永臻教授级高工等行业专家,邀请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校长郭福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蒋伯杰等课程思政示范课专家,累计50余所职业院校参加,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直播观看量达3000多人次/年,充分发挥了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的示范引领作用。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

四、问题探索

课程思政教学形式单一,缺少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在组织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形式较为单一,起不到“润物无声、溶盐于水”的教学效果,对此,深度挖掘企业思政资源,充分利用系部“第二课堂”,做到精准切入,深度渗透,使课程思政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多种资源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赋予思政教学以灵魂。

THE END
1.如何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有哪些具体步骤?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与实施方法 一、引言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传统的课程体系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成长需求。因此,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6809286423757738&wfr=spider&for=pc
2.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12篇(全文)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通过分析社会需求,进行企业调研,与校企合作单位威海科日贸易公司、威海新海丰物流公司、文登艺达集团等外贸类企业共同开发,基于职业分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专家深入分析专业面向的岗位,遴选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学习https://www.99xueshu.com/w/ikeyry1evdfu.html
3.课程体系与实施方案(精选14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程体系与实施方案(精选1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体系与实施方案 篇1 https://m.ruiwen.com/fangan/5373140.html
4.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及实践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及实践一、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的理论依据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和运行水平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核 心能力,它是指把学校所能提供的教育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 主线和相互关系组织成为一个系统,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 的总和。在总体依据上,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还是要围绕 教育本身所固有的两大功能,即满https://m.renrendoc.com/paper/168397349.html
5.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路径研究三、建筑装饰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一)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对嘉兴市博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年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50余家装饰企业通过“问卷星”进行调研,明确企业对建筑室内设计技术及建筑装饰工程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近五年麦可思调查结果,发现建筑装饰专业就业岗位主要是建筑室https://www.fx361.com/page/2021/0122/9481462.shtml
6.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与目标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秉持“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高水平实现学生终身职业能力与价值创造能力融合”的总体目标,紧密围绕“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总体思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体系、专创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实践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环境课程体https://www.lsgx.com.cn/employment/zhongchuangkongjian/9356.html
7.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在借鉴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先进的职教理念基础上,汲取其理念精髓,开拓思路,并加以本土化吸收与改造;并根据我国具体国情,结合师资力量、师生比例和教学设备等条件,进行课程体系的创新。课程体系创新的本源是打破传统课程体系的束缚,解放教师教学理念的禁锢,激https://jwc.jscst.edu.cn/4b/b4/c321a19380/page.htm
8.地方院校如何构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素质与专业能力的核心环节,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探讨进行课程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与办法,围绕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是摆在http://www.jyb.cn/zggdjy/tjyd/201801/t20180109_708172.html
9.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设计与实施思路“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设计与实施思路 概述 坊子区教育局 丰际萍 坊子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于2010年4月,该项目由教育局主持规划,实验学校承担实施。4月,在刘局长的亲自主持下,项目正式启动,并由基础教育研究监测中心完成方案设计;5—8月,项目组按方案完成学校规划及基本构建工作;9月,新学期开始,学校制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025/10/48835259_697941971.shtml
10.基于OBE理念的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以化工原理为例一、基于OBE理念的化工原理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结构研究较多,借鉴这些研究方法与结论,我们认为化工原理课程体系可从4个方面诠释:定义教学产出、实现教学产出、评估教学产出、使用教学产出。基于以上思路,我们结合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特点,首先定义了教学产出;然后根据教学产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校特点,重新梳理https://www.sh-yuy.com/news/4843.html
11.课程建设方案我院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适应社会对高端技能专门人才培养需要,改革课程体系,构建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四平台、两主线”课程体系,以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人文选修通识课程平台打造职业精神养成,用专业核心课程平台+专业拓展平台促进职业技能培养,将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纳入培养https://www.hbsy.cn/jwc/info/1126/1704.htm
12.青岛市实验小学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STEM+课程建设与实施在STEM+课程建设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围绕学校的五大育人目标,构建STEM+课程建设总体框架。学校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始终遵循榉树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及系统性,以此支撑学生七大核心素养的培育。根基课程的本土化、主干课程的创生化、阔叶课程的多元化都在渗透“整合”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深度体验,关注学生高阶认知及思维的培养http://www.qdsn.gov.cn/ztzl_8/ggqsydwxxgk_81/jyly_213665/ptzxx/qdssyxx/jyjx/jxxx/202310/t20231016_75334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