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斯太克提出,古巴、林肯等进一步发展而成的课程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的实施步骤为:
1.需要评定;2.方案计划;3.形成性评价;4.总结性评价。该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把问题而不是目标和假设作为评价的先行者。在此基础上,评价者再进行系统的观察、调查、访问、测验,或其他任何有助于理解并解决有关问题的评价活动。
这种评价的优点在于,不再单纯从理论出发,而是从关心评价结果的各听取人的需要出发,注重满足他们的需要;评价的形成性职能和总结性职能得到了有机的统一;评价活动贯穿于教育改革全过程。它较好地适应了多元社会的现实和具有不同观点的评价听取人的需要,其结果也具有相当的弹性和应变性。因此,CSE评价模式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好评,一些学者甚至认为该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面、最有效的。
二、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三、CIPP评价模式
CIPP模式是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他认为课程评价不应局限在评定目标达到的程度上,而应该是一种过程,旨在描述、取得及提供有用的资料,为判断各种课程计划、课程方案服务。该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1.背景评价,即确定课程计划实施机构的背景;明确评价对象及其需要;明确满足需要的机会;诊断需要的基本问题;判断目标是否已反映了这些需要。背景评价强调应根据评价对象的需要对课程目标本身作出判断,看两者是否一致。
2.输入评价,主要是为了帮助决策者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而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课程计划进行评价。
3.过程评价,主要是通过描述实际过程来确定或模拟题课程计划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如何修正课程计划的有效信息。
4.成果评价,即要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它要收集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目标以及背景、输入和过程方面的信息联系起来,并对它们的价值和优点作出解释。
CIPP课程评价模式考虑到了影响课程计划的种种因素,可以弥补其他评价模式的不足,相对来说比较,但由于它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难以被一般人所掌握。
四、目标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是美国课程评价讲师,也是有着“课程评价之父”美誉的泰勒,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这种模式以目标为中心展开。该评价原理可概括为七个步骤或阶段:
1.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2.根据行为和内容来界定每一个目标;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4.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5.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6.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7.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其中,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其他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目标评价模式强调要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并以预先规定和界说的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从而确定学生通过课程教学所取得的进步,亦即确定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找出实际结果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信息反馈作为修订课程计划或更新课程目标的依据。
【同步训练】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斐斯泰洛齐
答案:C
2、在课程评价上,强调目标的首要作用的代表及评价模式是()
A.泰勒目标评价模型
B.斯里克里文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CIPP评价模式
答案:A
3、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成果评价模式
答案:B
4、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5、CIPP模式包括哪几个步骤()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输出评价
D.过程评价
E.成果评价
答案:ABDE
6、下列对目标评价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泰勒在系统总结“八年研究”基础上提出的