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习中心

阳光下没有新鲜事,项目式学习也一样,它以项目为导向,传承着、强调着“做中学”和“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它创造的学习情境以学生为核心,以探究与合作为路径,以成果和能力为导向。可以说,它为我们创建了一个梦幻的理想型教育模式。但是现实总是充满了变数,当位于理论云端的项目式学习化雨降落地表,势必遭遇的寒潮、强对流、空气中有毒物质等妖魔鬼怪。我们需要进一步净化雨水,让它真正的滋润教育的土壤。

1.项目式学习与问题式学习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于1958年首先在医学院推出时,旨在试图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非良构问题(Barrows,2002;Walker&Leary,2009)。关于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有人使用PBL,有人用PjBL。其实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撰写论文的研究者也并未统一意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是为了和问题式(Problem-basedlearning)学习进行区分,其实就像学生时代班里出现同名学生一样,我们在称呼他们的时候会给予他们特殊代号。

除了缩写相似外,项目式学习和问题式的学习算是同源兄弟,他们同属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探究式学习的范畴。他们的存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跨学科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交流能力、探索能力等21世纪技能(P21)

说到定义部分,项目式学习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有一个用来组织和推动活动的问题;其二是,这些活动产生了一系列的物品或产品,最终归结于一个解决问题的产品“(Blu-menfeld等1991,第371页)。问题式学习被定义为“通过让学生面临现实错综复杂的问题,发挥问题解决者的积极作用,并同时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学科知识基础和技能的课程发展和教学系统”(Finkle&Torp,1995,第1页)。下面是在跨学科学习状态下,二者的具体差异:

2.在教学设计上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高水准的项目式学习即通过真实的、有意义的、连贯的项目经验,促成学生对知识内容深入而全面的理解。不仅要让学生觉得有趣、着迷,更是要达到“学习的目标”。要达到这一标准,项目需要具备如下特征:

3.项目式学习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如何实施?

跨学科能力,对于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都很重要。然而,迄今为止并没有特定的跨学科教育模式。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合作的学习方法,很适合提高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学习在内容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除了重视学生的合作能力之外,他们同时强调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在一个优质的项目团队中,成员之间各自有擅长的领域(比如,数学、语文、地理、生物)和有各自擅长的能力(比如:领导力、演讲的能力、文案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之间形成互补的状态,有利于取得优秀的项目成果。

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这种完美的情况往往并不存在。小组配对过程中完美的情况并不多。特别是当项目式学习在低年级学生中实施时,学生对项目式学习模式的适应力较弱,并且交流能力还不够成熟。除此之外,性格和能力的匹配大多随机进行,跨学科团队合作有很大可能产生冲突,而且大多数合作可能在实践中失败(Kezar,2005)。即使跨学科团队在沟通方面经验丰富,团员之间的目标分歧也会成为彼此争执的定时炸弹。(Pstein,2005;Repko,2008)。

4.项目式学习之后要如何进行教育评价

项目式学习作为探究式学习的一种,同样包含“定向和提问,提出假设,规划,探究,分析和解释,模型,结论和评估,沟通和预测”这9个主要的探究学习过程。但是过程的顺序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需要排列,并且可能包含迭代(Bell等,2010)。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性评估有助于探究式学习的发生。它涉及“寻求和解释学习者及其老师使用的依据,以确定学习者的知识掌握水平以及哪里需要改进的方向和改进的最佳方案”(ARG,2002,p。2)。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过程与学生的学习知识或表现水平有关,而关于他们的优势和改进领域的信息可让老师规划随后的指导,便于学生适应他/她学习(Cizek,2010)。

教师使用形成性评估方法时会面临很多挑战,在开始阶段总是习惯于总结性评价的老师总是无法及时嵌入形成性评估活动,进而在反馈的内容和结构方面会出现问题,除此之外学生在适应这些方法的时候也出现参与反馈不及时和反馈内容不充分的现象。有的学生常常到了项目最后才开始进行评价,没有处理好形成与总结评估之间的关系。

海外:

1.GwinnettOnlineCampus(GOC)——在线项目式学习的黄金标准

GOC是一所位于亚特兰大的4-12年级在线公立学校,致力于将项目式学习的策略应用到他们的线上课程中去。他们遵循在线项目式学习模型(Project-basedOnlineLearning,PBOL),这个模型自身的设计开发过程就是演进式的,遵循了协同开发(Co-Design)的流程。具体内容如下:

1)用驱动性问题作为“钩子”:激发兴趣

2)介绍项目:引导视频向学习将讲述了整个学习历程。

3)形成性评估:及时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他们对项目的理解,有助于老师及时反馈,学生及时做出修改去完善项目。

4)构建内容知识:这部分内容包含阅读材料、视频、图片,都是为了让学习者接触新的学习内容。对这些内的理解和记忆将会帮助学习者完成学习项目。

5)样例教程:帮助学习者理解整个项目预期和进程。教程包括:

a)一个对项目的深刻描述;

b)评价量规;

c)至少一个来自学生的样例;

d)至少一段视频或录屏,显示老师如何用评价量规给学生样例评分的;

e)同学互评或自评的机会;

6)总结性评估:学习者提交自己的项目,并且有机会获得指导来修改自己的项目成果。

2.HighTechHigh——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HTH颠覆了传统的分科教育模式,学生们再也不用上物理、数学、历史等课程,取而代之的是跨学科的项目。项目制学习作为HTH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他们倡导在教学设计的过程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学术上的严谨性(AcademicRigor),符合学术原则和专业性原则。

二是真实性(Authenticity),必须是真实世界的情境,并且能够应用到生活中,比如社区或者工作环境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而不是Google一下就能搜到答案的问题。

三是应用性学习(AppliedLearning),在做项目过程中,学生需要解决一些非结构性的问题,一起创造一个新的事物,培养学生小组协作、沟通、解决问题等能力。

四是积极探索(Activeexploration),让学生积极探索课堂之外的世界,比如田野调查、社区协作等方式。

五是跟成人世界的连结(Adultconnections),除了老师之外,与社区的连结和协作,学生的作品需要有真实的观众,而不只是老师。

六是评估(Assessmentpractice),评估项目式学习最主要的方式是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都需要展示出来,而不只是展出优秀作品。另外,有时也会有考试或书面作业,但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思考如何改进。

3.AltSchool——Portrait的在线软件

这所学校的密匙就是被称为Portrait的在线软件。Alt学校的生态系统建立在这款在线工具上,它连结着学生、教师和父母。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给出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特质。通过数据捕捉和分析,教师和家长时时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家长可以向老师提出希望孩子学习的内容。老师根据学生的数据,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每个孩子都会拿到不同的“项目清单”(Playlist),然后补充自己所需的思维营养。

国内:

1.一初教育——精英人才培养

一初教育最早的进校课程是公民领袖课,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在学校开展。课程内容是指导学生从选择一个项目主题到设计项目,再到实施项目的全过程。在公民领袖课程中,学生会被引导着从自己的社区做起,围绕身边的生活找选题。比如食堂浪费、公共交通以及环保类。帮助学生将大的问题进行拆分,找到切入的角度。之后,课程还会给到学生一些工具去判断它是否值得去做。确定选题后就是调研环节,设计执行,最后评估。整个课程借鉴设计思维,在此基础之上再结合团队的教学经验去补充。

2.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和北京第五十七中学——跨学科STEM教育

北京交大附中:小主题式教学,融合四个学科

以清洁能源为主题,融合数学、物理、地理、生物四个学科知识,通过动手实践和探究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加了解环境问题。在课程设计中,各学科知识的衔接十分紧密,但如何将跨学科课程常态化是个难题。

五十七中学:项目式教学,人人都是产品研发工程师

五十七中的展示课以改良智能插座为主题,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通过发现问题、制定方案、设计模型、制作成品的方式教育学生。整个课程持续半个学期左右,对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能力要求比较高。

3.北京天乐勤教育——学术导向的营地教育

2014年创办起,引入麻省理工学院(MIT)打造特色STEM课程,举办全英文学术营地教育,建立丰富资优生教育经验北美老师团队,着力提升学生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术能力,培养自我认识和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习方法、领导力、跨文化交流、国际理解、公民责任和社会参与等21世纪人才核心素养。

在教学方法上,DDC亦注重创新。DDC采用多种创新教学方法,其中就包含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PBL)。利用先进的原版教具和实验模型,结合大量动手实验、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学习掌握基本的科学、工程和艺术人文的知识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具体项目和设计中。

无论传统的也好创新的也好,不同的学习场景与学习模式,目的只有一个——提升能力(知识性+情感性)。从学习的开始到学习的应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无论何时,我们依旧在路上,一路如西天取经,需要不断与妖怪斗法、与同伴磨合,我们不是为老师在作业上批改的的分数而战斗,而是在每次恶战中不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去迎接下一场挑战,不断打怪升级。

所以为了未来,需要早做准备,那就让我们从项目式学习开始。

THE END
1.教育评价心得体会集合15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评价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评价心得体会1 20xx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https://www.ruiwen.com/pingjia/8309823.html
2.教育教学评价资料(精选6篇)我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坚持每天坐班听课,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态,以便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所带的班级现在受到家长和学校的好评,使班级成为遵守纪律、团结进取的好集体。 教师教学管理资料 【班级管理】 【校务管理】 篇2:教育教学评价资料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qn8hw72.html
3.对教育评价的理解你说,这样的教育评价是不是有点过于片面了? 三、教育评价,不能过于“量化” 有些人说,教育评价应该越精确越好,给个具体的分数,给个明确的标准,大家都清楚。但问题来了,这样的评价真的能反映一个学生的全部吗?你说,要是拿着一堆标准化的考题,死记硬背,按部就班的做,成绩能不高吗?但这种学习方式是不是https://wenku.baidu.com/view/fe89853a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14.html
4.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通用18篇)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https://www.oh100.com/a/202305/6791519.html
5.知识学习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二)【知识学习】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二) 5.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开展目的是什么? 一是全面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任务。2020年,中央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监测”。立足时代、https://www.ahstu.edu.cn/m/info/1075/32386.htm
6.教育评估与督导填空教育评估与督导I填空1(泰勒)首次提出教育评价的概念 2.1966年(斯塔弗尔比姆)主张“教育评价不应局限于评判决策者所确定的教育目标所达到预期效果的程度,而应该是收集有关教育方案实施全过程及其成果的资料,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 3.1981年(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认为(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目标和它的优缺点与价值判断https://www.yxfsz.com/view/1677668480718049282
7.《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学习思考《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学习思考 对《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思考和建议 孝昌县小河中学 王黎明 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力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地方党委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履行举办义务教育的职责;引导学校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社会理解https://yun.xgjy.cn/studio/index.php?r=studiowechat/album/view&id=51062&sid=633
8.“三查三验三评”,资中县法院全面评估学习教育效果发出表格118份,收回110份,搜集意见建议48条,学习教育环节评价为“好”占97.78%、“较好”2.22%,真正做到了有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由群众评价。 原标题:《“三查三验三评”,资中县法院全面评估学习教育效果》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098906
9.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单位人才培养为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依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苏政发〔2018〕68号)、省教育厅《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苏https://www.ycswgz.com/pgc/tzgg/20220214/070832.shtml
10.教育测量与评价杂志社【摘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但基础教育实践领域却存在着“应试教育”倾向、偏离党的教育方针等问题,形成了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学校教育思想的偏离、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社会选人用人的不当导向是“五唯”形成的原因。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需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http://www.jyclypj.cn/website/details.html?channelId=CHANNELI_1810111407350005&articleId=article210709103325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